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建立吡喹酮注射液中吡喹酮含量的测定方法,并考察其稳定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吡喹酮注射液中吡喹酮含量。色谱条件:Diamonsil C18柱(150 mm×4.6 mm,5μm),柱温25℃,流动相为乙腈-水(60:40),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10 nm,进样量20μL。通过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及长期稳定性试验考察吡喹酮注射液的稳定性。吡喹酮在6.037~90.555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3),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24%,RSD为0.77%,吡喹酮注射液的平均含量为标示量的100.3%。在影响因素试验10 d后吡喹酮注射液对高温(60℃)稳定,但对强光照射(4500 lx±500 lx)有一定的敏感性。在加速试验6个月及长期稳定性试验24个月后,吡喹酮注射液的性状、含量等指标均无明显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可靠、灵敏、重复性好,可用于吡喹酮注射液的质量控制;吡喹酮注射液在室温、避光条件下存放稳定,有效期暂定为2年。  相似文献   

2.
通过处方与工艺的研究,制备吡喹酮混悬注射剂并对其稳定性及刺激性进行评价。以吡喹酮为主药,通过筛选不同的溶媒、助悬剂、润湿剂、抗氧剂以及正交试验的设计,最终成功研制出30%吡喹酮混悬注射液。试验结果表明,该制剂稳定性良好,主要指标均符合质量标准的要求,且刺激性较弱,可供肌肉注射使用。  相似文献   

3.
阿莫西林、硫酸黏菌素混悬注射液无菌检查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阿莫西林、硫酸黏菌素混悬注射液的无菌检查方法。方法按《中国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进行试验。结果采用薄膜过滤法,每管培养基中加入不少于100万单位的青霉素酶,以1%聚山梨酯80的0.1%蛋白胨水溶液冲洗液,选择冲洗量为300mL,可消除样品对各菌株的抗菌活性。结论阿莫西林、硫酸黏菌素混悬注射液可用该方法进行无菌检查。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建立一种同时测定复方吡喹酮浇泼剂中吡喹酮和乙酰氨基阿维菌素含量的HPLC方法.色谱条件为 C18柱(250 mm×4.6 mm,5 μm),柱温30 ℃,流动相为乙腈-水-三氟乙酸(70:30:0.01),流速1.0 mL/min,进样量20 μL,检测波长245 nm.吡喹酮在0.7506~7.5063 mg/mL范围内,乙酰氨基阿维菌素在31.266~312.660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均良好,相关系数(r)均为0.999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0%、98.1%,RSD分别为1.02%、0.32%.本试验所建立的HPLC法快速简便、准确可靠,可用于复方吡喹酮浇泼剂中吡喹酮和乙酰氨基阿维菌素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5.
采用粪便毛蚴孵化法筛选自然感染血吸虫病水牛,考察30%吡喹酮注射液对水牛血吸虫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在实验性临床试验中,将自然感染血吸虫病水牛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吡喹酮注射液高(20 mg/kg)、中(10 mg/kg)、低(5 mg/kg)剂量组,吡喹酮片组(30 mg/kg)和阳性对照组(不用药组)。给药30 d后,吡喹酮注射液高、中、低剂量组及吡喹酮片组的粪便毛蚴孵化转阴率分别为100.0%、100.0%、77.8%和85.7%。在扩大临床试验中,将自然感染血吸虫病水牛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吡喹酮注射液推荐剂量组(10 mg/kg)和吡喹酮片组(30 mg/kg),给药30 d后,吡喹酮注射液组的52头患牛的粪便毛蚴孵化转阴率为100%,吡喹酮片组的6头患牛的粪便毛蚴孵化转阴率为100%。研究结果表明,30%吡喹酮注射液对水牛血吸虫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给药方便,可以替代传统内服片剂,临床推荐剂量为10 mg/kg。  相似文献   

