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籼稻半矮秆新突变体的遗传分析及对外源赤霉素的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空间诱变矮秆突变体CHA-2的遗传分析表明,其矮生性状是由2对隐性半矮秆基因控制的,分别为sd1和1个新的半矮秆基因,该基因初步定名为iga-1.从CHA-2与惠阳珍珠早杂交F2群体中选择半矮秆株与矮脚南特进行测交和自交,鉴定获得由半矮秆基因iga-1控制的新半矮秆株系H2.赤霉素敏感性试验表明,半矮秆株系H2对赤霉素敏感性下降,推测H2是属于赤霉素弱敏感矮化突变体.  相似文献   

2.
罗尤海  代方银  鲁成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4):3398-3398,3400
将家蚕浓黑蛹与其他突变型蛹进行杂交分析,结果表明:浓黑蛹为隐性突变;浓黑蛹与家蚕龙角基因(K)连锁,属于第11连锁群;浓黑蛹与黑蛹(bp)为相同基因座的遗传突变。据此将浓黑蛹基因符号命为bp2。  相似文献   

3.
家蚕浓黑蛹(bp2)发现于家蚕基因库的桂灰卵(GrK)突变基因的保存系统,其蛹体色为黑色,在相同的保护温度下,明显比黑蛹(bp)突变基因的表型浓。经与正常型蛹进行杂交分析表明,浓黑蛹为隐性突变;用家蚕龙角基因(K)系统与其进行连锁分析表明,浓黑蛹与K连锁,仍然属于第11连锁群;用黑蛹(bp)与浓黑蛹进行杂交,后代仍然表现为黑蛹,表明浓黑蛹与黑蛹(bp)为相同基因座的遗传突变。据此将浓黑蛹基因符号命为bp2。  相似文献   

