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旨在比较冬季不同建筑类型奶牛舍内外气载细菌和真菌的含量变化.选择3种建筑类型的奶牛舍,对舍内、运动场、净道、凉棚及场外上风向和下风向5和50 m处的气载微生物进行同期采样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建筑类型奶牛舍内微生物含量不同,气载细菌的含量变化为1 540~10 487 CFU/m3,只设顶棚的棚舍细菌含量最高;气载真菌的含量变化为169~731 CFU/m3,卷帘舍的真菌含量最高,且所有舍晚上的细菌和真菌含量均高于早上和中午.从舍内外微生物的空间分布得出,舍内或运动场的细菌含量高于净道,场外下风向处的细菌含量高于上风向处,但真菌的空间分布变化不明显.本研究结果可为奶牛舍环境的改善和奶牛疾病预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深入了解河北北部山区春、秋季节不同建筑类型奶牛舍的空气质量,试验选取该地区3种有代表性建筑类型的奶牛舍,对春、秋季节奶牛舍内、外空气中CO_2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春、秋季节3种建筑类型奶牛舍内的CO_2含量排序为:有窗密闭式(舍2)半开放式(舍3)无窗密闭式(舍1),其中在春季早、晚和秋季晚有窗密闭舍舍内0.6,1.2 m处CO_2含量均超出国家标准。舍内不同空间高度处的CO_2含量表现为上低下高的分布规律,春、秋季节各舍晚上不同高度处的CO_2含量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建筑类型奶牛舍内空气中的CO_2含量均高于舍外,而舍外运动场与场中CO_2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3.
通过检测河北省不同地区6种有代表性建筑类型的肉牛舍内外空气中的细菌含量,对夏季和冬季肉牛舍的空气环境质量进行分析。夏季各地区牛舍中不同检测高度的细菌数量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而冬季3种密闭式牛舍内,1.2m高的细菌数量均显著高于0.6m(P<0.05),分别达到98.2CFU/m3和68.3CFU/m3;夏冬两季不同建筑类型的牛舍内细菌数量均显著高于舍外(P<0.05),且冬季密闭式牛舍内细菌数量达到75.5×103~88.1×103 CFU/m3,是舍外的2.6~9.6倍,远远超过夏季(83.2×103 CFU/m3)。该研究为肉牛舍的设计和牛舍环境的改善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大跨度密闭奶牛舍越来越受到寒冷地区奶牛场的重视,通过检测牛舍空气中氨气(NH3)和二氧化碳(CO2)含量,对河北省北部寒区大跨度密闭奶牛舍夏季有害气体的时空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夏季舍内NH3含量的日变化范围为3.1~6.6mg/m3,其中7∶00~8∶30和18∶30~21∶30达到高峰值;舍内CO2含量表现为早晚高中午低的规律,早晚含量均超过2 000mg/m3,且晚上舍内CO2含量与垂直空间高度密切相关,1.8m高度处的CO2含量显著高于0.6m(P0.01)和1.2m处(P0.05)。另外,早中晚舍内CO2含量均显著高于运动场和场中(P0.01),分别是舍外的4.7倍、3.7倍和4.1倍。该研究可为寒区密闭奶牛舍的设计和环境控制提供可靠的数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评估北方农牧交错区奶牛舍的空气环境质量,试验对内蒙古西部农牧交错区大型双坡式奶牛舍内外夏冬两季空气环境质量进行监测与评价。结果表明:夏冬两季舍内NH3含量及微生物数量均显著高于舍外(P0.05),冬季舍内CO2含量显著高于舍外(P0.05),但均未超过卫生学标准,其他各项空气环境指标也符合卫生学标准。说明该种奶牛舍夏冬季节空气环境可满足奶牛生产需要,夏季时可加强粪便清理工作,以减少微生物和NH3产生。