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中国林蛙全人工养殖,就是根据林蛙的生物学特性,模拟林下生态环境条件,从林蛙抱对产卵、孵化、蝌蚪变态、幼蛙、成蛙的饲养及越冬等完全在人工条件下进行的一种集约化养殖方法。全人工养殖林蛙使林蛙生产走向高密度、集约化、快速化、科学化的道路,提高了林蛙的回收率,稳定了林蛙的收成;扩大了林蛙饲养区域,在庭院、平原地区都可以用全人工方式养殖中国林蛙。  相似文献   

2.
《江西饲料》2001,(6):39
近年来,苏州大学水产学院、江苏省苏州望湖中国林蛙研究所进行了中国林蛙南移养殖试验,结果表明:中国林蛙不仅能在南方正常生长繁殖,而且在南方养殖还具有生长期长、饵料资源丰富等特点。 中国林蛙是我国著名的集药用、食用、保健于一身的珍贵蛙种,与猴头、熊掌、飞龙并称“四大山珍”,被誉为深山老林珍品。中国林蛙的全身均可入药。目前林蛙的南移养殖刚刚兴起,养殖中国林蛙的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车铁崔勇华成长勇缪建海 )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蛙类养殖发展迅速,群众的养殖兴趣浓厚,但对其中的有关知识缺乏了解和认识。致使部分养殖者蒙受损失。现就本人所知,谈些看法,仅供参考。蛙类种类繁多,林蛙主要分布在日本、朝鲜北部、前苏联的乌苏里江地区及中国的东北三省。北美有美国青蛙,古巴有古巴牛蛙(二者为食用蛙,不能药用,体重可达1~1.5公斤)。林蛙大体分为四种:即日本林蛙、昭觉林蛙、黑龙江林蛙和中国林蛙。目前我国主要发展的人工养殖蛙类有:适宜东北地区的中国林蛙、黑龙江林蛙和石林蛙;适宜南方地区发展的古巴牛蛙、美国青蛙及当地野生的棘胸蛙等,基本形…  相似文献   

4.
寒露林蛙是2007年发现的林蛙新种,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极高的药用价值。国内对寒露林蛙人工养殖技术研究较少,野生资源也正遭受严重破坏。为了保护寒露林蛙这一珍贵的种质资源,从生物学习性、场地选择、繁殖学、越冬管理等方面对寒露林蛙的半人工养殖技术进行了介绍,以期为寒露林蛙人工养殖技术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国林蛙是继牛蛙、美蛙之后,又一个人工养殖成功并进入商品化生产的蛙种。目前,越来越多的人已涉足或准备涉足中国林蛙的养殖。在这种情况下,有些中国林蛙的供种单位或个人,他们除宣传养殖中国林蛙的优越性之外,还大力宣传中国林蛙的适应性强,全国各地都可养殖等。实际上,这是一种误导,目的是扩大自己的供种范围,增加供种数量。根据中国林蛙的生活习性和生理特点,“在全国各地都可养殖”是言过其实。中国林蛙喜欢气候湿润、四季分明、温度适中、水资源丰富的环境。而这一环境,以长江流域、尤其是江南一带最为典型。所以,在长江流域、尤其是…  相似文献   

6.
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是我国特有珍贵的野生动物。近年来,中国林蛙在我地区养殖面积较大也是养殖效益较好的养殖品种之一。养殖模式主要有全人工养殖(也叫集约化养殖)和半人工养殖(也叫封山或封沟式养殖),但由于每种养殖模式又各有优缺点,广大养殖户及准备从事中国林蛙养殖的养殖户难以选择,为了帮助养殖户选择适于自己的养殖模式,我们于2011年、2012年连续两年进行了《中国林蛙全人工与半人工养殖效果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  相似文献   

7.
中国林蛙是东北地区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两栖动物之一,其雌性输卵管的干制品即中药学上的哈士蟆油,无论食用还是药用均具有较高价值.目前在东北地区已经广泛开展了中国林蛙的人工养殖和半人工养殖.在养殖林蛙时,蝌蚪的饲养管理极为重要,特别是饲料的营养结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蝌蚪的生长发育和养殖的经济效益.本试验利用营养结构不同的4组饲料,在中国林蛙蝌蚪期进行喂养,研究其对中国林蛙蝌蚪生长发育速度、体长、体重及成活率的影响.   ……  相似文献   

8.
中国林蛙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与经济价值,是东北地区重要的经济蛙种,因而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笔者就多年研究及见闻所及,就东北地区一池多用的中国林蛙养殖技术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9.
林蛙是我国重要的集食用和药用为一体的珍贵两栖类动物,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林蛙药用历史悠久,我国很多地区林蛙资源丰富。林蛙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的林蛙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在林蛙科研、养殖及产品开发等方面取得了许多显著的成绩,但也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对中国林蛙产业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并提出其发展对策,即中国的林蛙产...  相似文献   

