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解云南地区马驴骡感染马泰勒虫和驽巴贝斯虫情况,采用双抗原夹心ELISA方法对云南8个地区马、驴、骡三种动物(n=969)进行了马泰勒虫和驽巴贝斯虫抗体阳性率的检测。结果显示:梨形虫总抗体阳性率为5.47%,其中马泰勒虫抗体阳性率为4.75%,驽巴贝斯虫抗体阳性率为4.85%,两者混合感染的抗体阳性率为4.13%;通过调查分析发现云南马、驴、骡存在梨形虫感染,且不同地区的不同动物的马梨形虫感染程度不同。本研究结果为马驴骡梨形虫病的流行防控提供了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2.
马梨形虫病是由马驽巴贝斯虫和马泰勒虫寄生于马属动物的红细胞内所引起的一类血液原虫病,呈全球性分布,尤其在新疆发病率更高,处于逐年上升趋势,对区域性马产业的发展影响极大。为了解2018年新疆昭苏养马区域马梨形虫的感染情况,随机采集昭苏县18个乡镇的马全血及血清各858份,采用PCR和间接ELISA分别进行检测,对两种方法检测的18个地区、不同年龄阶段的马驽巴贝斯虫、马泰勒虫及混合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PCR检测马驽巴贝斯虫、马泰勒虫及混合感染的阳性率分别为12.12%、13.87%和2.80%;间接ELISA检测马驽巴贝斯虫、马泰勒虫及混合感染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5.50%、10.14%和2.56%;不同年龄阶段筛查结果显示,在6岁以下的马匹感染马驽巴贝斯虫、马泰勒虫及混合感染的阳性率较高,并且不同地区的不同年龄阶段马匹的马梨形虫感染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此次获得的昭苏县马梨形虫感染情况的一线数据,可为当地养马区域马梨形虫病的综合防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新疆地区焉耆马场马梨形虫病病原感染情况,促进当地马梨形虫病的综合防控和马产业的健康发展,选取5个焉耆马场作为试验点,随机采集156匹焉耆马全血进行马梨形虫病病原DNA检测,并使用SPSS Statistics 17.0、Megalign与MEGA 11.0软件分析不同采样点、不同年龄、不同性别马匹的感染情况差异,同时进行病原核酸的同源性比较和系统进化树构建。结果显示:156匹焉耆马全血样品中,检出马梨形虫病病原核酸阳性82份,其中马泰勒虫、马驽巴贝斯虫和两者混合感染阳性率分别为33.3%(52/156)、26.9%(42/156)和7.7%(12/156)。不同采样点、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焉耆马的马梨形虫病病原阳性率均无显著差异(P> 0.05)。通过Megalign与MEGA11.0软件分析发现:测序得到的马泰勒虫18S rRNA基因序列与选取的参考虫株同源性为95.5%~100%,马驽巴贝斯虫BC-18S rRNA基因序列与选取的参考虫株同源性为98.6%~99.6%。马泰勒虫18S rRNA基因与马泰勒虫伊犁株(OL589505.1)位于同一分支上,进化关系较近,与其他...  相似文献   

4.
新疆昌吉部分地区马梨形虫病检测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昌吉养殖马区域马匹感染梨形虫病情况,本文采用聚合酶链反应试验(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与血液涂片镜检法相结合,对昌吉马匹随机抽样(n=78),进行马梨形虫病感染情况调查。血液涂片结果显示,马泰勒虫阳性率6.4%,驽巴贝斯虫阳性率为2.5%;PCR结果显示,马泰勒感染率为28.2%(22/78),驽巴贝斯虫感染率为10.2%(8/78),混合感染率为10.2%(8/78)。通过对采自马的蜱进行了形态学鉴定,共鉴定出4种蜱。该次对昌吉部分地区马梨形虫感染情况的调查结果,为该地区马的健康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新疆南北疆部分疫区马匹携带驽巴贝斯虫(Babesia caballi)抗体情况,运用实验室已构建保存的地方虫株重组Bc48为靶抗原,将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GEX4T-1-Bc48转化至BL21表达系统中,诱导表达出36 KDa的重组蛋白。经KCl法切胶纯化重组蛋白后作为rELISA包被抗原,对阿克苏、伊犁、和硕等7个区域的随机采集样品(n=256)进行马驽巴贝斯虫抗体检测。结果显示,Bc48重组抗原能够精确识别马驽巴贝斯虫标准阳性和阴性血清;所检测的临床样品中,驽巴贝斯虫抗体阳性率为19.5%,其中,南疆2个地区(和硕、阿克苏)马驽巴贝斯虫病阳性率分别为30%、9%;北疆5个地区(昭苏种马场、伊犁卡拉苏、洪纳海乡、阿尕什敖包乡和富蕴县区域)马驽巴贝斯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7%、12.5%、17%、5%和35%。