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筛选出适宜浓度的生长调节物质以改善褐口蘑菌丝体生长。[方法]采用平板培养法,自制PDA培养基,研究不同生长调节物质对褐口蘑菌丝体生长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不同浓度最佳生长调节物质对褐口蘑菌丝体生长的影响。[结果]维生素B1、赤霉素、三十烷醇、肌醇、吲哚乙酸、维生素C对褐口蘑菌丝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其中肌醇对褐口蘑菌丝生长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菌丝生长致密,其最适添加的浓度为1 mg/L。[结论]该研究结果为褐口蘑种植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对2个白灵侧耳和2个阿魏侧耳菌株,进行拮抗试验、菌丝体生长观察和出菇试验.结果表明:两种侧耳的菌丝形态、子实体形态和对温度的反应有很大的差异.白灵侧耳的一级种、二级种均比阿魏侧耳菌株提前3~5天长满,栽培菌袋也是如此.拮抗试验两者间产生不生长区带.两种菌丝在低温下(15~20℃)试管内都易分化原基.阿魏侧耳由于播种期不同菇体的颜色和出菇所需的时间变化很大.白灵侧耳随着秋季播种期推后出菇时间延迟,菇形无变化,两者每袋产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3种护色剂对软包装松口蘑的护色效果。[方法]以维生素C、二氧化氯和亚硫酸钠为护色剂,对软包装松口蘑进行护色效果对比试验。通过单因子试验研究添加量、温度和时间对维生素C护色效果的影响,并对3个影响因素用响应面法建立相关模型,确定维生素C护色的最佳条件。[结果]3种护色剂的对比试验表明,维生素C的护色效果好,而二氧化氯与亚硫酸盐不适用于松口蘑的护色。响应面法优化试验表明,维生素C的最佳护色条件确定为:将盐渍原料投入菇重3倍的清水中,按菇重9.2 g/kg比例加入维生素C,加热至91℃护色20 min,然后脱盐,可取得理想护色效果。[结论]维生素C在松口蘑护色中对控制非酶褐变效果明显,护色效果好,作用时间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测定不同处理、不同生长时期美花石斛叶片的蔗糖合成酶活性变化。[方法]分别采用激素(6-BA)处理(激素组)、特殊光照(物理组)和常规方法(对照组)栽培美花石斛,在2007年5、10月及次年1月3个生长时期采集叶片,采用比色法测定其蔗糖合成酶活性。[结果]不同处理组间蔗糖合成酶活性2007年5月份的对照组高于激素组或物理组;2007年10月、次年1月则相反,对照组低于激素组或物理组;各处理组均以2007年10月最低,人工干预组的酶活性变化明显,以次年1月最高,2007年10月最低。[结论]发现了不同时期美花石斛叶片蔗糖合成酶活性动态,人工干预措施对该酶活性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磁处理对食用菌菌丝生长的生物学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最佳磁处理条件,为磁处理在食用菌菌种生产中的有效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参数。[方法]以食用菌(杏鲍菇、秀珍菇、灵芝和香菇)菌丝体为对象,用61、21、72、7 mT 4种磁感应强度进行不同时间的磁处理,研究磁场对食用菌菌丝体生长所产生的正负生物学效应,从而筛选出具有正生物学效应的最佳磁处理条件。[结果]不同磁处理条件对几种试验材料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不同;同一试验材料在不同磁处理条件下产生的生物学效应也不同。具有正生物学效应的最佳磁处理条件为:杏鲍菇27 mT/40 min;秀珍菇12mT/50 min;灵芝12 mT/30 min;香菇17 mT/30 min。[结论]适当条件的磁处理能够产生良好的正生物学效应,从而能够促进食用菌(杏鲍菇、秀珍菇、灵芝和香菇)的生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灭菌条件对草菇生长及出菇的影响,以期指导草菇熟料工厂化栽培。[方法]研究不同灭菌条件下菌袋污染数量、满袋时间、现蕾时间、菇蕾密度和出菇产量。[结果]仅100℃灭菌1.0 h和121℃灭菌0.5 h 2个条件出现部分污染。与对照相比,不同条件的满袋时间相差较小,集中在7~8 d长满菌袋或菌床;现蕾时间差别较大,对照仅需3 d即可现蕾,14组灭菌条件需要7~10 d,比对照至少延长4 d。不同灭菌条件处理与对照配方相比,产量差别较大。灭菌处理方式产量基本集中在第二潮,第一潮产量较少。100℃灭菌5.0 h的处理产量显著高于其他条件,两潮总产量几乎是对照的2倍。不同处理条件菇蕾密度差别较大,密度与产量间无相关性。[结论]该研究为草菇熟料工厂化栽培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秀珍菇菌丝体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超声波法提取秀珍菇菌丝体多糖,研究料液比、提取时间、超声功率等因素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最佳提取工艺。[结果]秀珍菇菌丝体多糖超声提取的最佳工艺为:料液比1∶80 g/ml,提取时间50 min,超声功率60 W。在此条件下,秀珍菇菌丝体多糖的提取率为25.52%。[结论]试验优化的工艺稳定可行,适合秀珍菇菌丝体多糖的提取。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增施CO_2对温室番茄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糖分积累与代谢的影响,探究果实中糖分积累与代谢对增施不同浓度CO_2的生理响应,为进一步揭示CO_2加富下番茄糖代谢机理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本试验以‘兴海12号’番茄为试材,通过对整个生长发育期植株进行CO_2增施处理,使CO_2浓度分别维持在400±25(CK)、600±25(T1)、800±25(T2)和1 000±25(T3)μmol·mol-1四个水平,分析不同加富处理下各时期番茄果实中相关糖含量及蔗糖相关酶活性变化。