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鸭病毒性肝炎是小鸭的一种高度致死性的病毒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是肝肿大并有出血点,本病发病急,传播迅速,病程短,发病初期的死亡率高达90%以上。随着我县养鸭业的发展,该病在我县也偶尔发生,给养鸭业造成一定损失。现将有关病例的诊治情况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一种传播迅速、高度致死性的病毒性传播病。病程短促、死亡率高。我市郊区孙某养殖户鸭群发生以肝肿大并有出血斑点,病鸭临死前角弓反张为特征的疾病,经临诊观察和实验室检查诊断为鸭病毒性肝炎(DVH),随即紧急注射鸭家禽基因工程干扰素(鸭专用)。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罗中爱 《畜禽业》2012,(4):68-69
<正>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病毒(DHV)引起的雏鸭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以发病急、传播迅速、病程短和高死亡率为主要特点。该病的发生和流行常造成雏鸭的大批迅速死亡,给养鸭业造成惨重的损失。2011年3月,章丘市某养鸭户饲养的雏鸭发生了以肝脏肿大和出血为主要特征的疾病,通过临诊观察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雏鸭病毒性肝炎。经过紧急注射高免血清,并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使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4.
《畜禽业》2014,(12)
<正>雏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一种传播迅速和高度致死的传染病。以肝脏体积增大和有出血斑点为其特征性病变。死亡率可高达90%以上,造成很大损失。1病原主要特性鸭肝炎由3种不同病毒引起,分别是鸭肝炎病毒(DHV)Ⅰ、Ⅱ、Ⅲ型。最常见的为DHVⅠ型,小RNA病毒科;DHVⅡ型为星状病毒;DHVⅢ型为小核糖核酸病毒。DHVⅠ、Ⅱ、Ⅲ型有明显差异,各型之间无交叉免疫性。本病由Ⅰ型病毒感染所致。病毒的大小为2040纳米,在细胞浆中呈晶格排列。  相似文献   

5.
雏鸭病毒性肝炎诊治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升炳 《畜禽业》2007,(4):37-38
<正>雏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3周龄以内雏鸭的1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有3种血清型,即Ⅰ、Ⅱ、Ⅲ型,我国主要流行的是Ⅰ型。该病的特征是发病急,传播迅速,死亡率高。在自然条件下,鸭病毒性肝炎只发生于雏鸭,3~25日龄的鸭最易感,发病率达100%。1周龄死亡率为95%;  相似文献   

6.
《畜禽业》2015,(10)
<正>当涂县一养鸭场,4 000只七日龄雏鸭发病,两天死亡500多只。2015年7月2日,接到报告,到达现场调查,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及治疗恢复情况,初步诊断为雏鸭病毒性肝炎病,现予以报告。1养殖场情况该养殖场为一种植业农业公司的稻田养鸭场,共有水稻田200亩。以每亩25只的密度,6月28日,共放养3日龄  相似文献   

7.
《畜禽业》2016,(8)
正雏鸭病毒性肝炎是一种传播极快和高度致死的急性病毒病,一旦感染发病,1~2 d内雏鸭发病率可达50%以上,死亡率高在新发病区死亡率可达50%以上。1流行规律主要发生于雏鸭,对成年鸭没有致病性,鸡和鹅不感染,3~25日龄的鸭最易感,发病率达100%。本病的死亡率因年龄不同而有差异,1周龄死亡率为95%,2~3周龄死亡率为50%,4~5周龄的鸭基本不死亡或极少发生死亡。一般突然发病,迅速传播,50~  相似文献   

8.
《畜禽业》2015,(8)
<正>鸭病毒性肝炎病是由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引起雏鸭的一种急性、烈性和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不分季节与品种,均可感染,但多发于冬、春季节,该病以发病急,传播快,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为其特征。临床上表现角弓反张,病理变化为肝炎和出血。成年鸭亦可感染但不发病,而成为此病的传染来源。本病的发生和流行,不但给养鸭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极大挫伤了养鸭户的积极性。现将一起小型鸭场雏鸭暴发鸭病毒性肝炎  相似文献   

9.
<正>鸭病毒性肝炎病是由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引起雏鸭的一种急性、烈性和高度致死性传染病,各品种的鸭均可感染,但多发于1~3周龄的雏鸭,尤其对1周龄以内的雏鸭危害性最大,成年鸭亦可感染但不发病,而成为此病的传染来源。该病给养鸭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大大挫伤了养殖户的积极性。现将一起小规模鸭场雏鸭暴发鸭病毒性肝炎病的诊治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0.
《畜禽业》2021,(7)
VB_1缺乏症,是畜禽的一种营养代谢性疾病,该病是由于畜禽机体内VB_1缺乏或不足而引发的一种以神经技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营养代谢性病。德宏本地鸭为云南麻鸭,以放养为主的饲养方式,鸭可以在外面自由寻食新鲜的水生动植物,很少会发生维生素类的营养代谢性病,该次的病例在德宏州较为少见。  相似文献   

