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胭脂鱼养殖     
胭脂鱼通常被人们称为“一帆风顺”。作为食用鱼,它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在沿江城市和一些省会城市的中高档餐厅,一公斤要卖200多元;作为观赏鱼,它是东南亚华侨的最爱,人们取其顺意、吉祥之意,养来作“风水鱼”,在花鸟市场里也是价格不菲。  相似文献   

2.
七彩神仙鱼的繁殖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七彩神仙鱼原产亚马逊河流域的平静小河中,是一种较高贵的观赏鱼.但它的人工繁殖技术却有一定难度,下面将作者近年来的繁殖经验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3.
孔雀鱼又名彩虹鱼、百万鱼、凤尾鱼,属花鲋科,卵胎生,原产于委内瑞拉、圭亚那、西印度群岛等地。因为它娇小玲珑、彩色斑斓,而且繁殖力强,易饲养,所以深受观赏鱼爱好者的喜爱和欢迎,甚至有人将其称为“第一观赏鱼”。[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16S rRNA和COI基因条形码在12种观赏鱼种类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通用引物测定观赏鱼市场上价值较高的红尾金龙鱼、黄尾龙鱼、青龙鱼、珍珠龙鱼、银龙鱼、神仙鱼、非洲珠宝鱼、接吻鱼、珍珠毛足鲈、蓝钻石孔雀、孔雀鱼、锦鲤等12种观赏鱼的16SrRNA基因和COI基因部分序列。应用DNA序列分析软件,对这些基因进行同源性比较和系统发育分析。通过GenBank中的核酸BLAST和BOLD SYSTEMS数据库对这些基因序列进行比对,结果表明16SrRNA基因和COI基因可以在物种水平作为基因条码对亚洲龙鱼、珍珠龙鱼、银龙鱼和神仙鱼等观赏鱼进行准确的鉴别,而且应用COI基因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比16SrRNA基因更加接近现有的鱼类分类体系。但对形态十分相似的慈鲷等观赏鱼,以及红尾金龙鱼、黄尾龙鱼、青龙鱼等同一个物种不同品系的观赏鱼依靠16SrRNA基因或COI基因都无法准确鉴定,需要研究进化速度更快的DNA基因条码。  相似文献   

5.
《北京农业》2015,(4):48
<正>选购身体健康的观赏鱼对于初学者来说尤为重要,在尚未有足够的饲养经验时,应以生命力强、易于饲养、对水质要求不高的中、小型品种为首选,如孔雀鱼、月光鱼、斑马鱼、虎皮鱼、曼龙鱼、鹦鹉鱼和地图鱼等,等积累了一些经验后,再循序渐进,换养比较名贵珍稀的鱼类。健康的鱼外观色泽艳丽、花纹明显、体表光洁、无发白及白膜现象,体形清晰,线条流畅,鳃盖开启自如、鱼鳍舒展、行动迅速、群游群栖,抢食积极,用捞网不宜捕捉到。  相似文献   

6.
正热带鱼,实际上是养鱼爱好者为区别于其他观赏鱼类,将热带、亚热带等地特有的这部分观赏鱼类统称为热带鱼。它们生活在江河、溪流、湖沼等淡水水域中。热带鱼的老家,主要在东南亚、中美洲、南美洲和非洲等地,其中,以南美洲的亚马逊河水系出产的种类最多、形态最美,如被誉为热带鱼中的皇后枣神仙鱼,就出生在那里。在我国的广东、云南等省的南部,也有很漂亮的观赏鱼类,如白云金丝鱼、西双版纳的蓝星鱼等。在本期介绍孔雀鱼品系和燕鱼品系。  相似文献   

7.
1 形态特征。龙鱼名贵而又美丽,有红龙、金龙、银龙和黑龙之分,尤其多见银龙。银龙又名双须骨鱼,属于骨舌鱼科。中国大陆称为“龙鱼”、香港称之为“龙吐珠”、台湾称之为“银带”、日本称之为“银船大刀”。主要产自南美洲的圭亚那和亚马逊河,是人们喜爱的热带淡水观赏鱼。银龙鱼为大型鱼种,体长近1m,鱼体为较宽的带状,背鳍和臀鳍对生,呈带状且一直延生至尾柄;胸鳍喉位,宽大呈三角形;腹鳍胸位,窄小;尾鳍短小,呈圆扇形。眼睛位于头的前部两侧且近头顶。口上位,大而下斜,下颚突出,有一对短须。银龙鱼有5排呈银白色、半圆形巨大的鳞片,通体呈现金属的银色,闪闪发光。  相似文献   