6.
为了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复方注射剂中伊维菌素和吡喹酮的含量。采用Hyper-C lone 5u C18柱(250 mm×4.60 mm,5μm),以乙腈-甲醇-水(53∶35∶12)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 in,检测波长254 nm,柱温30℃的液相检测方法。结果表明,在此色谱条件下,吡喹酮和伊维菌素的分离良好,吡喹酮和伊维菌素分别在30~500μg/mL和5~40μg/mL浓度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进行测定,吡喹酮和伊维菌素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93%和95.89%,RSD分别为0.33%和1.58%(n=9)。说明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适用于复方吡喹酮注射液中吡喹酮和伊维菌素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制备了吡喹酮脂质体冻干剂,并对其质量进行评估。采用薄膜-超声法制备吡喹酮脂质体,结合冷冻干燥技术制备吡喹酮脂质体冻干剂,建立HPLC法测定吡喹酮脂质体的包封率,并研究其稳定性。优化后的脂质体冻干剂包封率在70%以上,粒径范围220~310nm,电镜结果显示,脂质体外观圆整而且均匀。本法制备的吡喹酮脂质体冻干剂质量稳定,且建立的包封率测定方法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米尔贝肟吡喹酮咀嚼片中的米尔贝肟与吡喹酮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Agilent SB-C18色谱柱(150 mm×4.6 mm,3.5μm),以乙腈:0.05%三氟乙酸水溶液(50:50)为流动相A,以乙腈:0.05%三氟乙酸水溶液(95:5)为流动相B,流速为1.0m L/min,柱温为25℃,检测波长为230 nm,进样量为20μL。结果:吡喹酮线性研究浓度范围为0.40~1.20mg/mL范围内线性良好(R2=0.9991),米尔贝肟A3在0.04~0.12mg/mL的范围内线性良好(R2=1),米尔贝肟A4在0.04~0.12mg/mL范围内线性良好(R2=0.9999),准确度吡喹酮三个浓度的回收率分别为101.1%、101.5%和98.3%,RSD值分别为0.1%、0.5%和0.1%,米尔贝肟三个浓度的回收率分别为98.3%、100.1%和99.9%,RSD值分别为0.1%、0.6%和0.2%,准确度回收率良好。结论:本法适用于米尔贝肟吡喹酮咀嚼片中米尔贝肟与吡喹酮的含量的测定,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9.
氟苯尼考混悬型微乳剂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评价氟苯尼考混悬型微乳剂的安全性,按改良寇氏法进行了氟苯尼考混悬型微乳剂的急性毒性试验。根据预实验结果,60只小鼠平均分为6组,雌雄各半,分别按6000、4558.5、3464、2632、2000 mg/kg氟苯尼考混悬型微乳剂和0.5 mL/kg生理盐水注射液给小鼠腹腔一次性注射,同时用氟苯尼考普通注射液做对照,重复上述试验,均连续观察7 d。结果显示:氟苯尼考混悬型微乳剂最大耐受量为6000 mg/kg,其LD50为3658.8 mg/kg,LD5095%可信限为2075.8~5241.8 mg/kg。氟苯尼考注射液的LD50为636.68 mg/kg,LD5095%可信限为538.5~735.1 mg/kg。此剂量氟苯尼考混悬型微乳剂中氟苯尼考的含量相当于临床推荐用量(20 mg/kg)的180倍,表明氟苯尼考混悬型微乳剂毒性显著降低,在治疗剂量范围内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0.
头孢噻呋是动物专用抗生素,具有超广谱强效抗菌作用。市场上已经有了盐酸头孢噻呋混悬注射液和注射用头孢噻呋钠的剂型。本文拟采用空白注射液辅料添加头孢噻呋钠原料的方法组建新剂型即头孢噻呋钠混悬注射液,并针对此剂型建立HPLC法的含量测定。在建立HPLC法的含量测定时,参考了国内现有盐酸头孢噻呋混悬注射液和注射用头孢噻呋钠等相关标准,但这些标准中混悬液前处理复杂,流动相组分多且配制繁琐,检测波长不是最大吸收波长。所以我们在参考这些标准中含量测定方法的同时,对新方法作进一步调整。这个测定方法能够为头孢噻呋钠混悬注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