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散栏奶牛舍沙土垫料微生物的年动态消长规律,试验对舍饲散栏奶牛舍双月份沙土垫料中的细菌和真菌(酵母和霉菌)数量进行连续1周的检测,并对沙土垫料中微生物数量与牛舍内温湿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沙土垫料细菌数量随沙土铺垫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第0天时8月份沙土垫料细菌数量最高,其次是6月份,2,4,10,12月份细菌数量差异不大,第7天时达到最高;6月份和8月份在垫料中真菌数量未表现出明显的消长规律,0~6 d均呈上升趋势,第6天达到峰值;垫料中细菌和真菌数量与牛舍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环境相对湿度无显著相关性(P0.05);在相对湿度大于60%的2,10,12月份细菌增殖率高于相对湿度低于60%的4,6,8月份,真菌数量均值和增殖率最大值分别出现在炎热的8月份和6月份。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河北省北部寒区夏季不同建筑类型成奶牛舍和犊牛舍的空气质量。[方法]选取4种建筑类型的奶牛舍和3种犊牛舍,对舍内外空气中的二氧化碳(CO2)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大跨度有窗密闭奶牛舍早晚CO2含量最高,约2 202mg/m3,远超国家现行标准,半开放奶牛舍CO2含量最低,约550mg/m3,所有奶牛舍CO2的日变化均表现为早晚高、中午低的规律;单侧带窗密闭犊牛舍的CO2含量在早中晚三个时间段内均显著高于双侧带窗密闭犊牛舍和半开放犊牛舍(P0.01),而后两种舍的CO2含量间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此外,所有奶牛舍和犊牛舍的CO2含量均显著高于舍外(P0.05),而舍外运动场和场中的CO2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该研究可为奶牛舍和犊牛舍的设计和环境改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固体甲醛熏蒸消毒对畜禽舍微生物气溶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兽医学报》2016,(10):1718-1721
使用国际标准的Anderson-6级空气微生物收集器检测消毒前后牛、羊、鸡、猪舍内和舍外的气载需氧菌、气载真菌和气载大肠杆菌浓度变化,并分析以上各菌种在上述收集器不同层级中的比例变化。结果显示,消毒后的动物舍内的气载需氧菌、气载真菌和气载大肠杆菌浓度均显著低于消毒前的浓度(P0.05或P0.01),消毒后的舍内以上微生物气溶胶浓度与舍外的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且消毒后舍内的气载需氧菌、气载真菌和气载大肠杆菌在收集器5,6层级上的比例整体上呈现大幅下降的趋势。由此可见,固体甲醛熏蒸的消毒方式可有效降低畜禽舍内的微生物气溶胶浓度,且对可进入肺泡的小颗粒微生物气溶胶消毒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9.
试验旨在研究高寒地区奶牛舍和犊牛舍冬季有害气体的含量变化,选取河北省坝上高原具有代表性的3种奶牛舍和4种犊牛舍,检测冬季不同时间段牛舍内外空气中氨气(NH3)和二氧化碳(CO2)的含量。结果显示,不设舍外运动场的奶牛舍中CO2含量极显著高于带舍外运动场的奶牛舍(P < 0.01),且晚上CO2含量高于早上和中午,最高达4 481.7 mg/m3(奶牛舍1)。所有犊牛舍CO2含量均表现为早晚高、中午低的规律性,所有奶牛舍和犊牛舍内CO2含量均极显著或显著高于净道或运动场(P < 0.01;P < 0.05)。3种奶牛舍19:00后NH3含量出现急剧升高的趋势。奶牛舍3只检测到低浓度的NH3,波动范围为0~0.36 mg/m3,犊牛舍的NH3含量介于0.71~5.28 mg/m3。综上所述,奶牛舍和犊牛舍有害气体含量与牛舍建筑类型和结构相关,密闭性好的牛舍CO2和NH3含量均较高,甚至出现CO2含量严重超标的现象。为降低舍内的有害气体含量,寒冷地区应在考虑牛舍保温设计的同时,兼顾通风换气的设计,以改善牛舍的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10.
