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辣椒褐斑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对辣椒褐斑病病原菌Cercospora capsici Heald et Wolf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营养、温度、pH等条件对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有显著影响。病菌菌丝的生长以PDA培养基为最适;适宜温度为20~25℃,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为8.0~9.0,光照对菌丝生长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菌丝致死温度及时间为55℃ 10 min。分生孢子萌发适宜碳源为1%的蔗糖溶液,适宜氮源为1%的甘氨酸溶液;孢子萌发适宜温度为20~30℃,最适温度25℃;最适pH为5~6,光照对孢子萌发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分生孢子致死温度及时间为52℃10 min。 相似文献
2.
苹果轮纹病菌分生孢子产生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苹果轮纹病(Physollospora piricola Nose)是8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烂果病害之一。苹果轮纹病菌一般条件下不易产生分生孢子,这影响了对其生物学特性、致病机理和药剂毒力的研究,因而探索其产生所需要的条件和在田间产孢的影响因子是十分必要的。研究5种树二年生枝条(桃、苹果、梨、刺槐、杨树)对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产生的影响表 相似文献
3.
苹果轮纹病菌分生孢子产生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苹果轮纹病(Physollospora piricola Nose)是8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烂果病害之一。苹果轮纹病菌一般条件下不易产生分生孢子,这影响了对其生物学特性、致病机理和药剂毒力的研究,因而探索其产生所需要的条件和在田间产孢的影响因子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早疫病菌分生孢子萌发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马铃薯早疫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条件,研究了温度、湿度、pH、光照、营养条件等对马铃薯早疫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分生孢子在水滴中于30℃1 h即可萌发,8 h后达到萌发高峰,萌发率为98.4%;萌发的最适温度为30℃;相对湿度85%以上均可萌发,水滴中萌发率最高;pH6~10的条件利于分生孢子萌发;紫外线对分生孢子萌发有抑制作用;无机氮源中的铵态氮和尿素对孢子萌发有抑制作用,有机氮源中半胱氨酸和谷氨酸对孢子萌发有抑制作用;山梨糖不利于分生孢子萌发;光照对分生孢子萌发也有抑制作用;分生孢子致死温度是57℃。 相似文献
6.
7.
大豆紫斑病菌在培养条件下分生孢子产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大豆紫斑病是影响大豆种子质量的重要种传病害之一,其病原菌Cercospora kikuchii(T.Matsu.&Tomoyasu) Gardner在培养条件下很难产生分生孢子。已有报道C.kikuchii能在胡萝卜叶煎汁琼脂培养基、死大豆组织煎汁琼脂培养基、PDA培养基和V8汁琼脂培养基上产孢,但不同的研究者所获得的结果并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为此我们对C.kikuchii产孢方法进行研究,以期建立大豆品种抗病资源筛选所需大量接种体的生产方法. 相似文献
8.
1.一般赤霉菌在不同培养基上产生的分生孢子较少,但经阳光照射后,其在马铃薯琼脂培养基上产生极多。
2.阳光照射能促进小麦赤霉菌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每毫升2080万),开培养皿盖照射较关盖照射产生分生孢子的数量稍多,照射时间也缩短一倍以上。赤霉菌经阳光连续照射后,可以不断产生较多的分生孢子。
3.不同光线对赤霉菌产生分生孢子的效用各异。紫外线、日光灯能使其产生分子孢子,红外线和可见光无作用,其中紫外线照射距离17公分,关培养皿盖照射4小时,产生分生孢子最多。
4.赤霉菌经紫外线照射后,温度、湿度、氧气对其产生分生孢子的形态和数量有一定的影响,在处理后3小时就可以形成新的分生孢子。 相似文献
2.阳光照射能促进小麦赤霉菌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每毫升2080万),开培养皿盖照射较关盖照射产生分生孢子的数量稍多,照射时间也缩短一倍以上。赤霉菌经阳光连续照射后,可以不断产生较多的分生孢子。
3.不同光线对赤霉菌产生分生孢子的效用各异。紫外线、日光灯能使其产生分子孢子,红外线和可见光无作用,其中紫外线照射距离17公分,关培养皿盖照射4小时,产生分生孢子最多。
4.赤霉菌经紫外线照射后,温度、湿度、氧气对其产生分生孢子的形态和数量有一定的影响,在处理后3小时就可以形成新的分生孢子。 相似文献
9.
10.
油菜霜霉病菌的分生孢子,对传播本病起了重要的作用,作者等为了阐明分生孢子对各种外界条件的抵抗力,进行下列试验。(1)光线取本菌新鲜的分生孢子,撒在载玻片的水滴中,分别放置于直射日光及室内分散光线下,经过5小时后,取出镜检。直射日光下的发芽率为2.04%,分散光线下为68.2%。可见分生孢子对日光的抵抗力颇弱。 相似文献
11.
