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为了解我国H9亚型禽流感流行状况及流行毒株分子遗传进化特征,2013—2018年采集我国大部分地区养殖场鸡群的喉、泄殖腔拭子,进行了 H9 亚型禽流感病原学检测。对H9亚型禽流感检测阳性的病料进行病毒分离鉴定,并选取80株分离株进行HA基因遗传进化分析,并对其受体结合位点以及糖基化位点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这80株分离株中,除2013年分离的1株毒株外,其余79株均属于Y4亚群;虽然这些分离株的裂解位点均属于低致病性禽流感特征,但具有致病性增强的风险。因此,加强 H9亚型禽流感的分子流行病学监测,及时掌握 H9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最新变异情况,对于我国禽流感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H5亚型禽流感的流行特征多血清亚型当前H5N1、H5N2和H5N6等多个血清亚型的毒株同时在禽群中出现,其中H5N6亚型成为优势亚型,而H5N8亚型病毒在家禽中已鲜见报道。多基因型Clade2.3.4.4基因型为主要流行分支;Clade 2.3.2.1基因型毒株的数量迅速下降,分布区域大幅减少;而Clade 7.2基因  相似文献   

3.
一、2013-2014年我国主要禽流感疫情概况 农业部新闻办2013年12月发布,在河北保定发生一起家禽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2014年1月山东青岛蛋鸡养殖场中分离到H5N2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上述分离到的病毒均属于禽流感H5亚型7.2分支病毒,这类病毒与现在应用的Re-4株疫苗属于同一分支,在部分北方省份也监测到该病毒,Re-4株疫苗是目前预防该病毒唯一合法的有效疫苗,但由于流行株与疫苗已经存在了变化,因此对其不能完全保护.  相似文献   

4.
分析1株西藏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基因的遗传进化特征。利用RT-PCR法对H5亚型抗原阳性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并分子克隆、核苷酸测序,再利用DNASTAR、MEGA7.0软件进行同源性分析和基因遗传进化分析。经基因遗传进化分析表明,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和2012年孟加拉国分离株亲缘关系最近,属于同一分支,HA蛋白裂解位点处有较多碱性氨基酸,从分子上表明西藏毒株H5N1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对西藏分离株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HA和NA基因进行遗传进化分析,为西藏H5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防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对1株H5N2亚型禽流感病毒(CK/GD02/14)进行全基因测序及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该病毒HA蛋白裂解位点含有多个连续的碱性氨基酸(321PQIEGRRRKR*GLF333),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特征。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CK/GD02/14与A/chicken/Jiangsu/1001/2013(H5N2)各基因片段都有较高的同源性(97.6%~98.9%)。HA基因位于H5N1亚型遗传进化树的7.2分支,NA基因属于H9N2亚型遗传进化树的BJ/1/94-like分支。其内部基因与1株H9N2亚型病毒的内部基因有较高的同源性,但其M基因属于类H5N1病毒分支,表明该H5N2亚型禽流感病毒为H9N2和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的重组毒株。结果表明,CK/GD02/14与A/chicken/Jiangsu/1001/2013(H5N2)为同源毒株,可能由江苏传到广东地区。  相似文献   

6.
为了从分子生物学角度了解H6N6亚型禽流感病毒在湖南省洞庭湖区的变异特点和进化规律,为该地区H6N6亚型禽流感的防控提供一些理论依据,对2012年在洞庭湖区分离的H6N6亚型禽流感毒株的HA、NA基因进行扩增、克隆和测序,并对所得序列进行同源性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本试验分离到的5株H6N6亚型禽流感毒株HA裂解位点为PQIETR↓GLF,均没有多个连续的碱性氨基酸插入,属于低致病性病毒;5株病毒的HA和NA潜在的糖基化位点有一些差别,这些差别是否会引起其毒力和致病力上的差异还有待研究;从基因遗传进化关系来看,这些毒株与我国汕头、广西分离的毒株同源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正>一、H5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特点及防控(一)我国近15年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流行情况从1996年~2004年,禽流感病毒血清亚型主要是H5N1,对应的疫苗也只是RE-1。随着发展,到2018年,血清亚型增加很多,主要有H5N 1和H5N6,基因型也分为2.3.2.1D和2.3.4.4D,与之相对应的疫苗也在增加。2019年最新官方报道强毒禽流感主要有H5N6、H7N9和H5N1,其中两例发生在辽宁省,一例在云南省。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不同年分离的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 uenza virus,AIV)之间的抗原相关性,挑选2002年、2006~2014年在上海市分离的14株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通过血凝抑制(hemagglutination inhibition,HI)交叉试验进行抗原性比较和分析。HI试验结果显示,2002年,2006~2014年这14株H9N2亚型AIV不同毒株间已经发生了抗原漂移,划分成4个不同的抗原群,A/Chicken/Shanghai/Y1/2002和A/Chicken/Shanghai/Y1/2006归为一个抗原群,A/Chicken/Shanghai/C/2011独自成为一个抗原群,A/Pigeon/Shanghai/JC1/2013、A/Chicken/Shanghai/1107/2013归为同一个抗原群,其余毒株均为一个抗原群。综上所述,随着时间的推移,H9N2 AIV抗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漂变,但是也存在在某个时间段多种抗原群共存的情况。该研究结果从理论上为上海市制定禽流感防控策略,有效防制H9N2 AIV流行提供了科学的指导,为生产H9N2亚型流感免疫与疫苗候选毒株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禽流感病毒的基因结构的特殊性决定了该病毒的多变性。为了实时掌握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流行变异情况,本文研究了2001年从河南洛阳分离到的HL株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与2005年以后从我国部分省份分离到的6株H9N2亚型禽流感毒株,就毒力、免疫原性和HA基因的变异等方面进行了比较,旨在为生产用毒种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HL株和2005年以后从其他几个省份分离的毒株有很好的免疫交叉保护性,能够对当前的流行毒株提供足够的抵抗力。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2022年商品肉鸡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在山东地区的流行情况,选取了15株分离鉴定的H9N2亚型禽流感毒株,对其HA基因进行序列测定和分子特征分析,并应用软件Mega6.0绘制HA基因进化树,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15株H9N2分离毒的HA裂解位点氨基酸均为RSSR/GLF,具有典型低致病性AIV HA基因的特征;其第234位氨基酸均为亮氨酸(L),因此就具有了结合人流感受体的分子特性。进化树分析表明,2022年山东地区15株H9N2流行毒株HA基因属于4.2.5分支,细分为近几年在中国鸡群中流行的4.2.5a和4.2.5.c亚分支。  相似文献   