4.
以遗传性状差异较大的厚皮甜瓜ms-5与薄皮甜瓜HM1-1为亲本配制杂交组合,利用F2∶3群体对种子相关性状进行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分析,确定遗传规律,并构建遗传图谱对种子相关性状进行QTL分析。基因定位结果显示:甜瓜种皮颜色为1对基因控制的质量性状,白色对黄色显性;甜瓜百粒重和种子宽度符合A-1遗传模型,即1对主基因控制的加性-显性效应的数量性状;甜瓜种子长度符合B-1模型,即2对基因控制的加性-显性多基因数量性状。利用F2群体构建1个含有153个酶切扩增多态性序列(CAPS)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谱,该连锁图谱覆盖总长度为1 104.2 cM,标记间平均遗传距离为7.2 cM。对甜瓜种皮颜色开展初步定位,将控制甜瓜种皮颜色的白色基因(WT)定位在第5连锁群上,两端连锁标记为HD0520和HD0519,与连锁标记的遗传距离分别为13.3 cM和7.0 cM。甜瓜种子百粒重QTL位点位于第6和第11连锁群,sw6.1位于标记E0615和E0618之间,sw11.1位于标记E1113和P1117之间。甜瓜种子长度QTL分布在第7和11连锁群,sl7.1位于标记E0716和HD0713之间,sl11.1和sl11.2分别位于标记E1110、E1112及标记XB1114、E1113之间。甜瓜种子宽度QTL位点位于第2连锁群,位于标记XB0207和E0219之间。研究结果可为甜瓜种子性状的基因精细定位与克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小麦矮秆种质系山农342-9矮秆基因的分子标记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小麦矮秆种质系山农342-9矮秆性状的遗传特点,本研究对其赤霉酸敏感性及矮秆性状的遗传特点进行了鉴定分析,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矮秆基因进行了分子标记定位。结果表明,山农342-9为赤霉酸不敏感型,其矮秆性状受一对位于小麦6B染色体上的隐性主效基因控制;从2 606对引物中筛选出2个与矮秆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Xwmc398和Xgwm508,利用F2分离群体计算出它们与矮秆基因的遗传距离分别为1.2 cM和8.1 cM。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新发现的陆地棉狭薄卷苞叶突变体苏BM009进行了遗传研究.狭薄卷苞叶突变性状的遗传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等位性测验表明:狭薄卷苞叶基因与窄卷苞叶基因fg是非等位的,是一个新鉴定的基因,暂定名为fb;连锁测验结果表明:fb基因与R1、L20、R2、Y1、P1、Lc1、N1等7个标记基因没有连锁关系,而与H2(茎杆多茸毛)标记基因可能存在连锁关系.本文对狭薄卷苞叶突变性状的育种利用价值进行了客观的评价,并对其在原棉品级改良以及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油菜矮秆种质资源的发掘与创制对于培育株高适度矮化、抗倒性强、高产稳产、适合于机收的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化学诱变剂甲基磺酸乙酯处理甘蓝型油菜品种浙油50种子诱发获得两个矮秆突变体3060和4036,其株高分别为74.5 cm和72.0 cm,株型紧凑直立,苗期和成熟期诸多表型特征以及种子脂肪酸组成和含油量等品质性状发生了显著变化。遗传分析结果初步表明,两矮秆突变受单个隐性基因或隐性主基因控制,不存在细胞质效应。光暗处理条件下,两突变体幼苗形态建成正常,推测其矮化机制不涉及油菜素内酯途径。喷施不同浓度外源赤霉素可显著促进两突变体幼苗下胚轴伸长,但均不能使下胚轴长度恢复到原亲本的水平,表明矮秆突变的发生可能与赤霉素信号传导过程中的变异有关。两突变体所具有的一些重要特征特性赋予其一定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鉴定控制干旱胁迫下绿豆根长生长基因。【方法】以绿豆RIL群体为研究材料,测定甘露醇溶液模拟干旱胁迫下绿豆幼苗根长的变化,并对正常条件下根长、处理条件下根长和相对根长性状进行定位。【结果】对照条件下根长、处理条件下根长和相对根长性状表型均为正态分布,说明根长性状是数量性状,受多基因控制;共检测到6个与根长相关QTLs,表型贡献率在5.94%~12.30%之间,其中对照根长的2个QTLs(qCRL4和qCRL5)位于第4和5连锁群、处理根长的2个QTLs(qSRL4和qSRL11)位于第4和11连锁群、相对根长的2个QTLs(qRRL6和qRRL11)位于第6和11连锁群;处理根长和相对根长性状的一个QTL重合于11号连锁群的Mchr10-27~Mchr10-47标记之间,对照根长和处理根长性状的一个QTL重合于4号连锁群的Mchr4-71~Mchr4-99标记之间,说明在这两个区间可能存在决定绿豆抗旱性的通用基因;检测到9对呈显著水平的互作影响,单个互作贡献率在23.05%~35.05%之间,且互作位点发生在非连锁标记之间。【结论】共分离出4个决定干旱胁迫下绿豆根长性状基因位点,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克隆抗旱相关基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大豆低植酸突变体Gm-lpa-ZC-2的精细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降低大豆植酸含量对于改善大豆营养品质极其重要。通过诱变的方法筛选到大豆低植酸突变体Gm-lpa-ZC-2,经典遗传学分析表明:其突变性状由隐性单基因所控制,并被定位在大豆连锁群B2上。试验在大豆低植酸突变体Gm-lpa-ZC-2初步定位的基础上,通过构建较大的遗传群体,运用生物信息学发展新的连锁标记,结合大豆基因组学和传统定位的方法,进行突变基因的精确定位。结果表明:位于大豆B2连锁群上的Gm-lpa-ZC-2突变基因,与连锁标记Satt168和Satt416的遗传距离远大于初步定位的结果,为18.2 cM;在此基础上,利用大豆基因组序列信息,在Satt168标记的上游序列与目的基因之间的染色体片段,4 900~8 200 kb的区域中,发掘到9对在遗传群体亲本间具有多态性的SSR引物;其中SSR位点psm lpa-224,psm lpa-225和psm lpa-226与目的基因的距离仅为0.8 cM,实现了突变基因的精细定位。  相似文献   

