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松茸菌株对6种松树幼苗的感染及其菌根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我国滇产松茸9924菌株及日产松茸99606菌株,分别对云南松、华山松、马尾松、火炬松、湿地松及加勒比松6种松树幼苗实施人工菌根接种。研究结果表明,接种后90d的云南松和湿地松分别有75%和78.1%的幼苗受感染并形成菌根;接种后180d,6种松树幼苗分部都可形成菌根,菌根感染率分别达90.63%-100%,感染指数达50.00-84.68;菌根形态主要有棒状、二叉分枝状及多叉分枝状3种;随树种的不同,各类菌根形态所占比例也不同;不同树种根系上形成菌根的长度也有差异,以马尾松根系上的菌根最长,华山松的菌根最短;此外,各种组合之间在菌套厚度,哈蒂氏网结构上也略有差别。  相似文献   

2.
森林菌根土接种法,简便易行,菌根化程度高,接种效果明显。用菌根土接种的云南松、马尾松、加勒比松幼苗长势好、抗性强,苗高、冠幅、全苗重分别是对照苗木的1.7~2.9倍;用以造林,不仅可使造林困难地区松树的成活率由以往平均不足20%提高到85%以上,且可提前2~3年郁闭成林。本文介绍了松树菌根土育苗造林的技术。  相似文献   

3.
在广东省阳西县开展赤桉和尾叶桉接种10个外生菌根菌的野外试验,根据造林后对树高、地径和胸径的观测,发现菌根菌与树种间存在互作效应,这种效应影响菌根菌接种效果;试验筛选出的菌株:H4461,适于尾叶桉,树高增加2%-21%,胸径增加13%-35%,对赤桉树高生长也有促进作用;H4339,对赤桉1年生内幼树树高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 也改善径生长,也适用于尾叶桉;H4111,对赤桉、尾叶桉的后期生长有效果;E4100、H4331、H4338和H4317,有时对参试树种生长有改善作用;其它参试菌根菌E4070,H4937,H4314,在两树种间表现极不稳定。  相似文献   

4.
引种湿加松,加勒比松,马尾松进行种植比较,发现在当地环境条件下,4年生的不同种类松树树高、胸径、冠幅均有极显著的差异,其中以湿加松生长最快,加勒比松次之,马尾松最慢。  相似文献   

5.
5种松树造林的适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樟木头林场引种的4种松树及马尾松7年生林分的生长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加勒比松巴哈马变种和湿地松具有良好的冠形和干形,有一定的生长潜力;而马尾松的树高生长虽然较快,但自然整枝较差。树干不通直,且虫害较严重。抗性差;加勒比松古巴变种的抗逆性差。生长速度慢。三级木比例大,适生性较差。  相似文献   

6.
对7个松树树种的材积和产脂力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地点、重复对材积和产脂力的影响均不大,树种间材积和产脂力差异规律不明显。4个年度数据中,9年生和15年生材积差异达显著和极显著水平,9年生和16年生时产脂力均达显著差异。从树种平均值分析来看,热带松、本种加勒比松和马尾松生长相对较快,而湿地松、巴哈马加勒比松以及火炬松则生长较慢;产脂力较高的是热带松、巴哈马加勒比松、马尾松优树混合种,属中等产脂力的是本种加勒比松和湿地松,产脂力较低的是垌头群马尾松(对照)和火炬松。  相似文献   

7.
国外松种间杂交育种及其F1 代早期生长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人工控制授粉的方式,开展了湿地松×洪都拉斯加勒比松(湿加松)、火炬松×洪都拉斯加勒比松(火加松)的种间杂交育种工作.杂交种育苗和子代测定均采取随机区组设计,并追踪调查了苗高和定植后的树高.结果显示:苗期湿加松和火加松各个组合间的树高差异显著,而定植前2 a由于处于生长初期,部分生长较快的幼树遭受冻害,各组合间树高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定植第3、4年火加松各组合间高生长差异极显著,而湿加松各组合问的差异也相对加大,但是没有达到差异显著水平.这表明杂种子代生长评价测定至少应该在定植4~5 a之后,其中湿加松的子代测定评价时间应该比火加松的评价时间更晚.一大批表现较优的火加松组合5年生(包括1 a苗期)平均高度达4.0 m以上,该平均值超过国家速生丰产林林业部标准(H=4.0 m),国外松杂交育种能够高效选择出优良的松树品种.  相似文献   

