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献摘要     
《中国茶叶》2009,31(5)
山东棕壤茶园幼龄茶树叶片黄化病因诊断与防治研究分析了茶园土壤pH值、有机质、养分状况和不同病害程度叶片中与叶色有关的6种无机元素含量,并对患病植株进行了叶面喷施氮、镁、铁、锰、铜和锌肥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有效氮含量低是导致茶树下部成叶黄化的原因,喷施尿素能使下部成叶快速转绿,但  相似文献   

2.
宿根甘蔗幼苗黄化发生的原因与矫正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宿根甘蔗幼苗黄化病发生严重的蔗区的实地调查和采样分析,探讨了宿根甘蔗幼苗黄化发生的原因;并根据调查分析结果,进行了甘蔗黄化苗矫正的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宿根甘蔗幼苗黄化病主要发生在酸性较强的土壤上,pH值4.50,土壤有效铁、钙、镁元素含量较低。(2)甘蔗体内的活性铁含量低、活性锰含量过高,导致植株体内铁锰营养不平衡,是宿根甘蔗幼苗黄化病发生的主要原因。(3)叶面喷施铁、镁、硼、钙、钾、锌、氮等营养元素均能提高黄化苗的转绿率,其中,以喷施铁的效果最好,其次是镁、硼。  相似文献   

3.
水稻辐射白色转绿突变系转绿过程中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水稻转绿型白化突变系W25和亲本2177S进行了研究。白化期叶绿素和蛋白质含量很低,随叶片转绿,叶绿素含量增加,转绿第30天达到亲本的水平。在转绿过程中,蛋白质含量和Rubisco含量也显著提高。突变系W25叶片内的Rubisco含量和活性在转绿30 d后超过亲本,光合速率在转绿18 d后接近亲本。  相似文献   

