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研究选择6头体重相近,体况良好,并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奶山羊作为试验对象。采用3×3拉丁方设计,试验分三阶段进行,并对瘤胃p H值进行定点实时监测。试验日粮的精粗比分别为10:90、35:65、60:40。结果表明:(1)试验动物在日粮中精料比例为60%时被成功诱导发生瘤胃慢性酸中毒。(2)随着日粮精粗比的提高,p H值显著下降。(3)丙酸、异丁酸、丁酸、异戊酸、戊酸的浓度随精粗比的提高而升高,乙酸的浓度下降,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升高。结果说明,饲喂高精料日粮引起总的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升高,p H值的进一步下降,增加亚急性酸中毒的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2.
肉牛强度育肥期间,大量高精料摄入极易诱发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ARA)。发生SARA后,瘤胃内环境长时间处于低pH值状态,使瘤胃菌群结构改变,代谢功能异常。革兰阴性菌在过酸环境中裂解释放LPS等有毒代谢物,使瘤胃上皮受损,功能减弱,不同程度影响肉牛生产性能。因此,为了降低SARA对肉牛育肥的影响,对国内外关于SARA的研究进行总结,针对瘤胃内菌群变化、瘤胃内菌群异常代谢、瘤胃上皮细胞表达等方面展开分析,了解SARA发生机制,为开发该病诊断和治疗新方法及后续研究明确方向。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研究在以高精料饲粮诱导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ARA)条件下,核桃青皮提取物对绵羊瘤胃发酵及乳酸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选用4只健康、平均体重为(43.3±1.5) kg且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小尾寒羊公羊作为试验动物。采用4×4拉丁方试验设计,以精粗比为65∶35的基础饲粮诱导SARA模型后,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对照)、0.125%、0.250%和0.500%的核桃青皮提取物进行饲养试验。4期试验均包含预试期9 d,采样期8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0.125%、0.250%或0.500%核桃青皮提取物对各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提高了瘤胃液pH(P<0.05),显著降低了瘤胃液总挥发性脂肪酸、乙酸、丁酸、乳酸浓度与己糖激酶、乳酸脱氢酶活性(P<0.05);饲粮中添加0.125%或0.250%核桃青皮提取物显著降低了瘤胃液中氨态氮浓度(P <0.05);饲粮中添加0.250%或0.500%核桃青皮提取物显著降低了瘤胃液中原虫数量和异丁酸浓度(P<0.05);饲粮中添加0.125%或0.500%核桃青皮提取...  相似文献   

4.
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EdgarGaret著李永清摘译王彩虹校亚急性瘤胃酸中毒是奶牛业的一种常见而又棘手的疾病,是奶牛过量采食最易发酵的碳水化合物引起的。在高纤维的日粮中,碳水化合物主要来源于纤维素,能量则是瘤胃内微生物生长的限制性营养因素。过量采食可...  相似文献   

5.
