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场于1989年10和12月分二批引进丹麦力加(Legarth)父母代种鸭进行饲养繁殖推广。现将其父母代种鸭从育雏到产蛋的饲养过程初步总结如下:1 饲养方式1.1 育雏方式:采用平面育雏,进雏前铺设5~7厘米厚的粗糠作为垫料,做到勤添垫料,保证不潮湿。在饮水位置,采用网上结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繁昌县新林乡新塘村养鸭专业户吴培林养鸭已有20多年历史了。他养鸭育雏成活率高。1999年育雏鸭300只,死亡5只,成活率98%;2000年育雏鸭500只,仅死亡2只,成活率达99.6%。吴培林在长期养鸭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不仅适用于集体大群饲养,也适用于分散小群饲养。总结如下:1重视适时饮水开食鸭是水禽,通常在出壳后24小时未开食前先供应充足的饮水,然后即可开食。1~7日龄,雏鸭消化器官尚未龄,雏鸭消化器官尚未发育健全,喂食稍不小心,易得消化不良症。因此,开始几天的喂料需要特…  相似文献   

3.
育雏是一项艰苦而又细致的工作,育雏期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雏鸭的生长发育和成活率的高低,继而影响种鸭的生产性能和养殖场的效益,所以,雏鸭的饲养管理是种鸭饲养管理的基础。现将雏鸭的饲养管理要点与注意事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春季是一年内最好的培育雏鸭季节,春雏鸭疫病少,生长快,易饲养,好管理,经济效益高。但在饲养上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技术环节:1、注意保温,切忌忽冷忽热初出壳的雏鸭体小,绒毛稀少,保温防寒能力差,春季气候多变,容易发生感冒和拉稀,招致疾病,造成死亡。因此,育雏期间要十分注意保温,并尽量保持温度平稳,切忌给温忽高忽低,以免影响雏鸭生长发育。育雏鸭的适宜温度为:1~3日龄30℃,4~7日龄25℃,2~3周龄20~25℃,3周龄后随常温饲养即可。温度适宜与否,应根据雏鸭神态来判断,当温度过低,雏鸭会聚集打堆,…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省饲养的肉鸭主要是麻羽肉鸭。麻羽肉种鸭育雏期饲养管理中的许多问题例如鸭舍、增温、防堆、密度、光照、饮水等同商品肉鸭的饲养管理,不赘述。这里只谈下面三个问题。1.育雏季节最佳的育雏季节在8、9月。自然气温高,且逐旬缓慢下降,与育雏所需温度吻合。敞门饲养,空气新鲜,光照充足。光照时数与雏、中鸭所需光照时数基本吻合,不需电灯光照补充,且可抑制性早熟。农村的养鸭户可利用中、晚稻落谷和干涸的河、湖、塘进行育成期的(限制)放牧饲养,大大降低饲养成本。来年春夏秋正值产蛋高峰期,种蛋销路好。冬季进行强制换羽,第三年春夏还…  相似文献   

6.
陈玲 《山东饲料》2004,(11):39-39
每批饲养1000只肉鸭对栏舍用具的要求如下:(1)场地。育雏期以40~60m^2为好,15日龄后鸭舍面积以200~240m^2为好。(2)网床。高70cm,宽300~400cm,长与鸭舍的长度一致。可以用木架结构,也可以用水泥架结构。网可用竹片、木条或铁丝铺钉。育雏网床的竹片间距(或铁丝网眼)为1cm左右,  相似文献   

7.
鸭的育雏方法一般有3种,即地面育雏、网上育雏和立体笼育雏。(1)地面育雏是在育雏舍的地面铺上5cm厚的松软垫料,将雏鸭直接饲养在垫料上,采用地下(或地上)加温管道、  相似文献   

8.
1 了解雏鸭的生理特点雏鸭主要有3个生理特点:①是生长发育迅速;②是调节体温机能弱,难适应外界环境;③是消化器管体积小,消化能力弱。2 做好育雏前的准备工作首先要备足新鲜优质的全价饲料;其次,育雏室、饲养用具和必要设施要配备齐全,保证每羽雏鸭都能吃到饲料和饮水;再次,育雏室、饲养用具等要用2%烧碱水进行消毒,干燥后用清洁水冲洗干净,最后,育雏室熏蒸消毒。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射阳县某农场的养殖户在饲养樱桃谷肉鸭的过程中,每年秋冬季节和早春季节育雏成活率偏低,仅为92%左右,而夏季成活率在98%左右。1情况分析该户饲养肉鸭利用的是简陋的仓库,育雏室密封性较差,保温性能不好,而且育雏方式为高温育雏,即育雏第1d温度在40℃左右,以后每1d降低1~2℃。在秋冬和早春的寒冷季节由于育雏室密封性较差,一方面容易形成贼风;另一方面雏鸭抵御不了外界温度的突然降低,尤其是每天凌晨至早上5:00左右。在降温时,虽然育雏室温度可在一定时间内保持不变,但雏鸭已感到了较大幅度的降温,形…  相似文献   

