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盐渍化改良措施与农业措施相结合,对土壤剖面盐分和0~80 cm耕层脱盐效果,为实现重度盐渍化土壤的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新疆玛纳斯河流域重度盐渍化土壤为研究对象,设置3种改良方案(T1:农业改良措施、T2:根区隔离土壤盐分+农业改良措施、T3:暗管排水处理+农业改良措施),通过3年的大田试验,分析0~80 cm土壤剖面盐分分布与盐分含量变化。【结果】不同改良措施地下水埋深随着生育期的灌溉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规律,暗管排水措施对地下水埋深具有较好的调节效果;根区隔离、暗管排水措施与农业改良措施相结合均能够快速有效降低土壤盐分,根区隔离措施底层(40~80 cm)土壤脱盐效果较强,盐分含量降低了8.92 g/kg,暗管排水措施在表层(0~40 cm)土壤盐分含量降低了6.30 g/kg,具有较强的脱盐效果,农业改良措施在耕层(40~80 cm)土壤整体盐分含量降幅相对较低;结合3年的脱盐率变化来看,2016年脱盐率较低, 2017年研究区脱盐率大幅度提升,根区隔离措施、暗管排水措施耕层(0~80 cm)土壤平均脱盐率分别为63.30 %、52.47 %,明显高于农业改良措施脱盐率30.67%,2018年农业改良措施、根区隔离措施以及暗管排水措施在0~80 cm土层脱盐率分别为5.28 %、20.00 %、3.89 %。【结论】根区隔离、暗管排水工程措施结合农业改良措施,能够快速有效降低土壤盐分含量,改善重度盐渍化土壤。  相似文献   

2.
李旭 《农林科学实验》2013,(23):237-237,246
介绍了暗管排水对涝渍地耕层土壤理化性质及作物产量的影响,以期为该地区涝渍地耕层的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对灵武市红新村暗管排水运行3年定点监测数据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暗管排水土壤p H年季影响效果一般在1%左右;0~20 cm土壤耕层排盐数率每年在4%左右;0~100 cm剖面土层年排盐数率在4%~5%,符合暗管排盐的运行要求。  相似文献   

4.
盐渍化农田不同埋深暗管排盐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暗管排盐技术与农业灌溉种植方式结合的土壤脱盐效果,为引用该技术改良利用盐碱地以及制定合理灌溉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新疆第三师红旗农场的重度盐渍化农田为研究对象,设置3种暗管埋深(T1,暗管埋深1.2 m;T2,暗管埋深1.5 m;T3,暗管埋深1.8 m),暗管间距均为25 m,通过2年的暗管排盐实验研究1 m耕层土壤剖面盐分分布特征以及水平方向土壤盐分变化。【结果】暗管埋设2年后,不同埋深暗管水平方向土壤盐分含量均有所下降,但距离暗管各点降幅差异较小;各暗管处理配合地面灌溉均能有效降低1 m耕层土壤盐分含量,T1、T2、T3处理土壤含盐量分别降低了7.88、8.90、8.13 g/kg,T2处理在1 m耕层脱盐率最高为45.79 %,优于T1、T3处理,T1、T3脱盐率差异不大;不同土层脱盐效果存在差异,3个处理在40~60 cm土层脱盐率均超过50%达到最大值,但整体表现为上层高于下层。【结论】暗管排盐技术结合地面灌溉对降低土壤耕层盐分具有明显的作用,依据实际情况可降低灌溉量或增加暗管铺设间距。  相似文献   

