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卫宁  李萌 《农家科技》1999,(10):13-14
<正> 1999年是四川省小麦条锈病大流行年,发病面广,危害严重,一般麦田减产20%左右,重病田减产50%以上,有的甚至颗粒无收。小麦锈病分条锈、叶锈、秆锈三种,其病程的长短、发生危害的程度与春季气温、土壤湿度和施肥、种植密度等因素密切相关。春季气温适合、土壤湿度大、雾露天气多,利于锈病的发生和流行,偏施氮肥、种植密度大、生长繁茂的麦田易发病,尤以条锈病发生危害最严重。三种锈病由于发病适温不同,从病菌侵入到发病的时间各异:条锈菌  相似文献   

2.
小麦锈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锈病是我国发生面积最广、危害最重的小麦重大病害。西北、西南和黄淮海麦区是锈病主要流行区,流行年份受害小麦可减产30%以上,甚至绝收。20世纪50年代以来,锈病的大流行在我国发生了9次,给小麦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准确把握小麦锈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对小麦生产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小麦稈锈病是一种毁灭性的病害。1956年大发生,我省小麦因病减产达15亿斤之多;1958年稈锈病再度流行,由于省委重視,組織动員了800万人进行全面防治,未曾成灾;1959年发病虽較轻,但在5月中、下旬普遍率仍达90—100%,严重度一般为10—15%,  相似文献   

4.
锈病是小麦生长中的主要病害,其危害比较严重,历史上曾经几度大流行,造成的损失惨重。在我国发生的小麦锈病有3种,即条锈、叶锈和秆锈。小麦条锈病发生区域广、流行快。严重地块可减产20%~30%,甚至绝收;小麦叶锈病以西南和长江流域及华北和东北部分麦区较为严重。本文介绍了小麦锈病的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办法,以为小麦种植业户实现高产稳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铁皮石斛锈病的病原及其发生规律,于2014年在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对铁皮石斛锈病进行调查,采集标本进行病原菌鉴定。结果表明:铁皮石斛锈病由花椒鞘锈菌引起,目前仅分布于云南地区,转主寄主不详。该锈菌危害铁皮石斛、球花石斛和大苞鞘石斛,造成提前落叶,影响生长和产量。该病是铁皮石斛上的一种新锈病,属国内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6.
枣锈病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获河北省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枣锈病是大枣、金丝小枣重要的流行性病害,近10年河北6次流行;发病年导致早期落叶,重病枣园减产50%以上,品质下降。河北省约有枣园10.7万hm‘万亩,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40%,大枣多在太行山区、小枣...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低纬高原云南蔗区甘蔗锈病病原种类、发生分布特征、病原间及其与柄锈菌属其他锈菌的系统进化关系。【方法】通过症状观察,病原形态特征观察和分子检测对采自云南不同蔗区的57份锈病样品进行病原鉴定;并构建NJ树分析甘蔗锈病病原与其他柄锈菌的系统进化关系。【结果】云南勐海海引1号4份锈病样品的夏孢子堆桔黄色,夏孢子梨形,栗褐色或金黄色,表面有刺,壁顶端加厚10μm,大小为(25~50)μm×(16~35)μm,具4~5个芽孔。核苷酸序列与已报道的屈恩柄锈菌(GU058021)同源性在99.9%以上,表明这些锈病样品是由屈恩柄锈菌引起的甘蔗黄锈病;其余53份锈病样品的夏孢子堆棕红色,夏孢子球形,棕色至深棕色,表面布满小刺,壁四周均匀加厚,大小为(20~40)μm×(13~25)μm,芽孔多4个;侧丝无色,匙形。核苷酸序列与已报道的黑顶柄锈菌(GU058001)同源性在99.8%以上,表明这些锈病样品都是由黑顶柄锈菌引起的甘蔗褐锈病。系统进化树显示,文章获得的4条屈恩柄锈菌与Puccinia polysora(GU058024)聚为1组,遗传关系近;53条黑顶柄锈菌与P.nakanishi...  相似文献   

