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给圈舍优化设计及现有圈舍的通风系统改造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以新疆常见的双坡式牛舍、塑膜暖棚牛舍、拱顶式牛舍为研究对象,主要从温度、湿度,有害气体H2S、NH3,温室气体CO2几个方面研究确定新疆不同牛舍冬季舍内环境影响因素。通过试验检测,比较和分析不同时间、舍内不同高度时,主要环境影响因素温湿度、有害气体、温室气体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针对三种牛舍屋顶结构不同,所起到冬季保温效果不同,几种牛舍内以及牛舍外即养殖场CO2浓度差异较大、牛舍内不同高度温度、CO2浓度存在分层。舍内湿度与温度数值变化相反,温度越高,湿度越低。说明新疆三种典型牛舍内最低温度均在0℃以上,能够满足肉牛生产环境温度要求;针对试验用三种屋顶结构,牛舍屋顶结构不同,所起到冬季保温效果不同;牛舍内热量分布不均匀;新疆几种典型牛舍内湿度都较高,是环境调控核心问题;舍内湿度与温度数值变化相反,温度越高,湿度越低;牛舍内不同高度CO2浓度有所变化,但变化规律因牛舍屋顶结构和采用通风方式而异;三种牛舍内NH3、H2S气体浓度全天所有高度范围内数值远低于标准值,不是主要环境影响因素,环境调控时可以不进行考虑。新疆南北疆气候条件差别较大,使南北疆适用的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冬季屋顶机械负压通风方式对肉牛舍空气环境质量的影响,试验在冬季大寒最冷时节,测定半开放式育肥牛舍在通风孔关闭、通风孔打开、通风孔打开并结合风机换气三种状态下牛舍中的温度、湿度、有害气体浓度等空气质量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牛舍在三种状态下,舍内温度、湿度均随舍外温度、湿度的变化而变化,整体变化趋势一致。牛舍内温度均在0℃以上,湿度在47%~100%之间。CO2浓度在不开启风机阶段,远远大于行业标准规定的牛舍内CO2浓度标准;打开牛舍南北半墙上通风孔时,牛舍内CO2浓度有所降低,但仍不达标;开启风机后每5 min监测1次,发现在15分钟左右CO2浓度降至最低,为1 552 mg/m3左右;风机继续工作,CO2浓度不再降低。牛舍内NH3、H2S的浓度范围远远低于行业标准中牛舍内环境对其的要求值。说明通过屋顶安装风机进行强制机械负压通风可作为牛舍环境调控的基本方法,原理可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日光暖棚牛舍由于造价低,经济效益好等原因,在我国应用非常广泛。该牛舍通过结构设计,已基本解决夏季舍内环境调控问题,但冬季存在舍内气流分布不均匀,温度较低,湿度、二氧化碳浓度较高等问题,导致肉牛生产性能降低,包括料肉比减少、日增重下降等。为了研究日光暖棚牛舍内主要环境参数在不同时间段和不同高度上的时空分布规律,以指导该牛舍结构和环境调控系统的优化设计,本文在现场实测的基础上,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方法对牛舍内温度场进行模拟和分析,并对温度、湿度、CO_2浓度、NH_3浓度在牛舍内不同高度和不同时间实测值进行方差分析。冬季塑料薄膜覆盖牛舍主要调控因素为湿度和CO_2浓度。该牛舍内最需要环境调控的位置是距离地面3m高度处,时间是0:00~4:00。该研究可为日光暖棚牛舍结构和环境调控系统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畜牧与兽医》2015,(10):53-56
通过塑膜暖棚肉牛舍屋面形式选择、前屋面角和朝向设计、舍内其他参数确定,为北纬41°的新疆阿克苏地区塑膜暖棚肉牛舍结构标准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同时设计了采用屋顶负压机械通风的环境调控方式时风机风量、数量及安装位置等参数,为塑膜暖棚肉牛舍屋顶负压机械通风提供一种模式。牛舍环境参数测试结果表明:在大寒当天舍内比舍外平均温度高14.2℃,舍内平均温度8.47℃,能够满足肉牛生产环境温度要求,舍内平均湿度为75.9%、CO2浓度平均为1 496 mg/m3、NH3浓度平均为2.82 mg/m3、H2S浓度平均为0.03 mg/m3,畜禽场环境质量指标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5.