[结果]CO_2加富处理后,各时期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对照,淀粉含量大体上均低于对照,800±25μmol·mol-1处理下成熟期果实中葡萄糖和果糖较对照显著增加46%和42%。不同加富处理下,各时期果实中蔗糖相关酶活性较对照变化不同,除果实生长前两个时期酸性转化酶活性和成熟期蔗糖合成酶活性低于对照外,其它均高于对照。T3处理下合成类酶活性较对照显著增加;绿熟期和成熟期,T2和T3处理下酸性转化酶活性较对照增加显著。T2处理下中性转化酶活性较高。相关性分析表明,成熟期果实中还原糖的积累与蔗糖相关酶活性有关,主要与蔗糖合成酶和蔗糖转化酶显著相关。[结论]CO_2加富能够促进果实中淀粉的转化和还原糖的积累,较高浓度的CO_2能够促进果实生长前期合成类酶活性的增强和后期蔗糖转化酶活性的增强。800±25μmol·mol-1处理下成熟期果实中还原糖含量最高,这与该处理下转化酶活性较高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培养基和pH值对巨大口蘑(Tricholoma giganteum)菌丝生长的影响。[方法]观察不同培养基、pH值对巨大口蘑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巨大口蘑菌丝生长最佳的培养基为加富PDA-4(马铃薯20%、葡萄糖2%、酵母粉0.5%、钙中盖0.3%、MgSO40.2%、琼脂2%)。巨大口蘑菌丝的生长速度最快,菌丝粗壮、浓白、致密 最适pH值7.0。[结论]为巨大口蘑的高产优质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筛选适宜福州市栽培的优质高产秀珍菇菌株。[方法]通过拮抗试验和出菇试验,对10个秀珍菇菌株的满袋天数、原基发生时间、子实体农艺性状、袋平均产量以及生物学转化率等指标进行综合比较。[结果]夏丰一号满袋时间较短,子实体农艺性状优良,袋平均产量和生物学转化率最高,分别为231.94 g和51.54%。[结论]夏丰一号是适合在福州市栽培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11.
王利  王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504-4505,4508
[目的]解决圆菇夏季因温度较高而不宜栽培的问题。[方法]分别采用3个培养料配方,对圆菇夏季日光温室栽培技术进行研究。[结果]用棉籽壳为主料,菌丝生长最好,现蕾期较短,感染率最低,产量最高,但发菌期最长;用棉籽壳、玉米芯为主料,菌丝生长较好,现蕾期较短,感染率较低,产量较高;用玉米芯、苜蓿废料为主料,菌丝生长较差,发菌期最短,现蕾期较长,感染率最高,产量最低。夏季,在日光温室前屋面盖上草苫,周围种植长蔓植物,可将温度控制在25℃以下,创造适宜圆菇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结论]为圆菇的高效低投资栽培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天麻素对体外培养的B16鼠黑素瘤细胞黑素合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不同浓度的天麻素作用于体外培养的小鼠B16黑素瘤细胞,测定细胞黑素生成量,通过测定天麻素对蘑菇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初步探讨天麻素影响黑色素形成的机制。[结果]当浓度大于15 mmol/L时,天麻素能抑制B16黑素瘤细胞黑色素形成和酪氨酸酶活性,且呈浓度依赖性。天麻素对蘑菇酪氨酸酶的半抑制浓度(IC50)为(69.37±9.22)mmol/L,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表现为混合型可逆抑制,抑制常数Ki=(123.8±20.2)mmol/L,提示天麻素可能通过抑制酪氨酸酶活性抑制B16细胞黑色素的形成。[结论]天麻素可作为一种潜在的色素障碍性疾病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栽培基质对毛木耳菌丝体生长的影响。[方法]按不同树种(油桐)、木屑粒径、有无淋洗以及是否添加杏鲍菇菌渣,设计14个处理,观察毛木耳菌丝体生长情况。[结果]尾巨桉粗木屑耳袋菌丝密度大、长势好,前期生长速度快、中后期略显后劲不足;木屑不淋洗处理菌丝的生长速度总体较快,前期生长速度慢、中期快、后期明显减慢,与淋洗处理相反;尾巨桉木屑添加杏鲍菇菌渣后,生长速度总体较慢,生长后期后劲不足;油桐木屑菌丝生长总体优于尾巨桉。[结论]该研究可为毛木耳栽培基质的筛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蘑菇菌糠堆肥在小白菜上的肥效。[方法]试验设3个处理:常规施肥、常规施肥+蘑菇菌糠堆肥、不施肥(CK)。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统计各小区产量,同时进行经济性状考察和硝酸盐、糖分含量、VC含量测定。[结果]增施蘑菇菌糠堆肥能改善小白菜的生物学性状,增产14.5%;小白菜可溶性糖含量提高14.2%,硝酸盐含量降低19.1%,VC含量提高22.3%。[结论]蘑菇菌糠堆肥具有明显的增产和提高蔬菜品质的效应,适宜在蔬菜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木醋液在平菇和香菇生产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平菇5506和香菇838-1为试材,研究了培养料中添加不同浓度的木醋液对其菌丝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木醋液抑制菌丝生长和产量提高,适宜浓度的木醋液促进菌丝生长和产量提高.平菇和香菇培养料中添加0.05%的木醋液,菌丝生长速度明显高于其它处理,产量分别比对照提高13.50%和12.67%;但对氨基酸总含量和...  相似文献   

16.