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畜牧业集约化养殖越来越普遍。为提高反刍动物生产性能,饲喂大量能量饲料,进而引发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ARA),导致动物采食量下降、畜产品产出降低以及动物发生炎症反应。近年研究表明,SARA会改变瘤胃生理状态,而瘤胃健康对反刍动物饲养至关重要。本文综述了反刍动物SARA状态下瘤胃生理生化过程变化,结合瘤胃发酵模式变化和瘤胃微生物的改变,重点阐述了SARA引起的瘤胃上皮细胞形态结构变化、屏障功能改变、瘤胃上皮细胞中物质转运及相关载体表达及其引发的瘤胃上皮细胞炎症通路,为更好指导反刍动物饲养及为瘤胃营养生理生化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ubacute Ruminal Acidosis,SARA)是反刍动物常见的一种代谢疾病。日粮中易发酵碳水化合物含量过高或纤维含量过低都会导致瘤胃内有机酸含量增多、缓冲液分泌量减少,pH值下降,进而导致瘤胃发酵异常和微生物区系改变。本文主要综述了奶牛发生瘤胃异常发酵对瘤胃内脂多糖(LPS)、组胺、乳酸及瘤胃微生物组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研究苜蓿草颗粒诱导的亚急性瘤胃酸中毒对泌乳奶牛瘤胃液和外周血液中脂多糖(LPS)、血浆中急性期蛋白、采食量、瘤胃发酵参数、乳产量、乳成分和血液中代谢产物的影响。选用8头泌乳期荷斯坦奶牛,其中4头安装瘤胃瘘管,每日饲喂1次(09:00),试验期6周。第1周,饲喂由50%的精料(干物质基础)和50%的剁碎苜蓿草(干物质基础)组成的日粮;第2~6周,用苜蓿草颗粒每周替代8%的剁碎苜蓿草以降低瘤胃pH。瘤胃内埋植探针持续测定瘤胃中pH。每次饲喂前15 min和饲喂后6 h采集瘤胃液和外周血液。以每日瘤胃pH低于5.6的时间不少于180min为亚急性瘤胃酸中毒,则从饲喂苜蓿草颗粒的第3周开始出现亚急性瘤胃酸中毒。苜蓿草颗粒取代40%的剁碎苜蓿草时,干物质采食量呈二次方提高,从第1周的18.1 kg/d增加至第6周的23.4 kg/d。乳产量(32.7和35.9 kg/d)、乳脂率(2.32%和3.22%)和产量(0.77和1.14 kg/d)线性降低,但提高了乳蛋白率(3.80%和3.04%)和产量(1.23和1.07 kg/d);同时提高瘤胃中总挥发性脂肪酸的平均产量(90和121.9 mmol/L)、乙酸量(53.9和66.8 mmol/L)、丙酸量(21.5和139.6 mmol/L)及渗透压(277.7和293.8mmol/kg),降低了乙酸丙酸比(2.62和1.73)。乳酸含量从1.00 mmol/L(第1周)线性增加至3.46 mmol/L(第5周)。瘤胃液中LPS含量从42.122 EU/mL(第1周)增加至145,593 EU/mL(第6周),但外周血中LPS含量(0.05 EU/mL),血清淀粉性蛋白A、结合珠蛋白和LPS结合蛋白的含量并未随之提高。结果表明,苜蓿草颗粒诱导的亚急性瘤胃酸中毒并未引起瘤胃液中LPS的易位和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9.
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ARA)是现代集约化反刍动物生产中最常见的营养代谢疾病。SARA的发生是由于精料增加,饲粮结构改变使瘤胃内累积过多的挥发性脂肪酸,降低瘤胃内pH,造成微生物区系发生改变,引起的一种慢性疾病。本文主要从SARA对瘤胃上皮及瘤胃内环境的影响2方面进行介绍,详细阐述了瘤胃上皮结构、细胞连接、通透性及其内环境的变化,为SARA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亚急性瘤胃酸中毒诊断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ARA)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是高产奶牛场面临的严峻问题。为了有效防治SARA,需尽早诊断出患病动物。目前对SARA的病因、机理及防治措施有很多报道,但对SARA的监测诊断报道的相对较少。本文从SARA与其他疾病的关系、临床症状及临床诊断参数加以介绍,希望对SARA的监测和早期诊断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ARA)作为一种普遍存在于大多数牛场的奶牛健康问题,目前已经得到人们充分认识。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患SARA的奶牛产奶量会普遍降低,损害母牛健康,强制性淘汰率增加,最终影响生产者的经济利益。作者就目前与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有关的饲养管理及其预防措施进行综述,希望对奶牛生产者如何正确的预防亚急性瘤胃酸中毒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奶牛养殖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模式的发展,为提高奶牛的产奶性能,养殖者大量饲喂以谷物淀粉为主要能量饲料的高精料日粮,使得诱发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风险几率增加,继而造成干物质采食量下降、蹄叶炎及腹泻等症状,严重的会诱发一系列代谢紊乱性疾病增加了奶牛的淘汰率。论文主要从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病因、临床症状、诊断方法及对奶牛的危害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开展牛群健康监测及有效控制或减少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发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通过逐步递增饲粮精粗比诱导绵羊发生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ARA),探究其对瘤胃异常代谢产物、瘤胃菌群、血气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为防治绵羊SARA提供理论依据.