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次研究对在同一个区域内生长的黑、白青稞秸秆中的CF、CP以及籽粒中的β-葡聚糖进行检测与分析。黑、白秸秆中的CF、CP分别为31%、2.16%、31.98%、2.35%,β-葡聚糖分别为3.93%、3.29%。将两者进行比较分析,无论作为保健药品还是动物饲料,黑青稞都优于白青稞。  相似文献   

2.
选择青藏高原广泛推广的10个青稞品种的成熟胚作为外植体,通过诱导愈伤组织和不定芽,以及生根培养等,建立了青稞植株的再生体系。结果表明,在添加L-脯氨酸1g·L^–1+水解酪蛋白0.8g·L^–1+2,4-D2mg·L^–1的MS培养基上愈伤组织诱导率较高;诱导不定芽效果较好的培养基为MS+L-脯氨酸1g·L^–1+水解酪蛋白0.8g·L^–1,不定芽诱导率超过90%;将不定芽转到1/2MS培养基上进行生根培养,1个月后可获得完整植株。  相似文献   

3.
以西藏青稞为原料,经过粉碎、淀粉水解、碱液提取、乙醇沉淀等工艺提取β-葡聚 糖,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1:60目青稞粉,料水比1:5,加酶量400 U/mL,酶解时间1 h,提 取液pH值8.5,温度80℃,乙醇沉淀时乙醇加量为浓缩液的2倍。在此工艺条件下,β-葡聚糖 的提取率为1.09%,同时得到18%葡萄糖。  相似文献   

4.
以13个来自西藏不同生态区的青稞品种为材料,研究播期、密度、肥料运筹及其互作对青稞秸秆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参试青稞品种的秸秆产量与品质性状在品种间、播期间、密度间及肥料运筹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晚播青稞秸秆产量显著低于早播,但秸秆品质显著优于早播.密度和肥料运筹对参试品种秸秆产量影响不显著,但对秸秆品质性...  相似文献   

5.
宋萍  李文俊 《特产研究》2009,31(1):50-52
目的建立快速测定青稞秸秆中β-葡聚糖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刚果红为显色剂,测定最佳条件为:溶液pH为8.0、反应温度为20℃、反应时间为30min、最大吸收波长为550nm。结果β-葡聚糖测定的线性范围为0~10μg/mL(r=0.9996),平均回收率为99.31%,RSD=1.29%。结论该测定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适用于青稞秸秆及其它植物中β-葡聚糖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青稞籽粒中宏量营养素与β-葡聚糖之间的关系,并揭示加工方式对β-葡聚糖含量的影响,遴选品质优异的青稞品种用于功能食品的开发,对日喀则市来源的13份青稞品种进行炒制、蒸煮、焙烤和发芽处理。结果表明,β-葡聚糖含量仅与膳食纤维含量显著相关(P<0.01),与脂肪、蛋白质和淀粉含量均无显著相关关系;炒制和焙烤均可显著增加青稞籽粒全粉中β-葡聚糖含量(P<0.05),其中焙烤带来的增益效应更强,与未加工处理相比增幅达到14.97%。鉴于品种和烹饪方式两个因素间存在交互作用,为实现β-葡聚糖的富集,宜选择棕色品种"喜拉22"进行焙烤处理。  相似文献   

7.
西藏高原生态条件下青稞营养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西博 《福建农业学报》2016,(12):1312-1317
西藏青稞富含赖氨酸、淀粉、β-葡聚糖和蛋白质等营养成分,其含量与高原生态气候因子密切相关。2013-2015连续两年从西藏各地收集47份青稞农家种,记录当地生态气候因子,测定营养成分含量,进行数据分析。通过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温度是影响青稞赖氨酸含量的核心要素;日照时数越长,积温数越大,有利于青稞淀粉的含量;月平均气温与日平均气温≥0℃积温或与日照时数互作,有利于青稞β-葡聚糖的含量,月平均气温与日平均气温≥10℃积温或与年降水量互作不利于β-葡聚糖含量;月平均气温和日照时数互作有利于青稞蛋白质含量,海拔高度同月平均气温、积温互作不利于蛋白质的含量。通过典型相关分析表明:综合影响西藏青稞粗蛋白、β-葡聚糖和赖氨酸含量的最优关键高原生态气候因子是海拔高度、年降水量和日平均气温≥10℃积温的变量组合;综合影响西藏青稞淀粉、赖氨酸含量的最优关键高原生态气候因子是日平均气温≥0℃积温、≥10℃积温和年降水量。  相似文献   