规模化猪场夏季各类猪舍环境气载细菌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旨在评价规模化猪场各类猪舍的环境卫生质量,选择河北省不同地区的5个规模化猪场,采用自然沉降法对夏季4类猪舍(共24个猪舍)的舍内外气载细菌数量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产房的气载细菌数量最少,保育舍细菌数量最多,各类舍的气载细菌数量分别达到3.82×10~4~2.32×10~5 CFU/m~3(产房)、8.34×10~4~3.38×10~5 CFU/m~3(保育舍)、9.81×10~4~2.03×10~5 CFU/m~3(妊娠舍)和6.89×10~4~2.67×10~5 CFU/m~3(肥育舍)。96%的猪舍细菌数量超标,最高超出国家标准的5.6倍。各猪场场区的细菌数量虽然显著低于舍内(P0.05),介于4.88×103~2.87×10~4 CFU/m~3,但也应引起重视。此外,同一舍不同垂直空间(0.5m和1.0m)和不同时间段(早、中、晚)的细菌数量均差异不显著(P0.05)。除妊娠舍外,同类舍气载细菌数量间均差异显著(P0.05)。结果提示:猪舍的气载细菌数量不仅取决于猪群类型,还受建筑类型和通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该研究结果可为完善猪场的环境调控和防疫制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选择规模化奶牛场和奶牛小区为试验点,采用微生物检测的常规方法,对奶牛舍内外环境空气中的细菌含量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的牧场不同的牛舍环境空气中细菌菌落总数不同,相同的牧场不同的牛舍细菌菌落总数不同,舍内高于舍外,舍外的上风口低于下风口,下风口100m低于50m。牛舍内外细菌菌落总数最高的是奶牛小区B舍的4号采样点(132.15×10~3cfu/m~3),最低的是规模化奶牛场A舍牛舍上风口50m(4.31×10~3cfu/m~3),与国家标准比较,舍内细菌总数严重超标,舍外细菌总数在国家标准范围内。分离鉴定出1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占总数的25%(15/60)。耐药性检测结果显示,这1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对20种抗菌药物有多重耐药,最少为4耐,最多为11耐。最普遍的耐药类型是P-OX-AMP-SXT和P-OX-AMP-FOX-STR。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奶牛舍环境参数的季节性变化及参数间的相关性。选择河北省寒区4种建筑形式的奶牛舍,对温湿度、粉尘浓度和气载细菌总数分别采用连续记录法、定点定时测定法以及培养计数法进行4个季节的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4个季节牛舍温度均表现出中午高、早晚低的规律性变化,而相对湿度则表现为相反的规律,夏季所有牛舍温湿指数均超过72,寒区奶牛舍的夏季防暑需重视。牛舍内粉尘PM10和PM2.5浓度分别达28.5~211.5和1.9~44.2μg·m-3,在任何季节4种牛舍的粉尘(PM10和PM2.5)浓度之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PM10季节性明显,夏季最高,冬季最低,且PM10与温度间表现出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r=0.60),与相对湿度不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4种牛舍的气载需氧菌总数达1 804~4 944CFU·m-3,在任何季节各舍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且与温度、相对湿度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温度r=0.49,相对湿度r=0.56)。从需氧菌与粉尘的相关性可知,需氧菌总数与PM10浓度表现出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r=0.80)。可见,改善牛舍环境需综合考虑温湿度、粉尘和气载细菌等环境参数间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为客观评价河北省北部寒区不同建筑类型奶牛舍夏季舍内外环境状况,指导奶牛场牛舍设计改造,本试验测定了冀北寒区3种典型奶牛舍夏季舍内外的温热因素(温度、相对湿度)和环境质量评价指标(风速、空气中PM2.5、PM10、细菌、CO_2、NH_3含量、光照、噪音强度)。结果表明,不同建筑类型奶牛舍舍外温度、相对湿度、温湿指数(THI)日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环境质量相当。各舍内环境质量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各舍内温度日变化规律相近,日平均温度相互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舍1日平均湿度最低(P0.05),每日高湿(相对湿度80%)、高THI(THI72)持续时间最短;风速最高(P0.05),PM10、NH_3、细菌含量均为最低(P0.05),舍内环境质量最优,但该舍噪音最大(P0.05);舍2日平均湿度、日平均THI最高(P0.05),每日高湿、高THI持续时间最长;风速最低(P0.05),PM2.5、PM10、NH_3、CO_(2、)细菌含量均为最高(P0.05),舍内环境质量最差,但该舍自然光照强度最高(P0.05),采光最好;舍3环境质量居中,人工光照强度最低(P0.05),存在夜间照明不足的问题。试验结果提示,该地区奶牛舍设计和改造应根据夏季舍内通风、降温、采光、噪音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可采用高举架、大纵跨的有窗结构,同时增加天窗、屋顶通风系统、檐下通风孔、门斗、通气缝等通风结构,屋顶材料可选择酚醛泡沫板和阳光板,结合养殖实际合理安装空调、喷淋和风机设备,配合使用。  相似文献   

14.
