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晚茬冬小麦是指播种适期过后播种的冬小麦。目前,晚茬冬小麦的播种比例较大,并随着间套复种的发展有扩大的趋势。过去晚茬麦的单产较低,随着科学种田水平的提高,晚茬冬小麦增产技术有了新突破,现将成功的增产技术总结如下:一、地膜覆盖增产技术晚茬麦地膜覆盖栽培法是在播后随即覆盖地膜,或播后适时盖膜,春季适时揭膜的栽培方法。这种方法能充分利用冬季光热条件,扩大温度利用范围,变晚为早,充分利用土、肥、水资源,是晚茬麦夺取高产的有效途径。盖膜比不盖膜可推迟播种期30天左右,每亩可增产100公斤左右。(一)增产原因第一是延长了晚…  相似文献   

2.
随着耕作制度的改革,复种指数的提高,晚播小麦的面积逐渐扩大,而小麦地膜覆盖是解决晚播小麦冬前积温不足的突破性栽培技术措施。为了提高晚播小麦地膜覆盖的增产效果和探讨提高经济效益的方法,我们于1984年10月布置了小麦地膜覆盖不同揭膜期试验。一、试验方法试验设置在三门峡市会兴乡山前村,试验田土质为壤土,肥力中等,无水浇条件,前茬绿豆与夏谷间作,绿豆亩产七十五公斤,谷子亩产一百五十公斤。前茬作  相似文献   

3.
小麦独秆栽培山东安丘县农业局周尚春小麦独秆栽培技术是晚茬麦创丰收高产的一条新路子,具有晚播不晚熟、大密度不倒伏等突出特点。通常比常规晚茬小麦增产20%~25%,最高亩产可达600公斤以上。栽培技术要点如下:1.适时播种独秆栽培小麦以10月中下旬为最佳...  相似文献   

4.
1992年我们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年有效积温3600~3700℃),做了冬小麦下茬复栽玉米的试验,获得亩产小麦500公斤、亩产玉米585公斤双丰收。主要栽培技术如下:1.前茬冬小麦种前整地做畦,畦宽1.2米,每畦播小麦4幅,于1991年9月25日播种。种子千粒重43克,亩播量为13.5公斤,随播种亩施口肥磷酸二铵15公斤。播后10月2日开始出苗,10月16日进入三叶期。10月22日开始分蘖,冬前亩茎数达97.3万。返青后于小麦拔节期亩追施尿素25公斤,施后结合灌水一次。又于出穗、灌浆期各灌水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花生地膜覆盖栽培对两个播期下花生(Arachis hypogaea Linn.)生殖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方法]以花育22花生品种为材料,设置4个处理,处理Ⅰ:地膜覆盖栽培,5月13日播种;处理Ⅱ:露地栽培,5月13日播种;处理Ⅲ:地膜覆盖,5月20日播种;处理Ⅳ:露地栽培,5月20日播种.[结果]与传统露地栽培方式相比,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可提前7d播种,显著提高出苗率;增加有效开花数、有效果针数;促进荚果发育,显著增加单株结果数和荚果产量.地膜覆盖栽培适当提前播期,较正常播期露地栽培增产925.9 kg/hm2,较正常播期地膜覆盖栽培增产209.1 kg/hm2.[结论]吉林省花生采取地膜覆盖栽培,适期播种,能有效解决气温低影响花生生长的问题,取得较好的增产效果,是一项重要的增产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新农业》2021,(3)
正高占军是建平县榆树林子镇大西营子村10组村民,是种粮大户,他每年种植玉米170亩,采用膜下滴灌二比空栽培模式,连续3年亩产均在1050公斤以上。他的主要栽培经验如下。1适时巧播种当5厘米土层地温连续5天在10℃以上即可播种,播种前2~3天晒种,并挑出瘪粒、小粒,有不出芽倾向的种子。播种时间4月20日至5月5日,最晚不应晚于5月10日,根据品种的成熟期适当调整播期,熟期短的品种,  相似文献   

7.
刘锋  孙本普  李秀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8717-18719
[目的]研究地膜覆盖栽培对晚播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并分析其与露地麦和适时麦的异同点。[方法]对晚播覆膜麦与相同栽培条件下的露地麦和适时麦的营养生长、生殖生长和产量结构进行比较。[结果]一定晚播条件下的覆膜麦,单株性状次于适时麦,而单茎性状则优于适时麦;幼穗分化,不仅比同期播种的露地麦经历时间长,且在决定每穗小花数和穗粒数的穗分化主要时期,还长于适时麦;产量结构,优于晚播露地麦,而与适时麦相当。[结论]晚播覆膜麦比晚播露地麦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并能获得适时麦的产量。  相似文献   

8.
<正> 小麦地膜覆盖,对晚茬小麦有明显的增产效果。据1984年9个乡,21个点,44亩晚播小麦试验,平均亩产703.8斤,比不盖膜的亩产566.3斤,增产24.3%。一、地膜覆盖对小麦生育和产量的影响 1、地膜覆盖对麦苗的影响根据试验调查,11月中下旬播种的小麦,播后随盖地膜,出苗期比不盖膜的提前3—5天。12月调查,主茎叶片增加1~2片。翌年3月5日调查,株高、叶长、次生根、单株鲜重分别增加11.5厘米、2.6厘米、6.4条、1.5克。3月25日调查,株高、叶长、次生  相似文献   

9.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玉米地膜覆盖栽培,具有明显的增湿、保墒、保肥、保全苗、抑制杂草生长、减少虫害、促进玉米生长发育、早熟、增产的作用。主要是采取地膜覆盖栽培模式,比全县平均亩增产92公斤(全县平均亩产746公斤),比对照田亩增常156.8公斤(对照田平均亩产681.2公斤),亩增效益203.8元,扣除覆膜成本每亩65元,亩增纯效益138.8元,主要栽培技术如下:1地膜规格的选择单种玉米可选用幅宽60-70厘米、厚度为0.007-0.008毫米的超地膜(或0.005毫米的超微膜)为宜。  相似文献   

