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土培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MF)苏格兰球囊菌(Glomus cale&m-um)对水稻/绿豆间作系统营养和生理代谢及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严重抑制植株的生长,但对AMF的生长发育和侵染影响不大.接种AMF不仅有利于植株对氮、磷的吸收,改善了植株的水分状况,增加了可溶性糖累积,降低了脯氨酸含量,减轻水分胁迫对植株生长的抑制程度.说明菌根可以改善植株的水分状况,使叶片相对含水量增加.  相似文献   

2.
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3种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mosseae(Nicol.&Gerd.)Gerd.&Trappe,Glomus in-traradicesSchenck&Smith和Glomus versiforme(Karsten)Berch对君迁子(Diospyros lotusL.)幼苗生长、水分状况、叶片SOD、POD活性及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丛枝菌根真菌显著促进了植株生长,接种处理的苗高、叶数、地径、单株叶面积、茎和叶鲜重、干重、叶绿素含量都显著高于对照,苗高提高了25%~43.8%,叶干重增加了64.6%~79.7%,叶面积为对照的1.72~1.99倍。同时,接种后也提高了叶片自由水、束缚水和总含水量,束缚水含量提高了12.5%~20.6%,并显著提高了离体叶片的保水力;在干旱胁迫下,君迁子推迟15.4~32.2 h出现萎蔫,重新复水后,提前10~15 min恢复正常。干旱胁迫各接种处理SOD、POD活性显著提高;MDA的含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3.
水分胁迫下丛枝菌根真菌对紫穗槐生长和抗旱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水分胁迫下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MF)对紫穗槐生长和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 水分条件下,接种植株的株高、根系活力、地上和地下干质量高于对照;水分胁迫下菌根侵染率显著高于正常供水 下菌根侵染率;接种AMF 可以显著增加不同胁迫时期叶片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积累,尤其到胁迫后 期,中度胁迫和重度胁迫下接种植株脯氨酸含量大幅升高;接种AMF 可以显著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并且使其维持 在一个较高水平。随着土壤相对含水量下降,Fv / Fm 降低,接种植株始终高于对照;随着水分胁迫时间的延长, ETR、qL 在中期下降,对照植株后期不能回升到原有水平,而接种植株可以恢复到接近前期水平;不同水分条件下, 接种植株NPQ 始终低于对照。研究表明:干旱条件下,接种AMF 可以稳定叶绿素荧光参数,并且通过提高根系活 力、植株体内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抗氧化酶的活性来促进紫穗槐生长,提高抗旱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确定适宜丛枝菌根真菌与黄花蒿共生的土壤磷素水平,为黄花蒿优质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检测已接种摩西球囊霉(Glomusmosseae)的黄花蒿在4种磷肥水平(0、40、80和120mg/kg)下不同生育时期(早、中前期、中、中后和后期)的菌根侵染率、株高、茎基径等生长指标,以及叶绿素含量,收获后检测地上部干物重,枝和叶的氮、磷、钾含量,植株青蒿素含量。【结果】在各检测时期,施磷量80mg/kg的处理菌根侵染率均最高,分别为59.7%、66.3%、76.7%、86.3%和89.0%;菌根化黄花蒿植株地上部干物重、株高、茎基粗和叶绿素含量在不同施磷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施磷可以促进菌根化黄花蒿植株对氮素的吸收,但施磷量超过120mg/kg时促进氮素吸收的作用会下降。40mg/kg以下的低磷处理有利于菌根化黄花蒿植株对磷的吸收。高磷和低磷条件下,菌根化黄花蒿对钾的吸收差异不显著(P〉0.05),叶片钾含量为3.45%~3.95%。施磷量达到120mg/kg时会显著降低菌根化黄花蒿的青蒿素含量(P〈0.05)。【结论】40~80mg/kg的施磷量最适宜丛枝菌根真菌与黄花蒿共生,植株有较高的青蒿素含量和生物产量。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接种丛枝菌根真菌(Funneliformis mosseae)和绿色木霉真菌(Trichoderma viride)对干旱胁迫下苹果树幼苗的缓解机制,采用盆栽土培试验,探索了丛枝菌根真菌处理(FM)、绿色木霉处理(TV)及其复合处理(FM+TV)对正常水分(WW)和干旱胁迫(DS)下苹果树幼苗生长、生理特性及水分利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无论WW还是DS条件下,FM处理、TV处理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苹果树苗的干物质、茎粗及根系构型等生长发育,抑制了植株光合色素(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分解,改善了光合气体交换参数(Pn、Gs、Ci、Tr),激活了抗氧化系统(SOD、CAT、POD、O-2·),降低了应激产物(丙二醛、H2O2、O-2·)含量,提高了植株水分利用效率(WUE)和叶片相对含水量(RWC)。FM处理在缓解干旱胁迫相关的生长发育及水分利用方面更为有...