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恢复塔里木河下游绿色走廊的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塔里木河干流及源流流域灌溉面积不断扩大;引水灌溉方法落后;超量引水;源流流入干流的水量大量减少,造成塔里木河下游河道部分干涸,致使沿河绿色植被不断减少,弃耕地逐年增加。利用膜上灌和渠道薄膜防渗等方法所节省的水,可缓解下游用水要求,且投资少,见效快。  相似文献   

2.
漳河灌区塘堰灌溉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了解漳河灌区塘堰的灌溉作用,更好地利用塘堰水资源,结合国际合作项目对漳河灌区三干渠上、中、下游4个村36口塘堰的管理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税费改革后,农民更多地依赖于塘堰水进行灌溉,塘堰在灌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充分利用塘堰水可以减少渠系渗漏、降低灌溉成本,利用得当,既能节约水资源,又能提高灌区抗旱能力。因此,大力发展塘堰工程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水利建设的重点。对塘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水源不稳定且保证率低,塘堰的容量有限等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3.
随着干旱区盐碱化的不断加剧,农业灌溉用水的质量成为制约干旱区农业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所以在对吐鲁番市灌溉用水,如渠水、泉水、机井水、坎儿井水的水质(pH值、电导率、八大离子)进行检测的基础上,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对灌溉用水质量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是:渠水水质普遍较好,对农作物基本没有影响;渠水下游、机井水及坎儿井水水质一般;胜金口的泉水及附近机井水水质较差,可能会使灌溉土壤中度盐化;春季煤窑沟下游各种灌溉用水均为重度盐碱水,极易加剧土壤盐碱化。  相似文献   

4.
节水灌溉技术装备及其发展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喷灌是利用专门的设备把水加压,或利用水的自然落差将有压水送到灌溉地段,然后通过喷洒器喷射到空中形成水滴,像下雨一样洒到田间和作物上的灌水方法。节水灌溉的目的,是以浇灌最少量的水,得到最大经济效益的作物产量。为此,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各种节水灌溉设备,分析了黑龙江省节水灌溉技术装备现状,比较了各种节水灌溉设备的综合性能,提出了黑龙江省节水灌溉技术的参考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5.
吸取同比例配水简单、实用的优点 ,同时又借鉴优化配水的思想 ,建立黄河下游引黄灌区按权重配水模型。按权重配水是在同比例配水基础上发展而来 ,既考虑了不同地区的实时差易 ,又考虑了传统灌溉习惯、节水导向等因素 ,使所建黄河下游引黄灌区按权重配水模型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6.
黄河下游引黄灌区按权重配水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吸取同比例配水简单、实用的优点,同时又借鉴优化配水的思想,建立黄河下游引黄灌区按权重配水模型。按权重配水是在同比例配水基础上发展而来,既考虑了不同地区的实时差易,又考虑了传统灌溉习惯、节水导向等因素,使所建黄河下游引黄灌区按权重配水模型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7.
人民胜利渠是新中国成立后在黄河下游兴建的第一个大型引黄灌溉工程,结束了"黄河百害、唯富一套"的历史,开辟了下游引黄灌溉的新时代,在人民治黄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在自1951年3月开工建设至今的60年时间里,人民胜利渠紧密结合引黄灌溉实践,广泛开展科学实验,在地面节水灌溉、盐碱地治理、泥沙利用、井渠结合等方面摸索出一系列适用于下游引黄灌区的成功经验,充分发挥了实验性、示范性引黄灌区的作用,成为黄河下游引黄灌溉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8.
黄河流域小麦生产水足迹量化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准确评价区域不同时空尺度作物生产耗水量及耗水效率的动态变化及其分布规律,以黄河流域典型年为例,基于作物水分生产力模型Aqua Crop,考虑不同供水和灌溉方式,在5'空间尺度对流域内小麦生产水足迹进行了量化与评价。结果表明:流域小麦水足迹总量和单位生产水足迹年均值分别为2.19×10~(10)m~3和1.22 m~3/kg,蓝水足迹占65%,单位生产水足迹呈现上游向下游递减的趋势。传统地面灌农田小麦生产蓝、绿水足迹量分别为流域总量的92%和50%。流域灌溉条件下小麦生产水足迹(1.40 m~3/kg)高于雨养条件(1.12 m~3/kg);灌溉方式对小麦生产水足迹影响显著,其中微灌仅为1.67 m~3/kg,喷灌条件下高达2.07 m~3/kg。供水与灌溉方式对区域农作物生产水足迹的影响不可忽略,考虑不同供水与灌溉方式的作物生产水足迹量化与评价将成为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的重要基础。研究结果可为不同时空尺度农作物水足迹核算和区域农业节水策略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稻田回归水模拟及其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V ens im为工具,建立了稻田田间及中等尺度水量转化的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漳河灌区团林试区实测资料检验,证实了模型的适用性及其精度。将模型用于田间及中等尺度回归水的模拟,探讨了回归水评价指标随田间及中等尺度的变化规律,对影响稻田回归水变化的因素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地表回归水量随田埂有效高度的增加线性减少;田埂回归水量随田块长度的增加线性增加,随田埂宽度的增加而明显减少;田埂回归水和田间回归水均随水力传导度的增加而增加;地下回归水随坡度的变陡而增大;地表回归水、田间回归水及田埂回归水均随旱作比例的增加而减少。田块狭长组合方式的回归水重复利用系数比宽窄组合方式大。回归水评价指标计算表明,灌溉降雨回归系数比灌溉回归系数能更好的反映田间出流及回归水的利用;中等尺度的灌溉回归系数和灌溉降雨回归系数分别是田间尺度的1倍左右;中等尺度上的重复利用系数不大,说明可以提供给下游使用的回归水量大;干旱年份的回归水重复利用系数比平水年的大。  相似文献   

