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9年以来,部分养鸡户在新城疫第二次免疫后,发生一种急性传染病,死亡率高,给养鸡户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现将其中一户鸡群的发病、诊断及防制情况报告如下。1.流行情况某养鸡户是有多年养鸡经验的专业户,该户的鸡场位于村东约1.5公里的半山坡上,在该场西北约500米处为另一户的鸡舍,除此,周围无居民住户,自然防疫条件较好。该场今年饲养产蛋鸡一千多只,1990年2月10日从当地一孵化场购入星杂579  相似文献   

2.
鸡传染性法氏囊炎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鸡传染性法氏囊炎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危害雏鸡的急性传染病,主要侵害2~10周龄的鸡群,其中以3-6周龄鸡最易感。该病毒主要侵害鸡的体液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从而导致免疫机能障碍,鸡对传染性法氏囊炎病毒的感染率可达100%。美国农业部已将该病与淋巴白血病、马立克氏病列为养鸡业的三大病。该病的特征是突然发病,3~4d内全群鸡均发病,发病率为100%,如无继发感染,死亡率为10%~30%。  相似文献   

3.
鸡传染性法氏囊炎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危害雏鸡的急性传染病,主要侵害2~10周龄的鸡群,其中以3-6周龄鸡最易感。该病毒主要侵害鸡的体液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从而导致免疫机能障碍,鸡对传染性法氏囊炎病毒的感染率可达100%。美国农业部已将该病与淋巴白血病、马立克氏病列为养鸡业的三大病。该病的特征是突然发病,3~4d内全群鸡均发病,发病率为100%,如无继发感染,死亡率为10%~30%。  相似文献   

4.
1 疾病概述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OBD)又名腔上囊炎、传染性囊病,又称甘保罗病,是一种破坏鸡免疫中枢器官的免疫抑制性传染病。是由病毒引起的雏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上以法氏囊肿大、出血、坏死及肾脏损害为主要特征。该病于1957年在美国特拉华州甘布罗地区的肉鸡群中首次发现,因此又称甘保罗病。  相似文献   

5.
鸡传染性法氏囊炎(infectious burial disease)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危害雏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本病主要侵害鸡的体液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等淋巴组织。在许多地区不断发生和流行,引起鸡只的大量死亡,被称为“鸡的艾滋病”,给养殖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6.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炎是由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腔上囊病变,以发病率高、病程短、死亡率低和病鸡的迅速康复为特征,以法氏囊发炎、坏死、肿大和萎缩为主要病理变化,从而导致鸡的免疫缺陷和免疫抑制,也造成其他疫病的免疫失败,是目前养禽业最重要的疾病之一,引起人们普遍关注。1发病情况2012年3月6日,本地一养鸡户送5只24日龄的蛋鸡雏前来就诊。据养鸡户讲,这群鸡共有2000只,在10日龄和14日龄分别对鸡进行了新城疫、禽流感免疫。18日龄时出现了白色粘稠或水样的粪便,不喜欢吃食,闭目昏睡,之后鸡场内的鸡只迅速发病,发病率达60%~70%,并有零星死亡,到22~23日龄时死亡率可达10%~20%。经临床察看、尸体解剖检查、鸡胚  相似文献   

7.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称腔上囊炎、传染性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上以法氏囊肿大、肾脏损害为特征。本病一直是危害养鸡业的重要传染  相似文献   

8.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主要破坏中枢免疫系统法氏囊中的B淋巴细胞 ,导致免疫抑制〔1〕。近年来 ,此病流行范围愈来愈广 ,几乎全国都有发生 ,发病率、死亡率较高 ,严重危害养鸡业的发展〔2 ,3〕。1 999年 5月 ,武陵大学养殖场两批雏鸡发生该病 ,现将诊断与防治结果报告如下 :1 发病情况1 999年 3~ 4月间 ,该养殖场先后从外地购进两批雏鸡共 1 79羽 ,饲养在同一育雏床上 ,投喂全价颗粒饲料 ,并间断性拌入大蒜、抗球虫王 ,以及饮恩诺沙星液 ,来预防白痢、球虫病、禽霍乱等疫…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健康的要求日益提高,这也需要家禽、家畜饲养行业运用健康的养殖方法,避免动物疫病的出现,提高人民的身体健康水平.本文针对鸡的传染性疾病中,法氏囊炎的综合治疗和防治方法进行分析,希望能够提高养殖业的水平,避免传染性疾病在鸡群中肆意蔓延.  相似文献   