本次调查结果为新疆驽巴贝斯虫防控措施及疫苗和驱虫药的使用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建立马梨形虫病双重PCR检测方法,试验根据Gen Bank发表的驽巴贝斯虫和马泰勒虫18S rRNA保守基因序列分别合成2对特异性引物,以核酸混合物为模板,优化反应条件建立马梨形虫病双重PCR检测方法,并检验该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同时用该双重PCR检测方法对采自昭苏种马场的马疑似病例全血进行检测,并与镜检法和单重PCR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双重PCR检测方法能对驽巴贝斯虫和马泰勒虫核酸扩增出大小为529 bp和789 bp特异性目的片段,而对双芽巴贝斯虫、环形泰勒虫、羊泰勒虫、牛巴贝斯虫核酸的扩增均为阴性;驽巴贝斯虫和马泰勒虫阳性DNA被稀释1×108倍时均能检出其相应目的片段;对采集的46份马疑似病例血样进行PCR诊断,其中驽巴贝斯虫感染率为30.4%(14/46),马泰勒虫感染率为41.3%(19/46);双重PCR检测方法与单重PCR方法的符合率为100%。说明建立的双重PCR检测方法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用于驽巴贝斯虫和马泰勒虫临床感染隐性病例的联合检测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正>马泰勒虫(Theileia equi,旧称马巴贝斯虫)和马驽巴贝斯虫(Babesia caballi)是寄生于马属动物红细胞内,是马梨形虫病的主要病原。据报道马泰勒虫病比驽巴贝斯虫病有更强的致病性和传播能力[1]。马泰勒虫(Theileria equi)隶属于泰勒科(Theileriidae Levine)泰勒属(Theileria),是寄生于马属动物红细胞体内,临床以稽留热、贫血、黄疸等为  相似文献   

8.
旨在研究新疆伊犁地区马梨形虫病的流行动态及其影响因素。于2015黏3-6月定点采集了伊犁地区马的213份血样及其体表硬蜱712只,4个月的蜱指数分别为2.22,3.59,5.73,2.28;借助PCR检测马及其体表硬蜱的带虫率,结果显示,被检马匹全血DNA阳性率分别为37.93%,52.17%,53.06%,18.33%;硬蜱带虫率为11.12%,16.67%,20.13%和6.24%。该区4,5月份为马梨形虫病的高发期,马泰勒虫(4月)与驽巴贝斯虫(5月)的感染高峰期有所不同。马源性梨形虫病与媒介蜱带虫率之间差异显著(P0.05),而与蜱指数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故该病的流行与带虫媒介蜱的活动规律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9.
伊犁尼勒克县与新源县马泰勒虫抗体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畜牧与兽医》2016,(11):103-104
马泰勒虫病是一种经蜱传播的急性、季节性血液原虫病,在我国主要流行于新疆、内蒙古等地。为了解伊犁地区尼勒克县、新源县放牧马感染马泰勒虫的情况,本试验用马泰勒虫竞争性ELISA(cELISA)检测试剂盒,对尼勒克县、新源县放牧马(n=315)进行马泰勒虫抗体阳性率的检测。结果显示,两个县均不同程度地感染了马泰勒虫,其中尼勒克县马泰勒虫阳性率为29.82%(51/171),新源县马泰勒阳性率为53.33%(77/144),新源县阳性率较高。经统计分析发现,台努尔哈拉牧场、马场牛队马泰勒虫感染存在明显差异,与尼勒克乡、乌赞乡、那拉提镇、阿勒托别乡不同年龄段马泰勒虫感染无明显差异。此外,不同地区感染程度不同。试验数据可为当地的马泰勒虫防控提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南北疆养殖马区域马匹感染驽巴贝斯虫情况,笔者采用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ELISA)与血涂片镜检法相结合的试验法,对伊犁和巴州两地区马匹随机抽样(N--454),进行驽巴贝斯虫病血清学调查。经c-Elisa调查发现,驽巴贝斯虫状况(呈抗体阳性)总感染率为33.2%;其中北疆4县马驽巴贝斯虫感染率分别15.8%、7.9%、5.7%和2.6%;南疆和静县感染率为O.4%。经血液涂片检查发现极少部分抗体阳性全血发现虫体,其总阳性率6.6%。无临床症状的马匹血清抗体阳性率高说明该地区存在‘传染源'、传播蜱虫,故加以防范。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来源于内蒙古西部某地的草原革蜱及新疆境内广泛分布的草原革蜱携带同一种病原-驽巴贝斯虫的情况。本试验借助光学、电子显微镜进行鉴定了采自于不同植被(包括内蒙古、新疆两地)的草原革蜱;并参考驽巴贝斯虫Bc48基因序列,合成引物,提取该种蜱携带的马驽巴贝斯虫病原DNA,进行PCR扩增、检测。结果显示,来自内蒙古(N=147)、新疆(N=200)两地的草原革蜱在假头基部、多孔区、齿式、气门板等超微结构形态方面基本相似。经PCR成功扩增出了草原革蜱所携带的驽巴贝斯虫病原DNA阳性条带452 bp;来源于内蒙古西部某地的草原革蜱携带驽巴贝斯虫的阳性率为8.16%(12/147),来源于新疆和静县平原的草原革蜱驽巴贝斯虫的阳性率为13.50%(27/200)。