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不同丛枝菌根真菌[地表球囊霉Glomus versuforme(简称G.V)、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tle(简称G.M)和幼套球囊霉Glomus etunicatum(简称G.E)I对连作土壤中贝达(V.vulpina×V.labnuca Beta)葡萄扦插苗生长及根系分泌特性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将连作土灭菌后接种不同丛枝菌根真菌,测定贝达葡萄地上部及根系生理指标,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根系分泌的物质种类及含量.结果表明:3种丛枝菌根真菌处理葡萄的株高、茎粗、地上及地下鲜重均增加.叶片SOD活性增强,MDA含量降低,根系活力增强.其中G.V处理和G.M处理效果最显著,叶片SOD酶活性分别为对照的2.23倍和2.18倍.MDA含量比对照低12.83%和17.51%.根系活力比对照提高17.07%和20.33%.接种菌剂后,葡萄根系分泌的物质种类及其含量也发生变化,其中G.V处理葡萄根系分泌的物质种类较多,并且含有特异性成分橙花叔醇.连作土灭菌后接种丛枝菌根真菌促进了葡萄的生长,其中G.V处理和G.M处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4种丛枝菌根真菌对南高丛蓝莓抗旱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地表球囊霉(G.versiforme)、根内球囊霉(G.intraradices)和幼套球囊霉(G.etunicatum)4种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接种南高丛蓝莓(Vaccinium corymbosum)品种薄雾对干旱胁迫的生理生化反应.结果表明:干旱胁迫降低了叶片相对含水量与叶绿素含量,增加了可溶性糖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与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但对菌根侵染率的影响较小;在干旱胁迫下,4种AM真菌尤其是摩西球囊霉接种株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叶片SOD活性均显著高于未接种株,而接种株叶片MDA含量相对低于未接种株;另外,AM真菌接种处理能够提高蓝莓植株根、茎、叶的磷和钾含量以及根围土壤酸性磷酸酶、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尤以摩西球囊霉处理最为明显.总之,4种AM真菌接种处理提高了蓝莓品种薄雾植株的抗旱性,以摩西球囊霉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培养基质条件(10cm土5cm尾矿、8cm土7cm尾矿、5cm土10cm尾矿)下,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和不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照)两种处理对玉米生物量及植株中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接种与否,植株的生物量都随覆土厚度增大而增大;与非菌根植物相比,接种菌根真菌的植株可以吸收更多的营养元素,而向地上部运移的Na较少,抑制了植株积累过量的Na盐;地上部Zn和Cu的含量受接种菌根的影响不大,而接种菌根降低了地上部Mn的含量。植株生物量及其植株体内的营养元素含量,接种菌根真菌后,覆土少的(覆5cm厚的土壤于10cm厚的尾矿上)相应高于不接种且覆土厚(覆10cm厚的土壤于5cm厚的尾矿上)的,说明接种菌根可以抵消由于覆土少而导致的植株生物量降低,并且对尾矿充填复垦土壤的植被重建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AM真菌和水杨酸对草莓耐盐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索AM真菌与外源水杨酸SA提高植物耐盐性的协同效应。【方法】于温室盆栽条件下试验了丛枝菌根(AM)真菌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和外源SA对草莓(Fragaria×ananassa Duch.品种:哈尼)耐盐性的影响。【结果】接种摩西球囊霉、施加外源SA、或接种摩西球囊霉+SA处理都能显著增加草莓植株叶片和根内K和叶绿素含量、降低Na和丙二醛的含量,而以G.m+SA处理效果最佳。NaCl 6 g?L-1胁迫下,接种摩西球囊霉和外源SA处理能显著提高草莓叶片SOD、POD和CAT酶活性、促进植株生长。接种AM真菌配合外源SA处理提高草莓耐盐性的效果最明显。【结论】在一定条件下接种AM真菌配合施用外源SA能协同提高植物耐盐性。  相似文献   

10.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水分胁迫下AM真菌对黄顶菊生长和抗旱性的影响,揭示黄顶菊入侵过程中的微生物学机制.以苯菌灵为杀真菌剂,在土壤相对含水量为120%、80%、40%和20%条件下,分别设灭菌和不灭菌两种处理.结果表明,水分胁迫显著降低了黄顶菊株高、干重和主根长,而对AM真菌侵染率无显著影响.施用苯菌灵显著降低了菌根侵染率、叶片保水力、保护酶活性、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提高了MDA含量.不灭菌处理下黄顶菊植株对土壤有效N和有效P的利用率较高,且植株全N、P含量显著高于灭菌处理,菌根贡献率随土壤相对含水量降低而逐渐提高,重度胁迫分别是渍水条件下的1.84和1.88倍.土壤水分状况和AM真菌的交互作用对黄顶菊生物量和生理指标影响显著.AM真菌共生能够促进黄顶菊根系对土壤水分和矿质营养吸收,改善植物代谢活动,提高抗旱性.实验结果为黄顶菊合理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了依据,同时作为丛枝菌根的基础性研究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