张宇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10403-10404
[目的]研究玉米芯、稻草、棉籽壳、木屑对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生物学转化率的影响,为提高栽培原料的生物学转化率和寻找新的栽培原料提供参考。[方法]试验共设4个处理,每个处理4袋,3次重复。培养料用装袋机分装到长35 cm、宽20 cm、厚0.03 mm的高密度聚乙烯塑料袋中,常压灭菌。灭菌后料袋趁热放入接种室冷却到25℃左右时接种。接种后搬入培养室内22~26℃避光培养。当菌丝长满菌袋,菌袋表面菌丝开始分泌黄水,出现小的原基后,把菌袋搬进菇房进行出菇管理。接种后观察菌种块萌发吃料情况、菌丝长势、长满菌袋的时间,另观察记录子实体分化情况、形态特征及子实体产量,计算各处理的生物学转化率,生物学转化率=鲜菇重∕培养料干重×100%。[结果]玉米芯、稻草、棉籽壳、木屑为碳源的平菇生物学转化率分别为152.19%、59.30%、166.38%、62.28%,表明不同碳源对平菇生物学转化率有较大差异。[结论]棉籽壳的生物学转化率最高,玉米芯次之,木屑和稻草最差。  相似文献   

17.
王广维  鲁德迅  张泉亮  白洋  石亚中  伍亚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3,(25):10265-10268,10350
[目的]选出提高食用菌产量与栽培效益的最简便高效的方法.[方法]以袖珍菇夏丰一号为原料,研究袖珍菇菌丝最适生长条件,探讨脱毒菌株、孢子分离菌株、组织分离菌株与未经处理的菌株菌丝体生长状况、生物转化率、产量等.[结果]袖珍菇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氮源组合是可溶性淀粉和酵母粉,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为6.0,该条件下菌丝日均生长速度最快,达6.511 mm/d;与其他组菌株相比,脱毒菌株经过数次尖端脱毒处理后,产量高、发菌期短、出菇早、性状稳定,适宜种植.[结论]袖珍菇脱毒菌株和组织分离菌株由于性状稳定而适宜种植,而孢子分离菌株和未经处理的菌株性状不稳定,可作为培育、改良新品种的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马铃乡香菇的主要病害并筛选防治方法。[方法]调查马铃乡香菇主要病害的发生情况,并筛选主要病害的室内药剂。[结果]该基地香菇病害主要是木霉病,经鉴定是康氏木霉(Trichoderma koningii)和长枝木霉(T.longibrachiatum),两者发病率达66%,病情指数为24。实验室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混合液(生石灰∶硫酸钙∶盐∶水=5∶1∶1∶100)能同时抑制木霉生长和产孢,可有效控制木霉的发生与扩散,但同时也抑制香菇的菌丝生长,不适宜用来防治菌袋中的木霉菌,可用于喷施培养菌袋所在的土壤、器具等,减少木霉菌感染菌袋的机会;1.000%的大蒜稀释液效果最理想,可有效抑制木霉生长,同时对香菇生长抑制率很低,对香菇产量影响较小。[结论]研究结果为香菇病害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褐蘑菇蛋白水解的最优工艺。[方法]采用酸水解法,研究不同水解温度、固液比、水解时间对褐蘑菇蛋白水解度的影响。[结果]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褐蘑菇蛋白水解的最优条件为:水解时间14 h,固液比1∶3.5,温度95℃。在该条件下,褐蘑菇蛋白水解度可达59.60%。[结论]通过酸水解法可获得风味较好的褐蘑菇蛋白水解液,为褐蘑菇蛋白水解的生产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解决发酵床垫料来源问题,降低发酵床制作成本。[方法]以金针菇菌糠代替部分锯末制作发酵床,研究发酵床垫料配比对其温度和生猪育肥性能的影响,并分析金针菇菌糠在发酵床养殖过程中的应用前景。[结果]金针菇菌糠发酵床不会影响发酵床的发酵效果及生猪的育肥性能,有效降低了发酵床的制作成本。菌糠发酵床的最佳配方为:锯末20%、菌糠60%、稻壳20%。[结论]菌糠发酵床不仅有效解决了食用菌菌糠的环境污染问题,还可以极大降低发酵床的制作成本,可应用于该地区的发酵床养猪生产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