11.
正我们可以意识到:即使鸡舍温度低一点,也不能让鸡舍内的空气污浊,这是防控禽流感和呼吸道疾病的关键一环,但是要杜绝冷空气直接吹向鸡体,防止鸡发生感冒。一、病原禽流感(AI)又称真性鸡瘟或欧洲鸡瘟。禽流感病毒属正黏病毒(新城疫为副粘病毒),有多种亚型,高致病力毒株主要由H5N1、H5N2亚型毒株感染发病,引起家禽和野禽的一种从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和神经系统全身性的综合病症。二、流行特点该病在冬季、早春寒冷季节易暴发流行,雏鸡阶段禽流感的发病率较低,开产以后新母鸡易感性增强。我国低致病力毒株主要是H9N2,会造成产蛋率下降和零星死亡。  相似文献   

12.
2016年12月,山西省芮城县圣天湖景区的18只白天鹅陆续出现异常死亡。经病毒分离、基因组测序与分析,确定此次疫情的病原为H5N8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该毒株与同期在欧洲流行的H5N8病毒同源性很高,其HA和NA基因同源性分别为99.1%~99.6%和98.7%~99.6%;同期在欧洲流行的H5N8病毒的HA基因主要从2010—2013年在韩国、保加利亚、泰国、越南流行的病毒进化而来。基因组序列分析表明,2016年流行的H5N8病毒是一种新重组病毒。病毒的不断变异进化,造成了全球H5亚型禽流感流行的复杂性,增加了对其防控的难度,疫苗也需要随之更新换代。因此,建议加大疫苗的研发投入力度,改进水禽养殖模式,提高水禽免疫覆盖率和合格率,从而降低其感染和排毒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2014年全球禽流感的发生情况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了其流行特点。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持续在东南亚暴发流行,造成严重的损失;H5N8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首次在日韩以及德荷英等国家出现,引发全球广泛关注;H5N2、H5N3和H5N6等3种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引发的疫情也对发病国家造成巨大损失;H5N2、H7N1等多种亚型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共存,对禽流感防控形成了更加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一.2013—2014年我国主要禽流感疫情概况 农业部新闻办2013年12月发布,在河北保定发生一起家禽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2014年1月山东青岛蛋鸡养殖场中分离到H5N2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上述分离到的病毒均属于禽流感H5亚型7.2分支病毒,这类病毒与现在应用的Re4株疫苗属于同一分支,在部分北方省份也监测到该病毒,Re4株疫苗是目前预防该病毒唯一合法的有效疫苗,但由于流行株与疫苗已经存在了变化,因此对其不能完全保护。  相似文献   