10.
棉花的花瓣颜色,花粉粒颜色,叶片形状和颜色,茎叶上茸毛有无,苞叶形状,花外蜜腺有无,花柱头形状等,属于棉花质量性状.棉花质量性状遗传研究的对象是控制这些性状的基因突变体.研究内容包括:1.突变体的发现与保存;2.遗传分析(遗传测验,对性测验,连锁测验和单体测验);3.突变体在育种上的应用.在棉花遗传育种研究中发现一个棉花质量性状突变体后,首先要进行遗传测验,以明确该突变性状是受单基因还是双基因所控制,是显性还是隐性基因.接着做对性测验,检查新发现的突变体是新发生的突变基因,还是已有突变基因位点上新出现的复等位基因.第三步为连锁测验,以测验新发现的突变基因和已明确的标记基因之间是相互独立基因还是连锁基因.最后是单体测验,利用单体和端体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发现的灰色卵是所有灰色卵中唯一的隐性遗传灰色卵。其灰色卵基因属第2连锁群,基因记号为gr-r,位于第2连锁群7.5(2-7.5)处。  相似文献   

12.
以玉米恢复系614、B137分别与CMS–C型雄性不育系C543组配的F2代(614群体和B317群体)为试材,进行花粉育性鉴定和遗传分析。花粉育性镜检发现,C543花药内没有花粉,属于无花粉型雄性不育;遗传分析表明,C543的不育性状由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恢复系614和B137各有1对核恢复基因;SSR标记连锁分析结果将恢复基因定位在玉米8号染色体短臂上,位于标记umc1483附近,两者距离约16.9 c M。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GARS-AIRS-GART基因对鸡肉质风味性状的影响。【方法】以大恒优质肉鸡品系为研究对象,利用PCR-SSCP和测序方法对GARS-AIRS-GART基因的多态性进行研究。【结果】研究结果显示:GARS-AIRSGART基因外显子4有1个SNP位点位于6545处(A→C突变),该位点为错义突变并导致氨基酸序列第173位点由天冬氨酸(Asp)突变为谷氨酸(Glu)。GARS-AIRS-GART-6545SNP位点对鲜味氨基酸含量和肌苷酸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NN型表现为高肌苷酸含量。【结论】由此推测GARS-AIRS-GART基因可能是影响鸡肉质性状的主效基因或与控制这些性状的QTL连锁。  相似文献   

14.
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对新疆育成的春小麦系列和目前大面积推广品种进行处理,研究其对赤霉素反应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新春4号、新春22号、宁春16号、E28号、04单04、04单08对赤霉素反应均不敏感,含有对外源赤霉素不敏感的矮秆基因;其中新春4号、新春22号、宁春16号、E28号含有对外源赤霉素不敏感的隐性矮秆基因.可作为发展新疆范围内育种新矮源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用^60Coγ射线辐射处理籼稻育种中间材料R46,获得一个水稻类病变坏死突变体lmm3。与野生型R46相比,该突变体的主要农艺性状表型发生了显著变异:植株变矮,分蘖能力差,早衰,结实率低。遗传学分析结果表明,该突变为单基因隐性突变,突变性状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基因分子标记定位结果显示,lmm3突变体的突变基因位于水稻的第12条染色体上,与其距离最近的SSR标记RM1337为4.47cM。  相似文献   

16.
花生半矮化突变体sdm1的表型分析与赤霉素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利用快中子辐照花生山花13号的干种子,获得了一个性状稳定遗传的花生半矮化突变体sdm1(semi-dwarf mutant 1),继而对其矮化形态、经济性状指标及赤霉素响应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山花13号相比,该突变体植株半矮化、枝较粗,种仁较大、种皮色泽较深,种子成分中含油量提高、粗蛋白含量下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了突变体叶片中赤霉素的含量,发现突变体赤霉素含量明显低于山花13号,用GA3处理突变体能够恢复突变体的株高。利用qRT-PCR方法分析赤霉素代谢和信号传导途径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发现AhGA2ox、AhGA3ox、AhGA20ox、AhDella2、AhDella3等基因的表达均发生明显变化。以上结果表明,突变体内赤霉素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的表达水平发生变化,使赤霉素合成能力下降,导致植株内赤霉素水平降低,从而出现矮化表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MC1R和Agouti基因作为动物毛色主要候选基因,在调控黑色素的合成、参与毛色形成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研究绵羊MC1R和Agouti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旨在探究MC1R和Agouti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绵羊毛色的关系。[方法]随机采集特定杂交模式群体中黑色和白色绵羊的颈静脉血样各30份,提取DNA,并用PCR技术扩增MC1R和Agouti基因cDNA序列,测序获得目的片段碱基序列,比对后筛选分析MC1R和Agouti基因编码区SNPs位点,用SHEsis在线软件对单碱基突变位点连锁不平衡和单倍型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受试群体中检测到的MC1R基因中有5个碱基突变位点,其中3个同义突变,2个错义突变;Agouti基因中检测到外显子4上有2个碱基突变位点,其中1个同义突变,1个错义突变。关联分析表明,Agouti基因中的2个突变位点及MC1R基因中的2个错义突变与被毛表型不相关(P0.05),MC1R基因中的3个同义突变位点与毛色性状显著相关(P0.05)。连锁不平衡发现,MC1R基因5个突变位点之间的连锁程度较强,单倍型分析表明,该群体中有8种单倍型组合,其中TGTGT和TGCTT与毛色显著相关(P0.05)。[结论]Agouti基因外显子的单核苷酸突变多态性与其被毛不相关,MC1R基因3个同义突变位点和2个单倍型组合与毛色性状相关。  相似文献   

