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8年新疆尉犁县采用枣棉间作红枣直播建园技术取得成功。通过间作棉花(打瓜)弥补了枣园前期投入(种植打瓜667平方米年收益1000元),3年后枣园骏枣667平方米产量294千克,灰枣190千克,经济效益显著。现将枣棉(瓜)间作直播建园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枣园间作白三叶草对婆枣与长铃小枣枣果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清耕枣园相比,2种种草枣果的总糖、还原糖、蛋白质、VC的含量及每粒干重都明显提高了,酸度、糖酸比值、脂类、粗纤维、磷、灰分、钙及铁的含量降低了,表明枣草间作提高了枣果的品质。  相似文献   

3.
以新疆南疆矮化密植枣园中发生的枣缩果病、枣果黑斑病和枣叶斑病为研究对象,采用普查和定时、定点调查的方法,研究不同间作模式、不同品种对3种病害发生为害的影响以及3种病害在田间的消长规律。结果表明:枣缩果病从7月中旬开始发生,到8月中下旬达到发病高峰,随后随着枣果的成熟,病害逐渐减轻;枣果黑斑病在8月下旬开始发生,随后不断加重;枣叶斑病在5月上旬开始发生,随着叶片的不断长大,病害逐渐加重。枣棉间作和枣辣椒间作均会加重3种病害的发生,不同品种中,"灰枣"的缩果病、枣果黑斑病发生最轻,"骏枣"次之,而"赞皇大枣"发病最重,"赞皇大枣"叶斑病发生最轻,"灰枣"次之,而"骏枣"发生最重。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新疆和田枣园枣树单作及枣树与绿豆间作条件下枣树根际土壤线虫多样性指数、生态功能指数进行分析,评价枣园间作绿豆的合理性。结果表明,与枣树单作相比,枣园行间间作绿豆,枣树根际浅层(0~20 cm)和深层(20~40 cm)土壤线虫营养类群多样性指数TD值分别降低了23.45%、19.90%,二者差异显著;枣树根际浅层和深层植物寄生性线虫指数PPI值分别降低了62.82%、58.10%,二者差异显著;枣豆间作的瓦斯乐斯卡指数WI值显著高于枣树单作土壤,分别增加了219.62%、239.38%。由此得出,枣园间作绿豆有益于枣树根际土壤健康。  相似文献   

5.
枣园间作模式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枣园间作是枣区群众在长期栽培实践中摸索出来的立体栽培模式,在全国各大枣区广为应用.据统计,陕西大荔县现有枣树面积2.8万hm2,间作枣园面积1.8万hm2,占总面积的64.3%,纯枣林仅有1万hm2,占总面积的35.7%c,随着红枣产业的不断发展,枣园间作方式愈来愈多.为了进一步挖掘红枣发展潜力,探索建立高效立体生态农业模式,笔者对枣园间作的类型、模式、效益、存在问题等进行了专项调查.  相似文献   

6.
枣园间作是枣区群众在长期栽培实践中摸索出来的立体栽培模式,在全国各大枣区广为应用。据统计,陕西大荔县现有枣树面积2.8万hm^2,间作枣园面积1.8万hm^2,占总面积的64.3%,纯枣林仅有1万hm^2,占总面积的35.7%。随着红枣产业的不断发展,枣园问作方式愈来愈多。为了进一步挖掘红枣发展潜力,探索建立高效立体生态农业模式,笔者对枣园间作的类型、模式、效益、存在问题等进行了专项调查。  相似文献   

7.
随着种植结构调整和市场经济发展,传统单一的枣粮间作模式,无论从栽培方式还是从经济效益上都明显滞后。近几年,我市枣农积极探索尝试枣园间作套种、立体种植模式,取得成功。其中,枣园间作栝楼套种莴苣高效栽培技术,具有操作简便、适应性广、果园综合增效明显等特点,每667m^2平均收益可达5000~6000元,深受枣农欢迎。  相似文献   

8.
位于鲁北平原上的山东省乐陵市100万亩枣园,是我国以枣树为主,枣粮间作的田中园风景旅游区。这片浩瀚无际的枣林,有枣树2000万株,品种多达43个,堪称当今世界枣园和名枣之最了。乐陵小枣栽培历史悠久,始于商周,兴于魏晋,盛于明清,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  相似文献   

9.
枣庄市山亭区盛产长红枣,由于管理简便效益好,当地群众发展积极性很高。但长红枣进入丰产期晚,枣园前期效益差。为增加枣园的前期收入,笔者于2000年春开始进行枣、桃间作栽培试验,获得了初步成功。  相似文献   