选取50只2月龄同期断奶健康的杜泊羊(♂)×湖羊(♀)F1代,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CK组,n = 15)饲喂精粗比为50∶50的基础饲粮;SARA诱导组通...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发生、危害及与日粮的关系为切入点,从营养和管理角度,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探讨了降低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发生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ARA)对瘤胃上皮形态结构和通透性的影响。选用体况良好、体重相近的泌乳期萨能奶山羊9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SARA组、恢复组,n=3),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与中性洗涤纤维比(NFC/NDF)=1.40],SARA组和恢复组先后饲喂NFC/NDF为1.40、1.79、2.31、3.23的4种试验饲粮诱导SARA发生,每种饲喂15 d,恢复组奶山羊待SARA诱导成功后自由采食青干草30 d。对照组奶山羊分别在饲养30、60(与SARA组3只同时)和90 d(与恢复组3只同时)各屠宰1只。采集瘤胃腹囊部上皮组织用于石蜡切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及尤斯灌流系统(Ussing chamber)研究。结果表明:1)组织切片结果显示,瘤胃上皮角质层厚度SARA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恢复组(P0.05),恢复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颗粒层厚度对照组显著高于SARA组和恢复组(P0.05),但SARA组和恢复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棘突层厚度3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上皮总厚度恢复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和SARA组(P0.05),但对照组与SARA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透射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SARA组瘤胃上皮紧密连接被破坏,细胞间隙增大,棘状层细胞线粒体出现降解并出现空泡。2)与对照组相比,SARA组和恢复组瘤胃上皮短路电流(Isc)、组织导电性(Gt)和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流速显著升高(P0.05),跨膜电位差(PD)显著降低(P0.05)。综合得出,SARA破坏了奶山羊瘤胃上皮形态结构的完整性,使瘤胃上皮通透性增加,导致瘤胃上皮屏障功能长期受损。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选取9只健康处于泌乳期的奶山羊作为试验动物,按体重、泌乳量相近原则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SARA组和恢复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SARA组饲喂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与中性洗涤纤维比(NFC/NDF)为1.02、1.24、1.63和2.58的日粮诱导试验奶山羊发生SARA;恢复组诱导奶山羊发生SARA后自由采食青干草4...  相似文献   

17.
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ARA)是奶牛场普遍存在的一种营养代谢疾病,与奶牛健康状况及养殖效益密切相关。瘤胃穿刺技术作为奶牛SARA诊断的一种有效手段,在国外已被广泛地应用。本文主要对瘤胃穿刺技术的操作程序、有效性评价、对动物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影响及其在奶牛场SARA诊断中的应用进行介绍,以期为我国奶业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奶牛养殖中,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ubacute ruminal acidosis,SARA)是一种高发的营养代谢病。随着我国奶牛养殖集约化程度的提高,为提升奶牛生产性能饲喂大量高能谷物饲料极易诱发SARA,导致瘤胃液pH值降低,瘤胃菌群发生改变,瘤胃上皮黏膜层受损,进而影响瘤胃代谢功能。分析了奶牛不同生理阶段、择食行为以及个体差异等SARA的易感因素,探讨了SARA对奶牛瘤胃菌群变化、瘤胃上皮细胞基因表达、瘤胃屏障功能的影响,以期为阐明SARA造成瘤胃功能损伤的机制、降低奶牛发生SARA的风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亚急性瘤胃酸中毒是奶牛场近年来关注的主要问题,该病会降低采食量,降低纤维消化率,改变乳成分及引起腹泻等疾病而影响奶牛的健康,进而降低奶牛场的经济效益。本文综述了导致奶牛患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病因及其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ARA)是高产反刍动物过量采食高淀粉、易发酵碳水化合物饲粮所导致的一种常见营养代谢疾病,使瘤胃健康受损进而降低饲料转化效率。相同处理下,不同个体对SARA耐受性存在较大差异,因此研究反刍动物个体间SARA变异性的机制是重要的科学问题。本文分别从采食行为、瘤胃上皮吸收功能以及微生物区系3个方面解析动物个体间SARA变异性潜在机制,为反刍动物健康与高效生产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