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大喇叭口及灌浆期倒伏对夏玉米产量损失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研究不同生育时期和倒伏类型对夏玉米干物质积累、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定量评估倒伏对夏玉米造成的产量损失。【方法】以浚单20为试验材料,开展2个生长季夏玉米倒伏田间控制试验,分别在大喇叭口期和灌浆期进行不同类型人工倒伏模拟。大喇叭口期倒伏处理为:轻度根倒伏(BR1)、重度根倒伏(BR2)、低节位茎倒伏(BSL)和高节位茎倒伏(BSH);灌浆期倒伏处理分别为:轻度根倒伏(FR1)、重度根倒伏(FR2)、低节位茎倒伏(FSL)和高节位茎倒伏(FSH)。研究倒伏后夏玉米的叶面积指数、干物质量、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穗长、穗粗、秃尖率、穗粒数和百粒重)的变化,计算表征玉米受害程度的相对损失率。【结果】倒伏会显著降低叶面积指数,其中灌浆期茎倒伏损失率最大,成熟期叶面积指数较对照分别降低38.9%(FSL)和50.7%(FSH)。倒伏后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减少,除灌浆期轻度根倒伏(FR1)外,其他时期及类型倒伏总干物质积累量均显著降低 (P<0.05),其中灌浆期茎倒伏处理干物质积累量降低最显著,乳熟后期总干物质积累量不增反降,分别较对照降低34.9%(FSL)和46.8%(FSH)。同时,倒伏影响干物质在茎、叶和穗中的分配,茎、叶干物质量所占比例增加,穗干物质量比例降低,其中灌浆期茎倒伏茎秆干物质量比例显著增高,较对照提高9.2%(FSL)和3.7%(FSH),穗干物质量显著降低,较对照减少9.9% (FSL)和7.0%(FSH)(P<0.05)。倒伏使穗变短、变细,秃尖增加。灌浆期倒伏穗长显著缩短,比对照短3-4 cm,穗粗显著降低(P<0.05),2年试验中除FSL(2012年)处理外,灌浆期倒伏的秃尖率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大喇叭口期倒伏秃尖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 其中FSH(2011年)处理秃尖率最高,达27.4%。倒伏灾害同时影响穗粒数和百粒重,倒伏后均表现出减少趋势,与产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29和0.842(P<0.01)。受2年试验条件差异影响,2011年各倒伏处理的穗粒数显著低于对照,2012年仅灌浆期茎倒伏与对照差异显著。倒伏影响百粒重,其中灌浆期处理最显著(P<0.05)。穗粒数和百粒重与产量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29和0.842(P<0.01)。倒伏显著降低产量,除大喇叭口期轻度根倒伏BR1外,其他倒伏处理的产量均显著低于对照(P<0.05)。大喇叭口期倒伏BR2、BSL和BSH产量损失率2年平均分别为13.9%、27.9%和27.1%;灌浆期倒伏FR1、FR2、FSL和FSH产量损失率,2 年平均分别为29.0%、38.4%、45.0%和48.3%。【结论】相同倒伏类型,灌浆期倒伏较大喇叭口期倒伏影响更大;在同一生育时期,茎倒伏比根倒伏影响更明显,但茎倒伏高、低节位处理之间产量损失差异不显著。各倒伏处理的产量损失表现为灌浆期茎倒伏最高,大喇叭口期根倒伏最低。 相似文献
2.
3.
夏玉米倒伏对产量的影响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玉米倒伏的种类玉米倒伏分为3种类型:根倒伏、茎倒伏和茎倒折。二、玉米倒伏的症状(一)拔节后倒伏植株自身有恢复能力,对产量影响不大,不需人工扶直。(二)抽穗后倒伏此时植株相互挤压,很难自然恢复直立状态,对产量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4.
5.
6.
不同播种方式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我县当前夏玉米主要播种方式及技术要领1.1免耕栽培其操作要领是:小麦按"三密一稀"方式种植,收获时留20~25cm高的麦茬,最高不超过30cm,收获前人工在空带内点播玉米或麦收后用人力点播机播种,遇旱灌出苗水,将麦草均匀撒在行间,不必进行中耕,玉米3~4喷施除草剂。 相似文献
7.
不同种植方式对土壤水分含量和夏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设置垄种、沟播、宽窄行平作和等行距平作等4个处理,探讨不同种植方式对土壤含水量动态变化和夏玉米产量等影响.结果表明,沟播、垄种处理的土壤含水量高于等行距平作和宽窄行平作.垄种、沟播处理的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比等行距平作分别提高了6%和8%,光合速率比等行距种植分别提高了2%和3%,产量比等行距平作分别增加了11.0%和11.1%,而宽窄行平作处理的水分利用率、光合速率、产量分别比等行距平作降低了9%,5%和7%.相比之下,沟播种植方式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9.
