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H7N9型禽流感是一种新型禽流感。在非典病毒以后,再次引起人们警觉的病毒就是H7N9了,这种病毒通过鸟禽对人类进行传播,而其发展速度也让人感到震惊,对它表示无奈而且恐惧。专家介绍,禽流感病毒主要存在于病禽和感染禽的消化道、呼吸道和禽体脏器组织中。一般冬春2个季节较为高发。因此,加强对人群H7N9型禽流感的预防措施,可提高人群对H7N9型禽流感的防控能力,并对减少发病率和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禽流感H9N2病毒在世界范围广泛存在,对人和动物的健康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同时,也给我国养禽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禽流感H9N2病毒在宿主体内易发生基因重组,在人与动物的交叉感染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与能感染人的H7N9和H10N8禽流感病毒具有很高的同源性,说明部分基因可能来源于禽流感H9N2病毒。本文就禽流感H9N2病毒的传染病学、跨种传播以及遗传进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兽医导刊》2007,(6):64-64
英国缝康保护机构5月25日发布公报说,4人被确诊感染了禽流感病毒,但好在他们感染的并非H5N1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而是危险性较小的H7N2型禽流感病毒。  相似文献   

4.
《中国禽业导刊》2005,22(23):40-41
人禽流行性感冒(以下称人禽流感)是由禽甲型流感病毒某些亚型中的一些毒株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早在1981年,美国即有禽流感病毒H7N7感染人类引起结膜炎的报道。1997年,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发生H5N1型人禽流感.导致6人死亡.在世界范国内引起了广泛关注。近年来,人们又先后获得了H9N2.H7N2、H7N3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类的证据,荷兰、越南、泰国、柬埔寨、印尼及我国相继出现了人禽流感病例。尽管目前人禽流感只是在局部地区出现,但是,考虑到人类对禽流感病毒普遍缺乏免疫力、人类感染H5N1型禽流感病毒后的高病死率以及可能出现的病毒变异等,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该疾病可能是对人类存在潜在威胁最大的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5.
杜杰  韦平 《广西畜牧兽医》2011,27(3):191-192
1 中国学者称,H1N1型禽流感病毒可以产生危险的杂交毒株 研究H9N2型禽流感病毒以及H1N1型猪流感病毒的中方科学家发现,在目前所发现的127种潜在杂交毒株中,有八种比其任何一株原代病毒的致病力都强。  相似文献   

6.
低致病性禽流感主要是由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所引起,近几年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暴发了H9N2亚型禽流感疫情.研究表明,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在陆禽中至少可分为北美和欧亚两个种系,该病毒在自然环境中很容易发生变异,通过混合基因组分而形成不同的病毒亚型.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已经能传播至哺乳动物,包括猪和人类,从而引发对其是...  相似文献   

7.
H9N2亚型禽流感是目前在我国处于长期流行的一种危害禽养殖业的疾病,而且对养禽业带来的危害是严重的,我国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S)近些年流行分支出现了改变,这给我们在预防H9N2禽流感发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文通过对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目前流行趋势介绍,临床病理变化以及会出现与其他疫病混合感染的情况,综合阐述了H9N2亚型禽流感在临床上如何预防,为今后养禽业在预防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发生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正>1病原及传播途径禽流感是由正黏病毒科流感病毒属的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烈性传染病。禽流感病毒依据其外膜血凝素(H)和神经氨酸酶(N)蛋白抗原性不同,目前分为16个H亚型(H1~H16)和9个N亚型(N1~N9),其中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亚型主要为H5N1、H7N7和H9N2,而以H5N1的感染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9.
2013年3月31日,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通报了上海和安徽确诊3例人感染H7N9亚型禽流感病例,顿时世界为之轰动,世界卫生组织(WHO)对此也高度关注。截止2013年4月25日,全国共确诊H7N9禽流感病例113人,分布在浙江、上海、江苏、河南等多个省份。历史上,美国、蒙古、韩国等多个国家都曾从野鸟和水禽中检出过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但从未有过人感染发病的报道。这次发生首次展现了H7N9具有夸宿主传播的能力。病毒基因组遗传进化分析表明这次流行的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不同于以往的任何一株H7N9病毒,其HA 基因与我国南方水禽近年来分离到的H7亚型禽流感病毒密切相关,NA 基因则与2011年韩国野鸟分离到的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遗传关系较近,其余6个基因则与国内地方流行的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高度同源。因此,该病毒可能是不同亚型禽流感病毒在同一宿主体内经二元或三元重排而形成的新病毒。本文就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历史分布和国内新出现的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分子特性和遗传进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正我国自1992年家禽中发生H9N2亚型禽流感以来,又先后发生H5和H7亚型禽流感流行,不仅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给养殖业带来灾难性打击,而且这些亚型的禽流感病毒可感染部分人群,引发严重的公共卫生事件。虽然我国从家禽中曾分离到很多种亚型的A型流感病毒,但就危害性而言最重要的是H5N1(H5NX)、H7N9和H9N2三个亚型。1 H9N2亚型禽流感流行特点和进化动态H9N2亚型禽流感是我国家禽中存在最广泛、传播最快的禽流感。  相似文献   