8.
韩如冰 《新农村》2007,(1):21-21
剑尾鱼又名剑鱼、清剑,原产墨西哥南部及危地马拉等地,经人工优选培育,已育出现了不少新品种,如红剑鱼、黄剑鱼、鸳鸯剑鱼等。目前饲养较多的为红剑鱼,依背鳍和尾鳍形状分为两类:一类是背鳍高宽,尾鳍上下末端均有剑状延伸的高鳍燕尾红剑;另一类是雄鱼背鳍很长,尾鳍下部末端拖带一条高鳍竿尾红剑。剑尾鱼因形态奇特,深受人们喜爱,是水族箱中的不可缺少的热带鱼品种。1·形态特征体色浅蓝,体形纺锤形、侧扁。雄鱼有剑尾,背鳍有红点,雌鱼无剑尾,背鳍无斑点。剑尾鱼经人工饲养后,体形已小型化,只有7~8厘米长。体色橄榄绿,鳞片边缘褐色,两侧中部…  相似文献   

9.
斑马鱼又名蓝条鱼、花条鱼.隶属于鲤科。原产于印度及孟加拉国等。斑马鱼体形娇小,为小型观赏鱼类。成年斑马鱼体长4-6厘米.体呈纺锤形,身体背部橄榄绿色.体侧从头至尾有数条银白色与蓝色相间的条纹,像斑马的斑纹,故名斑马鱼。臀鳍处也有与体色相似的条纹。但颜色比较浅。根据鳍的长短.可分为长鳍斑马鱼及短鳍斑马鱼。  相似文献   

10.
锦鲤苗种养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养殖常规食用商品鱼市场已接近饱和,且饲料价涪高.鱼价低,利润少.甚至还可能出现亏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住宅条件的不断改善,水族箱饲养观赏鱼成为时尚.日本锦鲤也成了倍受人们亲睐的观赏鱼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11.
奇鱼     
宝石鱼 大西洋的亚庇尔群岛附近水域,有一种会吐宝石的鱼,它们吃小石头,而排泄出来的却是五光十色的像琥珀、玛瑙、孔雀石之类的“宝石”。烟花鱼 南印度洋有一种奇特的会发光的鱼。它们从食物中摄取含磷的有机物,并不断地在体内储存起来,一旦遇到外敌或看见船只,就会喷出发光物质以自卫。  相似文献   

12.
鲴鱼     
钱名全 《湖南农业》2004,(11):16-17
鲴鱼种类较多,主要有银鲴(刁子)、细鳞斜颌鲴(黄板刁)和黄尾密鲴(沙尖)3种。它属鲤形目、鲤科、鲴亚科、鲴属。鲴鱼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的江河、湖泊和水库中。其银鲴以湘江出产较著名;细鳞斜颌鲴在湖南溪口水库(湘乡)、同欢水库(临澧)、湖北丹江口水库和江西江口水库产量较大;而黄尾密鲴在湖南官亭水库(醴陵)、江西江口水库、湖北粱子湖产量较多。  相似文献   

13.
李盛仙 《新农村》2006,(1):32-32
大年三十晚上吃顿团圆饭是咱们中国老百姓过年最隆重的一件事,家家餐桌上都少不了一道鱼,年年有“鱼”,以期年年有“余”,图个吉祥,图个喜庆。因此,鱼便成了新年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佳肴”。因此,每到过春节,人们喜欢买一尾活蹦乱跳的鲤鱼回家烹饪,当作除夕年夜饭的压桌菜。中国人讲究饮食是举世闻名的,美食中不乏名贵鱼肴,所谓“无鱼不成席”。我国八大菜系,哪一家都少不了鱼菜名馔。如川菜中的“脆皮鱼”、鲁菜中的“糖醋鲤鱼”、粤菜中的“鱼头煲”、苏菜中的“香脆银鱼”、浙菜中的“西湖醋鱼”、湘菜中的“芙蓉鲫鱼”、徽菜中的“葡萄鱼…  相似文献   