不同种植密度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登海605(DH605)为试验材料,设置6个种植密度,连续2a研究了不同密度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的增加DH605的农艺性状表现出了不同的变化趋势,株高、穗位高均增加;植株抗倒伏能力降低,倒伏率和倒折率显著增加;夏玉米的产量随密度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确定了在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推广种植DH605最佳密度为67 500株/hm2,为夏玉米的高产栽培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该试验意在通过种植试验,找出京单28、京玉11、郑单958,这3个玉米品种在北京地区的适宜收获期,并在生产上推广应用。通过本试验,初步得出:①京单28生育期短(99 d)、产量高且稳定,抗倒,但后期易感染弯孢菌叶斑病;京玉11生育期99 d,灌浆速度快,易感染弯孢菌叶斑病,抗倒差,生产上不宜大面积种植;郑单958生育期(106 d)比较长,轻度感染弯孢菌叶斑病,不抗倒,做夏播玉米种植时应早播种(6月上中旬)才能发挥高产潜力。②在不影响小麦适期播种(9月25日至10月5日)的情况下,适当延长玉米收获期,有利于获得小麦-玉米双高产。10月7日收获的玉米平均产量为660 kg/667 m2,比10月1日收的667 m2增产37 kg(增幅5.9%),比9月25日收的667 m2增产75 kg(增幅12.8%)。 相似文献
11.
菏泽市夏玉米大风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菏泽市夏玉米大风灾害风险分布情况。[方法]利用1971—2015年菏泽市地面气象观测资料,统计菏泽市夏玉米大风灾害的发生次数、发生地点、发生频率,再将大风灾害等级进行0、1的标准化,作为大风灾害的风险系数,最后利用Arc GIS软件中的Kriging插值法进行绘图,确立菏泽市夏玉米大风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图,并针对夏玉米大风灾害提出了防御措施。[结果]成武县、单县的部分地区位于高风险区,夏玉米生育期内大风日数4.3 d;牡丹区、定陶区、巨野县位于低风险区,夏玉米生育期内大风日数3.1 d;其他县区位于中值区。[结论]该区划图可为制订各项抗灾减灾措施及提高夏玉米防灾减灾能力提供科技指导。 相似文献
12.
13.
14.
[目的]为夏玉米合理施用氮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夏玉米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缓释氮肥对夏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缓释氮肥掺比普通氮肥及缓释氮肥减量施用可以在0.05水平显著提高夏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缓释氮肥掺混普通氮肥以SCU70%+PU30%处理玉米产量、籽粒吸氮、秸秆吸氮、吸氮总量和氮肥利用率最高,在0.05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等氮处理,产量为7 284.0 kg/hm2,增幅达10.63%~33.02%,氮肥利用率为33.13%,增幅达7.81%~23.09%。缓释氮肥处理则以SCU70%处理玉米产量、秸秆吸氮、吸氮总量和氮肥利用率最高,在0.05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缓释氮肥处理,产量为6 937.0 kg/hm2,增幅达6.54%~18.85%,氮肥利用率为37.65%,增幅达11.55%~18.00%。[结论]缓释氮肥配施普通氮肥SCU70%+PU30%及缓释氮肥减量30%施用均能在0.05水平显著提高夏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15.
超高产栽培条件下夏玉米产量与气候生态条件关系研究 总被引:39,自引:3,他引:39
根据在山东莱州(1986~1997)和河南温县(1996~1997)14年次进行的夏玉米超高产(≥12000kg/ha)栽培试验资料,分析了超高产栽培条件下夏玉米产量与气候生态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黄淮海平原地区,常年条件下夏玉米超高产所需的积温和日照时数均可得到满足。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是降水,其影响是间接的。全生育期降水量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r=0.5418。苗期、粒期降水量与产量的回归方程达显著水平,偏回归系数分别为-4.8735和-13.7415。进一步分析表明,影响产量的关键气候生态条件(从播种期所在旬记起,按影响由大到小顺序,下同)是;第3、9旬的平均气温,第6、8旬的日照时数,第6、7、2旬的降水量。对超高产栽培条件下夏玉米产量构成因素的分析表明,穗粒数对超高产的贡献大于穗数和粒重,影响穗粒数的关键气候生态条件是第6、8旬的降水量和第6旬的日照时数,相关系数分别为-0.6086、-0.5793和0.5854。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以不同灌水量为基础研究夏玉米耗水规律,结果显示夏玉米苗期生长缓慢,土壤含水量对夏玉米生长影响明显;开花期后对水分需求不如前期迫切;播种至拔节27 d内耗水量占总量的16.18%~20.66%,拔节至开花期36 d耗水量占总量的40%~52%,开花至蜡熟23 d的耗水量占总量的19%~29%,蜡熟至收获23 d内耗水量占总量的12.18%~14.48%;灌区种植夏玉米需要灌溉2~3次,灌水定额以520~670 m3/hm2为宜,灌溉时期应为夏玉米抽穗期和乳熟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