10.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多数农牧团场位于灌区下游,沙漠边缘,或边远地区。可垦荒地潜力较大,但水资源有限,引用水十分困难。在新疆没有灌溉就没有农业,要发展农牧业生产,节约用水,经济合理地利用水资源,是一项战略任务。在有限的水资源条件  相似文献   

11.
节水灌溉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节水灌溉项目的复杂性及带来的负面环境影响,在广泛调研与咨询的基础上,结合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动态,论述了节水灌溉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提出了节水灌溉项目环境影响因子识别及预测评价方法,建立了定量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对节水灌溉工程设计施工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黄河上中游水资源特点及大型灌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分析,结合管道输水灌溉技术特点及目前国内外发展概况,提出了黄河上中游大型灌区推广管道输水发展节水灌溉的思路,并通过试验示范工程进行了技术经济论证。同时认为黄河上中游大型灌区推广管道输水发展节水灌溉具有有利的条件,节水效益十分显著,对解决该区水资源供需矛盾,促进当地工农业持续稳定发展,以及缓解黄河中下游的水危机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农业灌溉用水量是全市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灌溉用水的高效利用对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当前农业节水灌溉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这些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提出了看法和观点。  相似文献   

14.
作物节水灌溉需水规律研究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基于节水灌溉条件下作物需水量试验资料,分析了控制灌溉和覆膜旱作节水灌溉的水稻需水规律以及节水高效灌溉模式下冬小麦、夏玉米和棉花作物的需水规律。结果表明,节水灌溉模式通过对水稻、冬小麦、夏玉米和棉花等作物产生的生长调控作用与补偿生长效应,使植株蒸腾量和棵间蒸发量较大幅度减少,各阶段需水量、需水强度和需水模系数均发生显著变化,形成了节水灌溉模式的主要农作物新的需水规律。可为节水灌溉制度的制定、节水型灌区动态配水及灌溉预报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白皮洋葱为试材,利用称量式蒸渗仪灌水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水量及土壤含盐量对洋葱的耗水规律、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供试土壤分别为低盐土和高盐土,低盐土在鳞茎膨大期设置3种灌水处理,其对应的灌水下限分别为0~3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达到田持的80%、70%和60%,其他生长期和高盐土的全生育期灌水下限均为田持的80%。研究结果表明,鳞茎膨大期是洋葱的关键需水期;洋葱作物系数立苗期为0.50,发叶期为1.00,鳞茎膨大期为1.50,成熟期为1.25。低盐土的中水处理洋葱可获得最大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较大的灌溉水利用效率;水分和盐分胁迫对洋葱的产量和耗水具有明显的影响。在石羊河流域洋葱鳞茎膨大期,0~30 cm土层土壤灌水下限为田持的70%左右是较适宜的灌水方案。  相似文献   

16.
节水灌溉指标及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针对河南省世行项目区节水灌溉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并提出适合项目区的节水灌溉指标体系。结合项目区的实际加以分区,明确各区的节水灌溉发展模式以及发展方向。研究成果对项目区的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及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通过田间试验,按照井灌水稻生充阶段设置不同处理水平模式,通过不同模型分析选择。建立了适合三江平原地区井灌水稻的水分生产函数模型。并对敏感指数在全生育期内变化规律做进一步研究。为井灌水稻非充分灌溉条件下的灌溉制度优化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8.
膜下滴灌棉花田间需水规律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以田间试验为基础对膜下滴灌棉花的田间需水规律进行了对比研究 ,从土壤 -作物 -大气连续体的角度对该技术下影响棉花耗水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 ,找到了膜下滴灌比沟灌省水的依据 ,同时发现对棉花采用膜下滴灌技术可改善需水量在各生育阶段的合理分配 ,提高叶面积指数 LAI,从生理上提高了作物水分利用率及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19.
以 1个水库灌区为例 ,从节水的 3个作用分析了灌溉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优化调度的 2个模型。优化调度不仅能减少灌区水量损失 ,提高水分生产效率 ,还能在提高灌区水分生产效率方面起明显的作用。这类节水技术对于缓解我国农业供水危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是节水技术的一个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区域经济中博弈论在节水灌溉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念 《节水灌溉》2003,(3):4-5,33
当今水资源短缺,区域经济中节水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推广节水灌溉,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本文建立了督导推广节水灌溉博弈模型,从而得出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