8.
赵桂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700-12702
[目的]对江苏句容地区黑麦草锈病进行病原菌鉴定和发病规律研究。[方法]分别对2008年和2009年5月中旬至10月在江苏省句容市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科技示范园和校园的草坪绿化带发生的黑麦草锈病进行随机调查和发病规律观察。[结果]在江苏句容地区,黑麦草锈病每年6月份发生最严重,当年播种的幼嫩黑麦草比2年生成丛黑麦草更易感病;确定冠柄锈菌(Puccinia coronata var. coronata Corda)为句容地区的黑麦草锈病病原菌;25℃左右最适合锈病发生,当气温超过35℃时,病害减轻或停止。[结论]黑麦草锈病在江苏省为初次报道。  相似文献   

9.
1956—1965、1973—1976年的十四年间,在全国范围内先后共收集了8490份夏孢子堆时期的标样,经过在温室的苗期鉴定,共鉴定出我国小麦秆锈菌生理小种有17、19、21、21C1、21C2、21C3、34、34C1、34C2、34C3、40、194、207和柯太1型等14个区系。除21、34、40等3个区系以外,其余11个区系都是新发现的. 在14个秆锈菌小种区系中,21号和34号小种群是主要的流行小种群。21号小种群是当前的优势小种群,出现频率为88.63%,其次为34号小种群,占8.56%,其它区系共占2.71%. 在1963—1965和1973—1976年间,21号小种的出现频率显著地在递减,而21C2和21C3两个区系的出现次数则在上升,尤其是21C3,自1962年以来有上升的趋势.21C1自1961年至现在,出现频率始终不高。在34号小种群内,以34和34C1的分布面较广,出现频率较高.1974年后,34C1似在逐步上升。34C2这个区系出现频率虽很低,但毒力很强,它不次于40号小种。在大流行年,34号小种群有明显上升的趋势;特别近几年来,在抗病品种上所分离到的区系,34号小种群内的区系占有多数。40号小种出现的频率较低,近几年来,没有分离到这个小种。但40号小种是毒力极强的区系,它和34C2一样,多数的生产良种和抗源,对它们都是感染的。所以对这两个区系的消长情况,特别需要提高警惕。当前作为鉴别我国秆锈菌小种区系的15个鉴别寄主.包括我国3个增加的辅助鉴别寄主在内,似还不能完全反映出我国秆锈菌生理小种区系的复杂性。今后需要在抗病品种、后备品种、抗源和Sr基因品种中筛选一套能适合我国的鉴别寄主。我们将历年来经过鉴定的标样,制成表8,即标样品种部分名录,共包括13个菌系,1578个品种。可供育种单位参考。最近由国外引入矮秆和半矮秆的抗源材料,已经在一些地区发生秆锈病,因此,应用时需要注意. 本文对避免南北抗源单一化作了讨论,希望地区抗源多样化和避免南北东西抗源的统一化,以控制秆锈菌优势的形成,避免和控制秆锈病的流行。小麦秆锈病,Puccinia graminis var.tritici是小麦三大锈病之一。我国主要的常发地区为东北、内蒙和西北春麦区,其次为江淮和东南沿海各省的秋播麦区,此外还有云南德宏、文山和四川甘孜等自治州。根据不完全的记载,东北春麦区于四十二年(1923—1964)中,曾发生九次大流行和中流行,流行的年份为1923、1934、1937、1948、1951、1952、1956、]958、和1964等年份,1960年辽宁发生一次中流行。东北春麦区1923年小麦因秆锈病损失14.7亿斤,1948年减产11.2亿斤。江淮一带于1956和1958年两次大流行,仅江苏和安徽两省损失达20亿斤。福建自1949至1966年的17年中,曾发生6次大流行(1950、1952、1958、1959、1964、1966)。国外小麦生产国家的锈病流行情况,亦复如此。1950—1954年因小麦秆锈菌生理小种15B的突然袭击,连续三年,造成美国和加拿大小麦生产上很大的损失。仅美国于1953和1954年,普通小麦减产达25%,硬粒小麦减产为75%。再如澳大利亚西部的广大麦区,因品种过于单一化,1963—1964年因秆锈菌小种21—ANZ—1.2和21—ANZ—2出现数量上的优势,使当时该地区的当家良种,丧失抗性,造成极大的减产。国内外在锈病流行史上,由于生理小种区系的改变,使抗锈的生产良种丧失抗性而造成减产的经验教训是很多的。我们分析锈菌生理小种的区系消长的动态是为了了解“敌情”,以便打一个有准备的仗。近十多年来,我国的广大麦区,在各级党组织领导下,大力推广抗锈良种,改革栽培制度,抑制当前小种的流行区系在数量上形成优势,控制了锈病的流行。不过品种抗锈稳定性受锈菌生理小种区系变化的制约,小种区系的变化又因品种选择性而发生发展,所以品种的抗锈性只有相对的稳定性,而没有永恒不变抗锈性的品种,。因此,凡是小麦主产的国家,都要分析研究本国的锈菌小种区系的类群、变异和消长动态,以便为抗源鉴定、育种、品种轮换和布局等做好先行和提供依据。本文总结我国1956—1965年和1973—1976年计十四年间,关于小麦秆锈菌小种区系的类群和消长动态的研究结果,以供有关单位的参考,为实现农业现代化而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0.
小麦条锈病是世界范围内小麦生产上的一种重要病害,在西欧和北美太平洋沿岸麦区等高纬度或高海拔的冷凉地区发生严重。小麦条锈病也是我国发生面积最广、危害最重的小麦病害之一,在病害流行的年份受害小麦可减产30%以上,甚至绝收。据资料估算,1950年、1964年、1990年、21302年4次大流行分别使小麦减产60亿公斤、50亿公斤、26.5亿公斤和10亿公斤。小麦是宁夏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小麦的丰欠对人民生活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种植面积的逐步扩大,各种枣树病虫害也随之而来,枣锈病就是其中之一。由于枣锈病的发生,导致当年小红枣大面积减产,有的农户减产40%以上,严重挫伤了种植户的积极性。通过几年来的观察和实践,综合蒙自的气候特点及枣锈病的发生规律,提出一些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2.
毕会涛  王哲  高九思  李继东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7):206-5206,5227
对豫西山楂锈病的病原鉴定、病害流行规律及发病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山楂锈病病原菌有2种,一种为梨胶锈菌山楂专化型(Gymnosporangium haraeamum Syd.F.sp.Crataegicola),另一种为珊瑚胶锈菌[Gymnosporangium clavariiforme(Jacq) DC.],优势种为梨胶锈菌山楂专化型,其冬孢子萌发适温为10-25℃,担孢子萌发适温为15-25℃;该病菌以菌丝体在桧柏针叶、小枝及主干上部组织上的菌瘿中越冬,以担孢子借风雨和气流传播侵染危害;早春降雨有利于山楂锈病病菌的传播与侵染。  相似文献   

