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正> 中棉17号是中国棉花研究所最近育成的早熟、抗病、高产、优质棉花新品种,是“七五”攻关成果,已于1990年春经过审定并命名。一、特征种子大,顶土力强,易出苗,苗旺,茎秆粗,棵 相似文献
5.
<正> 晋中棉区1971年确认有枯萎病发生,以后在感病品种的轮作倒茬过程中日益蔓延,部分重病地已严重影响产量。汾阳县南浦村,1956—1958年平均棉田面积为2325亩,而1986—1988年下降到719亩,而且块块地都有枯萎病,因病减产23—26%。平遥县杜家庄乡仁村,现在每年棉田面积3000余亩,而重茬棉田就有一半以上,以致重病田占到20%,零星死苗的轻病田约70%,只有10%的棉田基本不死苗。 相似文献
6.
我们于1989年和1990年对抗病棉苏棉3号进行自交选育自交系的过程中,做了自交一代、二代的群体抗性观察。 设计和方法 1989年为自交一代和自交株上的自然授粉种,1990年为自交二代种、自交一代株上的自然授粉种和大田自然授粉种。两年均以泗棉2号作感病对照。1989年试验设置在自然病圃中(1988年为人工病圃),1990年为人工病圃。两年试验均在苗床期和大田期考查枯萎病发病情况。苗床期两年均为每处理播种2行,互比法顺序排列,6次重复。 相似文献
7.
8.
9.
辽棉12号生育期130天(夏播110天),枯萎病指数0.64%,黄萎病指数9.6%,纤维主体长度29毫米,纤维比强度22克/特克斯,麦克隆值4.2丰产性好,适应性广。 相似文献
10.
棉花品种丰产性结构分析及在育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丰产性是棉花品种的属性之一,它是对一定生态条件适应程度的反应。构成品种丰产性的因素主要有结铃性、铃重、衣分、衣指、籽指等。这些性状在不同的生态条件下,对构成产量的主次作用有很大差异。本文就在江苏沿海地区生态条件下,棉花结铃性、铃重等5个性状在构成丰产性中所起的作用、地位、遗传相关关系及对提高产量的效果进行分析讨论,并就建立选择的数学模型进行初步研究,为育种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通过1993-1995年的病圃鉴定和田间试验,敦棉2号的枯萎病指数0.54-12.75,与中棉所16号属同一抗性水平,生育期136d霜前花率98.9%,比新陆早1号晚熟2d,比中棉所16号早9d;皮棉产量1666.5kg/hm^2,的陆草1号增产45.6%,经中棉所16号增产8.9%;铃重6.4g,纤维长度28.4mm,,衣分39.6%,比强度20.5g/Tex,迈克隆值4.3. 相似文献
13.
<正> 中99是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汪若海研究员主持育成的一个具有多种抗性的棉花种质系,对棉蚜和棉红铃虫有较好的复合抗性,对棉枯萎病和黄萎病有较强的兼抗性,且具有优良的综合农艺性状。其主要特点是:一.将抗虫性与抗病性结合起来,是棉花多抗育种可利用的有效抗源和种质材料。据“七五”期间国家攻关课题抗虫棉花新品系选育协作组及抗虫资源鉴定协作组,1985—1987年三年网室及田间鉴定试验,中99伏蚜蚜害指数为0.37,低于对照品种非洲E40及中棉12,抗蚜性居16个品系之首。三年多点试验表明,中99抗蚜性强而稳定,评定为 相似文献
14.
<正> 棉花枯萎病,是我国棉花生产上危害最为严重的病害,种植抗病品种是经济有效的防治方法。我国自五十年代开始选育出许多抗病品种,在生产上收到明显效果。但长期以来,尽管抗病品种在重病地保产效果良 相似文献
15.
棉花对枯,黄萎病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以一组病和丰产品种为材料的对棉花的抗枯,黄萎病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抗病品种对7号枯萎菌生理小种抗性较好,一般能够达到病指小于10的育种目标。各供试材料对8号枯萎菌生理小种和7号,8号混合枯萎菌生理小种抗性较差。没有出现高抗材料。 相似文献
16.
17.
18.
<正> 为了适应棉田耕作改制发展的需要,70年代以来,我所先后选育出适宜麦棉间作套种的豫棉一号,适宜夏播的豫棉五号、豫棉七号等短季棉新品种,对促进棉田耕作改制,发展高效农业,提高粮棉产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多年棉花新品种选育的实践,使我们有以下几点启示: 一、紧密结合生产发展需要调整育种目标。品种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在制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