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卷曲形绿茶是我国绿茶的重要品类。在机采机制的行业发展大趋势下,以松阳香茶为代表的质优价廉的卷曲形绿茶得到了大力发展和广泛推广。本文对卷曲形绿茶机械化加工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作了梳理介绍,并对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预测,旨在为卷曲形绿茶机械化加工技术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名优绿茶清洁化生产线关键设备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加工清洁化、连续化是目前茶叶生产发展的方向,对全面提升茶叶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水平具有深远影响。针对目前名优绿茶生产中鲜叶摊放劳动强度大、环境卫生难以控制;杀青工序中杀青叶不能快速彻底冷却,且无法及时回潮等问题,笔者研制了鲜叶摊放贮青机、茶叶快速冷却贮放机和茶叶摊凉贮叶槽等关键设备,为名优绿茶清洁化连续加工生产线的研制提供基础。本文对上述三种关键设备的工作原理、主要结构及参数作一简要介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机采茶原料老嫰混杂,长短不一,经初制、精制后,副茶较多,如何充分利用副茶,提高其经济效益,成为研究者们关注的热点。本文以机采鲜叶制成的卷曲形绿茶精制后所得的副茶为原料,研究了不同复水比、不同干燥时间等对机采卷曲形绿茶副茶容重、碎茶率、干茶和茶汤色泽等外形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复水比样品容重均随着干燥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大,达到一定阈值后不再显著变化,干燥时间越长,碎茶率越高。不同复水比干燥不同时间,干茶和茶汤的色差值则呈现较大差异。以容重增加同时控制碎茶率,干茶亮度提升,色泽偏绿为筛选标准,综合比较表明当复水比5:1、干燥7 h时,可以较好地提升副茶外形,从而提高综合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我国茶叶加工生产线种类繁多,但存在功能单一、使用时间短、设备利用率不高的缺点。本文通过对红茶和绿茶加工工艺及设备的研究,有效整合两种茶叶加工原理相似的工序和功能通用的设备,开发出既适合红茶又适合绿茶加工的全自动生产线,制定出配套的工艺参数,并成功地进行了示范应用。生产线实现了一线两用,显著减少了设备投资的额度和占用的厂房面积,最大程度地提升了设备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5.
针对半烘炒型绿茶加工技术及设备处于相对落后的状况,从2007年开始进行了全自动加工技术研究及成套设备开发,通过系统的加工工艺研究、单机设备的改造及自动控制技术的创新,开发出半烘炒型绿茶全自动生产线,并成功地进行了示范应用,实现了半烘炒绿茶加工从传统技术到现代技术的突破。  相似文献   

6.
宋文明  王绍梅 《福建茶叶》2010,32(11):34-36
探索了卷曲形红茶的手工加工工艺。在卷曲形红茶的手工加工中,要求采摘较细嫩的鲜叶,萎凋适当偏重,揉捻要适度,以保持芽叶完整,因做形过程前期会有一定的继续发酵,因此发酵应适当偏轻,做形时要把握好力度,防止断碎,提香温度适当偏高,以发展香气。  相似文献   

7.
杨阳 《茶叶通讯》2002,(3):30-32
本文论述了提高我省无性系良种普及率的紧迫性,分析了我省名优绿茶对茶树品种的要求,并对适制名优绿茶的品种进行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8.
卷曲形红茶机制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继伟  何昆萍 《中国茶叶》2009,31(11):29-30
云南滇红色深味浓驰名中外,以其外形肥壮金毫显露、汤色红艳明亮、香气浓郁和滋味浓醇回甘的品质独树一帜。近几年,受名优绿茶良好效益的驱使,不少厂家加快了名优红茶的生产步伐,尤其是机制名优红茶的生产。  相似文献   

9.
提高名优绿茶色泽的加工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名优绿茶不绿的原因,提出了改进加工技术,确保名优绿茶色泽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名优绿茶集保健性和艺术性于一体 ,是中国的特色产品。近几年来 ,出口量和国内消费呈现出不断增加的发展趋势 ,其产值占茶叶总产值的 2 0 %~ 30 % [1 ] 。名优绿茶是各茶业企业创品牌、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之一。据统计 ,发达国家的年人均茶叶消费量在2 kg以上 ,而我国年人均茶叶消费量不到0 .3kg,并且名优绿茶消费占到 30 %~4 0 % [2 ] 。因此 ,名优绿茶在国内市场仍有着巨大的空间。为了提高名优绿茶的天然品质 ,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实现名优绿茶产业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从鲜叶原料、加工技术、保持技术三方面对发…  相似文献   