5.
暗管排水对番茄生长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暗管排水对番茄生长和品质的影响,在盐碱土中设有不同埋深与间距的暗管,并对番茄生长与果实品质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暗管排水处理后的耕层土壤对改善番茄的外观,增加株高有积极作用,且暗管排水能有效改善番茄品质,各处理Vc含量分别比对照高10.25%、-2.21%、14.78%和14.40%,可溶性糖含量比对照高7.56%、5.40%、11.02%和4.54%,糖酸比分别比对照高12.78%、7.30%、14.47%和12.08%.结论:暗管的使用可增加番茄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硝酸盐含量;且以8 m间距和0.6m埋深的暗管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为了寻求减轻设施土壤连作障碍并有效提高烤烟产量的技术措施,在暗管排水条件下设计不同调控处理,并观测试验前后耕层土壤养分含量和烤烟干物质累积量。结果表明:不同调控措施均促进了耕层土壤速效养分的累积,其中秸秆+EM处理的速效氮、磷、钾增幅最大,分别达到35.88%、18.38%和13.81%;秸秆覆盖处理与秸秆+EM处理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所上升,而EM处理变化并不明显;单株烤烟干物质累积量和最终产量均以秸秆+EM处理最高,分别达到371.79 g和2663.4 kg/hm2。总体来看,秸秆+EM处理可作为暗管排水条件下的最优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7.
为了寻求减轻设施土壤连作障碍并有效提高烤烟产量的技术措施,在暗管排水条件下设计不同调控处理,并观测试验前后耕层土壤养分含量和烤烟干物质累积量。结果表明:不同调控措施均促进了耕层土壤速效养分的累积,其中秸秆+EM处理的速效氮、磷、钾增幅最大,分别达到35.88%、18.38%和13.81%;秸秆覆盖处理与秸秆+EM处理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所上升,而EM处理变化并不明显;单株烤烟干物质累积量和最终产量均以秸秆+EM处理最高,分别达到371.79 g和2663.4 kg/hm2。总体来看,秸秆+EM处理可作为暗管排水条件下的最优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8.
暗管排水技术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暗管排水技术是一项降低地下水位、有效防治土壤盐渍危害的工程措施。与明沟排水相比具有排水效果好,有效控制地下水位,提高土地综合产出能力,节省土地,减少沟道清淤费用等特点。在暗管排水工程中应用,应从施工工艺、管材、管径、管道坡降、暗管间距、埋深、外包料、观测设施等方面综合考虑,提高暗管排水效果。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设施盐渍土壤不同暗管布局方案对耕层土壤盐分质量分数、番茄产量、番茄品质及暗管建设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暗管布局越密,耕层土壤盐分降幅越大。在暗管间距6 m、埋设深度0.4 m方案下番茄的综合品质最佳。基于PCA-PP模型的评价结果显示,暗管间距6 m、埋深0.6 m为综合效益最优的暗管布局方案。  相似文献   

10.
基于PCA-PP模型的暗管布局综合效益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分析了设施盐渍土壤不同暗管布局方案对耕层土壤盐分质量分数、番茄产量、番茄品质及暗管建设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暗管布局越密,耕层土壤盐分降幅越大。在暗管间距6 m、埋设深度0.4 m方案下番茄的综合品质最佳。基于PCA-PP模型的评价结果显示,暗管间距6 m、埋深0.6 m为综合效益最优的暗管布局方案。  相似文献   

11.
暗管排水技术及其在苏打盐碱土改良上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暗管排水技术是土壤改良中的一项重要水利工程措施,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应用较多。本文对暗管材料的种类、铺设暗管的手段和参考指标、排水质量的预测、以及暗管排水技术在苏打盐碱土改良上的应用进行了综述,而且对于吉林省苏打盐碱土改良来说,西部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为暗管改碱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次生盐渍土暗管+竖井排水控盐技术模式筛选及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暗管、竖井工程在新疆南疆次生盐渍化土上的排盐效果,筛选出适宜的暗管布设间距.[方法]以新疆南疆垦区兵团第二师38团撂荒地次生盐渍化土为对象,于2016~2019年设置暗管+竖井田间排水控盐试验,选取3个相邻地块,暗管布设间距分别为6、8和10 m(依次记为T1、T2、T3),每个地块暗管埋深1.2 m,竖井...  相似文献   