1保持通风换气冬季要保持牛舍内的空气清洁与干燥。牛舍内的通气孔,必须保证通风良好。换气不良的牛舍,舍内温度上升,空气中尘埃较多,氨、硫化氢、二氧化碳及其他有害气体、有毒微生物也增多,这种环境继续保持,则会导致奶牛的食欲不振,适应性下降,特别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肉牛舍走向对舍内环境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2种不同走向的牛舍,测定夏季舍内温度、相对湿度、风速以及二氧化碳、氨气浓度。结果表明:东西走向牛舍内的风速显著高于南北走向牛舍(P<0.05),有效温度及有害气体浓度极显著低于南北走向牛舍(P<0.01),2种牛舍内温度和相对湿度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7.
《畜牧与兽医》2015,(6):81-84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通风孔设施对南疆地区塑膜暖棚肉牛舍冬季舍内环境的影响。测定采用全封闭、南北半墙开通风孔、屋脊处和南北半墙同时开通风孔3种不同通风方式的牛舍内温度、相对湿度、CO2浓度、NH3浓度、H2S浓度等主要环境因素的数据,连续采集120 h,每30 min记录数据一次,结合肉牛舍内环境参数标准值,进行对比、分析,探讨通风孔对冬季舍内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南北半墙开通风孔、屋脊处和南北半墙同时开通风孔的两种自然通风方式可以达到生产环境温度及CO2浓度要求;屋脊处和南北半墙同时开通风孔对舍内NH3排出效果显著,CO2与H2S气体的排出效果不显著,屋脊处和南北半墙同时开通风孔适合冬季温度不太低、舍内NH3较重的牛舍;冬季南疆地区塑膜暖棚肉牛舍内NH3、H2S气体均在肉牛舍冬季环境参数标准值以内,不是主要调控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发挥肉牛在北方冬季环境条件下其最佳生产潜力。[方法]设计了散栏保温牛舍和开放式散栏牛舍2种类型畜舍形式,分别在牛舍中心距离地面0.5m和1.5m处进行温度、湿度测定。[结果]舍内平均湿度为100%,最低温度为-0.6℃,育肥牛平均日增重达到0.83kg/头。[结论]散栏式牛舍冬季湿度大、温度低,牛只采食自由性较大,可改为采用颈杠式,固定床位,设有分隔栏方式,减少温湿度蒸发,同时可避免争食现象。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蛋鸡舍侧墙进风口不同位置高度对蛋鸡舍内小环境的影响,以及合理改善蛋鸡舍内气流分布的均匀性,以我国北方最常见的侧窗进风、纵向通风蛋鸡舍为研究对象,选择A、B两栋仅安装高度不同侧墙进风小窗的蛋鸡舍,侧墙小窗规格一致(宽0.65 m、高0.23 m),安装高度分别为2.25 m、1.65 m,分别测试两栋舍内温热参数以及舍内空气环境质量。结果显示:A、B两栋蛋鸡舍内平均温、湿度之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但不同走道间温、湿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两栋蛋鸡舍内测点风速、氨气平均浓度差异显著(P0.05);舍内二氧化碳平均浓度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表明:A栋蛋鸡舍内温湿度波动低于B舍,测点风速普遍大于B栋蛋鸡舍风速,有害气体浓度低于B舍。说明侧墙进风口位置高度不仅影响蛋鸡舍内温、湿度状况,而且影响舍内污染物的分布及排除。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寒冷季节半开放式蛋鸡舍采用侧风机横向通风对内环境参数的影响,试验利用环境检测箱监测了半开放式蛋鸡舍内外温度和舍内H2S、NH3浓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当鸡舍内温度低于20℃时,为减少鸡舍的温差并降低鸡舍有害气体浓度,可采用横向通风方式定时通风换气,使鸡舍内温差控制在2℃以内、有害气体浓度保持在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传统肉种鸡舍内主要内环境参数时空分布规律,采用自动检测仪器开展舍内主要内环境参数监测,测定期内各环境参数平均值分别为:氨气5.98 mg/m3、二氧化碳1 485.51 mg/m3、硫化氢0.028 mg/m3,温度9.14℃,相对湿度84.54%。从时间上分布,早晚有害气体浓度都较高,与夜间封闭门窗保温有关;从水平分布上,环境参数除二氧化碳外,分布较为均匀;在垂直方向上,舍内有害气体浓度与温度均随测定高度的增加而上升。综合监测表明:传统肉种鸡舍内环境参数虽接近或低于国家相关标准,但均匀度较差,且受舍外环境影响较大,尤其是温度和相对湿度,生产中需要增加通风换气系统以及辅助加热装置。  相似文献   

