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稻鸭共生鸭肉毒梭菌中毒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稻鸭共生模式中,鸭子作为稻鸭共生技术的活动主体,其疫病的防控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生产过程的实践与示范试验,对稻鸭共生技术中鸭子在田间共生期间肉毒梭菌中毒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可在以后该项技术应用中使用。  相似文献   

2.
稻鸭共生模式下鸭饲养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鸭的常规网上平养模式为对照,研究了稻鸭共生饲养模式下鸭的生长性能、饲料报酬、经济效益以及鸭肉无公害指标.鸭组16只,常规组30只.  相似文献   

3.
<正>稻鸭共生模式是一项优质、高效、环保的动植物共生生态农业,其中就鸭的饲养模式而言,它既不同于野生状态,又不同于舍饲条件,是一种半人工饲养半自然生长的饲养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稻田能为鸭的生长提供健康生长的自然环境,通过少量补饲即可满足鸭生长发育的各种营养需要。试验以鸭的常规网上平养模式为对照,研究了稻鸭共生饲养模式对云南省优质麻鸭肉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绿色食品共生鸭的生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利用稻鸭共生技术生产绿色食品,从基地卫生防疫、投入品的监管、饲养管理过程、疫病防治等方面对稻鸭共生中鸭的生产关键技术进行探讨,使产品达到绿色食品标准,以进一步提高稻鸭共生技术的产品附加值和为加大推广应用该技术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5.
试验选择20d健康无病、体重相近的青壳4号麻鸭660羽,根据饲养方式及补饲日粮不同随机分为试验1组(稻鸭+全价料)、试验2组(稻鸭+玉米)和对照组(舍饲),研究不同补饲日粮对鸭肉品质的影响,探索稻鸭共生模式下鸭适宜的补饲日粮以及通过稻鸭共生模式生产高品质鸭肉的可行性。结果表明:1)亮氨酸、组氨酸、鲜(甜)味氨基酸、必需脂肪酸和芥子酸含量以试验2组最高,比对照组分别高了3.65%、8.02%、3.92%、1.02%和9.47%,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稻鸭共生模式可以显著提升鸭肉品质,且以补饲玉米时,鸭肉品质更佳。通过稻鸭共生模式,结合日粮营养调控技术进行高品质鸭肉生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安徽省望江县合成圩稻鸭共生技术试验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稻鸭共生技术是一项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围绕大面积推广,从稻鸭品种的选择、田间工程建设、共生鸭田间管理、稻鸭共生技术效果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稻鸭共生技术具有显著的除虫、除草、施肥等效果,而且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显著,值得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稻鸭共生技术引进吸收与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总结了稻鸭共生技术在安徽实施进展情况,介绍了稻鸭共生技术在引进基础上的创新和取得的成果,并指出了稻鸭共生技术发展中的问题和注意要点。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大面积稻鸭共生地区养鸭所带来的恶臭和水系污染问题,并探讨稻鸭共生和紫云英轮作对周围环境和水稻生长等的影响,试验设四个处理组,分别为:稻鸭共生组(T1)、稻鸭共生+紫云英轮作组(T2)、稻田种紫云英不养鸭组(T3)、稻田不养鸭不种紫云英的传统种稻对照组(CK).结果表明:稻鸭共生和紫云英轮作能使水稻生长更良好,得到更高的水稻产量;稻鸭共生和紫云英轮作对稻鸭农业的农业用水水质污染改善有效果;稻鸭共生和紫云英轮作能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相比对照组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达0.54 g/kg,并能提高土壤中速效养份的含量;稻鸭共生和紫云英轮作,能较好地起到杂草和虫害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枞阳媒鸭稻鸭共生养殖效果,选择同批次孵化、相同条件下饲养的28日龄体重差异不显著的枞阳媒鸭2 400只,随机分为稻鸭共生组和圈养组(对照组),研究稻鸭共生对枞阳媒鸭生产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期56 d。结果显示:稻鸭共生组枞阳媒鸭第8、10和12周龄体重均显著高于圈养组(P0.05)。试验期间稻鸭共生组每只枞阳媒鸭平均日耗料(75.70 g)显著低于圈养组(147.88 g)(P0.05)。稻鸭共生组枞阳媒鸭的体斜长、骨盆宽、胫围、宰前体重、胸肌率和瘦肉率均显著高于圈养组(P0.05)。稻鸭共生组枞阳媒鸭血清总胆固醇、碱性磷酸酶、尿素氮和三碘甲腺原氨素含量显著低于圈养组枞阳媒鸭(P0.05),甘油三酯和甲状腺素含量则显著高于圈养组枞阳媒鸭(P0.05)。研究表明,枞阳媒鸭适合稻鸭共生养殖模式,生产性能较好,饲料消耗量减少。  相似文献   

10.
超级杂交水稻田里,“金定鸭”、“四川麻鸭”自由自在地嬉戏着。这是发生在深圳龙岗的国家杂交水稻碧岭科研基地、袁隆平超级稻田里的情景。“稻鸭共生”模式原是日本生态农业示范推广项目,此次首次进入袁隆平超级稻田试用,目前效果良好,实现了稻、鸭的共生共长。  相似文献   

