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2 毫秒
1.
海鲜菇工厂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产工艺流程、栽培料配方、装瓶、灭菌冷却、品种选择、接种、发菌、搔菌、催蕾、出菇管理、采收等方面总结海鲜菇工厂化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面粉、 海鲜菇副产物、 白砂糖、 棕榈油等作为主要原料,以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海鲜菇酥饼的配方.结果显示:海鲜菇酥饼油酥的最佳配方为海鲜菇副产物粉11%、低筋面粉45%、白砂糖10%、棕榈油34%,油皮的最佳配方为海鲜菇副产物粉8%、高筋面粉90%、泡打粉0.4%、白砂糖1.6%,油皮与油酥质...  相似文献   

3.
海鲜菇菌渣栽培大球盖菇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海鲜菇菌渣栽培大球盖菇,有效地解决了海鲜菇生产企业菌渣处理的难题,提高了大球盖菇的生产效益。该文介绍海鲜菇菌渣的前处理方法,大球盖菇培养料的预处理和田间栽培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4.
海鲜菇营养丰富,口感脆嫩清爽,具有独特的海鲜风味,深受消费者喜爱。近几年来,长葛市银发菌果科技有限公司专门从事海鲜菇的研究、开发、生产与营销工作,总结出一套海鲜菇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海鲜菇和鲜牛奶为主要原料,研制海鲜菇凝固型酸奶。[方法]以海鲜菇添加量、蔗糖添加量、接种量、发酵时间为因素,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设计,确定最佳配方和工艺参数。[结果]海鲜菇酸奶的最佳工艺配方为,海鲜菇添加量70g·L~(-1)牛奶,蔗糖添加量9%,接种量5%,42℃下发酵5h。[结论]研制出海鲜菇酸奶新产品。  相似文献   

6.
海鲜菇工厂化袋式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鲜菇是近年来风靡食用菌市场的一个珍稀新品种,为了更好地示范推广海鲜菇工厂化高效栽培技术,于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在连云港四季有食用菌有限公司对海鲜菇工厂化生产工艺进行了探索研究,系统总结了海鲜菇工厂化袋式高效栽培技术,对海鲜菇规模化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了优化振荡法提取海鲜菇总黄酮的工艺条件,提高总黄酮得率,以乙醇为溶剂,设计单因素试验探究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乙醇体积分数对海鲜菇总黄酮得率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响应面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在乙醇体积分数为50%、料液比为1∶30、提取温度为59℃、提取时间为2 h条件下,海鲜菇总黄酮得率为3.22 mg·g-1。  相似文献   

8.
采用正交设计,研究海鲜菇工厂化栽培中制袋单袋培养料干料重、含水量和石灰添加量等对生产周期、产量、产品质量和管理成本的影响,集成以上最优组合的技术参数。试验表明:随着单袋培养料干料重的增加和含水量的增加,培菌时间延长、产量增加,产量极差分别为107g和93g,为主要因素。石灰添加量对培菌时间和产量影响较小,产量极差为42g,为次要因素。三因素影响大小依次为含水量干料重石灰添加量;不同处理对海鲜菇子实体的整齐度和紧实度的影响没有规律,无明显差异;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选择最好水平,最优水平组合为A4B4C2,即单袋培养料干料重、含水量、石灰添加量的参数分别为500g、67%、1.5%。试验的经济效益结果分析结果表明,干料重为450g的投入产出比最高。  相似文献   

9.
南平市海鲜菇工厂化栽培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鉴于南平市丰富的自然气候资源和农业资源条件,海鲜菇工厂化栽培模式得到快速发展并取得显著效益。该文总结出一套高产、优质、高效的工厂化栽培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10.
利用响应面法对海鲜菇副产物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择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乙醇浓度为自变量,黄酮类化合物得率为响应值,利用响应面分析法研究各自变量交互作用及其对黄酮类化合物得率的影响,模拟得到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结果 表明:海鲜菇副产物黄酮类化合物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了玉蕈原生质体的制备与再生的适宜条件。[方法]采用斜面、平板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研究了玉蕈菌丝体酶解时间(1~5 h)、酶解温度(25℃)和菌龄(4~7 d)以及渗稳剂种类(甘露醇、蔗糖、KCl、MgSO4)对玉蕈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的影响,优化了玉蕈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的条件。[结果]玉蕈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的适宜条件是:渗稳剂为0.6 mol/L MgSO4.7H2O,玉蕈菌丝体酶解时间2h,酶解温度25℃,菌龄5 d。在此条件下,玉蕈原生质体的产量最高,达16.7×106个/ml。[结论]该研究为利用原生质体技术进行玉蕈育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真姬菇功能食品抗疲劳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真姬菇功能食品的抗疲劳功能。[方法]选用160只雄性昆明种小鼠,体重18~22 g,按体重随机分成4个组;真姬菇功能食品设12、4、g/(kg.bw)低、中、高3种剂量,去离子水为对照组,对试验小鼠连续30 d经口灌胃给予,30d后分别测定各组小鼠游泳时间、尿素氮、肝糖原、血乳酸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低、中、高剂量组的真姬菇功能食品小鼠游泳时间比明显延长(P<0.01),肝糖原含量明显升高(P<0.01);高剂量组游泳后的血乳酸曲线下面积明显降低(P<0.01);真姬菇功能食品对小鼠血清尿素氮含量无影响。[结论]真姬菇功能食品能显著延长小鼠游泳时间,增加肝糖原含量含量,降低运动后小鼠血乳酸曲线下面积。真姬菇功能食品具有抗疲劳功能。  相似文献   