12.
一加强通风 鸡舍保持良好的通风换气,可排除舍内有害气体、尘埃和病原微生物,并可调节舍内温度,降低湿度,有助于鸡体表蒸发散热。当盛夏来临时,要排除鸡舍周围阻碍通风的障碍物。开放式鸡舍要昼夜打开门窗,使空气自由流通。有条件时还可在鸡舍内安装电风扇,在必要时开动电风扇,增加舍内与外界的空气对流,降低鸡舍内的温度与湿度。  相似文献   

13.
1发病原因 1.1非传染性因素 鸡舍通风换气不良,排风口大而进风口小,导致鸡舍内空气稀薄缺氧,有害气体浓度过高,刺鼻熏眼。舍内空气湿度小,垫料湿度不够,尘埃飞扬,鸡黏膜受损。夜间供暖相对集中,为保温舍内不通风,忽视空气和垫料的湿度。  相似文献   

14.
肉牛舍的环境指标如温度、湿度、通风,对肉牛的健康和增重有重要的影响。本试验通过测定夏季肉牛舍环境指标,评价牛舍环境状况并提出意见建议。结果表明,该牛舍舍内平均温度为23.4℃,平均湿度为51%,平均风速为0.26m/s,CO2平均浓度为681mg/m3,采光系数为1∶15,NH3浓度不足1 mg/m3,这些指标总体上可满足夏季肉牛生产环境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为了达到充分利用太阳热能、增加牛舍内采光量、提高牛舍内温度、降低舍内空气湿度的目的,试验根据太阳高度角在不同季节随不同地区地理纬度不同而变化的原理,确定新疆地区半开放式肉牛舍最佳屋面夹角,测定了2014年新疆大寒当日牛舍内外太阳辐射、温湿度变化。结果表明:应用最佳屋面角的半开放式肉牛舍舍内温度和湿度基本可以满足肉牛冬季正常生长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正>1牛舍建设牛舍应选择建设在在地势高燥、通风干燥、排水畅通、避风向阳的地方,设计要利于夏季通风和冬季保暖,并充分考虑饮水条件。山区多选择半封闭式或封闭牛舍。牛舍高度为4.5~5.0m,根据饲养条件及规模设计长度,牛舍墙壁通常用水泥制成的大砖砌成,在墙壁上留有适量的能够启闭的窗户,窗台距离地面的高度为1.0~1.2m,一般舍内后窗的高度较前窗高一些。牛床前高后低,有1.5%坡度,长为1.6~1.8m,宽为1.1~1.2m。排污沟设置在牛  相似文献   

17.
正秋冬季节,北方气温较低,极易发生呼吸道疾病、冷应激和消化系统疾病,各种细菌性、病毒性、寄生虫性的疾病也较为多发。文章主要从不同方面简述秋冬季节疾病的预防措施。1注重冬季保温与通风特别是东北地区,秋冬季节牛场要注意保温和通风的平衡,温度太低,弱牛和犊牛容易发病;如果空气中有害气体较高常会引发呼吸道疾病。因此,牛舍一定要考虑保温与通风相结合的方法,使牛舍内的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指标  相似文献   

18.
东北寒区奶牛舍屋顶烟囱风机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东北寒区自然通风奶牛舍普遍使用的屋顶烟囱通风冬季结冰堵塞严重,导致舍内湿度过大、有害气体难以排出等问题,本文选用屋顶烟囱风机对黑龙江某典型成乳牛舍的通风系统进行了改造,并对冬季最冷时段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牛舍采用屋顶烟囱风机后,舍内空气质量明显好于对照舍,CO2、NH3平均浓度较改造前分别降低51%和63%;舍内相对湿度最低可降至89%,温度可维持在5℃以上。风机不同运行工况虽然对舍内空气质量有一定影响,但差异不大,综合考虑延长设备使用寿命、节电等因素,推荐实行每日定时开启和关闭的风机管理模式;使用屋顶烟囱风机配合独立进风口可使舍内获得更优的环境质量,舍内的雾气现象和异味明显减轻,即使舍外温度低于-30℃,屋顶烟囱风机也不存在结冰堵塞现象。  相似文献   

19.
肉牛生活的舍内小环境,包含温度、湿度、通风、光照等要素,这些要素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舍内小气候系统。肉牛的生产性能及养殖场的经济效益,与牛舍小气候密切相关。营造舒适的牛舍小气候,除了在建养牛场时需要充分考虑场址位置、牛舍结构、场内布局以外,关键环节在于日常管理,只要管理用心、措施到位,即使没有很高的设备投入,也能获得理想的效果。一、保持舍内温度舒适肉牛最重要的生物学特性是相对  相似文献   

20.
《畜牧与兽医》2015,(6):26-31
研究对使用刮粪板清粪和人工清粪的两种牛舍进行温度、含湿量及几种有害气体的现场测试,对舍内的空气卫生条件进行分析,研究旨在通过机械清粪的方式提高牛舍环境条件,为肉牛生长发育提供保障。结果表明:两种清粪模式下舍内的含湿量、NH3、CH4、CO2、PM10日平均浓度均无显著差异,刮粪板清粪对舍内的NH3的瞬时产生量有较大的影响,在清粪过程中NH3浓度能会提高70%~75%,在刮粪后1 h内舍内氨气浓度会回落到刮粪前水平的80%~85%,人工清粪影响较小。舍内NH3、CH4和CO2的浓度还受肉牛行为的影响,肉牛的排尿、反刍、活动量都会影响舍内气体的含量。舍内温度、含湿量及NH3、CH4、CO2等气体的含量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得出结论:牛舍内空气卫生条件的好坏对肉牛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冬季牛舍粪便的清除工作一直是牛舍卫生条件的重要因素,合理采用机械清粪方式,对肉牛生活环境的改善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