10.
1鸭舍建设与卫生消毒 育雏舍要在进雏前半个月准备好。按照饲养管理的标准,建立育雏室、鸭棚、运动场地和游泳池,备足育雏竹篮、保暖物品和消毒的干草。鸭舍大小以养鸭数量而定。  相似文献   

11.
绍鸭是我国优秀的蛋用型鸭种之一。为了发挥其良好的产蛋性能,培育好雏鸭是十分重要的环节之一。近年来,由于放牧育雏鸭条件受到限制,育雏由放牧为主转变成圈养为主,圈养育雏技术被养鸭场和专业户所重视。笔者就饲养实践中的体会,对育雏中  相似文献   

12.
鸭疫巴氏杆菌病又称鸭传染性浆膜炎、新鸭病或鸭败血症,2~8周龄的鸭容易感染,其中以2~3周龄雏鸭最容易感染。发病无明显季节性,但以春季多发生。传染途径主要经呼吸道或皮肤感染。由于育雏室饲养密度过大,空气不流通,潮湿,卫生条件不好,饲养粗放,  相似文献   

13.
鸭的育雏阶段,一般不考虑让雏鸭洗浴和运动,育雏过程均在舍内饲养。但在夏季,采用开放式鸭舍地面育雏时,往往地面卫生条件差,应在室外设小运动场和洗浴池,让雏鸭出舍运动和洗浴,同时空出鸭舍,以便消除粪便,更换垫料。  相似文献   

14.
雏鸭是指刚孵出至15日龄的鸭,是鸭一生中增重最快、饲料报酬最高的时期,但由于它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差,对疾病的抵抗力低,因而又是最难饲养的时期。所以雏鸭饲养是培育种鸭和养好商品鸭最为重要的阶段。这一阶段饲养管理得好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不但育雏成活率低,而且将严重影响日后生长发育,增大饲养成本,降低养鸭的效益。作者在完成兰州市科委下达的“樱桃谷鸭引种推广养殖试验”科研课题中,对如何做好雏鸭饲养作了认真的研究探讨,在三年多的推广养殖中育雏成活率保持在90%~100%,现将关键技术措施总结如下,供参考。一、育雏前的…  相似文献   

15.
中鸭的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 一、中鸭的饲养管理: 肉用型小鸭养到21天、蛋用型小鸭养到30—35天,则完成了育雏期,进入中鸭期(南方称为仔鸭期)。肉用型中鸭期的日龄一般是从22—40天,根据生长快慢和增重情况,也有提前到35天和拖后至45天的;蛋  相似文献   

16.
樱桃谷SM3父母代种鸭以其优良的生产性能,已被国内一些养殖企业和养殖户所接受。种鸭育雏期的饲养管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往往被忽视,有些养殖户认为只要在种鸭产蛋期精心饲养就能产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其实则不然,育雏期饲养管理的好坏对种鸭产蛋期的产蛋率、  相似文献   

17.
<正>(上接第6期第17页)问:肉用鸭的饲养管理分为几个阶段?答:肉用种鸭在各个阶段有不同的生理特点,对环境和饲料条件也就有不同的要求。种鸭在饲养和管理上分为育雏阶段、生长发育阶段(又称育成阶段)和产蛋  相似文献   

18.
王勇 《畜牧兽医杂志》2009,28(2):107-107
刚出壳的小鸭,完全靠人工给它创造条件来满足其需要。这期间,如饲养管理不好,则发病死亡率较高,甚至全部死亡。因此,抓好育雏期饲养管理是养好鸭的重要一环。要使育雏获得良好的效果,必须了解雏鸭的生理特点,以及如何使饲养管理适应雏鸭的发育要求。  相似文献   

19.
(一)育雏期要使育成鸭有一个良好的均匀度,必须从雏鸭(0~8周)入手,那么在育雏期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鸭苗选择。要选择出壳体重相对一致的鸭苗。2.及时分群饲养。及时合理的分群是使鸭群发育正常的重要环节。雏鸭由于各种原因,如出雏时间的早晚、公母鉴别等而存在体质差异,必须通过眼观、手摸等将病、弱、小鸭隔离饲养。  相似文献   

20.
范国寿 《中国家禽》1998,20(12):32-32
将育雏后的青年鸭圈养在固定的鸭舍和水围内,供给全价配合饲料,不放牧。这样,可以节约劳动力,提高劳动效率,形成规模饲养,而且环境条件稳定,饲料标准一致,鸭群有正常的生活规律。有利于产蛋期高产稳产和良好的经济效益。近年来,圈养青年鸭已为广大养殖户所采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