10.
只有对感染上传染性法氏囊炎的鸡群的发病特征、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等方面进行了解和分析,并实行具体的疫苗防疫措施,才能对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炎的鸡群进行有效防治。  相似文献   

1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甘布罗病,是由法氏囊病毒感染而发生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它除导致易感鸡死亡外,还可引起鸡体免疫抑制,现将一起典型病例的诊断与治疗情况报告如下。1发病经过及主要症状2002年3月14日,茶陵县下东乡桥边村陈某对自己饲养的540只48日龄肉仔鸡接种鸡新城疫Ⅰ系苗。3月16日鸡群开始发病,主要症状表现为拉稀,粪便呈白、绿、红色,少食或不食,嗉囊内充满粘液或气体,羽毛松乱,全身发抖,呈现高度脱水衰竭状态。2诊断2.1解剖诊断解剖濒死鸡5只,可见胸部、腿部皮下肌肉点状或条纹状出血,出血点还…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鸡传染性法氏囊痛(IBD)的病原特征、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变化及实验室诊断方法,提出预防和控制该病的有效途径及防治体会,为养鸡生产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病原、病因、流行病学、防治措施等进行了介绍,对2起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通过临床症状、病例剖检变化与免疫学方法进行确诊并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加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断与防治、提高雏鸡成活率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首先,要对鸡舍及鸡进行定期消毒,一般每周一次,发病时缩短为三天一次,用毒必克(溴氯合剂)200倍溶液或0.2%过氧乙酸带鸡消毒,定期加喂抗生素。育雏前,鸡舍进行全面消毒。雏鸡做好预防接种。  相似文献   

1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因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感染而诱发的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疾病,此病以侵害免疫器官——法氏囊为特点,一旦被感染后,鸡体生产性能受损,而且受到免疫抑制,而导致其他病害横生.这些年,各地加大此病的防控力度.文章由此就此病的诊治要点做系统阐述,以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鸡传染性囊病,是雏鸡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该病可增加多种疫病的易感性,可使养鸡户的经济遭受重大损失,是严重危害养鸡业的疫病之一。本病以2~6周龄的鸡最易感,全年都可发病,无季节性,发病突然,传染速度很快,在短时间内可传染整个鸡舍的鸡群。1发病情况2006年5月7日,温州市藤桥镇一养鸡户报告,有600羽三黄鸡,42日龄,5月5日开始发病,自称未用过法氏囊苗,用过药物氧氟沙星,未见好转,发病100多羽,死亡40多羽。2006年5月23日,藤桥镇另一养鸡户报告,有500羽三黄鸡,20日龄,5月19日开始发病,自称已用过法氏囊苗,用过强力霉素、多…  相似文献   

17.
丰县大沙河镇张庄村张万喜饲养2000只肉鹅,35日龄时一夜之间突然大批死亡,不死的病鹅症状为:精神萎糜,羽毛松乱,低头发抖,少食或废绝,饮水增加,排出水样或黄白色粪便,肛门周围羽毛被粪便污染,严重时病卧在地,最后腿伸直而死,经抗菌素治疗无效,抗病毒药物治疗效果也不甚明显。于是,把病鹅拿到市兽医站化验,也未化验出结果,  相似文献   

18.
李胜权 《兽医导刊》2019,(4):180-18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小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免疫抑制性传染病,本病可见于一年四季,各地常有发生,鸡群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后,幼龄鸡下白痢、衰弱、大批死亡,由于发病突然、病程短、死亡率高,且可引起鸡体免疫抑制,目前该病仍然是养鸡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会给养鸡业造成严重威胁和重大经济损失。笔者根据多年临床经验,现浅谈一下此病的诊断与防治。  相似文献   

19.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病毒引起雏鸡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法氏囊发炎、坏死、萎缩和法氏囊内淋巴细胞严重受损为特征,从而引起鸡的免疫机能障碍,干扰各种疫苗的免疫效果。下面就当前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断与防治相关情况作如下报道,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中草药防治传染性法氏囊炎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冬梅  刘峰 《中国家禽》2003,25(17):11-12
选用14日龄京白商品代混合雏650只,随机分成5大组。第Ⅰ、Ⅱ、Ⅲ、Ⅳ组每组150只,分别采用中药治疗,中药预防,疫苗免疫和卵黄抗体治疗,第V组50只,为对照组。结果表明:在发生IBD之前,用2%剂量中药进行预防,效果好于疫苗免疫,防制有效率达98%;发生IBD之后,4%剂量中药进行治疗比卵黄抗体效果理想,治愈率达9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