15.
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是禽流行性感冒(简称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的病原。其中高致病性的H5N1亚型AIV可以造成鸡群的大批死亡,对家禽养殖业影响严重,并可引起人的感染和死亡。通过接种疫苗能有效地控制禽流感的传播,在禽流感疫苗免疫效力的评价过程中,监测免疫鸡血清抗体是最常用、最可行的方法。2009年农业部批准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H5N1亚型,Re-5株)和重组禽流感病毒H5亚型二价灭活疫苗(H5N1,Re-5株+Re-4株)制造,2012年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H5N1亚型,Re-6株)及重组禽流感病毒H5亚型二价灭活疫苗(H5N1,Re-6株+Re-4株)取代以上两个产品,2014年,北方出现了新的7.2分支毒株,而禽流感Re-4株疫苗和Re-6株疫苗对这种新型流行株的保护效力并不佳。2014年4月11日,农业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2093号”,制定了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H5N1亚型, Re-7株)和重组禽流感病毒H5亚型二价灭活疫苗(Re-6株+Re-7株)2种兽药产品制造及检验规程,全国将主要以Re-6与Re-7两种疫苗联合免疫为新的趋势。本试验分别用不同毒株的禽流感试验抗原与不同毒株禽流感疫苗免疫鸡的血清通过HI试验相互检测,对抗体效价进行分析,从而得出不同毒株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2016年至2017年在我国部分省市活禽市场的家禽体内分离得到的14株H3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流行情况和遗传特点。采用RT-PCR技术对这14株H3亚型禽流感毒株的全基因进行扩增,并对所得序列进行遗传演化分析。14株分离株中有5株H3N8,7株H3N2,2株H3N3。结果表明,14株毒株中AIV的HA蛋白的裂解位点氨基酸序列均为PE-KQTR↓GLF,只有1个碱性氨基酸,符合低致病性禽流感的分子特征。HA基因的受体结合位点为226(Q)、228(G)具有典型的禽源特征。遗传进化分析表明,除了毒株A/Duck/Fujian/F1142/2016(H3N8)的NS基因属于北美分支外,其余毒株全部基因均属于欧亚分支。通过对H3亚型AIV的遗传进化关系和流行情况进行分析,以期对H3亚型AIV的进化研究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了解2012年分离自上海发病鸡群的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 AIS)的遗传变异特征,采集发病鸡群中病死鸡气管、肺、脑和肾脏等内脏,经实验室诊断为H9亚型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将阳性样品处理后,经鸡胚尿囊腔接种分离病毒,HI进一步确定HA亚型,通过RT-PCR方法分别扩增了3个分离株的8个基因片段并进行了序列分析。3株分离株均为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与以往从上海地区健康鸡群中分离的4株H9N2毒株相比,本研究中的3株分离株由于HA基因220位的氨基酸发生了变异,缺失了HA上218~220位的一个潜在的糖基化位点,并且HA基因受体结合位点的左缘235位发生了变异。从HA基因抗原位点的分析表明,与疫苗株Ck/SD/6/96相比,这3株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7个抗原位点中已有4个发生了改变。遗传发生关系表明这3株分离株均属于Ck/Bei/1/94系,与08年的分离株Ck/SH/Y1/088个基因片段所属基因型相同。2012年上海地区发病鸡群中分离的上述3株H9N2禽流感病毒基因序列已发生变异,是否导致其生物学特性发生改变以及目前使用的疫苗能否给禽群提供足够的保护力还需要作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当前一段时间我国禽流感的流行情况和流行特点:H5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NA亚型发生显著变化,多亚型病毒同时出现,HA基因谱系发生显著变化;H9N2和H7N9亚型流感病毒潜在威胁巨大;其他亚型如H6等禽流感病毒分离率越来越高;活禽市场病毒污染严重。提出了包括运用宣传教育、推进养禽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生物安全水平、加大监测和诊断力度、果断采取扑杀感染禽、免疫等综合防控策略,以降低禽流感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9.
近来,在包括意大利、澳大利亚、美国、伊朗、中国、中东和巴基斯坦在内的许多国家均有因为一种或几种致病性和非致病性病毒株引起的禽流感(AI)暴发的报道。目前,在意大利,正粘病毒H7N1是最重要的,它主要引起火鸡的严重死亡,同时在某些地区也引起鸡的感染。从1999年12月开始,已有1100万羽家禽在本次流行中丧生。同样地,在伊朗,1998年AI-H7N2暴发期间,因蛋鸡和肉鸡死亡损失了1000万美元。巴基斯坦在1998~1999年期间,肉鸡暴发了AI-H9N2病毒株流行。1997~1998年期间,H5N1病毒…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上海市鸭群中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的遗传变异特征,以及与疫苗株A/Chicken/Shan dong/6/1996和A/Chicken/Shanghai/F/1998之间的遗传距离,对2007年和2009年分离自上海市鸭气管和泄殖腔样品采用荧光RT-PCR检测,将H9亚型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样品处理后,经鸡胚尿囊腔接种分离病毒,HI进一步确定血凝素(haemagglutin,HA)亚型,随后进行了全基因测序,并结合GenBank中的相关序列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3株分离毒株为H9N2亚型鸭禽流感病毒,HA蛋白裂解位点的氨基酸组成为PARSSRGLF,符合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特征,均属于经典的H9N2 Ck/Bei群系;NA基因均属于Y280系;NP、PA基因和A/Goose/Guangdong/1/1996(H5亚型)归为一群;PB2和M基因属于Qa/HK/G1/97系;NS基因仍为Ck/Bei系;2007年的分离株和2009年的分离株在PB1基因上分属不同亚群。3株病毒的HA1基因与疫苗株A/Chicken/Shandong/6/1996和A/Chicken/Shanghai/F/1998之间的遗传距离均大于7%。由此可见,3株鸭H9N2亚型毒株可能是由不同禽流感病毒基因亚群间发生自然重排的产物,现有疫苗对分离株的保护性需要进一步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