13.
张喜  连宾  尹洁  刘延惠  崔迎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5771-5775
[目的]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高原喀斯特洼地土壤主要特性的影响。[方法]通过1∶10000地形图对特定高原喀斯特洼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进行划分与归类,分层取样分析土壤剖面特性、理化性质变化。[结果]土层(A+B层)厚度的变化趋势为坡耕(退耕林)地〉天然林地〉人工林地〉灌木林地,土壤剖面特征、水源涵养、颗粒组成、土壤肥力与肥力有效性的相关指标在不同利用方式间发生了相似或相异的规律性变化。土壤综合质量指数的变化趋势为耕地〉退耕林地〉坡耕地、天然林地〉人工林地。耕地土壤综合质量最高,是自然成土和人为经营的结果。3~5年的退耕林地土壤综合质量高于坡耕地,表明造林措施是改善喀斯特洼地坡耕地土壤质量的有效手段。天然林土壤综合质量高于人工林地,这为利用"近自然经营"技术改善喀斯特洼地土壤质量提供了依据。[结论]该研究可为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的生物治理、土壤质量演化的生物学控制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针对黄淮海平原水土资源短缺和农田灌排系统不完善问题,根据水量平衡原理和灌排理论,结合不同典型区的灌溉排水特点,提出黄淮海平原明渠灌溉排水一体化渠系规划布置设计方案,编制了渠系布置参数计算软件,分析不同典型区渠道参数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灌溉排水控盐区以及灌溉排水并重区,渠道间距随地下水位埋深和排渍时间的增大而增大,但随排渍深度的增大而减小。渠道间距随着土壤质地由粘性到砂性的转变而逐渐增大。在灌溉排水补源区,渠道深度和渠底宽度随设计流量的增大而增大,但随渠底坡降的增大而减小。与传统渠系布置相比,在灌溉排水补源区的一体化渠系布置可减少渠系占地面积约55%,工程土方量70%。  相似文献   

15.
以青岛市为研究区域,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县域耕地资源评价系统的支持下,建立耕地地力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综合指数(IFI)法和累积曲线分级法对青岛市耕地地力进行评价,并以土壤养分丰缺指标、灌溉保证率、土壤物理状况作为限制性主导因子,对青岛市耕地进行改良利用分区。结果表明,青岛市耕地地力由高到低等级可划分为6级,其中1~4级地占总耕地面积的80%以上,说明青岛市耕地地力整体较好;改良利用分区结果显示,青岛市耕地可划分为土壤培肥、自然环境条件改善、土体整治 3种改良利用分区类型,不同分区类型耕地需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良措施提高其产出水平。本研究可为青岛市进一步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提高耕地资源的有效管理和改良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华南典型赤红壤地区近5 年内的新垦旱地和普通旱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非对称T 检验及主成分分析 等研究方法,探讨了不同熟化程度下旱地理化及酶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院新垦旱地土壤pH 显著低于普通旱地0.61 个单位(P=0.02);与普通旱地相比,新垦旱地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及速效磷含量分别显著降低31.05%、 44.13%、55.97%、49.68%和74.94%;新垦旱地土壤过氧化氢酶及脲酶活性显著低于普通旱地,而蔗糖酶和磷酸酶则差 异不显著;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院普通旱地和新垦旱地土壤理化及酶活性综合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相关分析结果显 示院土壤酶活性与主要肥力指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以上高县土地整治项目为例,运用实地采样调研、室内分析化验与GI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根据上高县上轮耕地质量等级更新的方法、参数体系、评价因素及权重,对上高县2011、2012年土地整治区域耕地质量等级进行评定,确定整治后耕地的自然等、利用等、经济等,并分析整治前后耕地质量等级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整治后耕地质量等级总体提升;整治后耕地田间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灌溉排水条件变化比较明显,土壤养分状况变化不太明显,说明土壤养分跟土壤本底质量有很大关系,难以在短时间内发生大变化;土地整治项目对耕地质量的影响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持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8.
黄土高原沟壑区土壤抗蚀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黄土高原沟壑区不同地类土壤抗蚀性的研究,发现林草地土壤抗蚀性能明显高于农田,表层土壤的抗蚀性能一般比下层土壤要强。研究表明土壤容重、大于0.25mm的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以及土壤渗透系数是决定土壤抗蚀性大小的主导因素。通过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得到了可用于预报和确定土壤抗蚀性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9.
基于GIS的庄浪县耕地地力等级评价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在GIS支持下,利用行政区划图、土壤图和土地利用现状图叠置的方法确定评价单元,选取土壤理化性状、剖面性状以及立地条件等11个因子,建立耕地地力评价体系及其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综合指数等方法将庄浪县71 079.3 hm<'2>耕地分为5级,并对耕地地力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符合当地实际.  相似文献   

20.
利用ArcGIS工具,从有效土层厚度、表层土壤质地、剖面构型、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pH、排水条件、坡度、灌溉保证率8个方面入手,通过对指定作物的农用地自然质量分的计算,从国家自然等别更新、国家利用等别更新、国家经济等别更新3个方面对游仙区耕地质量等别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上一年,2014年游仙区耕地虽减少111.79 hm~2,但耕地等别总体等别保持一个平稳的态势,后期可通过加大对耕地的投入和耕作制度的改进,提高耕地级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