13.
<正>小麦条锈病是小麦锈病之一,是一种高空气流远距离传播病害,号称"国病",其发生范围广,传播蔓延快,流行成灾率高。小麦条锈病流行年份可造成作物减产5%~15%,严重时可减产达50%以上,甚至绝收。小麦是射洪县主要小春作物,而小麦条锈病一直是本县对小麦生产影响最严重的病害。一、射洪县小麦条锈病发生情况2001年以来,条锈病在我省、我县几度大流行,对小麦产量和质量影响很大。2006年小麦条锈病大发生,发生面  相似文献   

14.
引言在小麦锈病的流行规律方面,关于锈菌菌最和小麦品种耐病性的作用,过去曾有人进行过研究。如季良(1)认为,河北省的气象条件,每年都是适合条锈病发生的,在感病品种存在的情况下,只要有足够的菌量,锈病就能流行。季良、阮寿康等(2)对耐锈品种的耐病性进行过研究,认为耐条锈病的品种与感病品种比,具有潜育期较长,初期病势轻,病势增长慢、产量稳定等特性,美国 Stakman(3)在总结五十余年来抗病选种的经验时说:“1953和1954年美国的稈锈病大流行,摧毁了70%的硬粒小麦和30%的普通小麦。但是现有品种的  相似文献   