8.
为掌握青藏高原地区环境效应和基因型对青稞ß-葡聚糖的影响,选取分别在青海西宁、西藏拉萨、云南香格里拉、甘肃合作和四川马尔康5个地区种植的昆仑12 号、藏青25、阿青6 号、甘青5号和康青6 号5个品种作为试验材料,对不同品种在不同环境效应下β-葡聚糖的含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青稞籽粒β-葡聚糖含量同时受基因型和环境效应的影响,是基因型和环境效应互作的结果,不同品种在拉萨种植时青稞β-葡聚糖含量较其他地方高,甘5号β-葡聚糖含量(3.567%)在参试的5个青稞品种中最高。  相似文献   

9.
为对青稞(Hordeum vulgare)β-葡聚糖进行纯化,以膜通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青稞β-葡聚糖进行超滤处理,分析超滤过程中操作压力、温度和料液流速对膜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的超滤条件为操作压力0.12 MPa、温度45℃、料液流速20 mL/s。该条件下超滤膜通量可达38.5 L/(m2·h),β-葡聚糖截留率达到99.2%,表明超滤处理可应用于青稞β-葡聚糖纯化。  相似文献   

10.
青稞是我国青藏高原重要的粮食作物,其品质很大程度上受气候的影响。为探究青藏高原不同地区青稞的品质差异及其与气候的关系,选择64个不同种植区的青稞籽实,测定7个营养品质指标并结合气候区的气候特征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明确不同气候区的品质差异,对不同气候区的青稞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祁连-青海湖气候区的平均温度显著高于昌都气候区;波密-川西气候区、藏南气候区、昌都气候区和祁连-青海湖气候区的降水量均显著高于柴达木气候区;祁连-青海湖气候区、柴达木气候区和藏南气候区的日照时数均显著高于波密-川西气候区。不同种植区青稞营养品质指标存在差异,粗蛋白含量在柴达木气候区最高,藏南气候区最低;β-葡聚糖、膳食纤维含量在柴达木气候区最高,昌都气候区最低;淀粉含量在波密-川西气候区最高,昌都气候区最低。对5个行政气候区进行综合评价,柴达木气候区青稞籽实营养品质最高,波密-川西气候区最低,较高的温度和较长的日照是决定青稞品质的关键因子。研究结果可为气候变化背景下藏区农牧业的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明叶面肥对高海拔地区青稞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青稞不同生育期施磷酸二氢钾、大肥王、利丰硼3种营养型肥及氨基酸水溶液生物型肥,研究其对青稞产量、生育期及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4种叶面肥对青稞产量的构成因子均有促进作用,营养型叶面肥中以利丰硼增产效果最为显著(P0.05);氨基酸水溶液肥中以苗期、孕穗期、灌浆期各喷施1次的处理效果最为显著(P0.01)。[结论]在确保外部营养正常供应的基础上,分别在灌浆期和孕穗期各喷施1次氨基酸水溶液叶面肥对青稞植株的生长及产量的增加促进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以青稞叶片为试材,对其进行黑暗诱导衰老,研究了三唑酮处理对青稞离体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水溶性蛋白质、非水溶性蛋白质、丙二醛(MDA)含量、Chl a/b值和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在青稞离体叶片衰老过程中,叶绿素a、叶绿素b、Chl a/b值与水溶性、非水溶性蛋白质含量均不断下降,丙二醛含量、POD活性上升,SOD和CAT活性降低。三唑酮处理延缓叶绿素a、叶绿素b、Chl a/b值与非水溶性蛋白质含量的下降,抑制丙二醛含量、POD活性的上升,阻碍SOD活性降低,对水溶性蛋白质和CAT作用不明显。表明三唑酮具有减轻青稞离体叶片膜脂过氧化的能力和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筛选出适应格尔木地区的高产优质青稞品种。[方法]采用分区试验,对格尔木地区13个青稞品种(含对照)在当地的适应性、丰产性、抗逆性、抗病性等进行分析。[结果]柴青1号,藏青85,2004青21的产量、抗逆性表现比较优势,气候适宜性好,可以在格尔木地区推广。[结论]该研究选择出了适应格尔木地区的高产优质后备品种。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青藏高原地区青稞种质材料的耐旱性,有效利用青稞自身耐旱遗传潜力,为耐旱育种亲本选配提供参考,以150份青稞种质资源为研究材料,连续2 a检测在正常灌水和干旱胁迫2个水平处理下各青稞种质资源成熟期7个与产量相关的指标,利用耐旱性综合评价(D)、综合耐旱系数(CDC)和加权耐旱系数(WDC)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耐旱指标筛选及资源的耐旱性鉴定。结果显示,利用主成分分析( PCA)可将7个与产量相关的指标简化为4个公因子,并携带原有7个指标88.26%的数据信息量,其中单株产量可作为比较直观的耐旱评价指标。综合这3种分析方法,筛选出24、12、15、14、109、7和111成株期耐旱性强的青稞种质资源。主穗穗数、单株粒质量、主穗长和单株粒数可以作为青稞成株期耐旱性简单且较为准确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5.
基因型与环境效应对青稞淀粉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分别来自青海西宁、西藏拉萨、云南香格里拉、甘肃合作和四川马尔康5个地区进行种植的昆仑12号、藏青25、阿青6号、甘青5号和康青7号5个品种作为试验材料,对不同品种在不同环境效应下的淀粉含量变化进行了分析.青稞籽粒淀粉含量同时受基因型和环境效应的影响,是基因型和环境效应互作的结果.不同品种在甘肃合作种植时青稞淀粉含量较其它地区高,阿青6号淀粉含量(77.01%)在参试的5个青稞品种中最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种植密度对啤酒大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以甘啤3号为供试品种,密度试验设9个处理,研究2002—2003年不同播种密度对4个试点啤酒大麦的产量、籽粒蛋白质含量和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并进行产量方差分析和处理间的多重比较。[结果]在一定的种植密度范围内,啤酒大麦产量随密度的增加而提高,超过一定范围产量则随密度的增加而降低;籽粒蛋白质含量随播种量的增加而下降。千粒重也随之降低。产量以播量600万粒/hm^2的最高,产量折合7550.40kg/hm^2,籽粒蛋白质以播量150万彬hm^2的最高,为12.13%。[结论]根据产量和酿造品质综合分析认为,河西地区适宜的播种量应在450万-600万粒/hm^2(202.5—270.0kg/hm^2),玉门地区播种量应在525万-675万粒/hm^2(240.0~304.5kg/hm^2)。  相似文献   