4.
氮肥施用方式对土壤有机质与氮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秸秆还田条件下,研究了氮肥施用方式对白浆土有机质与氮素时空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秸秆还田条件下,白浆土0~2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随生育进程呈增加的趋势,至收获期达到最大值,20~30 cm土壤于R4期达到最大值;白浆土全氮含量随生育进程呈单峰曲线,于R2~R4期达到最大值;碱解氮含量随生育进程呈单峰曲线,0~20 cm土壤于R5期、20~30 cm土壤于R2期达最大值.种肥施氮增加了0~2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追施氮肥使10~3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种肥施氮增加了R2期以前土壤全氮含量,追施氮肥对土壤全氮含量影响不明显;种肥施氮使20~30 cm土壤碱解氮含量降低,对0~20 cm土壤影响不大,追施氮肥使土壤碱解氮含量增加.白浆土有机质含量与全氮含量、有机质含量与碱解氮含量、碱解氮含量与全氮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采用桶栽试验,研究尿素、硫酸铵、硝酸钙3种氮肥等量氮投入在不同土壤全氮含量条件下(分别为0.67、0.71、0.86、0.93、1.30 g·kg-1)对棉花的产量和氮素吸收的影响。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5种不同土壤全氮含量的土壤,副区为3种不同氮肥。结果表明,土壤全氮含量对棉花单株干物质质量、单株成铃数、籽棉产量的影响达到了显著水平,但对棉株铃重和氮素积累量无显著影响,土壤全氮含量1.30 g·kg-1处理棉花单株干物质质量、单株成铃数、籽棉产量显著高于土壤全氮含量0.67 、0.71、0.86 g·kg-1处理,但与土壤全氮含量0.93 g·kg-1处理无显著差异。氮肥种类对棉花单株干物质质量、单株成铃数、铃重、籽棉产量、单株氮素吸收量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土壤全氮含量和氮肥种类对棉花单株干物质质量、单株成铃数、籽棉产量、单株氮素吸收量的互作效应不显著。本研究结果为不同土壤肥力条件下氮肥的合理施用提供了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6.
土壤全氮含量和氮肥种类对棉花产量和氮素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桶栽试验,研究尿素、硫酸铵、硝酸钙3种氮肥等量氮投入在不同土壤全氮含量条件下(分别为0.67、0.71、0.86、0.93、1.30 g·kg~(-1))对棉花的产量和氮素吸收的影响。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5种不同土壤全氮含量的土壤,副区为3种不同氮肥。结果表明,土壤全氮含量对棉花单株干物质质量、单株成铃数、籽棉产量的影响达到了显著水平,但对棉株铃重和氮素积累量无显著影响,土壤全氮含量1.30 g·kg~(-1)处理棉花单株干物质质量、单株成铃数、籽棉产量显著高于土壤全氮含量0.67、0.71、0.86 g·kg~(-1)处理,但与土壤全氮含量0.93 g·kg~(-1)处理无显著差异。氮肥种类对棉花单株干物质质量、单株成铃数、铃重、籽棉产量、单株氮素吸收量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土壤全氮含量和氮肥种类对棉花单株干物质质量、单株成铃数、籽棉产量、单株氮素吸收量的互作效应不显著。本研究结果为不同土壤肥力条件下氮肥的合理施用提供了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7.
棉花根系的发育状况对地上部的生长发育关系极大。一般认为棉花蕾期是根系生长最迅速的时期,开花以后,由于蕾铃的发育,地上部对地下部的有机养料供应减少,根系生长转慢。试验通过对棉花根系的干重和棉花根系的矿质营养含量及碳、氮营养含量积累的测定,并对地上部份及盆钵土壤的养分含量变化的分析。本文就棉花根系干物质的积累与地上部干物质积累的关系及施肥对棉根发育的影响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8.
烯效唑对水稻氮代谢及稻米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以杂交稻组合汕优63为材料,探讨了烯效唑处理对水稻开花后剑叶和籽粒氮代谢、稻米蛋白质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烯效唑处理后,籽粒灌浆前、中期剑叶内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提高,而成熟期其含量与对照基本相同,甚至略低于对照;烯效唑提高了强、弱势粒中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以及强势粒发育前期的非蛋白氮含量,并促进其向蛋白氮的转化,使成熟期非蛋白氮含量低于对照,而各时期蛋白氮含量均高于对照,成熟期强、弱势粒中蛋白氮含量和单粒蛋白氮绝对积累量均得以提高;烯效唑提高了稻米内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产量,浸种和喷施处理蛋白质含量平均分别比对照高7.2%和8.3%,蛋白质产量平均分别比对照高13.1%和13.4%。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湖南稻作烟区植烟土壤全氮含量和空间分布及主要影响因素,采用地统计学和分组回归方法研究了土壤全氮含量区域和空间分布及特征,并分析了土壤耕层厚度、海拔高度、土壤pH值和有机质含量对土壤全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湖南稻作烟区植烟土壤全氮含量丰富,其平均值为2.37 g/kg,变幅为0.62~5.26 g/kg,适宜样本(全氮含量为1.00~2.00 g/kg)占32.02%,有21个县区土壤全氮含量>2.00 g/kg,土壤全氮含量有从东南向西北递减的分布趋势。耕层厚度越深,土壤全氮含量越低;土壤全氮含量随海拔升高,达到峰值(高度为150~250 m)后下降;植烟土壤的全氮含量与土壤pH、有机质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花后叶面喷施氮肥和锌肥对小麦粒重及营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小麦花后叶面喷施氮、锌肥对粒重及营养品质的改善作用及品种间的响应差异,以黄淮麦区20个小麦品种为材料,分析了花后喷施氮肥或锌肥后小麦粒重、植酸含量、Fe、Zn、Mg元素含量及其生物有效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花后喷锌、氮均可增加小麦千粒重和籽粒蛋白质含量,其中喷氮对籽粒蛋白质含量的提高效果大于锌肥.喷锌可使小麦籽粒植酸含量下降,其中品种955159降幅达27.95%;而喷氮对籽粒植酸含量影响较小.喷锌显著提高籽粒中Zn含量,平均增幅54.38%;喷氮则可以显著提高籽粒中Fe和Zn含量,平均增幅分别为36.88%和11.25%,但降低了籽粒中Mg含量.喷锌可提高籽粒Zn的生物有效性,而喷氮可提高籽粒Fe的生物有效性.说明在小麦生育后期合理喷施氮肥和锌肥可以同时提高粒重及矿质元素含量和有效性,从而改善籽粒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11.
采用大田试验方法,研究了玄武岩发育而成酸性土壤上叶面喷施七水硫酸镁、一水硫酸亚铁、七水硫酸锌对菠萝生长和产量影响,为在此类土壤上种植的菠萝施用中微量元素提供依据。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喷清水)相比,喷施硫酸亚铁显著提高了菠萝叶片长度、宽度、叶片数及叶片中叶绿素含量,提高幅度分别为9.1%、14.9%、15.9%、62.6%,且显著提高菠萝产量、单果重和商品果率,提高幅度分别为11.8%、11.5%、7.7%;叶面喷施硫酸镁显著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但对菠萝叶片长度、宽度、叶片数和产量没有显著影响;叶面喷施硫酸锌对菠萝生长和产量都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液体复合肥是一种新兴的茶园叶面喷施剂。它含有茶树必需的氮、磷、钾三要素,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喷施以后,作物的抗逆性明显增强,能改善作物的品质,使叶片增大、增厚、增绿,持嫩性增强。液体复合  相似文献   