13.
对长白山野生斑玉蕈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斑玉蕈菌丝生长利用多糖和有机氮的能力较强,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值为5,最适培养料含水量为65%。在人工条件下,虽然斑玉蕈容易形成子实体原基,但子实体的发育及孢子的大量弹射所需的环境条件范围较窄、对基物的选择范围较小,这些因素可能是其野生种群稀少的内在原因。而适宜其生存的原始森林面积锐减可能是导致其种群分布面积狭小的外在原因。因此,要加强对野生斑玉蕈资源的生态调查和保护斑玉蕈的的生存环境,从而提高其种群数量。  相似文献   

14.
真姬菇多糖的提取和组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浩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0):14879-14880
研究了真姬菇多糖的提取工艺和多糖组分。结果表明,真姬菇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浸提比1:15,浸提时间1h,浸提温度100℃;真姬菇多糖的组分为半乳糖、葡萄糖、木糖和甘露糖。  相似文献   

15.
针对海鲜菇在菌丝生长发育阶段对环境有较强的依赖性,设计了一套融合多种技术的远程环境监测系统,对培养室内的温湿度、CO2浓度等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和显示。应用 MATLAB数据拟合工具箱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得到了环境因子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通过回归分析建立 CO2浓度的数学模型,并提出调控策略,即通风周期为30 min,通风时长为5 min。  相似文献   

16.
本规程规定了无公害食品真姬菇工厂化生产的产地环境、设施要求、生产技术、采收与分级、病虫害防治及生产档案等技术要求。适用于山东省无公害食品真姬菇的工厂化生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玉蕈生物制剂对小鼠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分别以1、2、4 g/(kg.bw)3个剂量组的玉蕈生物制剂灌胃小鼠30 d,测定抗体生成细胞和血清溶血素。[结果]玉蕈生物制剂能提高小鼠抗体的生成细胞数和血清溶血素水平。[结论]玉蕈生物制剂具有增强小鼠体液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真姬菇单核体间RAPD标记多态性,为育种材料的选择提供一定的分子水平依据。[方法]以真姬菇(Hypsizygus marmoreus)工厂化栽培白色菌株SIEF3136的原生质体单核体和不同孢子单核体为材料,进行RAPD分析。[结果]筛选到38条多态性引物,共扩增341条条带,其中253条表现多态性,多态率为74.2%。31个菌株的相似系数为0.34~0.90。除单核体S18-16,同一交配型的单核体间的相似系数都在0.60以上,表现出较高的相似性。在大约0.61的相似水平上,所有菌株分为2组。PM-01与T1、T3聚为第1大类,PM-02与T2、T4聚为第2大类。另外,在不到0.62的水平上S18-16聚为第3大类,显示出极大的差异,这很可能是该单核发生突变所致。[结论]真姬菇子实体上担子在减数分裂中染色体交换很高,RAPD标记可以用于真姬菇单核多态性研究,并可为交配型鉴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筛选适合蟹味菇培养料的灭菌方法。[方法]分析3种灭菌方式(常压灭菌、普通高压灭菌、阶梯式高压菌灭)对蟹味菇培养料中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结果]阶梯式高压灭菌培养料中氨基酸总含量最高(27.87%),而常压灭菌的氨基酸总含量最低(21.41%)。3种灭菌方式处理后的培养料中谷氨酸含量最高,天门冬氨酸和亮氨酸含量次高。[结论]阶梯式高压灭菌在工厂化规模化食用菌栽培中是一种比较好的灭菌方法。  相似文献   

20.
对13株真姬菇菌株进行液体培养、可见光谱分析与结实性试验,采用LBL评价方法并结合统计学方法,探究其质量评价结果与菌盖直径、菌盖厚度、菌柄长度、菌柄直径等主要表观农艺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LBL评价结果同10.0~20.0mm与20.0~30.0mm菌盖直径区间、5.0~10.0mm与0~5.0mm菌盖厚度区间、50.0~70.0mm与30.0~50.0mm菌柄长度区间,以及0~5.0、5.0~10.0 mm与10.0~15.0mm菌柄直径区间内有效子实体数量的相关性关系是成立的,且上述区间内有效子实体为各供试菌株有效子实体总数的主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