乳牛舍内环境空气中细菌数量与乳房炎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自然沉降法对规模化泌乳奶牛舍内消毒前后空气细菌含量进行检测,同时对泌乳牛群进行乳房炎调查,对乳房炎奶牛乳汁中病原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不同的牛舍不同的培养基其结果均不相同,NA培养基菌落数最高达77.8×103cfu/m3,S.S培养基在多个分布点无细菌生长。牛舍经过消毒后环境空气中的细菌总数大幅度减少,运动场空气细菌总数明显低于舍内。奶牛乳房炎的发生率与牛舍环境空气中的细菌总数呈正相关,细菌总数多的牛舍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率也高。环境空气中和乳房炎奶牛乳汁中同时分离到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沙门氏菌、肺炎克雷伯氏菌等。  相似文献   

15.
为评估笼养鸡舍环境卫生质量及推断微生物气溶胶对饲养人员及肉鸡可能造成的危害,本试验采用FA-1型六级筛孔撞击式空气微生物采样器分别对3个笼养肉鸡场鸡舍环境中气载需氧菌、气载大肠杆菌、气载金黄色葡萄球菌、气载真菌气溶胶的含量进行检测,并对其气溶胶粒子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鸡舍环境中气载需氧菌浓度可达21.4×10~3 CFU/m~3,气载大肠杆菌浓度可达0.71×10~3 CFU/m~3,气载金黄色葡萄球菌浓度均值可达2.52×10~3 CFU/m~3,气载真菌浓度可达7.28×10~3 CFU/m~3;鸡舍内环境气载需氧菌在FA-1型六级筛孔撞击式空气微生物采样器第1层级分布比例显著高于其他层级(P0.05),气载大肠杆菌在第4层级分布比例显著高于其他层级(P0.05),气载金黄色葡萄球菌在第5层级分布比例显著高于其他层级(P0.05),气载真菌在第4层级分布比例显著高于其他层级(P0.05)。  相似文献   

16.
实验旨在研究“鸭-水生植物-鱼”“鸭-水生植物”和“鸭-稻”不同鸭养殖模式对环境中微生物数量的影响,比较分析了鸭舍内与运动场粪样、戏水池与消化池、水生植物池、稻田及饮水管水样中细菌总数、大肠杆菌、芽孢杆菌和沙门菌的数量。结果显示,“鸭-水生植物-鱼”养殖模式中,鸭舍内和运动场粪样中的细菌总数最多,汇入排水沟的粪污通过消化池处理后再进入饮水管,与排水沟相比,一级池、二级池、三级池及饮水管水样中的细菌总数分别降低11.11%、24.09%、28.35%和32.29%(P<0.01),表明该模式能逐级减少微生物数量。“鸭-水生植物”养殖模式中运动场粪样中的细菌总数、大肠杆菌数、芽孢杆菌数和沙门菌数均极显著高于水生植物池和饮水管水样(P<0.01),不同时间检测的各样品微生物变化不显著(P>0.05),表明该模式不会对鸭粪便(肠道)微生物的数量造成显著影响,从而保障蛋鸭维持较高的产蛋性能。“鸭-稻”养殖模式中,实验组与对照组稻田水样中均未检出沙门菌,细菌总数、大肠杆菌数和芽孢杆菌数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该模式对稻田水样中的微生物数量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河北省不同地区肉牛场的环境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择了河北省4个地区6种有代表性建筑类型的肉牛舍,对夏季和冬季舍内外的环境因素(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光照和噪音)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夏季平原丘陵地区牛舍的温度均达到29℃以上,各地区牛舍内和牛舍外均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冬季各牛舍的舍内平均温度显著高于舍外(P0.05)。冬季燕北山区牛舍的湿度较高,接近或超过80%,而平原丘陵地区的牛舍湿度只有59%,除敞棚式牛舍(沧州)均表现出差异显著(P0.05)。