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5.栗大蚜 该虫以卵在树干裂缝处或枝上越冬,次年4月孵化。5月下旬飞往枝条上危害,聚集新梢、果苞处吸食汁液,使枝梢枯萎,以致果实成熟不好。防治方法:冬季在蚜卵聚集处用火烧杀。在若蚜孵化时期或发生危害时期喷施40%乐果2000倍液。  相似文献   

2.
哈密棉蚜越冬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棉蚜在哈密有全周期和不全周期两种周期型,可以孤雌胎生蚜或蚜卵在室内石榴、扶桑、花椒、菊花等植物上越冬;在室叶的黄金树等植物上虽有越冬卵,但这些蚜卵不能孵化,属无效卵。  相似文献   

3.
桃蚜(Myzus persicae Salzer)过去在棉花上未造成危害。1989年它在喀什地区严重发生,主要集中在叶背吸食汁液,使棉株发育受阻。在喀什地区,桃蚜除以成、若蚜在温室或大棚蔬菜上越冬外,还可以卵在室外桃树芽腋和裂缝处越冬。越冬卵3月下旬孵化,4月底5月初有翅蚜产生并迁入棉田,6月上旬蚜量达高峰,小麦收获后田间天敌迁至棉田,蚜量急剧下降。当棉田桃蚜单独发生且数量不大时可不防治;高温时节人工抖动棉株可使其落地烫死。  相似文献   

4.
一、棉蚜发生规律 1.危害特性 棉蚜俗称腻虫,其繁殖方式有孤雌生殖和两性繁殖2种,棉蚜主要以成蚜、若蚜聚集在棉花叶背面,刺吸汁液危害,使叶片细胞组织生长不平衡,产生卷曲和皱缩,棉株生长缓慢,轻者推迟现蕾开花,重者造成卷叶或发黄脱落. 2.越冬场所 棉蚜产卵的寄主植物有19种之多,棉蚜卵多附着在寄主的芽胞、裂缝和翘皮处越冬. 3.发生规律 从早春3月下旬开始,越冬蚜卵陆续孵化为干母,在越冬寄主上繁殖几代后,即产生有翅蚜向第2寄主迁移,主要危害棉花,棉蚜具有极强繁殖力,在棉田1年可发生15~17代.5月下旬,迁入的棉蚜在棉田形成"中心株",进而形成"点片发生"状态;7月、8月达到危害高峰期,当气温高于35℃时,棉蚜有可能出现秋季危害小高峰;10月下旬,随着棉株衰老,气温下降,棉田有翅蚜增多,棉蚜开始迁离棉田,向越冬寄主上转移.  相似文献   

5.
郑州地区梨黄粉蚜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梨黄粉蚜在郑州地区1年发生8~10代,主要以卵在枝干老翘皮内越冬,翌年梨树开花期卵孵化开始危害。对于梨黄粉蚜的防治,应采取利除粗皮翘皮、清除树上的残附物、保护天敌、利用壁蜂授粉等农业措施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对阿克苏市棉蚜越冬卵进行了调查 ,黄金树枝条上越冬卵有卵枝率为 64% ,每枝条上平均有卵 945 .6粒 ,卵越冬后的自然死亡率为 30 .1% ,卵孵化率 2 0 .78%。在 5℃、10℃和 19.5℃条件下 ,越冬卵的孵化率和干母的存活率依次递增 ;5℃对于即将孵化的蚜卵的生存潜能无大的影响 ,但对孵化不久的干母影响较大 ,使其存活率下降 30 %左右。  相似文献   