11.
扁形绿茶自动化生产线构建和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扁形绿茶鲜叶原料、加工工艺等特点,以现有国产茶叶加工机械为主,结合新研制的连续理条、连续做形设备,按照模块化设计思路,构建了1条扁形绿茶自动化生产线。自动化生产线的控制软件基于Windows XP操作系统开发,采用Advantech Web Access软件,通过CC-Link(Control and Communication link)现场总线与各模块进行功能交互,实现了茶叶加工参数的准确控制,操作简单明了。  相似文献   

12.
自动化炒青绿茶生产线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国产茶叶机械为主体,采用面向对象多层体系结构技术的Delphi7.0研制开发出一套炒青绿茶自动化示范生产线及其控制系统。整套设备实现了茶叶加工参数精准控制、加工状态实时显示、加工数据自动存储、自动控制与手动控制自由切换四大目标。在炒青绿茶自动化生产线平台上,对杀青、揉捻、干燥等工艺进行了标准化研究,初步提出一套适合我国炒青绿茶的自动化加工标准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名优绿茶水分含量、温度、氧气和光照4个关键因子对名优绿茶贮藏品质的影响,发现名优绿茶水分含量低于6%,采用普通避光包装,温度控制5℃左右,其贮藏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4.
制茶工艺对名优绿茶香气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用GC、GC/MS法分析了用同一鲜叶原料加工成的8种名优绿茶的香气组成。香型相似率分析表明,不揉捻的名茶与揉捻的名茶香型差异较大;凡经揉捻的名茶,它们之间香型比较接近,而未揉捻的名茶之间香型差异也较大,这说明加工工艺对香气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分析结果还表明,不揉捻的名茶加工工艺(尤其是龙井茶的制作工艺)更有利于香气品质的形成。文中就制茶工艺对香气影响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典型造型名优绿茶茶多酚浸出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冲泡时间与水温对不同典型造型名优绿茶茶汤中茶多酚浸出浓度与浸出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冲泡时间的延长与冲泡水温的升高,茶多酚的浸出浓度不断上升,浸出速率逐步降低;造型、冲泡水温、冲泡时间对茶汤中茶多酚的浸出浓度与浸出比率的影响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各造型名优绿茶茶多酚的浸出浓度与速率快慢顺序为:卷曲形(以碧螺春为代表)>针形(以雨花茶为代表)>直条形(以信阳毛尖为代表)>单芽形(以竹叶青为代表)>扁形(以西湖龙井为代表)>朵形(以黄山毛峰为代表).  相似文献   

16.
提高秋名茶品质的生产工艺流程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鹰  祖峰  周才琼 《茶叶通讯》2005,32(2):27-29
本文就提高秋名茶品质的加工工艺进行研究,将微波设备用于杀青,并对二青工序的生产工艺流程进行探索。结果表明:通过滚筒杀青——初揉——微波二青——二揉——做型——毛火——足火工艺流程做出的秋名茶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17.
针芽形绿茶连续化生产线设计与工艺参数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针芽形名优绿茶品质特点及加工特性,集成运用设施摊青装备、电磁内热滚筒杀青机、多级连续理条机、搓叶机、远红外提香机等新型节能高效设备,组建一条实用性强、高效节能、品质优异的针芽形名优绿茶连续化生产线;并对生产线中摊青、杀青、理条、烘焙等关键工序的作业参数进行研究,提出整套针芽形绿茶连续化生产工艺技术。经研究后,得到了最佳工艺参数:摊青温度18~25℃,相对湿度60%~90%;杀青投叶量125 kg·h-1,温度270℃,时长65 s;多级连续理条为240℃(38 Hz),210℃(40 Hz),180℃(45Hz);滚筒干燥温度40~55℃;烘焙温度100℃,投叶量30 kg·h-1。  相似文献   

18.
本文精选我国13种绿名茶进行了主要内含成分与感官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茶多酚含量在17.0%~25.0%,氨基酸含量在3.0%~4.0%,咖啡碱含量在3.0%~4.5%,酚/氨在5~11,水浸出物含量在27.0%~40.0%,儿茶素总量在7.9%~14.3%,收敛性指数在0.7~0.9,是一种较恰当的比例,使绿名茶体现出鲜醇爽口的滋味。  相似文献   

19.
清香型绿茶生产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昌云 《茶叶》2010,36(2):102-104
为了有效利用夏秋季茶树鲜叶资源,进行了清香型绿茶生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开展清香型绿茶工艺生产,可以明显提高夏秋茶产量和品质,降低茶叶生产成本,缓解采制用工紧缺矛盾,提升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