11.
鸭曲霉菌病,又称曲霉菌性肺炎,是由真菌中的曲霉菌引起的,主要侵害呼吸器官的一种疾病。在临床上以雏鸭多发,呈急性、群发性暴发,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成年鸭多为散发。鸭曲霉菌在自然界广泛分布,致病力最强的是烟曲霉菌,在自然条件下,鸡、鸭、鹅、鹌鹑均可感染曲霉菌。20日龄内的雏鸭多见发病,但以4~15日龄雏鸭易感性最高。  相似文献   

12.
<正>鸭病毒性肝炎(duck viral hepati-tis,简称DVH)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具有急性、高度接触性、致死性的传染病,以肝炎为主要特征,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把该病列为B类疫病,我国农业部列为二类疫病。本病以发病急、传播迅速、死亡率高为特征。鸭群一旦发病,疫情则迅速蔓延,发病率高  相似文献   

13.
在深入研究近代鸭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特点及临床症状特点基础上,总结出预防控制本病的优势方案,提出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总体防控方针。  相似文献   

14.
鸭病毒性肝炎是危害鸭养殖的最常见的疾病,致死率高达80%,给生产造成巨大损失。本文从该病流行病学、临床临床诊断、实验室诊断及防治措施进行综述,目的在于为鸭病毒性肝炎的综合防治提供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鸭病毒性肝炎(duck.virus.hepatitis,DVH),是引起小鸭高度致死性、传播迅速的病毒性烈性传染性疾病.本病主要感染35d以内的小鸭,尤以14d以内的小鸭最易感,常在出现角弓反张症状后迅速死亡.本病常与鸭瘟、鸭传染性浆膜炎、鸭传染性窦炎、鸭大肠杆菌病混合或继发感染.病理解剖以肝脏显著肿大和严重出血为特征,是目前危害养鸭业最为重要的疾病之一,各地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畜禽业》2017,(8):133-134
<正>大肠杆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大多数是人和动物肠道的正常菌,只有少数血清型具有致病性,多发生在春初、秋末,一旦发病呈暴发性,是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因而又名鸭大肠杆菌败血病,病原是大肠杆菌。本病的临床特征是发病急、死亡快,主要侵害2~6周龄的小鸭。鸭场卫生条件差,地面潮湿,舍内通风不良,氨气味大,饲养密度过劣易诱发本病。现将一起小型麻鸭场暴发鸭大肠杆菌病的诊治介绍如下。1发病情况  相似文献   

17.
<正>鸭病毒性肝炎(Duck virus hep-atitis,DVH)简称鸭肝炎,是由鸭肝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播迅速、高度致死性的传染病,给我国的肉鸭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现将该病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诊断及防制措施等进行了阐述,以供广大养殖户参考。1流行病学特点  相似文献   

18.
李巍 《畜禽业》2005,(4):34-34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播迅速.发病率、死亡率都较高的烈性传染病。该病毒主要侵害3周龄以内的雏鸭,对成年鸭和其它禽均无致病力。笔者在2000-2003年4年中,用中草药治疗雏鸭病毒性肝炎患雏六万多只.治愈率达80%-85%。  相似文献   

19.
《畜禽业》2014,(4)
鸭病毒性肝炎(Duck Viral Hepatitis,DVH)是由鸭病毒性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Virus,DHV)引起雏鸭的一种以肝脏为主要病理变化的急性、高度致死性、接触性传染性疾病。DHV与其他小RNA病毒基因组相比具有一些特殊的结构特征,I型鸭肝炎病毒和新型鸭肝炎病毒间基因序列存在一定差异。文章从流行病学、生物学特征等方面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综述,为临床诊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畜禽业》2014,(12)
<正>据报道,采用中药方剂鸭肝散水煎汁饮服及拌料饲喂治疗鸭病毒性肝炎,与高免血清的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中药的基础方为:茵陈50 g,龙胆草20 g,黄芩20 g,黄连20 g,黄芪20 g,板蓝根20 g,柴胡苗20 g,神曲50 g,陈皮30 g,甘草20 g,再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加减。用法:每100羽鸭每天一副,水煎汁,供鸭自由饮服,连用3 d,或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