8.
蓝桉和尾叶桉混合菌根研究Ⅱ.混合菌根的接种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接种苗木在生长量和生物量上均表现出极其显著的生长优势,ECM真菌蜡蘑菌单接种及其与4种VA菌根菌剂混合接种,对苗木生长的促进作用尤为显著。在接种后16周时,与对照苗相比,蓝桉和尾叶桉接种苗木的高生长量最大增幅分别为28.86%(LS)和86.65%(LG);两种桉树地上部分平均干质量最大增幅分别为129.93%(LS)和133.34%(L),地下部分分别为119.93%(LF)和174.83%(LG)。桉树对不同菌根菌及其组合的菌根依赖性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对混合接种的真菌组合有相对高的菌根依赖性,而对土壤菌剂依赖性很小。菌根感染与苗木生物量间有显著的相关性。试验结果还证实了P素对桉苗生长的促进作用,P素水平对菌根的接种效应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澳大利亚杂交松产脂量及松脂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表明,7年生杂交松50天内产脂量为588 g/株,分别比湿地松、加勒比松、马尾松高9.91%、23.01%、68.48%;全年产脂量3 057 kg/hm2,分别比湿地松、加勒比松和马尾松高43.1%、59.9%、82.5%.产脂量与树高胸径综合指数密切相关.杂交松松脂成分与湿地松、加勒比松相比,没有显著差别;与马尾松相比,除左旋海松酸偏低、去氢枞酸偏高外,其余组成成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对当年生栓皮栎苗木进行3种外生菌根真菌的单一和混合接种,选择形成良好外生菌根的苗木测定其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变化。结果表明:菌根化的栓皮栎苗木与对照相比净光合速率显著提高,蒸腾速率明显下降,水分利用效率较大改善;绵毛丝膜菌(Cortinarius sublanatus)和美味牛肝菌(Boletus edeulis)的单一接种处理对当年生栓皮栎苗木的光合作用促进效果(增幅为29.6%和39.2%)和对蒸腾作用的抑制效果(降幅为34.3%和32.8%)最明显,水分利用效率提高幅度(增幅为103.0%和97.9%)最大;其单一接种效果好于2种或3种外生菌根真菌的混合接种。  相似文献   

11.
PGPB对红树植物木榄幼苗的接种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植物促生菌(PGPB)对红树植物木榄幼苗的接种效应,供试菌为6种解磷菌(即B.amy,Vib,B.atr,Xan,B.Lic,P.M.)和5种固氮菌(即Au4,Phy,24S,JA4,cd),结果表明:(1)分别接种6种解磷菌株6个月后木榄幼苗的生长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促进,与对照相比,木榄苗高增加21.57%~9.54%,生物量增加27.49%~20.32%,叶片的氮含量增加33.33%~1.35%,叶片的磷含量增加24.42%~2.04%;经差异显著性检验,B.amy和Vib 2个菌种对木榄幼苗的促生效应比其它解磷菌株更明显;(2)分别接种5种固氮菌株6个月后木榄幼苗的生长均得到了促进,与对照相比,木榄幼苗的均高增加24.07%~10.22%,生物量增加32.36%~19.71%,叶片的氮含量增加23.39%~4.05%,叶片的磷含量增加32.79%~4.99%;差异显著性检验表明:Au4和Phy 2个菌种对木榄幼苗的促生效果比其它固氮菌更显著.  相似文献   

12.
对厚荚相思苗期进行接种根瘤菌、菌根菌、根瘤菌+菌根菌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接种菌根菌的促生效果显著。幼苗高生长、地上部分干重、地下部分干重、根瘤个数、根瘤重量平均数比对照分别提高了53.36%。73.30%,89.69%,224.01%和186.96%。接种各菌种对幼苗的促生效果排序为:菌根菌+根瘤菌〉根瘤菌〉菌根菌〉对照。苗木根部菌根菌感染强度排序为:菌根菌〉菌根菌+根瘤菌〉对照。  相似文献   

13.
Clones of jarrah (Eucalyptus marginata), micropropagated from glasshouse-grown seedlings selected for resistance or susceptibility to Phytophthora cinnamomi, were planted in a former bauxite mine-site in the jarrah forest and inoculated with P. cinnamomi. Mortality after 13 years in resistant clones was 0–30%, while that of susceptible clones was 40–100%. Mean heights of resistant clones after 13 years were 7.8–13.6 m, while heights of surviving susceptible clones were 0.9–6.7 m. The resistance character of the seedling ortets was transmitted consistently to the clones. The field mortality of clones of some rare, apparently resistant seedlings selected from susceptible half-sib families was low after 1 year, but approached that of the susceptible clones after 2 yea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Phytophthora-resistant jarrah ortets can be selected using stem-inoculation of glasshouse-grown seedlings; the resistance of the resulting clones has been validated in the field in an inoculation trial.  相似文献   