10.
中国林蛙消化道解剖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林蛙属脊椎动物门、两栖纲蛙科蛙属,是一种药肉兼用的珍稀两栖动物。因此,近年来对林蛙的研究也日益增多,但目前对林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工繁殖及养殖技术方面,而对其形成学方面的研究非常少见。所以,为进一步研究林蛙的消化吸收机制及对疾病防治方面提供确实可靠的形态学理论依据,现对中国林蛙消化道的形态特征及消化道管壁的组织结构特点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11.
东北林蛙人工养殖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人工养殖东北林蛙存在的一些问题,阐述了人工养殖东北林蛙的发展对策。认为人工养殖东北林蛙应该以半人工养殖方式为主。如何解决技术难题是东北林蛙全人工养殖发展的首要问题。目前,东北林蛙全人工养殖技术还不成熟,不适宜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12.
吉林省是长白山中国林蛙主要产区,所产的林蛙以产油量高、蛙油价值佳而享誉国内外,因而在国内外具广泛的市场。近年来在吉林省及各地方政府、林业主管部门的重视及关注下,在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员的努力下,以林蛙养殖、蛙油等产品开发、加  相似文献   

13.
中国林蛙胚胎发育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对中国林蛙胚胎发育时期的划分、胚胎期的性腺发育和性别分化、环境温度对胚胎发育的影响等研究进行了综述.根据胚胎的外部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中国林蛙早期胚胎发育划分为25个时期.中国林蛙胚胎发育到31期时生殖腺开始性别分化.在15~30 ℃之间,温度越高,雄性比例越大.适量的雌激素可以提高中国林蛙的雌性比例.在7~22 ℃的温度范围内中国林蛙胚胎均能正常发育,温度越高,发育越快,发育历期越短.这些研究结果为中国林蛙的保护及养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中国林蛙是蛙类中最有经济价值的种类,主产于长白山脉。雌性蛙的输卵管,市场称为田鸡油、哈士蟆油,是滋补佳品,也是林蛙养殖的主产品。中国林蛙已经在“三北”地区成功地进行了半人工和人工养殖。在林蛙养殖中,自然孵化的蝌蚪,雌性蛙产生率仅占40~50%。目前在1~  相似文献   

15.
养殖林蛙能否成功,技术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针对广大林蛙养殖户普遍反映的孵化池换水、饲料等问题,本栏目特别推介“如何提高林蛙蝌蚪成活率”一文,希望您读后能从中受益。  相似文献   

16.
林蛙又叫石蛙,是我国极其珍贵的经济动物资源之一。林蛙肉是独具特色的新型肉食品,属美味佳肴。林蛙油是名贵的滋补品和天然保健品。在国内、外市场上是货源稀缺的创手货。国内售价每公斤500~700元,在国际市场上每公斤价700美元左右。被誉为“软黄金”。林蛙卵及皮均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是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近年来由于各地高价收购林蛙及自然条件的影响。野生林蛙遭到掠套式滥捕资源日渐枯竭。所以,人工养殖林蛙前景广阔、效益显著。现将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名贵动物养殖场蒋张林近几年总结的人工养殖林蛙的技术要求介绍于下:1.养殖…  相似文献   

17.
《饲料工业》2003,24(4)
中国林蛙是具有很高经济价值的两栖动物,俗称哈士蟆、田鸡、林蛙,其雌性输卵管干制品称为哈士蟆油,具有滋阴补肾、润肺养颜、强身健体的功效。随着人们食用、药用和滋补保健需要的不断提高,哈士蟆和哈士蟆油以及其产品逐年紧俏,价格不断提高。中国林蛙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和西北等地,东北地区又以黑龙江省所产的个体最大。中国林蛙生活在林木繁茂、杂草丛生,地面潮湿的环境中。林蛙整个生活周期可分为繁殖期、陆地生活期、冬眠期3个时期,初养者可以每年4月20日~5月10日间引种养殖,雌蛙年产卵800~2500粒,人工养殖可依照林蛙生活、生长规律…  相似文献   

18.
吉林省是长白山中国林蛙主要产区,所产的林蛙以产油量高、蛙油价值佳而享誉国内外,因而在国内外具广泛的市场。近年来在吉林省及各地方政府、林业主管部门的重视及关注下,在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员的努力下,以林蛙养殖、蛙油等产品开发、加工为主的林蛙产业在吉林省迅速发展并已初具规模,成为发展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19.
中国林蛙南移人工养殖的生态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观察并研究了中国林蛙从东北迁移到浙江之后 ,在人工养殖过程中出现的生长变缓、死亡率增高、行为习性改变和幼蛙的发育过程不良等现象。分析了南方环境生态因子变化对林蛙所造成的环境胁迫 ,及由此带来林蛙在冬眠和繁殖上的影响。认为饲料供应、光周期和环境温度是决定林蛙在南方生长发育的限制因子 ,并从技术上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20.
长白山中国林蛙是中国东北长白山脉东部山区的特产,体型大,产油率高,体格健壮,繁殖率高,是林蛙中的极品.近年来,由于高密度养殖、种苗退化及环境污染等原因,导致林蛙疾病不断发生,其中"红腿病"是主要的疾病,"红腿病"又称败血症,是蝌蚪、幼蛙和成蛙的常见病,一年四季流行,夏季易大面积爆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