这些参数可为草原牧区优势分布蜱虫-草原革蜱所传播家畜血液原虫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新疆部分地区马匹感染马驽巴贝斯虫病的流行情况,通过PCR方法对不同地区所采集的样品进行检测,并对不同地区和不同年龄段马驽巴贝斯虫感染情况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所检测的504份马血样中,54份血样为阳性,阳性率为10.71%。其中北疆昭苏种马场、阿勒泰、吐鲁番托克逊马驽巴贝斯虫阳性率分别为20.61%、5.17%、0;巴音布鲁克牧场、和静地区马驽巴贝斯虫阳性率分别为0和8.59%。从阳性样品中都检测到了驽巴贝斯虫BC48基因片段,与已知序列的同源性为99%。X≤3,3X≤6,6X≤9,X9四个年龄段马驽巴贝斯虫感染率分别为9.76%、10.53%、11.21%和11.65%。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昭苏种马场与阿勒泰、巴音布克牧场分别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巴音布鲁克牧场与和静也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昭苏种马场与吐鲁番托克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各地方差异不显著。各个年龄段马驽巴贝斯虫感染无显著性差异。本试验的研究数据可为研究新疆马驽巴贝斯虫分布特点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3.
根据驽巴贝斯虫(Babesia caballi)18S rRNA基因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扩增出452 bp核苷酸片段,建立了检测驽巴贝斯虫病的PCR方法。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最低能检出0.01 fg/μL驽巴贝斯虫DNA模板。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在被检测的6个巴贝斯虫株中,仅驽巴贝斯虫株能扩增出特异性片段,马泰勒虫、双芽巴贝斯虫、莫氏巴贝斯虫、卵形巴贝斯虫、大巴贝斯虫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对45份马属动物血样进行检测,本研究建立的PCR方法测得驽巴贝斯虫病的阳性率为26.67%(12/45),与显微镜检测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PCR检测方法可显著提高驽巴贝斯虫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4.
马泰勒虫病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寻求一种快速、有效的马泰勒虫 (Theileria equi,T.equi) PCR检测方法。基于马泰勒虫18S rRNA基因序列,在其V4高变区设计特异性引物Te-18F、Te-18R,通过PCR技术获得了531 bp的核酸片段。用该引物对马泰勒虫、马泰勒虫和驽巴贝斯虫混合样本、驽巴贝斯虫、尤氏泰勒虫、中华泰勒虫、环形泰勒虫、绵羊泰勒虫、吕氏泰勒虫和瑟氏泰勒虫基因组模板进行特异性试验。同时对马泰勒虫基因组模板进行不同浓度稀释后扩增,以便于确定试验的敏感性。用本试验建立的方法与常规显微镜镜检方法对45份马属动物血样进行检测。特异性试验显示,在被检测的9个样本中,只有马泰勒虫及马泰勒虫和驽巴贝斯虫混合模板中扩增出了符合大小的特异核酸片段。驽巴贝斯虫、尤氏泰勒虫、中华泰勒虫、环形泰勒虫、绵羊泰勒虫、吕氏泰勒虫和瑟氏泰勒虫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灵敏度试验结果表明,PCR对马泰勒虫的扩增效率可达到10-13。对本试验建立的PCR检测马泰勒虫方法评估结果显示,PCR对马泰勒虫的检出率为17.78%(8/45),显微镜镜检结果只有8.89%(4/45)两者的符合率为100%。本试验建立的马泰勒虫PCR检测方法不失,为一种好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探究新疆优势分布的2种硬蜱所携带马泰勒虫、马驽巴贝斯虫和饶氏立克次体病原的情况。对采集于昭苏、和静2个采样点的硬蜱样品(n=188)经过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了种属鉴定的同时,以马泰勒虫18S rRNA、马驽巴贝斯虫Bc48和饶氏立克次体16S rRNA为靶标,应用PCR进行检测,并将阳性产物测序比对。在188只蜱虫中,93只(昭苏县)为边缘革蜱,95只(和静县)为森林革蜱;在2种硬蜱中,马驽巴贝斯虫的PCR阳性率分别为昭苏县30.1%(28/93)、和静县6.3%(6/95);饶氏立克次体的检出率分别为昭苏县6.5%(6/93)、和静县36.8%(35/95)。试验鉴定归类了昭苏县与和静县采样点的优势种硬蜱,并发现两地的2种硬蜱均可携带马驽巴贝斯虫和饶氏立克次体,本试验为革蜱携带病原相关研究以及蜱传疾病的科学防控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6.
