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玉米秸秆还田技术发展概况1.玉米秸秆还田的概念玉米秸秆还田就是把玉米秸秆通过机械切碎或粉碎后,直接洒在地表或通过机械深翻或旋耕犁深旋把秸秆施入土壤的一种农业措施。这一技术从2001年在夏县开始推广,2008年大面积实施,2010年得到普及。2.秸秆还田的方法玉米秸秆还田技术主要分直接还田和间接还田,直接还田主要通过玉米收获机和旋耕犁来完成;间接还田则是将切  相似文献   

2.
<正>秸秆还田是把不宜直接作饲料的秸秆(玉米秸秆、高粱秸秆等)直接或堆积腐熟后施入土壤中的一种方法。可改良土壤性质、加速生土熟化、提高土壤肥力。玉米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是以机械粉碎、破茬、深耕和耙压等机械化作业为主,将作物秸秆粉碎后直接还到土壤中去,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提高作物产量,减少环境污染,争抢农时季节的一项综合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3.
<正>一、秸秆还田技术模式秸秆还田从还田方式上可分为沤制粗肥还田、过腹还田和直接还田3种。秸秆直接还田机械化技术可分为粉碎还田和整秆还田两大类。粉碎还田包括各类作物的秸秆粉碎和根茬粉碎(主要是玉米根茬)机械化技术;整秆还田主要指小麦、水稻和玉米秸秆的整秆还田机械化技术。1.秸秆粉碎还田机械化技术以机械粉碎、破茬、深耕和耙压等机械化作业为主,将作物秸秆粉碎后直接翻埋到土壤中去。具有作  相似文献   

4.
灯塔县西马峰乡大纸房村从1987年开始,在集约经营的1650亩玉米地上,连续3年实行机械化收获与秸秆粉碎还田,初步总结出:玉米机械收获提高经济效益;秸秆粉碎还田,改变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是种地养地的一项有效措施。一、玉米机械收获及秸秆还田的经济效益1.玉米机械收获的经济效益玉米机械收获会不会提高成本,机耕费会  相似文献   

5.
<正> 玉米秸杆粉碎翻压还田,可改土、培肥、高产,已是成功的经验。但也常因缺乏秸秆粉碎机、燃油和费工等原因,使推广受到限制。1988年9月用链轨拖拉机牵引4—5铧犁,作玉米秸秆直立整体翻压还田试验,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秸秆埋深20厘米,分布均匀,掩埋严密。技术要点:①拖拉机的行车速度不小于2档;②翻压中应严格按照犁的工作幅宽进行作业,不要漏耕和重耕;③翻压前应把拖拉机在地头的转弯处和第一次进地行道上的秸秆割  相似文献   

6.
据有关专家分析,近几年市场形势看好,并可能形成增长点的耕作机械主要有3类: 秸秆粉碎还田机械.北方地区普遍推广秸秆还田技术,现有各型秸秆粉碎还田机械基本可以满足玉米、小麦秸秆粉碎还田的农艺要求,但水稻秸秆粉碎还田机械还存在不少问题.在很多地区需要高地铧式犁配合作业,因此也将带动该犁的开发生产. 大中功率拖拉机的配套农机具.国内新投资的4.8~5.9万W轮式拖拉机已形成较大批量,大功率拖拉机(7.4~8.8万W)与大中功率拖拉机配套的耕种机具的市场需求将稳定增长. 水稻种植机械化所需机具.目前,我国水稻种植机械化是薄弱环节,应大力发展水稻种植机械.如水稻工厂化育秧设备、水稻直播机、水稻插(抛)秧机等机械.提高水田整地质量是实现水稻种植机械化的前提,因此,水田整地也将有良好的市场. (本刊辑)  相似文献   

7.
王君瑞 《河北农业》2014,(10):46-47
曲周县承担的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项目,今年推广小麦春灌节水稳产配套技术3.73万亩。项目确定在侯村、依庄等老沙河故道沙化较重的区域实施。为实现小麦生育期由浇三水减为浇两水,亩节水50方的目标,并确保小麦产量下降低,确定以下水肥管理技术方案。一、秸秆还田项目区全部采取玉米联合收获—秸秆还田—整地—小麦播种"一条龙"作业模式,实行全部玉米秸秆新鲜粉碎直接还田,提高秸秆的粉碎程度,增加土壤“绿水”储量,加快秸秆腐化分解。  相似文献   

8.
<正>秸秆还田机性能的好坏直接关系着秸秆还田的效率、还田质量和还田效果,正确使用与维护秸秆还田机是保证秸秆还田机性能的关键。结合生产实际介绍了玉米秸秆还田机的使用与维护保养技术。秸秆还田就是将摘穗后直立的作物秸秆,用大中型拖拉机配套的秸秆还田机直接粉碎、抛散于地表,随即耕翻入土,使之腐烂分解作底肥,与传统的种植方式相比,省去了砍、捆、运、铡、沤、翻、送、撒等多道工序。它是施肥方式的一次重大改革。农作物秸秆直接粉碎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随着秸秆还田的力度的加大,秸秆还田的面积逐年增加,有机肥的使用量在逐年减少,使得秸秆还田成为补充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的主要措施。但是由于使用秸秆腐熟剂玉米秸秆还田技术复杂,农民对腐熟剂认识度差,造成群众积极性不高,因而,近年来,我们安排了多个试验示范监测点,并对玉米秸秆粉碎还田腐熟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监测,从而为该项技术的示范推广提供了依据。1.材料与方法1.1地点。试验分别安排在吕村镇冯宿村、朱村、东高奇  相似文献   