13.
外源糖和氮对春小麦花后物质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花后养分供应对春小麦产量形成的调控效应,以春小麦品种龙麦33为试验材料,分析了叶面喷施糖、氮物质(5%蔗糖和2%尿素)后小麦花后干物质积累、齐穗后群体生长率(CGR)、旗叶SPAD值、净光合速率、可溶性糖含量和全氮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叶面喷施糖、氮后小麦穗粒数和千粒重均增加,并分别增产 6.86%和15.82%。 外源糖、氮使小麦花后光合物质积累量及其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提高,其中外源糖的效果更明显;外源糖、氮对CGR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外源氮显著提高收获指数(增幅11.76%),而外源糖使收获指数略有下降(降幅0.085%);外源糖、氮分别降低和增加旗叶SPAD值,但均提高旗叶净光合速率和全氮含量,降低旗叶可溶性糖含量和糖氮比值(C/N)。可见外源糖、氮对春小麦花后碳、氮代谢和物质生产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可促进小麦高产。  相似文献   

14.
田间试验设置正常氮和减氮20%两个施氮水平,每个氮处理下设置不喷施、3或8叶期小剂量喷施炭吸附聚谷氨酸(1.8 kg/hm2)、3或8叶期大剂量喷施(3.6 kg/hm2)等5个处理,研究氮肥减施下喷施炭吸附聚谷氨酸对玉米植株干物质和氮素累积分配及子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处理对各器官干物质量的累积分配无显著影响,氮肥减施后氮素累积量明显降低,但子粒中氮素分配比例提高5.6%。与不喷施相比,3叶期喷施显著增加干物质和氮素累积量,子粒氮素分配比例在8叶期小剂量喷施下最高为61.39%,8叶期喷施显著提高了营养器官花后氮素转运量和转运效率。喷施处理显著提高了果穗行粒数,正常氮下3叶期小剂量喷施处理的产量最高为11.87 t/hm2。氮肥减施小剂量喷施下的产量与正常氮不喷施处理无显著差异,因此,在夏玉米生产中,氮肥减施20%下3或8叶期喷施炭吸附聚谷氨酸1.8 kg/hm2能够维持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5.
叶面喷施B、Cu对马铃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马铃薯结薯期叶面喷施不同浓度 B 、 Cu 对其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叶面喷施 B、 Cu 均可使马铃薯的叶绿素含量增多、光合速率增加、产量提高, 两元素配合使用比单独使用效果好, 6 个处理中, 以处理6 叶绿 素含量最 多、光合 速率最 大、产量 最高, 其中 B 的 浓度 为07 % , Cu 的浓度为1 % 。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西双版纳原始林、次生林和橡胶林土壤和凋落叶碳氮含量及碳氮比值间的变化特征研究,探讨林型变化下生态系统中生物化学计量比值的分异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样品中土壤和凋落物氮对C/N值的影响要高于碳。西双版纳土地利用类型决定了土壤和凋落叶的碳氮含量,原始林SOC含量最高,橡胶林初产期(10 a)最低,而STN含量总体上橡胶林要高于原始林和次生林,不同树龄橡胶林土壤氮含量随林龄增加和割胶的进行发生了流失。不同林型间土壤有机碳(SOC)、全氮(STN)和凋落物碳氮比(C/N)的差异性显著,而土壤碳氮比、凋落物碳氮含量与林型相关性较弱。SOC、STN含量与凋落叶碳氮含量具有一定的负相关关系,说明土壤碳氮主要来自凋落物分解后养分的循环过程。  相似文献   