在序列比对分析的基础上,设计2对引物和2条MGB探针,经体系优化建立了可快速鉴别检测两种马梨形虫病病原(马泰勒虫和驽巴贝斯虫)的双重荧光PCR检测方法。该方法可分别检出22和31基因拷贝的虫体DNA,且不与其他马病病原发生交叉反应。应用建立的荧光PCR检测方法,对采自进出口马匹的10份马全血和20份马血清进行检测,结果从马全血中检出2份马泰勒虫阳性样品。使用一对马泰勒虫EMA1全基因扩增引物,从2份阳性样品中扩增了EMA1基因。克隆测序后,对该基因全序列进行分析,证实其为马泰勒虫特异基因序列;2份样品的基因序列相似性为98.9%,存在6个氨基酸变异;2个样品中的EMA1基因不完全一致,表明2个感染样品中的虫体可能为不同的马泰勒虫虫株。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新疆昭苏县马感染梨形虫情况及传播媒介蜱的种类,采用寄生虫病病原常规检查方法、分子生物学技术和血清学检测方法对200匹马进行马梨形虫的检测,对320只传播媒介蜱进行形态学鉴定。结果显示,血液涂片染色镜检红细胞染虫率为9.23%,PCR、cELISA对驽巴贝斯虫的检出率分别为28%和23.5%,对泰勒虫的检出率分别为36%和34%;对马体表和周边环境采集的320只蜱虫鉴定为草原革蜱和森林革蜱2种。本研究为该地区马梨形虫病的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广州及其周边地区马梨形虫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广东从化无规定马属动物疫病区建设的顺利进行和了解周边地区马属动物马梨形虫病的存在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涂片镜检的方法对广州、东莞和深圳的马属动物进行了马梨形虫病(马巴贝斯虫和驽巴贝斯虫两种虫体)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上述三个地区的马属动物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马梨形虫病两种虫体的抗体,且出现同一个马场和在同一匹马同时存在两种虫体抗体的情况。对所有抗体阳性马匹进行涂片镜检未发现虫体,也未发现有马梨形虫病临床症状的马属动物。  相似文献   

19.
<正>马驽巴贝斯虫病是由梨形虫纲驽巴贝斯虫(Basia caballi)寄生于马、驴、骡的红细胞内引起的一类血液原虫病。该病主要的传播者是硬蜱。笔者于2009年诊治了1例典型病例,通过综合诊治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  相似文献   

20.
巴贝斯虫(Babesia spp.)和泰勒虫(Theileria spp.)是世界范围内流行的蜱传播梨形虫病病原体。为评价梨形虫病传播情况,为甘肃省河西区域梨形虫病防治提供流行病学资料,采集该区域部分县区的牛羊抗凝血样品和环境游离蜱虫进行梨形虫病病原检测,分析样品中病原体的存在和分布情况,利用MEGA 6.06软件和NCBI GenBank数据库的BLASTn工具,对阳性样品中的巴贝斯虫和泰勒虫18S rRNA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和遗传进化树构建。通过基于18S rRNA的巢氏PCR方法,检出梨形虫病病原1目2科9种,包括莫氏巴贝斯虫、双芽巴贝斯虫和隐藏巴贝斯虫3种巴贝斯虫,东方泰勒虫、中华泰勒虫、分离泰勒虫、吕氏泰勒虫、狍泰勒虫和环形泰勒虫6种泰勒虫。牛羊抗凝血样品梨形虫病病原总感染率为8.84%(16/181),阳性样品分布于武威市(感染率14.94%)和张掖市(感染率3.45%);检出携带梨形虫病病原的蜱9只,蜱病原携带率为2.52%(9/357)。检出的梨形虫病病原分属泰勒虫属和巴贝斯虫属2大类,每种病原跟国内外检出虫株的同源性均较高,处于各虫株相应分支上,提交序列相似率达9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