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2.
3.
采用D-饱和最优回归设计试验,研究了通优粳1号在不同基本苗、施N量和多效唑化控条件下的生育期、群体茎蘖动态、叶面积、干物质积累、植株性状、穗粒结构和产量变化,探明其高产技术农艺措施.结果表明:密肥控三因素对产量影响程度依次为施N量>基本苗>多效唑施用量,增加基本苗和施N量有利于增加茎蘖和成穗密度,增加群体叶面积和干物质积累量.但基本苗和施N量过高,能降低成穗率和经济系数,延长生育期.适宜基本苗和施N量可协调茎蘖密度与成穗率之间的关系,保持灌浆期有较高的叶面积和干物质积累,提高产量.在基本苗55.2×104/hm2、施N量339.2 kg/hm2、多效唑用量97.9 g/hm2时产量潜力最大,为12 606.0 kg/hm2.产量>112 50 kg/hm2的最佳农艺措施为:基本苗52.6~60.1×104/hm2、施N量328.0~356.1 kg/hm2、多效唑用量87.6~104.6 g/hm2. 相似文献
4.
5.
宁麦9号产量构成因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宁麦9号产量构成因素中,穗数、敏穗粒数对产量有极显著效应,粒重有显著效应。其三元回归方程为:Y=-863.34±12.61697X1+12.43154X2+11.46142X3,相关系数R123=0.9788^**。穗数、粒数和粒重之间,存在不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江西农业学报》2022,(3)
采用两因素不同水平裂区设计试验,通过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探明了不同种植密度、施氮量对通粳981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基本苗为113.8万/hm2、施氮量为327.4 kg/hm2、施氮量为327.4 kg/hm2时,通粳981具有最大的产量潜力12160.74 kg/hm2时,通粳981具有最大的产量潜力12160.74 kg/hm2。产量大于11250 kg/hm2。产量大于11250 kg/hm2的密、肥合理区间为:基本苗82.5万2的密、肥合理区间为:基本苗82.5万135.0万/hm135.0万/hm2、施氮量300.002、施氮量300.00356.25 kg/hm356.25 kg/hm2。 相似文献
7.
8.
[目的]研究密肥控对通优粳1号产量的影响,优化高产栽培技术。[方法]研究采用D-饱和最优回归设计试验,研究了通优粳1号在不同基本苗、施N量和多效唑化控条件下的生育期、群体茎蘖动态、叶面积、干物质积累、植株性状、穗粒结构和产量变化,探明其高产技术农艺措施。[结果]密肥控三因素对产量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施N量、基本苗、多效唑施用量,增加基本苗和施N量有利于增加茎蘖和成穗密度,增加群体叶面积和干物质积累量。但基本苗和施N量过高,能降低成穗率和经济系数,延长生育期。适宜基本苗和施N量可协调茎蘖密度与成穗率之间的关系,保持灌浆期有较高的叶面积和干物质积累,提高产量。在基本苗为55.2×10~4个/hm~2、施N量为339.2 kg/hm~2、多效唑用量为97.9 g/hm~2时产量潜力最大,为12 606.0 kg/hm~2。[结论]产量11 250 kg/hm~2的最佳农艺措施为基本苗52.6×10~4~60.1×10~4个/hm~2、施N量328.0~356.1 kg/hm~2、多效唑用量87.6~104.6 g/hm~2。 相似文献
9.
通粳981由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2008-2009年参加江苏省水稻区试,平均产量9 368.3 kg/hm2,比对照增产7.2%,2010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0 002.0 kg/hm2,比对照增产10.7%.该品种米质理化指标达国标2级优质稻谷标准,抗条纹叶枯病,抗倒伏,适应性好,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和稳定性.该品种适宜江苏沿江及苏南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0.
二棱大麦构成产量的“三要素”中,以总穗数最重要(y=0.9281^※※),穗粒数次之,粒重影响最小。后二者通过总穗数对产量产生间接负效应。当总穗数达到48万/667m^2时,有很大的可能获得284kg/667m^2产量。 相似文献
11.