14.
外生菌根菌对红松苗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沟施接种方法对3年生红松苗木进行野外单接种及混合接种的试验结果表明:菌株010和菌株025为供试菌株中对红松苗木生长促进效果最佳的菌株,与对照相比,高生长分别提高19.57%和17.04%,地径生长分别提高13.64%和15.91%。接种菌株组合GT001/GT005的苗木高生长仅比对照提高3.80%,其他3个菌株组合的高生长均低于对照;地径生长与对照相比提高0~9.10%。与单接种相比,仅接种菌株组合GT001/GT005苗木的高生长高于单接种菌株GT001和菌株GT005的苗木;接种菌株组合044/009苗木的地径生长介于单接种菌株044和菌株009的苗木之间,而接种其他3个菌株组合苗木的地径生长均低于各自单接种的苗木。  相似文献   

15.
加勒比松种源试验及虫害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16.
寄生加勒比松松材线虫的鉴定及其致病性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线虫比较形态学和rDNA—ITS—PCR-RFLP方法对采自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山加勒比松上的伞滑刃线虫进行鉴定,结果确定该线虫为松材线虫。致病性测定表明该松材线虫种群对加勒比松苗有较强的致病力,接种的松苗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枯萎,而且从枯死木中可重新分离到该线虫。  相似文献   

17.
以加勒比松(Pinus caribaea)16个种源、湿地松(P.elliottii)4个种源2.5 a生营养袋苗木为材料,定期开展生长调查,于2016年7—8月、2017年2月开展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测定,分析加勒比松、湿地松针叶叶绿素荧光参数对树种、种源、不同测量时间的响应.结果表明,不同种源加勒比松/湿地松的株高、地径生长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测量时间与树种对最大PSⅡ的光能转换效率(Fv/Fm)有显著影响(P<0.01),二者互作效应不显著,与7、8月相比,测量值均在第2年2月显著提高;两个树种的实际量子产量(ΦPSⅡ)、光化学淬灭(qP)与表观量子传递速率(ETR)对测量时间的响应模式相反;加勒比松与湿地松叶绿素荧光参数受种源影响不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加勒比松与湿地松的株高和地径生长与2月Fv/Fm、PSⅡ有效光化学效率(Fv′/Fm′)测量值呈一定的负相关关系;高光强抑制了湿地松、加勒比松的叶绿素荧光参数,但抑制效果与生长无明显相关关系;低温造成的胁迫主要抑制了加勒比松的光化学反应,并与其生长表现有一定的负相关关系.可考虑将2月份测量的叶绿素荧光参数作为加勒比松耐寒个体的筛选指标.  相似文献   

18.
湿加松在福建高海拔山区早期生长表现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福建省德化葛坑国有林场海拔900 m以上山地引种湿加松,并以马尾松、秃杉、杉木进行造林对比试验。经5 a试验观测表明:湿加松1~3年生树高、胸径(地径)生长明显高于杉木、秃杉、马尾松,其差异显著;但4~5年生湿加松与马尾松、秃杉、杉木的树高、胸径生长差异不显著。2004年,遭遇特大寒流,急剧降温达到-5℃,持续时间3 d,湿加松普遍受冻,冻死率达50%。说明福建省高海拔山区引种湿加松的适应性及速生性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湿地松×洪都拉斯加勒比松F1杂种的多性状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块种植于广东省台山市红岭种子园的湿地松×洪都拉斯加勒比松F1杂种测定林的7年生数据,就杂种的生长量、树干通直度、分枝习性与湿地松、加勒比松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F1杂种的生长优势突出,树高、胸径、材积分别为9.18m、14.96cm、0.08645m^3,相对于湿地松、洪都拉斯加勒比松和古巴加勒比松种子园混合种的材积现实增益分别为315.23%、46.35%、114.89%。此外,杂种的树干通直度得分、冠幅、枝角、枝径、枝数分别为1.54分、3.45m、68.93°、1.84am、3.35条,其树干通直度得分与母本湿地松接近而显著低于父本洪都拉斯加勒比松,冠幅和枝径与父本相似而显著大于母本,枝角介于父、母本之间,枝数与父、母本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澳大利亚湿加松(Pinus elliottii×P. caribaea)在广西中部引种的生长表现,在桂中地区的三门江林场对澳大利亚湿加松(P. elliottii×P. caribaea)与马尾松(P.massoniana)、加勒比松(P.caribaea)、湿地松(P. elliottii)进行造林对比试验,对其生长量、产脂量进行测定,试验结果表明:17.8a生时各树种的生长量为马尾松>湿加松>加勒比松>湿地松;在松脂产量方面,湿加松>加勒比松>湿地松>马尾松。湿加松早期生长快于其他树种,6.3 a生之后马尾松的生长量超过其它树种,17.8 a生时马尾松生长量显著高于湿加松、加勒比松和湿地松。从生长量和产脂量两个指标综合考虑,湿加松可作为脂材两用林进行培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