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3.
4.
5.
6.
当前,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吉林省得到了大面积推广,并取得了良好成效。但在推广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时,部分地区仍然存在农户思想认识待转变、技术应用成本较高、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适用性有待增强、种植规模对技术推广造成不利影响、推广人员素质与推广工作要求不匹配等问题。为此,相关部门需采取以下措施:增加经费投入,增强资金扶持作用;加大宣传力度,转变农户认知;加大研发力度,增强技术的适用性;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农村耕地连片经营;健全管理体系,做好技术培训工作等,以加强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 相似文献
7.
8.
9.
10.
保护性耕作及其生态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保护性耕作以少耕、免耕、残茬覆盖为主要方式,具有保持水土、改变土壤理化性状、改善生态环境等优点。回顾了保护性耕作的发展过程,介绍了它的优、缺点,对国内外关于保护性耕作的生态效应研究进展从保护性耕作与水土保持,保护性耕作与土壤的理化性状,保护性耕作与土壤微生物区系、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动物,保护性耕作对土壤中碳储量的影响及对大气中CO2的贡献等4个方面进行了概括和分析。最后,讨论了我国保护性耕作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12.
《吉林农业科学》2014,(3):36-41
为了科学合理地制定农田施肥方案,提高养分资源的利用率,促进变量施肥技术的发展;以吉林省梨树县高家村和金山村的农田土壤养分为例,利用地统计学模型,结合GIS技术,研究了保护性耕作对黑土土壤养分空间变异性的影响;保护性耕作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属于中等变异强度,大于传统性耕作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性;保护性耕作模式下土壤养分比传统性耕作模式下土壤养分的结构性强,具有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除速效磷外,传统性耕作模式下土壤养分的最大变程均小于保护性耕作模式下土壤养分的最大变程;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图表明,保护性耕作模式下土壤养分呈团块状分布,传统性耕作模式下土壤养分呈垂直于垄向的条带状分布;保护性耕作土壤养分空间变异性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而传统性耕作土壤养分空间变异性受人为随机因素影响较大;保护性耕作模式下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大于传统性耕作模式,而且结构性和相关性较强,说明精准施肥更适用于保护性耕作模式。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失地农民市民化问题是社会发展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文章对吉林市周边的几个新社区失地农民的收入、工作、生活、社会适应等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指出吉林省失地农民距离完全的市民化存在的差距. 相似文献
14.
15.
泛论我国保护性耕作的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保护性耕作指的是"有利于保土保水维持并改善土地生产力的耕种措施","覆盖度"并不是唯一标准;各种耕种措施既有"保护"一面,也有"非保护"一面,并无"先进"或"落后"之分,不宜将美国提倡的免耕覆盖绝对化;免耕覆盖在不同地区效果不一,在半干旱地区效果显著,在湿润地区则应用较少;当前要加强研究适合中国国情的各地区保护性耕作的道路、模式和技术体系,农艺与农机密切配合,避免缺乏研究试验与示范的大规模盲目推广. 相似文献
16.
吉林省特种经济动物养殖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丽萍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08,(1):11-13
通过对几种常见特种经济动物的养殖前景分析,指出吉林省在选择特种经济动物的养殖种类时应注意有关国家政策的变化,选择饲养技术成熟、有综合开发利用价值和符合社会发展方向的物种。 相似文献
17.
吉林省苏打盐碱地水稻生产历史进程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打盐碱地是我国较为典型的劣质耕地,种稻是改良利用苏打盐碱地的有效措施.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至今,历经三代人的多角度探索,从零星种植到现在27万hm2,从品种、技术引进到自主研发,单产从5000kg·hm-2到10000kg·hm-2以上,大致经历了5个发展阶段.从种植面积、品种更新、栽培技术创新集成、产量与效益等多角度回顾了吉林省苏打盐碱地水稻生产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就,并就新时期盐碱地水稻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对未来阶段吉林省盐碱地稻作创新与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