水稻分蘖成穗与产量组成关系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水稻分蘖成穗与产量组成数量关系的分析表明:(1)提高成穗率即可提高产量及其组成因子;(2)群体穗数与产量多呈负相关,单株穗数与产量多呈正相关;(3)群体的苗、茎(蘖)、穗与成穗率多呈负相关,单株的茎(蘖)、穗与成穗率多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13.
选用生产上推广面积较大的高秆大穗型玉米品种鲁单981,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其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等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增加,玉米个体产量、主要产量相关性状、单株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单株叶面积以及群体消光系数均呈现降低的趋势,群体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和群体叶面积指数则呈现升高趋势。高秆大穗型玉米品种种植密度为45000-60000株/hm^2时,可构建较合理的群体结构,群体净同化率高,可获得较高的玉米群体产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关系,为水稻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在四川成都地区应用较多的超级稻品种和非超级稻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类型品种连续 3 年(2006~2008 年)在高产栽培条件下的产量表现,分析其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关系。[结果]水稻的产量与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关系密切,对于不同的品种类型,4个因素对产量的影响存在差异。在10.5~11.25 t/hm2的产量目标下,通过中小苗三角形条栽模式研究结果显示超级稻的产量与穗数、千粒重关系密切,同时,与穗粒数呈负相关,与结实率呈显著负相关。非超级稻品种的产量与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均呈负相关关系,且与穗数、千粒重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该研究明确了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关系,为合理制订高产栽培措施、充分发挥超级稻的产量潜力、实现水稻大面积稳产高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黑宝石1号高产栽培密肥技术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种植密度、肥料二因素不同处理水平裂区设计试验,对黑宝石1号在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条件下,其生育期、群个体茎蘖动态、植株性状、穗粒结构及其丰产性和抗逆性进行了研究,探明黑宝石1号在江苏沿江地区种植不同密度、施肥水平对其群个体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并通过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寻求高产技术农艺措施。[结果]种植密度过低不利于形成足穗,种植密度过高又会影响每穗实粒数,肥料过少会制约群个体发育,肥料过多又会影响每穗粒数和粒重,且容易造成倒伏。合理的密肥组合可使群个体间协调发展,平衡穗、粒、重三者关系,获得较高的产量。在基本苗239.6万/hm~2、施N量237.7 kg/hm~2时,具有最大产量潜力7 384.3 kg/hm~2。产量7 200 kg/hm~2的密肥合理区间为基本苗200万~270万/hm~2、施N量220~260 kg/hm~2或者基本苗210万~260万/hm~2、施N量210~270 kg/hm~2。[结论]该研究可为制订黑宝石1号高产栽培技术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邗江区有利于实现直播稻高产稳产的播种时期和适宜基本苗数.[方法]采取对典型水稻田块调查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比较直播稻不同播种时期、不同基本苗数对直播稻生育进程、植株与穗部性状、群体指标、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播期试验水稻品种选用南粳44和扬粳4038,基本苗分别为112.5万和135.0万株/hm2,播期分别为6月1、7、13日.基本苗试验品种选用南粳44,基本苗分别为82.5万、94.5万、112.5万、136.5万和157.5万株/hm2.[结果]麦收后及早播种有利于延长生育期,增加水稻生长量,改善水稻产量构成因素,提高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最终实现较高的产量.直播稻基本苗在112.5万株/hm2左右、单株成穗3.O~3.5个时,产量构成因素间协调与平衡,可实现高产稳产.[结论]该研究可为集成适宜邗江地区的水稻直播规范化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印水型杂交粳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旨在为确定新育成印水型杂交粳稻亲本的产量潜力,并为印水型杂交粳稻育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本研究以4个不育系和4个恢复系为亲本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研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配合力。[结果]产量性状一般配合力(GCA)方差均达极显著水平,除结实率外,父本的一般配合力方差大于母本,单株产量、有效穗和结实率的特殊配合力(SCA)方差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139A和晚轮422的 GCA效应较高,产量性状以Ⅱ类为主,139A×晚轮422和辽粳10A×晚轮422的单株产量水平及组合 SCA效应较高。父本 GCA效应和组合 SCA效应对产量性状的影响较大,母本 GCA效应对产量性状的影响相对较小。[结论]本研究中,父本的遗传差异大于母本,对产量性状的影响也大于母本,139A和晚轮422有较大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