17.
叶面喷施烯效唑对套作大豆花后碳氮代谢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大豆品种贡选1号为试验材料,在玉米-大豆套作模式下,研究不同施氮水平下叶面喷施烯效唑对套作大豆花后碳氮代谢、干物质积累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烯效唑在不同的施氮水平下均能促进植株的碳氮代谢,提高了R5期前大豆叶和茎中的总糖及全氮含量,降低了R7期叶茎中的总糖含量,显著提高了R3~R7期叶茎中总糖含量的减少量;叶面喷施烯效唑提高了R2和R3期的碳氮比,却显著降低了R5期后的碳氮比;烯效唑提高R3~R7期的干物质积累量、有效荚数、百粒重和产量。在低(0 kg·hm-2)、中(32.4 kg·hm-2)、高氮水平(64.8 kg·hm-2)下,分别以喷施60,30和90 mg·kg-1烯效唑的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最高。综合碳氮代谢及产量的表现,玉米-大豆套作模式下以施32.4 kg·hm-2纯氮,于V5期喷施30 mg·kg-1烯效唑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对桂中、桂北油茶主要产区10个油茶成林林地土壤和叶片养分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0个取样点的土壤属于强酸或极酸性土壤,8个取样点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及4个取样点土壤的碱解氮含量处于缺乏状态,全部取样点土壤的速效磷含量以及6个取样点土壤速效钾含量处于极缺乏水平;叶片全氮和全钾含量与土壤中pH值、有机质和碱解氮和速效钾的相关性不明显,但叶片中全磷含量与土壤中速效磷含量极显著相关,叶片全磷含量能较好的反映土壤中速效磷含量。  相似文献   

19.
以穗型直立的紧凑型水稻品种沈农07425和穗型弯曲的松散型水稻品种秋光为材料,研究不同施氮水平对两种株型水稻品种土壤还原性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紧凑型品种沈农07425土壤还原性物质总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松散型品种秋光高氮处理的土壤还原性物质总量明显低于中氮或低氮处理。沈农07425土壤活性还原物质含量随施氮量的提高而增加,而松散型品种秋光低氮处理的土壤活性还原物质含量明显低于中氮和高氮处理。品种与施氮水平互作对土壤还原性物质总量、活性还原物质含量产生一定影响,但土壤还原性物质总量、活性还原物质含量受施氮水平因素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20.
《中国马铃薯》2018,(2):96-100
马铃薯种植中长期大量施用复合肥,致使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板结,抗病虫害能力减弱,品质下降,产量也难以进一步提高。为了发挥生物有机肥在马铃薯种植中改良土壤、提高产量和品质的有益作用,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复合肥配施生物有机肥后对土壤微生物含量、土壤肥力及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捷富宝牌复合肥减量施用和配施不同生物有机肥后均提高了土壤有益微生物数量、有机质含量、马铃薯产量和品质,其中捷富宝牌复合肥配施绿能牌生物有机肥(30 kg/667m~2捷富宝牌复合肥+80 kg/667m~2绿能牌生物有机肥)后土壤有益微生物亚硝化细菌、硝化细菌、乳酸菌和放线菌的数量最高,分别为常规施肥(只施60 kg/667m~2捷富宝牌复合肥)的43.33,4.72,3.25和27.00倍;土壤有机质含量、马铃薯产量、淀粉、干物质和维生素C含量较常规施肥分别增加115.65%、10.14%、84.99%、51.05%和47.37%;土壤有害微生物反硝化细菌和霉菌数量最低,较常规施肥(CK)分别降低了91.88%和93.75%,土壤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降幅最低,较常规施肥分别降低了11.57%、22.19%和20.87%。因此,捷富宝牌复合肥配施绿能牌生物有机肥后,不仅可以提高土壤有益微生物数量和土壤肥力,而且可以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