11.
<正>1病原及传播途径禽流感是由正黏病毒科流感病毒属的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烈性传染病。禽流感病毒依据其外膜血凝素(H)和神经氨酸酶(N)蛋白抗原性不同,目前分为16个H亚型(H1~H16)和9个N亚型(N1~N9),其中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亚型主要为H5N1、H7N7和H9N2,而以H5N1的感染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通过分析NCBI数据库中H7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序列,根据该基因设计引物,建立了针对北美H7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的一步法RT-PCR检测方法,并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该方法可特异地检出北美H7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而未检出欧亚分支H7亚型禽流感病毒H7N2和H7N9、其他亚型流感病毒(H1N1、H3N2、H5N1、H5N8和H9N2),以及新城疫病毒和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可达0.1 pg/μL。该检测方法的建立为监测北美H7亚型禽流感病毒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可用于外来禽流感病毒的检测。  相似文献   

13.
要闻     
畜禽养殖场未分离到H7N9禽流感病毒H7N9禽流感疫情发生后,农业部高度重视,各地畜牧兽医部门按照农业部《动物H7N9禽流感紧急监测方案》,积极开展H7N9禽流感病毒监测和疫情排查工作。截至目前,只在活禽交易市场的样品和野鸽样品中分离到H7N9禽流感病毒,在畜禽养殖场、野鸟栖息地和屠宰场采集的样品中均未分离到H7N9禽流感病毒,各地家禽养殖场排查未见异常情况。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已引起了全世界范围内对全球流感大流行的高度关注,但对流感病毒H5N1的生物学发病机制的研究还存在很大空白。为了阐明禽流感病毒H5N1的发病机制,研究人员准备了12月龄猪肺泡组织上皮细胞,并测定了3株H5型禽流感病毒(A/Crow/Kyoto/53/2004[H5N1],A/Duck/Hong Kong/342/78[H5N2],A/Duck/Hong Kong/820/80[H5N3])的生长动力学曲线,由此引起细胞病变,尽管所有3株病毒在鸡胚胎成纤维细胞可以引起类似细胞病变,但H5N1型病毒却可强烈诱导猪肺泡上皮细胞(pAEpC)的细胞凋亡。3株病毒在pAEpC内的增长和繁殖有相似之处。与此相反,只有在禽流感病毒H5N1感染的pAEpC细胞内才能检测到TUNEL阳性细胞,并且半光氨酸酶3、8和9的活性在禽流感病毒H5N1感染的pAEpC细胞内均显著升高,在禽流感病毒H5N2和H5N3感染的细胞内没有发现该现象。这些结果表明,只有H5N1型禽流感病毒诱导pAEpC的细胞凋亡。H5N1型禽流感病毒致病性在增加半光氨酸酶抑制剂Z-VAD-FMK后受到抑制;然而在病毒生长或释放子代病毒方面无显著差异。采用反向遗传学技术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H5N1禽流感病毒HA蛋白在感染的pAEpC细胞中对半光氨酸酶依赖的细胞凋亡起着关键作用。H5N1病毒特异性的细胞病变在人类主要呼吸道上皮细胞中也可观察到。综上数据表明,禽流感病毒H5N1由于诱导细胞凋亡而导致哺乳动物呼吸道上皮细胞大量的细胞死亡。  相似文献   

15.
2013年春季,一种新的禽源性甲型流感(H7N9)病毒在中国出现并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禽类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呈隐型感染,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但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则会引起严重的急性呼吸道疾病甚至死亡。本文将对全球H7N9禽流感病毒的传播情况,发病机制以及防控措施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6.
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的研究现状及防控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畜牧与兽医》2016,(10):134-137
H7N9型禽流感病毒自2013年2—3月首次在中国上海地区发现感染发病至今,已经有763人确诊感染,分布于20省(市)。763名患者中,老年人占绝大部分,且男性多于女性;其中310人死亡,死亡率达到40.6%,引起了全球关注。本文就该病毒的病原学、流行病学、致病性和病毒的溯源以及预防和控制措施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H7N9禽流感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A型流感病毒在温血动物中广泛存在,也是目前导致人类和各种动物流感疾病的主型。在自然情况下流感病毒感染的宿主范围有一定的特异性,分离自人的流感病毒一般不能在鸡、鸭等禽类体内复制,同样禽流感病毒在灵长类动物体内的复制能力也极差。但近年来不断发生禽流感病毒(包括H5N1,H9N2,H7N7亚型病毒)直接传染给人的事件,而2009年爆发的人类的H1N1流感的病原则是猪源流感病毒重组而来。研究证实,流感病毒的致病性及跨种间传播的深层原因是病毒分子结构差异及其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病毒多种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某些功能位点上氨基酸的差异是病毒致病性及其跨中传播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为H5N1禽流感病毒的侵袭作准备,但美国科研人员指出,另有一种H9N2禽流感病毒也可能带来同样的威胁。  相似文献   

19.
<正>禽流感是一种甲型流感病毒,其一般先感染禽类,当病毒在复制的过程中,发生基因重组,禽流感病毒结构发生改变,从而使其获得了可以感染人类的能力。目前,已经出现的禽流感病毒的类型有:H5N1、H7N2、H7N7、H9N2以及H7N9。其中,H5N1和H7N9的感染能力最强,它们不仅能够造成人类的伤亡,还能够对家禽养殖业造成巨大的影响。1病原体禽流感病毒大多呈多形性,且具有囊膜。其中,禽流感病毒  相似文献   

20.
<正>一、当前重要流行性禽病1.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强毒型);2.经济破坏性禽流感H9N2(温和型);3.网状内皮细胞病毒肿瘤(REV);4.肾型传支;5.慢性新城疫;6.混合型慢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