11.
稻鸭共生技术对水体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研究调查了大面积实施稻鸭共生技术地区的稻田表面水和周围流域河水以及水生生物相.结果表明,稻鸭共生田表面水的EC、COD、T-N等值与传统栽培田水质相比普遍增高,稻鸭共生期间稻田排水易导致水质污染,为了防止周边水质的污染,需要彻底做好水的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2.
<正>稻鸭共生模式是一项优质、高效、环保的动植物共生生态农业,其中就鸭的饲养模式而言,它既不同于野生状态,又不同于舍饲条件,是一种半人工饲养、半自然生长的饲养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稻田能为鸭的生长提供健康生长的自然环境,通过少量补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查阅和学习相关资料,研究相关实验内容,对中国"稻鸭共育"生态养殖模式进行了阐述与总结。主要简述了中国近10年稻鸭共育模式的养殖方式与方法,归纳了各地区较为通用的养殖流程,重点为不使用农药、仅依靠鸭子采食方式除虫除草,每公顷饲养200~250羽当地适用品种的雏鸭,稻秧存活后下田,共生70~80d。研究结果表明,稻鸭共育这一模式具有天然优势同时尚存不完善之处。稻鸭共育可以保护土地环境、增强土壤肥力,同时生产出绿色无污染的优质水稻与健康成鸭,节省了农药肥料以及鸭饲料的投入,据不完全统计每公顷可增加两千元以上的收入。各地区稻种与鸭种的选择和培育尚待进一步研究,稻鸭共育模式的配套生产管理技术较为模糊,还存在改进之处。  相似文献   

14.
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即日本的“合鸭农法”,是一项低投入、高产出的环保型农业技术,对我国发展环保型农业、生产健康无污染的绿色食品、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2000年我国从日本引进“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后,许多地方如安徽、江苏、浙江、湖南、云南等省已经开始规范地实施该技术,在示范推广过程中,取得了较明显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据介绍,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就是在秧栽插活棵7~10天后,将当地中小型脱温雏鸭(7~10天)全天24小时都放入稻田,直至水稻抽穗灌浆后收回鸭子,稻鸭共生时间约70天左右。在…  相似文献   

15.
<正>稻鸭共生的绿色农业生产技术,据查,1991年流行于日本,1999年推广到日本全国各地。2000年引入我国,目前在安徽、江苏、浙江和云南等省陆续实施。广东省较少有报道,笔者根据外省的实施经验,从去年开始,在位于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水寨镇的示范农场进行稻田养鸭试验,对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的模式进行探索,获得初步成功。现把其主要技术介绍如下,以供参考。稻鸭共作是以水田为基础,以水稻种植为中心,家鸭野养为特点  相似文献   

16.
浅谈稻鸭共生的生态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鸭共生是以稻田为基础,种稻为中心,家鸭野生放养为特点的一种种养相结合的生态模式。稻鸭共生生产技术就是在秧栽插活棵后,将雏鸭放入稻田,营造动植物之间共生的良好环境。鸭子为水稻除虫、除草、施肥、中耕、刺激生长,稻田为鸭子提供劳作、生活、休息的场所,两者相互依赖、相得益彰。达到节省养鸭饲料,提高鸭肉品质,减少或不使用有机化肥和农药,降低生产成本,生产出无公害、无农药残留的安全优质大米和鸭肉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稻鸭共生这一绿色农业生产技术是在秧栽插活棵后,将雏鸭一天24小时都放入稻田,通过提供动植物之间共生的良好环境,利用雏鸭旺盛的杂食性,吃掉稻田内的杂草和害虫,利用鸭在稻田里不间断的活动,刺激水稻分蘖生长,产生中耕浑水增氧的效果,并利用鸭粪作为高效有机肥料,减少和不用无机化肥和农药,降低生产成本,以达到节省养鸭饲料,提高鸭肉品质,并生产出无公害、无农药残留的安全优质大米的目的。稻鸭共生技术将水稻生产和鸭的生产有机地紧密结合在一起,利用鸭的生物学特性和潜力为水稻除虫、除草、施肥、中耕浑水和刺激生长,水田则为鸭提供生活…  相似文献   

18.
<正>应日本稻鸭共生技术创始人古野隆雄先生的邀请,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稻鸭共生课题组一行3人,于2008年10月10日-16日,在日本进行了为期7天的考察和访问。我们先后考察了日本福冈县、长崎、  相似文献   

19.
稻鸭共生中鸭的放养密度及作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稻田中,放养鸭子的密度为10,20和30只/667m2.根据试验田的面积,将110只巢湖麻鸭随机分为4组,经58 d的稻鸭共生试验表明,稻鸭共生技术具有良好的稻田除虫、除草和防水稻病害效果.在稻田中放养鸭子20 只/667 m2时,具有良好的鸭只生长情况和最高的水稻产量,为最佳放养密度.  相似文献   

20.
随着农业生产政策由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转型,实现化肥农药"双减"、质量效益"双增"已经成为中国粮食安全的战略命题.江西省家禽产业体系自2016年成立以来,为了研究江西家禽产业转型发展,课题组先后在德安县、柴桑区、瑞昌市进行"稻鸭共生"的试验及示范推广研究,结果表明:稻鸭共生养殖模式不仅能显著增加农户收入,据测算,示范区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