7.
落叶松红瘿球蚜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落叶松红瘿球蚜是危害云杉、青海云杉枝梢嫩芽的一种重要害虫。在甘肃甘南林区1年发生2代,未发现有性世代和第2寄主,为不完全生活史型。该越冬蚜虫从翌年5月上旬开始活动,中、下旬产卵。6月上旬越冬成蚜和第1代若蚜取食刺激形成虫瘿,瘿蚜在瘿室内3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虫瘿开裂羽化为具翅瘿蚜活动产卵,8月上、中旬卵孵化,1龄若蚜(越冬蚜)于9月中旬至10月初在枝梢顶端叶基或芽基越冬。在第1代1龄若蚜越冬前,春季越冬蚜产卵前和瘿蚜羽化产卵前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2500倍液防治,防治效果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8.
桃粉蚜在桃树杏树上种群动态及越冬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桃粉蚜Hyalopterus amygdali (Blanchard)在桃树与杏树上发生规律及越冬生物学进行研究.[方法]在不同寄主、不同方位,定点、定时对桃粉蚜进行系统调查研究.[结果]桃粉蚜为迁移型蚜虫,在新疆桃粉蚜以卵在桃树枝条的腋芽、树皮裂缝处越冬.从3月下旬开始孵化出干母.4月下旬出现无翅孤雌蚜.在桃树与杏树上发生高峰期均为5月下旬.5月下旬有翅蚜迁移到田间夏季寄主上繁殖,9月中旬又迁回到桃树上, 10月上旬开始出现性蚜,10月中旬产卵.不同方位在不同季节的发生量也各有不同:在桃树,夏季朝南方向的数量高,秋季中部数量高.而杏树,夏季朝北方向数量高.[结论]桃粉蚜越冬主要集中在桃树上.杏树比桃树发生重,并在发生时间上有前后关系.  相似文献   

9.
对合肥地区木槿上棉蚜的种群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越冬前棉蚜成蚜和若蚜主要发生于10月下旬至12月上旬,发生高峰期为11月中、下旬,12月上旬以后以卵越冬。棉蚜种群在木槿上呈聚集分布,以植株中、南部分布量最大。二维排序结果表明,木槿上棉蚜种群动态可分为成蚜回迁期、成若蚜高峰期、成若蚜阶段向越冬卵阶段过渡期和越冬卵期4种主要动态类型。  相似文献   

10.
 2000年对危害梨树的梨二叉蚜进行系统调查,调查结果采用Taylor的幂法则,Lloyd的平均拥挤度和平均聚块性指标,Iwao的m*-m回归分析法进行空间分布型分析,得到的结果均一致。梨二叉蚜在树冠上的空间分布为聚集分布,且其种群随着虫口密度的变化,呈现出扩散→聚集→扩散→聚集→扩散的变化规律。λ值表明梨二叉蚜在不同时期其聚集成因不同。  相似文献   

11.
梨黄粉蚜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采样和室内饲养观察表明,梨黄粉蚜生活周期为同寄主全周期型,在景泰地区年发生5~6代。以受精卵主要聚集在果苔帽下越冬,翌年春,日均温达9~7℃以上时,越冬卵始孵化,4月中至5月初为孵化盛期,末期持续至6月中、下旬。  相似文献   

12.
沙棘木蠹蛾危害特性与种群数量的时空动态研究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作者于2003年5月至11月对沙棘木蠹蛾卵和幼虫的危害特性和种群数量的时空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沙棘木蠹蛾主要产卵在干部树皮裂缝、伤口等处,卵孵化后,初孵幼虫首先取食树干的韧皮部,然后逐渐向下转移危害根部.根部幼虫主要取食木质部,形成多条纵向的蛀道,通过蛀道在主根与侧根、侧根与侧根间进行转移危害.树干上的卵和初孵幼虫多集中在2 m以下,而根部的幼虫主要聚集在距离地面20 cm以内的主根上.从5月至11月,非当年生幼虫基本呈现递减的变化趋势,6月和10月减少的幅度较大.当年生幼虫则从7月逐渐增加至9月达到最大,而后又急剧减少.从8月到11月,幼虫的聚集位置和种群数量都呈现向树下部转移的趋势,10月初转移至根部的幼虫达70.5%,树干上分布的仅有29.5%,且大部分都集中在树干1.2 m以下的位置.11月初,幼虫已基本转移至地下根部,此时树干上幼虫分布很少.   相似文献   

13.
1主要虫害 1.1 桃蚜.桃树的主要害虫之一,以卵在桃枝梢、芽缝、小枝杈缝隙及杂草处越冬.3~5月下旬桃蚜从繁殖期到扩散期,再到高峰期.6月中旬,桃蚜开始消减,慢慢产生翅蚜,并迁至十字花科等寄主上繁殖为害.  相似文献   