舍内光照和噪音基本符合我国的相关标准,但夏季舍内风速偏低。综合分析牛舍的各项环境参数,建议河北省肉牛舍夏季配置防暑降温设施,且冬季要尽量减少舍内的湿度。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不同地区冬季规模化羊场舍内及运动场空气中细菌含量,试验选择河北省不同地区的6个规模化羊场,对羊舍内及运动场的细菌进行连续3 d定时、定点的采集,采集后的培养基置于37℃恒温箱中培养48 h后采用菌落计数法对空气中的细菌含量进行检测,对不同地区不同时间段的细菌含量、不同羊舍和运动场细菌含量、不同生理阶段羊舍的细菌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山区总体细菌含量高于平原地区,且山区中午细菌含量较早晨和晚上高,而平原恰好相反;舍内、外细菌含量范围为1.02×10~3~9.64×10~3cfu/m~3,舍内细菌含量高于舍外细菌含量(场3带仔舍除外),且部分有极显著差异(P0.01);对比4种不同生理阶段羊舍细菌含量,育成舍细菌含量为6.00×10~3 cfu/m~3,明显高于其他三种类型舍,带仔舍和妊娠舍与育肥舍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说明羊舍细菌含量不仅受羊舍建筑类型的影响,而且还与羊的生理阶段有紧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旨在研究河北省夏季不同地区规模化羊场气载细菌的日变化和区域性变化。选择3个区域(燕山丘陵、太行山区和平原地区)10个规模化羊场(14个舍),采用定点采样和培养计数法,对夏季各羊舍及其运动场的细菌数量进行3 d连续检测。结果:羊舍和运动场细菌数量表现为中午低、早或晚高的变化规律,早、中、晚不同地区羊舍的细菌数量分别为6.23×10^3~9.78×10^3、5.05×10^3~6.56×10^3和6.05×10^3~7.51×10^3 cfu/m^3,其中太行山区羊舍细菌在3个时间段间达显著差异(P<0.05)。从区域性分布看,太行山区羊舍细菌数量高于其他2个地区,燕山、太行和平原3个地区羊舍细菌平均数量分别达6.76×10^3、7.79×10^3和6.01×10^3 cfu/m^3;羊舍与运动场比较,虽然太行山区和平原地区羊舍细菌与运动场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太行山区羊舍及其运动场的细菌数量有增加趋势(P=0.05,P=0.07),而燕山丘陵50%的羊舍细菌数量显著高于运动场(P<0.05)。另外,比较4类羊(妊娠、母带仔、育成和育肥)舍细菌得出,妊娠舍细菌平均数量最高(7.10×10^3 cfu/m^3),育肥舍或带仔母羊舍细菌数量最低(5.54×10^3 cfu/m^3,5.55×10^3 cfu/m^3)。该研究结果可为完善羊场的羊舍设计和环境调控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0.
试验研究了山西省东南部羊舍气载真菌浓度变化规律和真菌气溶胶的空气动力学特征,以期为羊场的环境控制提供依据。应用Andersen-6级空气微生物采样器,以孟加拉红培养基为采样介质,于春、夏、秋、冬分别采集了山西省东南部3个羊场羊舍的真菌气溶胶,分析其气载真菌浓度和真菌气溶胶的粒径特点。结果表明,羊舍气载真菌一年中以秋季浓度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季节(P0.05),且秋季一天上午、中午、下午3个时间段中,浓度差异显著(P0.05);羊舍真菌气溶胶粒子4个季节在采样器上的分布基本相同,高峰出现在第Ⅳ级,主要分布在Ⅲ~Ⅴ级,占各级总数的72.66%~83.87%,可进入人和动物的肺泡;羊舍真菌气溶胶粒子计数中值直径(CMD)为1.3~2.9μm,粒径分布的离散度(GSD)为1.6~2.7μm;夏季CMD显著低于其他季节(P0.05)。综合以上结果,羊舍气载真菌浓度与季节密切相关,80%左右气溶胶粒子可进入人和动物肺泡,且CMD小于其他动物圈舍,潜在危害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