17.
水杨酸对离体青稞叶片衰老的缓解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青稞幼苗离体叶片为试材,在暗培养条件下,研究了水杨酸处理对离体青稞叶片叶绿素总量、丙二醛(MDA)、脯氨酸、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离体青稞叶片衰老过程中,叶绿素总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不断下降,MDA和脯氨酸含量升高。用800 mg/L的水杨酸处理可延缓离体青稞叶片叶绿素总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降低,抑制MDA、脯氨酸含量的上升。表明水杨酸降低了离体青稞叶片膜脂过氧化程度,延缓了离体青稞叶片衰老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重金属Cu2+对青稞幼苗的伤害机理以及为青稞的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青稞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方式,研究200 mg/L Cu2+胁迫对青稞幼苗相对含水量(RWC)、叶绿体色素、细胞膜透性、丙二醛(MDA)、脯氨酸和水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200 mg/L Cu2+胁迫下的青稞幼苗叶片RWC、叶绿素a和b、类胡萝卜素、蛋白质含量不断降低,MDA、细胞膜透性和脯氨酸含量不断升高。[结论]200 mg/L Cu2+胁迫对青稞幼苗造成了严重的生理伤害。  相似文献   

19.
不同种植模式对青稞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6种种植模式下青稞根际土壤的16S rDNA和18S rDNA基因相关区片段进行测序,研究根际土壤细、真菌群落结构的变化,并结合土壤理化性质,分析环境因子与群落结构的关系,从根际土壤微生物生态系统的角度解析青稞连作障碍的发生机制。6种种植模式中,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WHD模式最高,全磷含量YC模式最高,全钾含量MLS模式最高,pH均为碱性;3种连作模式下,随着连作年限的增长,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钾逐年降低,全磷显著升高。6种种植模式下,细菌和真菌群落Alpha多样性指数和覆盖度没有显著差异,与连作相比,WHD和MLS模式可显著提高细菌群落的Shannon指数、ACE指数和Chao1指数;与混作、轮作相比,连作显著提高真菌群落的Shannon指数和ACE指数,但Chao1指数差异不显著;连作使细菌群落Alpha多样性减小,真菌群落Alpha多样性增加。6种种植模式下,genus水平群落结构表现为连作使青稞根际土壤中微生物区系发生较大改变,导致有害菌群丰度增加,有益菌群数量减少,尤其是真菌菌群发生较大改变,而轮、混作模式使优势菌群及新种数量明显增加。细菌、真菌群落PCoA分析结果表明,微生物群落在6种种植模式间变异较小且未发生明显分化,PC1、PC2的总解释能力均大于80%,表明有显著主导因子。细菌、真菌群落与土壤理化性质关系显示,土壤有机质、全氮与提高WDH、QKA模式下的细菌群落多样性呈正相关,而pH、有机质、全氮与提高WDH、YC、QKB模式下的真菌群落多样性呈正相关。表明,与连作相比,WDH和MLS模式可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根际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及微生物群落组成,是缓解青稞连作障碍的可能途径,可为青稞连作障碍修复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西藏青稞生态适宜性限制因子,阐述了基于GIS进行青稞适宜性评价因子体系的建立,并确定权重。结果表明:层次分析法能较好地确定各因子的权重;建立的评价因子能较好地评价西藏青稞的生态适宜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