14.
栗角斑蚜与红点唇瓢虫种群空间格局的地统计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地统计学方法对栗角斑蚜及其天敌种群的空间结构和空间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板栗生长的4~7月和9月等5个时期,栗角斑蚜种群的半变异函数模型是球形,在林间基本上呈聚集型分布.只是在个别时期(8月和10月),栗角斑蚜种群的半变异函数为直线型,在林间的空间格局为随机分布或均匀分布.红点唇瓢虫种群的半变异函数模型均为球形,在林间呈聚集型分布.栗角斑蚜种群和红点唇瓢虫种群的实验半变异函数曲线模糊贴近度在不同时期均较高,同域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15.
1.对症用药防治时要根据一定的防治对象选择合适的农药种类。如防治咀嚼式口器的害虫用敌百虫,防治黄瓜黑斑病最好用扑海因,防治白粉病最好用粉锈宁或消斑灵,防治霜霉病用甲霜灵和杀毒矾,避蚜雾对瓜蚜、棉蚜之外的蚜虫具有特效。2.适时用药如防治钻蛀性害虫应在卵孵化盛期用药;  相似文献   

16.
<正>棉蚜又名蜜虫、腻虫、油虫等,属同翅目,蚜科。该虫是世界性害虫,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是棉花产区的主要害虫之一,除为害棉花外,还为害茄子、辣椒、瓜类、豆类等100多种作物。1棉蚜的发生规律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及华南棉区年发生20~30代,以卵在木槿、花椒、石榴等越冬寄主枝条缝隙或芽腋处产卵越冬,翌年3月中、下旬,越冬卵孵化为干母,4月上、中旬迁入苗床或棉田繁殖为害。主要  相似文献   

17.
温度对越冬棉蚜卵孵化率和干母存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对阿克苏市棉蚜越冬卵进行了调查,黄金树枝条上越冬卵有卵枝率为64%,每枝条上平均有卵945粒,卵越冬后的自然干瘪率为30.1%,卵孵化率为20.78%,在5℃、10℃和19.5℃条件下,越冬卵的孵化率和干母的存活率依次递增;5℃对于即将孵化的蚜卵的生存潜能无大的影响,但对孵化不久的干母影响较大,使其存活率下降30%左右  相似文献   

18.
烟蚜茧蜂防治烤烟大田烟蚜技术及效果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烟蚜茧蜂是蜂科动物的一类,它主要以寄生的方式来控制蚜虫。每年产卵季节,雌蜂与雄蜂交配后,雌蜂将产卵器刺向蚜虫腹部的背面,将卵产入蚜虫体内,蚜茧蜂的卵就在蚜虫体内寄生,靠蚜虫的体液发育成幼虫,使蚜虫身体恶性膨胀,同时使蚜虫无法发育产卵,最后变成一个谷粒状黄褐色或红褐色僵死不动的僵蚜。僵蚜孵化后变成蚜茧蜂,这些蚜茧蜂再寻找新的蚜虫排卵寄生后代。这样周而复始、循环反复,最终达到生物抑制并消灭蚜虫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正>(接上期)5苹果绵蚜5.1危害特点成、若虫集中在剪锯口、新梢叶柄基部和根部为害,绵蚜聚集处分泌白色棉花状蜡丝,被害部肿胀成瘤状,严重削弱树势。  相似文献   

20.
一、发生消长规律 1.越冬场所 棉蚜既可以孤雌蚜的形态在室内花卉上安全越冬,也可以滞育卵的形态在室外严寒条件下越冬.棉蚜产卵的寄主植物有19种之多,主要是木槿、石榴、花椒、黄金树等,棉蚜卵多附着在越冬寄主的芽苞、叶痕、裂缝和翘皮处. 2.发生规律 南疆早春3月下旬,越冬蚜卵陆续孵化为干母,在越冬寄主上繁殖几代后,即产生有翅蚜向第2寄主迁移(第2寄主主要为棉花、红麻等锦葵科作物,西瓜、甜瓜、黄瓜等葫芦科作物和豆科、菊科等作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