10.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是高纬度冷凉地区增产玉米的重要途径。具有抗灾能力强、增产幅度大、经济效益显著的特点。河北省1986、1987两年推广11万亩,平均亩产超过750公斤,比对照亩增300公斤,亩增加纯收入70多元。地膜玉米增产的主要原因是: 1.提高地温用地膜覆盖玉米,10厘米深处地温比露地高2—4℃,可使玉米高产  相似文献   

11.
塑料薄膜地面覆盖栽培,是近年来新兴的农业技术之一,已在许多作物上应用。为了探索冬、春小麦实行薄膜地面覆盖栽培的效果,1980~1981年进行了小麦薄膜地面覆盖栽培的试验研究。一、试验情况薄膜为沈阳市红旗塑料厂生产的,宽1.2米,厚0.015毫米;小麦为当地推广的东方红三号和辽春八号;试验地为沙质壤土,肥力中等;采用床播栽培;于播种同时一次施足化肥。1.冬小麦地膜覆盖分三期播种(9月26日、10月3日、10月10日),以第一期不盖膜为对照。顺序排列,重复四次。小区面积8.8  相似文献   

12.
法库县是朝天椒的主产区,已有10余年栽培历史,全县栽培面积在20万亩左右,亩产干辣椒200~250公斤,水肥供应充足亩产300公斤以上,地膜覆盖栽培亩产500公斤以上,亩产值在1000~3000元。我们的栽培经验如下。1.适时做畦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建好棚架,挖好棚膜沟,2月中下旬  相似文献   

13.
紫云英在我地区一般套种在较晚熟的稻田中,与水稻共生期较长,如果水浆管理不当或水稻让茬偏晚,容易影响绿肥产量.近几年来,杂交水稻发展较快,1978年我们在这一茬口上进行耕翻播种(以下简称耕播)紫云英绿肥高产栽培的探索,培育丰产田1.49亩,于上年10月14日播种,亩产鲜草9631斤,较一般稻田套播增产3000斤左右.1979年结合紫云英品种观察试验,继续进行耕播丰产栽培,于上年10月14日播种,与试品种包括早、中、晚熟种,亩产鲜草8000~10000斤以上.其  相似文献   

14.
正1适时早播在保证播种质量前提下,小麦适时早播比晚播产量高。河北省小麦适宜播期,一般在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小麦要经过一个冬季的寒冷才能在翌年开花结实,这是冬小麦也是华北地区种植小麦的一个特点。2合理密植合理密植是指单位面积上符合客观规律的密度,实质上是正确处理好个体和群体的关系,在保证个体发育良好的前提下,争取群体有更大的发展。在生产上,小麦都是以群体进行栽培的。其产量构成因素包括单  相似文献   

15.
试验结果表明,洋葱平畦地膜覆盖后,3月24日到6月27日8时5厘米地温比对照提高。—3.8℃,3月和4月增温较多,5月和6月增温较少。地膜覆盖后洋蔥叶片、鳞茎和根系的大小、重量都比对照显著增加。在3月20日定植条件下,地膜覆盖亩产2634.38公斤,对照亩产1821.88公斤,处理比对照每亩增产812.5公斤,增产44.6%。这是一项有效的增产措施,可大面积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16.
晚播麦采取地膜覆盖栽培,穗分化从小花分化到四分体形成的主要时期以及从雌雄蕊分化到开花期所经历的天数均多于适期播种的。因此,地膜覆盖晚播麦比适时播种的更有利于形成较多的穗粒数。小麦主茎叶龄和穗分化进程,因栽培条件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但当穗分化进入小花分化期时,穗分化进程与主茎叶龄余数有密切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7.
地膜覆盖的主要作用是增温、保湿、抗旱、防虫和促使作物迅速生长发育。玉米播种时期适时早播,能有效增加积温,防止土壤水分减少,发挥覆膜栽培增产稳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宁03-88”是宁波市农科院最新育成的晚粳新品系。2004年参加宁波市单季晚稻区试,平均亩产为560.3kg,比对照“甬粳18”增产5.4%,达极显著水平;参加宁波市单季晚稻直播区试,平均亩产达513.4kg,比对照“甬粳18”增产7.2%;经作连晚特早熟品种栽培13.4m2小区鉴定试验,7月10日播种,  相似文献   

19.
一、冬小麦的栽培管理 1、10月2日灌水,灌水前施入1500公斤/666.7米2优良农家肥,10月9日犁、耙、整、平、耱地,播前施入20公斤磷酸二铵,10公斤尿素作基肥.10月10日机播5.6米宽48行小麦的播种带,行距12厘米.  相似文献   

20.
<正> 我区于1983年开始进行棉花双膜(地膜加营养钵育苗)栽培试验。经过几年的试验、示范和推广,至1986年全区已发展到25万多亩,使我区棉花生产又迈向一个新阶段。一、双膜栽培的优点 1 增产显著据1983—1986年全区34点次不同种植方式对比试验结果,双膜栽培亩产皮棉88.6—120.5公斤,平均98.2公斤;直播地膜覆盖亩产皮棉80.7—105.5公斤,平均88.7公斤;营养钵育苗移栽亩产皮棉76.8—92.5公斤,平均84.6公斤;直播亩产皮棉52.6—89.4公斤。平均75.2公斤。双膜栽培平均比直播地膜覆盖、营养钵育苗移栽和直播分别增产10.7%、16.1%和30.6%。 2.皮棉品质好双膜栽培棉花烂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