苹果轮纹病菌诱导产孢方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In order to get a great quantity of spores of Botryosphaeria berengeriana f. sp. piricola, several methods to promote sporulation of the pathogen were compar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wounded young apple fruits within 60-day old was inoculated with mycelia of B. berengeriana f. sp. piricola and induced under the 365 nm-UV-light; when the brown lesion was shown, the young apple began to form pycnidia on the lesion around the inoculation point after 3-5 days irradiation with UV-light and extruded plenty of conidia. This method induced great more conidia than that of irradiating wounded mycelia with UV-light. However, mature apple seldom produced conidia when induced with the same method. 相似文献
12.
顶孢霉(Acremonium hansfordii)在PDA、淀粉琼脂、查彼氏、萨氏培养基和萨氏蛋黄培养基上培养,萨氏培养基和萨氏蛋黄培养基有利于菌落生长和产孢,菌落直径和产孢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分别为7.77 cm和7.07 cm,19.02×103、25.87×103个孢子;葡萄糖、果糖、蔗糖、淀粉、甘露醇、肌醇、甘油、麦芽糖8种碳源中葡萄糖、蔗糖有利于菌落的生长和产孢,菌落直径分别为7.73 cm和7.60 cm,产孢量分别为25.96×103、25.79×103个,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蛋白胨、硝酸钠、硝酸钾、氯化铵、硝酸铵、尿素6种氮源中,蛋白胨有利于菌落的生长和产孢,菌落直径为7.60 cm,产孢量为25.91×103个,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13.
14.
由辣椒疫霉病菌Phytophthora capsici引起的辣椒疫病是辣椒生产上一种重要病害,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生.辣椒疫霉是一种异宗配合的卵菌.异宗配合的疫霉菌的不同交配型菌株成对培养时,可以形成有性器官并发生基因重组,使该种病菌获得更强的生存能力、致病力和更广泛的寄主范围.因此,研究疫霉交配型在理论和实践上均具有重要意义.霜脲氰(cymoxanil)由美国杜邦公司开发,用于卵菌纲病害的防治.自投入市场使用,至今未发现在自然条件下关于疫霉菌对霜脲氰抗药性报道. 相似文献
15.
广东省辣椒疫霉菌对嘧菌酯的敏感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广东省各地采集了54个辣椒疫霉菌株,分别测定了菌丝生长和游动孢子囊形成对嘧菌酯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嘧菌酯对辣椒疫霉的菌丝生长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EC50范围为0.1428~1.9509μg/mL,平均为0.9649μg/mL;对游动孢子囊形成的抑制作用更强,EC50范围为0.0010~0.0844μg/mL平均为0.0239μg/mL。正态分析表明,辣椒疫病菌54个菌株菌丝生长对嘧菌酯的敏感性符合正态分布,而孢子萌发则在高浓度区具有拖尾现象,表明自然界中已存在个别具有一定耐药性的辣椒疫霉种群。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调查了内蒙古托克托县白枸杞瘤螨为害引起的虫瘿在枸杞植株不同方向枝条,不同相对位置枝条,同一枝条上不同部位叶片上的分布,及螨虫对枸杞叶片和果实造成的为害。结果表明,白枸杞瘤螨有较重为害西北方向枝条的倾向。枸杞生长中后期,虫瘿的分布多集中在植株的上、中部和枝条端部的嫩叶上。白枸杞瘤螨为害形成的虫瘿直径在1~7.5mm之间,不同大小虫瘿出现的频率呈正态分布,直径2~4mm的虫瘿占绝大多数。虫瘿直径与其内活螨数量有一定的相关性,虫瘿直径小于4mm时,直径与其内活螨数量呈正相关趋势;直径大于4mm时,呈负相关。受害叶的叶长、叶宽、叶面积及果实的纵径、横径、重量均显著减小,受害叶的叶长、叶宽约为正常叶的3/4,叶面积约为正常叶面积的1/2,干果重量减少11.5%。 相似文献
18.
烯酰吗啉与嘧菌酯对辣椒疫霉病菌生物活性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为了分析烯酰吗啉与嘧菌酯对辣椒疫霉病原菌不同发育阶段的敏感性,分别采用离体和活体试验方法比较了供试药剂对病原菌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烯酰吗啉对辣椒疫霉菌菌丝生长、孢子囊产生以及游动孢子释放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EC50分别为0.68、0.21和4.92μg/mL,其活性分别是嘧菌酯的34.7、30.4和4.6倍。烯酰吗啉与嘧菌酯在浓度为12.5μg/mL时对菌丝体细胞膜的电导率无影响,但当烯酰吗啉和嘧菌酯的浓度分别为25μg/mL和50μg/mL时其电导率值明显上升。采用液相氧电极法,测定了三种典型抑制剂与供试药剂对菌丝体呼吸代谢的影响,结果显示,嘧菌酯作用于三羧酸循环(TCA)途径,而烯酰吗啉对三羧酸循环(TCA)途径和磷酸戊糖(HMP)途径有一定的影响。室内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浓度下,烯酰吗啉与嘧菌酯对辣椒疫病均具有较好的保护效果,两者无显著差异;在辣椒植株接菌后24h采用800μg/mL的药液喷雾处理时,烯酰吗啉对辣椒疫病的防治效果为66%,优于嘧菌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