18.
于EMS诱变辣椒自交系6421种子所构建的突变体库获得1份矮秆突变体(命名为E29),观察E29的表型和细胞学特征,研究E29突变性状的遗传规律和赤霉素(GA3)、24-表油菜素内酯(24-e BR)及生长素(IAA)对E29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自交系6421相比,E29表现出植株矮化,叶片变大、变厚,叶色变深等特征;显微观察结果显示,E29变矮是由于其茎秆伸长区细胞长度缩短,叶片变大、变厚是由于其叶肉细胞变大及细胞数增加;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突变性状由单隐性基因控制;外施不同质量浓度的激素,发现4.0 mg/L GA3处理显著促进E29的根与下胚轴伸长,1.0~4.0 mg/L的IAA处理显著抑制E29的根与下胚轴伸长,0.5~2.0 mg/L的24-e BR处理对E29的根和下胚轴伸长影响不明显,各激素处理均不能使之恢复至野生型6421的根与下胚轴长度,表明E29为BR不敏感型突变体,其突变性状与GA3、IAA调控无关。  相似文献   

19.
大豆农艺性状的QTL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大豆农艺性状的QTL,为探讨大豆的遗传机制及进行遗传育种提供参考。[方法]应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产量、百粒重、生育期等5个数量性状进行QTL定位和遗传效应分析。[结果]控制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产量、百粒重、生育期性状的4、4、1、2、5个共16个QTL位点,遗传贡献率在7.4%~33.7%。其中,遗传贡献率较大的主效QTL有分别位于I连锁群上Satt562-Sat_219、Sat_219-Satt496、Sat_219-Satt496区间的3个控制蛋白质含量的QTL位点,其遗传贡献率分别为29.15%、33.70%和31.67%,且均为来自母本合丰25的加效基因,还有位于O连锁群上Satt477-Satt331、Satt331-Satt153区间的2个控制生育期QTL位点,其遗传贡献率分别为24.69%和24.96%,也是来自母本合丰25的加效基因。另外,6个分别距M连锁群Satt175(蛋白质)、A1连锁群Satt684(油分)、F连锁群Satt348(油分)、J连锁群Sat_412(油分)、C1连锁群Sat_416(百粒重)、C1连锁群Sat_416(生育期)标记仅有0.01 cm的QTL位点。[结论]定位了影响蛋白质含量、油分含量、产量、百粒重和生育期等5个重要农艺性状的QTL位点。  相似文献   

20.
cnj7是一个水稻雄性不育突变体,来源于粳稻常农粳7号自然突变。解剖发现突变体小花雌性器官正常,雄性器官数量正常,但花药萎缩,捣碎花药碘染,突变体花药壁内无染色花粉粒,是一个典型的无花粉型雄性不育突变体。通过对突变体F2和BC1F1群体的遗传分析表明,控制不育性状的是1对隐性基因。对cnj7与明恢86植株杂交衍生F2代不育单株的连锁分析表明,cnj7(t)基因位于水稻第9号染色体SSR标记R61552和RM556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20.6、11.3 c 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