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为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实现农业机械化操作,提高蔗农综合经济效益,进行宽窄行间套种玉米、大豆和花生试验,探索出甘蔗宽窄行种植对甘蔗农艺性状、产量和甘蔗糖分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宽窄行种植的甘蔗比普通种植的产量高1.9t/hm2,增1.8%。同时玉米收入达6.15t/hm2,产值达到12915元/hm2,两样产值比普通甘蔗种植的产值高13713元/hm2,增幅达30.35%。同时投入产出最高的是间套种花生为3.5∶1。通过探索宽窄行间套种提高植蔗的综合效益,达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农业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在辽宁省辽中县刘二堡镇进行了保护地甜瓜、大豆套种、复种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技术可以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和肥料利用率,可以减少病虫害发生,并且可以节本增效,每公顷较清种大豆增产341千克,降低成本2205元,每公顷增效3637.2元。 相似文献
5.
新田县玉米、红薯套种的效益与措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玉米、红薯套种,是新田县旱粮生产的主要模式。利用当地气候资源和土地资源,在单种一季玉米的基础上套种一季红薯,提高复种指数,通过增加投入,采用配套的技术措施,大幅度提高了玉米、红薯单产。同时,种、加、养结合,将原料粮就地加工、转化,饲养性猪和生产食品,有效地解决了粮食的产、销问题。玉米套种红薯的面积稳步发展,显示出十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介绍了其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7.
春小麦套种大豆是甘肃省中部沿黄灌区和河西地区一种种植方式,可在不影响小麦产量的前提下,收获一季大豆,充分利用了光、热、水、土地等自然资源。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善,90年代以来,麦豆套种成为该地区发展大豆生产和“两高一优”农业的主要途径。因此,总结了麦豆套... 相似文献
8.
9.
根据连续2年的试验、示范结果,分析了稻田春玉米/大豆-优质晚稻种植模式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对技术环节中的育苗方式、栽植密度、穗肥水平和乙草胺施用等主要栽培因子效应进行了对比试验和调查分析,提出了本模式适宜的高产栽培技术关键,即:选用良种、适时播种移栽、合理施肥、加强病虫防治。 相似文献
10.
11.
12.
甘蔗是我国重要的糖料作物,对我国食糖安全起重要作用。但由于人工成本、地租等生产成本不断升高,导致甘蔗效益逐年减少。因此,如何提高单位面积甘蔗效益是当前甘蔗产业面临的重大问题。采用文献数据、面上调查、数据收集、实地调查和试验结果相结合的调查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我国甘蔗间套种玉米历史和现阶段主要模式进行差异分析。宿根蔗间套种玉米主要有每行间种和隔行间种二行两种模式,且宿根蔗间套种模式当前只能靠人工操作,规模化发展难度大;新植蔗间套种玉米的主要方式有等行距每行种植、等行距隔行种植、宽窄行间套种(宽行2.4~3.2米)等模式,但是等行距间套种无法机械化种植难以推广,而宽窄行间套种模式适合机械种植但严重影响单位面积甘蔗苗数;甘蔗轮作玉米能实现机械化种植和管理,但是只能在甘蔗良种繁育基地推广应用。因此,选择适合的间套种品种和合理种植模式还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14.
15.
玉米与小麦套种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与春小麦套种,即玉米和小麦按一定行比间隔种植在同一块地上,两种作物各占其垄(事实上,小麦种在畦内,与玉米形成垄畦相间种植)的一种种植形式。这是一种巧用生长季节和空间、充分利用地力和热量资源、改善群体环境的良好种植方式。1989~1995年7年间,... 相似文献
16.
古田县现有水稻田面积约3万hm2,其中海拔在300~500m的稻田约1.8万hm2,象这样单季稻区年平均气温18.4℃,总积温6752.2℃,≥10℃积温5788.8℃,年降水量1691.6mm,是典型的种双季稻热量不足,种单季稻热量有余的地区,且套种的玉米雄穗抽丝亦可避开10月下旬16℃以下寒流的影响.为此从1997年开始在吉巷乡兰溪村试验,1998年在凤都镇桃溪村种植5.3hm2示范片,经验收头季水稻平均产量555.2kg/667m2,二季玉米平均产量904.8 kg/667m2,比中稻增收637元,另还可利用冬闲田种绿肥或蔬菜,增加土壤肥力,这一技术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所以,这几年农民种植积极性较高,每年"水稻-玉米"间套种植面积在逐步扩大,现将主要配套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甘蔗间套种玉米等作物得失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甘蔗每行间套种一行黄豆经济效益好,间套种玉米效益最差,间套种多收的玉米,弥补不了甘蔗减产的损失。甘蔗要合理问套种,才能达到增加单位面积产值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