15.
伊犁河谷小麦条锈病菌源地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实地调查分析新疆伊犁地区新源县田间小麦条锈病和野外小檗锈病发生情况,为揭示新疆小麦条锈菌的群体遗传多样性以及小檗在小麦条锈病发生流行中的作用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利用中国小麦条锈病菌鉴别寄主,对2013~2015年新源县小麦条锈菌进行生理小种鉴定,对异果小檗种类鉴定、锈孢子DNA提取及PCR检测。【结果】新源县小麦条锈菌主要类群有Hybrid46类群,出现频率高达31.25%;水源11类群出现频率为22.92%;贵农22类群出现频率为18.75%;中四类群出现频率为6.25%;其他类群出现频率为20.83%。异果小檗锈病鉴定结果表明,异果小檗锈病中存在小麦条锈病,条锈菌锈子器的检出率在4.7%~5.7%。【结论】新源县小麦条锈菌主要为Hybrid46类群、水源11类群、贵农22类群。异果小檗锈病中存在小麦条锈病,条锈菌锈子器的检出率在4.7%~5.7%。  相似文献   

16.
<正> 阳原县是供应京津淡季甜椒的主要基地,近年来由于在栽培技术上存在一些问题,致使甜椒生产出现大面积减产,其中主要原因是病毒病和疫病危害所造成,一般减产30~50%,严重者减产80%,部分绝收。针对这种情况,采取了六项增产栽培技术,经过示范推广,取得了显著效果,综合技术示范田生长表现突出的亩产3960公斤,一般示范田亩产3100公斤,每亩比对照增产1100公斤。比常年增产600公斤,增产率为24%。示范推广面积6660亩,新增商品蔬菜733万公斤,纯增效益329.4万  相似文献   

17.
1987~1990年,觅求并系统地比较了数种红花种子的处理方法。铲除红花种子表面附着的锈菌冬孢子,以切断红花锈病的初次侵染源。结果指出,在热水处理种子中,恒水温为56℃浸渍20min和在62℃水温下自然冷却的处理方法对种子的发芽无不良影响。将其播种在多年轮作的试区内,防治红花苗锈病效果分别为100%和98.8%;用62℃的基水温自然冷却处理的种子,晾干后再以0.3%的粉锈宁拌种,播种在先年锈病流行的试区内,结果锈病的发生由对照区发病株率为93.4%,降低至1.61%,防治效果达98.3%,而在单以粉锈宁拌种的试区内,锈病的防治效果则为83.23%。  相似文献   

18.
石斛锈病为齿瓣石斛(Dendrobium devonianum Paxt.)上的一种新病害。通过对锈病病斑的形状、颜色和冬孢子的外观形态进行观察,确定病原为担子菌门冬孢菌纲锈菌目柄锈菌属真菌。对锈病进行田间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43%戊唑醇SC、10%苯醚甲环唑WG、15%三唑酮WP三种药剂对该病防治效果较好,相对防效分别达到81.14%、76.36%和76.33%。  相似文献   

19.
前言小麦锈病是我省小麦增产的大敌,分布极广,为害甚重。尤其豫西灵宝、洛阳、豫南潢川、淮滨一带是每年锈病发生严重的地区。在我省三种锈病均有发生,由于气候、环境条件不同,各地发生的种类也有所不同,如豫西灵宝一带每年以条绣为主。豫南的潢川、光山、固始和淮滨等县,1956年秆锈大流行,早熟品种减产10%,中熟品种减产20%,晚熟品种波产40—50%,少数  相似文献   

20.
《河北农业》2014,(5):35-36
邯郸市冬小麦常年播种面积570万亩左右,小麦锈病常年发生面积在100万亩左右,多雨的年份时常暴发流行,发生面积能达到300万亩左右,会直接导致小麦减产10%—30%,2013年564万亩小麦田发生锈病150.8万亩,发病率为26.7%,属于中等发病年份,由于除治及时,防控技术到位,把病害造成的损失降到了5%以下的最低程度,取得了单产459.8公斤的好收成。小麦锈病俗称黄疸,属真菌病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