14.
程诚 《现代农业科技》2013,(15):276+278
为了探索网箱养殖黄颡鱼套养细鳞斜颌鲴的效果,在规格为4.0m×3.0m×1.5m(长×宽×高(的网箱内开展黄颡鱼养殖,同时在网箱内套养刮食性的细鳞斜颌鲴,利用细鳞斜颌鲴生物学特性对附着在网箱上的藻类及黄颡鱼残饵进行利用,达到生物控制箱内水质的目的。试验结果表明:网箱内放养规格为15~25g/尾的黄颡鱼,放养密度500尾/m2,套养细鳞斜颌鲴规格为12cm/尾,放养密度10~15尾/箱,经10个月的养殖,黄颡鱼平均产量为82kg/m2、成活率为91.9%,细鳞斜颌鲴平均产量为6.7kg/箱,成活率为95.9%,经济效益较为可观。  相似文献   

15.
鹤顶红、孔雀鱼、血鹦鹉、蝴蝶鱼、七彩神仙、亚洲龙鱼等观赏鱼,已成为仅次于猫和狗的第三大宠物,全世界喜欢养殖观赏鱼的人数已达数亿.全球观赏鱼类总贸易额1994年是25亿美元,以后年均递增15%,现在每年全球观赏鱼的贸易额已高达50亿美元.我国金鱼已成为世界性观赏鱼品种,约有280个品种.  相似文献   

16.
水里生长的一种袖珍式小白鱼叫梅鲚鱼,梅鲚鱼是与太湖银鱼、太湖白虾齐名的“太湖三宝”。梅鲚鱼因其尾部分叉,尖细窄长,犹如凤尾,又称“凤尾鱼”。每年9月至次年2月中旬是梅鲚鱼的捕捞期。梅鲚鱼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而且含有很多的矿物质。围绕太湖做文章,浙江省长兴人把梅鲚鱼  相似文献   

17.
姜明辉 《农业考古》2021,(1):155-161
鲥鱼在明清一些著作中被称为瘟鱼。历来关于瘟鱼的解释主要围绕鲥鱼本身来阐发,但这些观点不能很好地解释鲥鱼为何会在江西、两湖以及四川一带被称作瘟鱼,而在盛产鲥鱼的江东却没有这种指称。明人的“瘟鱼”观点源自唐人孟诜“发疳、痼”的说法,李时珍所说的蜀地瘟鱼并不是鲥鱼。一些清人认为瘟鱼并非来自鲥鱼本身。《见闻录》中记载了一个鲥鱼被虚构成瘟鱼的故事,揭示出瘟鱼是后人将瘟疫附会到鲥鱼身上的结果。显然,鲥鱼在特定地点被称为瘟鱼,是鲥鱼与地方文化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
泾县琴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琴鱼,为皖南山区名特水产品之一,产于安徽省泾县琴溪河一带。   琴鱼,鲈鱼目,虎鱼科,是名贵的小型鱼类,其形状颇为奇特。鱼体细长,短小,一般长约 5厘米,前部略呈圆头柱状,后部略侧扁。口出龙须,嘴宽,形似龙首蛇尾,重唇四鳃,槎头秃尾,鳍下尾曲。 4~ 6月产卵  相似文献   

19.
斗鱼     
<正>斗鱼,是色彩斑斓的热带观赏鱼,因其雄鱼凶猛好斗的个性而得名,其中著名种类有中国斗鱼(见第24页图2)和泰国斗鱼(见第24页图3)。斗鱼呈长卵形而侧扁,有着丝带一般的鱼鳍,体色鲜艳、美丽,色泽有红、紫、蓝、绿、白、黑和棕等色,游态优雅。对于名贵的雄斗鱼品种,只能单独培养,到达成年后,就连雌鱼也不能同池放养,其他鱼更不行,因为它的好斗会殃及整个鱼池。  相似文献   

20.
彭勇  方建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348-22349,22389
[目的]揭示胡瓜鱼鳍在短颌鲚鳃上的分布规律。[方法]调查不同大小短颌鲚上胡瓜鱼鳋的数量,研究胡瓜鱼鳋在短颌鲚鳃上的分布规律。[结果]宿主短颌鲚的体长与胡瓜鱼鳋的感染数量之间没有相关关系。胡瓜鱼鳋的感染率和丰盛度在不同大小的宿主中有显著性差异,以鱼长24.0~27.0cm宿主鳃上较高。胡瓜鱼鳋在短颌鲚左、右两侧鳃上的分布符合1:1的比例,但是在4片鳃上的分布分别占总虫数的46%、26%、18%和10%,第一片鳃上的分布最多。胡瓜鱼鳋在寄主种群中呈聚集分布,其聚集强度在不同大小的宿主中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该研究为胡瓜鱼鳋的种群生物学研究和寄生虫群落研究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