10.
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是用玉米联合收获机在收获玉米的同时将秸秆直接粉碎还田,或者用单一秸秆粉碎还田机将摘穗后的玉米秸秆粉碎还田。  相似文献   

11.
正江苏省沭阳县玉米种植面积24万亩,分布在20个乡镇,其中适合机械化作业的有16万亩。2017年计划新增玉米播种机50台,实现机播面积14.3万亩,机播水平达86%;新增玉米收割机10台,完成机收面积13万亩,机收水平81%,新增加的秸秆粉碎还田机458台,秸秆还田面积13.5万亩,还田率达81.8%,玉米生产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80%以上;建设1500亩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1个并挂牌标示;总结形成适合沭阳县的玉米生产  相似文献   

12.
玉米根茬粉碎直接还田技术玉米根茬粉碎直接还田技术是吉林省农机化技术推广站完成的科技项目,1991年被列入农业部重点农机化推广项目,适于在我国东北、西北、华北垄作地区推广应用。该技术是利用不同型号根茬粉碎还田机在垄作地区的有茬地(主要是玉米、高粱茬)上...  相似文献   

13.
根据2016年《贵州省粮油作物绿色增产增效技术示范推广小麦实施指导意见》工作要求,义龙新区在木咱镇和德卧镇实施小麦绿色增产增效技术示范推广面积1万亩,项目涉及2个镇7个村,共1680户,其中贫困户118户,开展水稻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小麦产量影响试验,旨在摸清水稻不同还田方式与小麦产量关系,探索小麦绿色攻关模式。进一步合理减少化肥使用量,实现化肥使用零增长。本试验表明:在木咱中等肥力土壤情况下,使用秸秆还田均比对照(不还田)均存在增产现象,最为明显秸秆粉粹堆沤还田,亩增产46.46公斤,增幅47.2%。增加101元,各不同还田方式对产量影响排序为:粉粹堆沤还田、粉粹直接还田、直接还田、不使用桔秆。  相似文献   

14.
一、农作物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小麦秸秆还田的主要方式是在机收的同时,收割机上装有粉碎秸秆器。将秸秆粉碎后抛撒于地表。玉米还田主要应用秸秆还田机械将秸秆粉碎还田。  相似文献   

15.
玉米秸秆还田对大蒜生长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秸秆还田经3年定点监测试验及大面积示范推广,结果表明,在玉米成熟收获后,及时将秸秆就地粉碎还田,同时每666.7m^2.撒施尿素20kg,土壤有机质增加,物理性状明显改善,土壤养分积累。大蒜长势健壮,平均增产18%-25%,直径达6cm蒜头的比率提高15%-20%。  相似文献   

16.
吨粮田夏玉米简化栽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玉米简化促早栽培技术,是在优化组合了秸秆还田、种子包衣、病虫防治及合理运筹水肥等常规措施的基础上,在实践中摸索出的适宜吨粮田生产的玉米简化栽培办法。操作规程是:小麦机械收割留高茬,间隔3行麦茬种1行玉米,硬茬人工点子于地表,随后用旋耕耙整地,种子被打入土中,麦茬及杂草打碎后覆盖于地表,整地播种一次完成。玉米收获后将鲜秆粉碎还田,播种小麦。我们于1997~1999年试验示范了“两茬平作吨粮田夏玉米简化促早栽培技术”,累计示范面积16.7万亩,平均亩产小麦427.4公斤,玉米592.5公斤,合计亩产粮食1019.9公斤,比对照亩增产173.6公斤,增幅20.5%。目前该技术模式已成为我县乃至运城地区小麦—玉米两茬平作“吨粮田”的主推模式。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对玉米秸秆还田技术示范推广,探讨甜玉米秸秆直接还田的相关技术。结果表明,玉米秸秆还田技术有明显节肥增产效果,在博罗县推广应用该技术,平均每667m~2可节肥约10kg,增产约45.25kg,累计实现经济效益200多万。  相似文献   

18.
一、农作物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小麦秸秆还田的主要方式是在机收的同时,收割机上装有粉碎秸秆器,将秸秆粉碎后抛撤于地表.玉米还田主要应用秸秆还田机械将秸秆粉碎还田.  相似文献   

19.
<正> 石东村810口人,1350亩耕地,其中粮食面积500亩,棉花500亩,果园、菜园350亩。该村为了实现粮食高产、稳产,力争连年增产,全村干部群众十分重视地力建设工作,他们采取有力措施,大力推广秸秆直接还田技术,取得了显著的成效。1 增产效果 该村从1983年开始搞了玉米地覆盖麦秸试验、示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986年全村500亩玉米田全部采用了麦秸覆盖技术,当季玉米增产10%,下茬小麦增产均在25%左右,1987年增添了玉米秸秆还田粉碎机,1988年,实现了麦秸、玉米秸全部还田。通过定点化验,土壤有机质含量由原来1984年的0.65%增到1996年的  相似文献   

20.
一、山东省及郯城县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现状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是利用还田或收获机械将秸杆直接粉碎后均匀抛洒在地面,然后实施机械免(少)耕播种,达到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提高抗旱能力,减少风蚀、水蚀、节本增效,保护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先进耕作技术。山东省从2002年开始,将此项技术列为农机化创新示范工程建设内容,进行试验示范和推广。从2003年开始,农业部先后在惠民县、昌邑市、章丘市设立了部级示范推广县,2005年,这三个县完成保护性耕作面积14.6万亩,三年累计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