10.
枣粮间作,就是在枣树行间再播种粮食作物。枣粮间作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诗经》、《夏小正》、《山海经》等古代文献中都有栽培枣粟的记载。现在已成为我国南北枣区的主要农作模式,仅据献县调查,  相似文献   

11.
为了节约水资源,解决常规育苗断根技术难题,采用膜下滴灌直播培育哈密大枣苗,效果良好,每666.7m2可节水300余方,节省用工费用100余元。主要技术措施为施足基肥,深翻整地,布管铺膜,春季地温升到10℃时进行种子处理及播种,第二年4~6月进行嫁接,加强嫁接后管理等。  相似文献   

12.
我省北部平原,不少枣区土壤盐碱,水资源贫乏,缺少灌溉条件,枣区实行枣粮间作,有兼收间作之利。但灌溉条件差的地区,因受土壤水分的限制,间作的小麦、玉米往往达不到高产水平,枣产量也常受到影响。为了减轻干旱的影响,增加间作的收益,1985-1987年,我们在无棣县北部,土壤总盐量0.2%左右的无灌溉条件地块上,进行间作棉花的比较试验。 结果枣棉间作,每年平均亩产籽棉151.5kg,干枣354.1kg,亩产值1006.3元 (每kg棉花以1.50元、干枣以2.20元计算),纯收益为916.1元;而间作粮食的地块,平均亩产量小麦为158.7kg。玉米 为204.51kg,干枣为140.0kg,亩产值…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枣园的生态环境效益和生产潜力,进行了枣园间作小麦与单作小麦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枣园间作小麦有效地降低小麦田干热风的发生;枣园间作区土壤容重、温度降低,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毛管持水量、水分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枣园间作区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纤维分解菌、固氮菌的数量以及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均增加显著(P<0.05)。枣园间作小麦对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微生物、土壤养分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枣粮间作的优化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枣粮间作是以多年生高大的枣树与一、二年生的粮、棉、油、菜等作物长年间作的立体农作制度,它比一般间作制能更好地利用高层空间、光照和土地资源,提高农田生产效益,并兼收农田防护林网的生态效益,因而很早为我国南北枣区采用。以往的枣粮间作形式多种多样,效益悬殊。为了使这一农作制度更合理的发展,从1981年开始,我们本  相似文献   

15.
笔者通过在豫北黄河故道地区对枣粮问作的调研分析,总结出枣——棉——麦高效立体间作模式及综合管理技术。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探究不同种植密度下灰枣产量、品质与效益的差异,为计划密植下的枣园合理调整栽培模式,以利于机械化管理,提高枣园单位面积经济效益奠定基础,为生产提供理论指导。试验以阿拉尔市农一师十一团直播建园后4~5年生不同种植密度的灰枣园为研究对象,研究新疆密植枣园通过间伐增加行距,增加枣园通风透光性,以提高灰枣品质。结果表明,计划密植灰枣园在经过有计划的间伐临时株后,在单株产量上明显高于未间伐的枣园,坐果数明显增加,同时可显著提高灰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果实总糖含量,最终达到提高果实食用价值的目的。同时提高灰枣售出价格,增加收入。  相似文献   

17.
山西柳林枣生产和经营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1年,采用查询生产统计资料、走访调查、现场座谈与填写调研问卷相结合的方式,调查了山西省柳林县黄河沿岸7个乡镇红枣生产和枣园经营情况。根据调查结果,分析了柳林县枣树生产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枣粮间作模式、红枣生产实行统一技术指导、推广野生酸枣就地嫁接良种枣技术等柳林县发展红枣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按照全程机械化栽培的要求,从产地环境、品种选择、种薯处理、施肥、建棚、播种、覆土、滴灌、病虫防治、适时收获等方面,总结二季作区春马铃薯膜上覆土、膜下滴灌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9.
摘要:随着滴灌设施的兴起与发展,使番茄的产量翻了1倍多。膜下滴灌酱用番茄栽培是利用成熟的膜下滴灌技术,走高产、节水的栽培路线,发挥栽培技术体系整体综合效益,实现酱用番茄高产优质。番茄高产、稳产的主要技术措施为:薄膜覆盖、滴灌、播种技术、水肥运筹、病虫害综合防治等。  相似文献   

20.
<正>1建园模式采用直播方法建园,为充分利用土地可实行枣棉间作。建园第1年4月中下旬平整土地后,根据需要调整播种机的播幅,按2行棉花1行枣树滚筒播种,酸枣株行距10 cm×3 m。间作的棉花不影响酸枣的长势。第2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对实生酸枣苗进行嫁接,第3年4月按计划株行距选留壮苗,多余苗木挖出销售或留作补苗。红枣直播建园可以降低成本,节省劳力,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