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臂丛神经阻滞是临床麻醉中经常采取的神经阻滞操作,其中肌间沟入路是比较常用的方法。以往臂丛神经阻滞肌间沟入路常采用寻找一次异感之后注入局麻药物,但是不能保证完善的阻滞效果。我们在临床实践中探索了一种改良的臂丛神经阻滞方法——两次异感法,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1对象与方法表1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组别例数男例数女年龄Ⅰ组48291936±17Ⅱ组34181638±181.1一般资料从2007年至今,随机选择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肩、锁骨及上臂手术的患者82例,ASA分级Ⅰ~Ⅱ级,年龄18~55岁,随机分成2组(见表1),Ⅰ组为传统的肌间沟阻滞,Ⅱ组为两次异感法肌间沟阻滞。1.2麻醉方法2组患者入手术室后常规监测血压、心电图和血氧饱和度,全部采用局麻药为0.75%盐酸罗哌卡因10ml+2%利多卡因12.5ml+0.9%氯化钠2.5ml。Ⅰ组采取传统的肌间沟入路,寻找第1次异感之后注入全部局麻药物;Ⅱ组在寻找第1次异感之后,回抽无血和脑脊液之后,预注1ml局麻药物,患者再次诉异感后注入剩余的局麻药物,观察阻滞效果。1.3疗效判断标准优:阻滞完善,患者自觉无痛,肌松良好不需要加静脉辅助药;良:阻滞不完全,患者有痛感,需加... 相似文献
3.
全麻加颈丛神经阻滞对复杂性甲状腺手术麻醉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全麻加颈丛阻滞用于复杂性甲状腺手术是否优于全麻。方法 :68例复杂性甲状腺手术分为全麻复合颈丛神经阻滞组 (A组 ) 4 2例和全麻组 (B组 ) 2 6例 ,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和术毕的血压、心率、血糖变化及清醒拔管时间。结果 :两组间术前血压、心率和血糖无明显差异 ,但在手术开始和分离甲状腺时血压、心率及术中血糖变化差异非常显著 (P<0 .0 1 )。A组在气管插管时的血压和心率较术前、术中和术毕明显升高 (P<0 .0 1 ) ;而 B组在气管插管时的血压和心率与术中比较无差异 ,但比术前和术毕明显升高 (P<0 .0 1 )。结论 :复杂性甲状腺手术选择全麻复合颈丛神经阻滞 ,在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应激反应及缩短术毕清醒气管导管拔除时间等方面明显优于单纯全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热敏灸联合腰大肌肌间沟神经阻滞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影像特征及血清P物质、β-内啡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LDH患者6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腰大肌肌间沟神经阻滞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热敏灸治疗,连续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协会评估量表(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及健康状况调查问卷(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评分、MRI影像特征改变及血清P物质、β-内啡肽水平变化,并比较2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6.87%)显著高于对照组(75.00%)(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膨出程度、椎间隙高度、硬膜外压痕矢径、硬膜外压痕纵轴及血清P物质水平均降低,且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JOA、SF-36评分及血清β-内啡肽水平均升高,且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实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92%,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56%,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敏灸联合腰大肌肌间沟神经阻滞可显著改善LDH患者临床症状,疗效确切,其机理可能与调节血清P物质及血清β-内啡肽水平有关。MRI影像特征改变可有效评定LDH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