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猪囊虫病是寄生于小肠内的猪带绦虫蚴虫所引起的寄生虫病,猪是中间宿主,人也可作为中间宿主。囊虫体外观为长圆形、黄豆粒大、白色半透明的囊状水疱,囊内充满透明液体,在囊膜上可见一个绿豆大的白色头节(民间俗称"米心猪"),猪囊虫寄生于猪  相似文献   

2.
龙云 《畜禽业》2012,(3):58
<正>猪囊尾蚴病,群众俗称:"囊虫猪"或"米虫猪",病原体是寄生在人体内的猪带绦虫的幼虫—猪囊尾蚴,它可寄生于猪的肌肉中,大量寄生可使肌肉不能食用而销毁,人误食含有猪囊尾蚴的肉品,可发生绦虫病,虫卵移行  相似文献   

3.
《畜禽业》2014,(4)
<正>猪细颈囊尾蚴病是由带科泡状带绦虫的幼虫阶段—细颈囊尾蚴所引起的。幼虫虫体俗称"水铃铛",呈囊泡状,大小如黄豆至鸡蛋大不等,囊壁乳白色,囊内含透明液体和1个乳白色头节,虫体寄生于猪的肝脏浆膜、网膜及肠系膜等处。寄生数量少时可不显症状,如被大量寄生,则可引起猪生长缓慢、毛粗乱、消瘦、贫血,严重的表现为体温升高、咳嗽、下痢等症状。细颈囊尾蚴病在畜牧业养殖中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近几年来,猪细颈囊尾蚴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在农村散养生猪。此病如不及时排查处理,可能会导致猪循环感染或死亡  相似文献   

4.
<正>猪细颈囊尾蚴病是由带科泡状带绦虫的幼虫阶段—细颈囊尾蚴所引起的。幼虫虫体俗称"水铃铛",呈囊泡状,大小如黄豆至鸡蛋大不等,囊壁乳白色,囊内含透明液体和1个乳白色头节。虫体寄生于猪的肝脏浆膜、网膜及肠系膜等处,除影响猪的生长发育外,在屠宰加工时更是由于宰后失重、内  相似文献   

5.
<正>肉孢子虫病是由肉孢子虫科(Sar-cocystidae)、肉孢子虫属(Sarcocyshs)的多种寄生虫寄生于猪、牛、羊、马等动物所引起的一种原虫病的总称。肉孢子虫为专性双宿主寄生虫,终末宿主为肉食动物、人等;中间宿主为草食动物和其它杂食动物等。动物的肉孢子虫病通常情况下症状不明显,严重时才有厌食、消瘦、贫血等临床症状,甚至引起死亡。虽然肉孢子虫病死亡率不高,但因虫体寄生致使局部肌肉变性、变质而不能食用,降低肌肉的使用价值,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为了摸  相似文献   

6.
《畜禽业》2016,(3)
猪囊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肉源性食品安全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是生猪屠宰检疫的必捡项目之一。猪囊虫病是有钩绦虫的幼虫寄生在猪体所致的疾病,猪是猪囊虫的中间宿主,人是猪囊虫的终末宿主,人、猫、犬、羊、牛也可以作为中间宿主,因此,囊虫病对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畜牧业的发展危害极大,加强以生猪屠宰检疫、消除病源、改变不良卫生、食肉习惯和不良饲养方式,人畜共防"的综合防治措施,对保证肉源性食品安全和促进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猪囊尾蚴病是猪带绦虫的幼虫引起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它严重影响养猪事业的发展,使畜牧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给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带来严重威胁。为有效控制和消灭猪囊尾蚴病,维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笔者通过对病原特性、传播方式和主要危害进行浅析,归纳出一套有效的防治措施,给猪囊尾蚴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谢一香  王建辉 《畜禽业》2007,(12):36-37
<正>弓形体病又称弓浆虫病,是由龚地弓形虫寄生于多种动物的细胞内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原虫病。弓形体的终末宿主是猫科动物,中间宿主是各种哺乳动物和禽类,猪也是弓形体的中间宿主,主要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感染而多发,以3~6月龄猪发  相似文献   

9.
<正>棘球蚴病又称为包虫病,是棘球蚴寄生于宿主,引起相应部位出现症状的一种严重影响人畜健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棘球绦虫属于扁形动物门绦虫纲圆叶目带科棘球属。它的中间宿主为哺乳动物(牛羊),终末宿主要是狗、猫、狼等食肉类动物。有资料  相似文献   

10.
绦虫属于扁形动物门,不具消化系统,借体表渗透来吸取寄主营养。绦虫虫体一般为带状,背腹扁平,极少数为圆筒状,可分为头节、颈和体节三部分。绦虫的发育必须经过变态和更换寄主,第一中间寄主通常为水生或陆生无脊椎动物,第二中间寄主通常是脊椎动物,如鱼类、爬行类、两栖类。绦虫在鱼、畜、禽、人上都会寄生。在鱼类上寄生的主要有九江头槽绦虫和舌型绦虫,猪带绦虫幼虫寄生猪肌肉中会造成“米猪肉”,犬、猫也会患绦虫病。人类不小心食用了绦虫的这些第二寄主,就会被寄生而患上绦虫病。一、危害情况近几年滆湖地区养殖鱼类绦虫病发生越来越严…  相似文献   

11.
《畜禽业》2015,(11)
<正>猪肺线虫病,又称猪后圆线虫病或寄生性支气管肺炎,主要是由长刺猪肺虫寄生于支气管而引起;分布于全国各地,多见于华东、华南和东北各地,呈地方性流行。主要危害仔猪和肥育猪,引起支气管炎和支气管肺炎,严重时可引起大批死亡。本病的病原体主要为后圆科属的刺猪肺虫(长刺后圆线虫,其次为短阴后圆线虫和萨氏后圆线虫)。雌虫在支气管内产卵,随着粪便到外界后,被中间宿主(蚯蚓)吞食发育成感染性幼虫,感染性幼虫  相似文献   

12.
<正>粘孢子虫除少数种类寄生在蠕虫、两栖类、爬行类外,绝大部分寄生于鱼类。据报道,寄生在我国淡水鱼类的有600多种,它几乎在鱼体的所有器官中都在寄生。由于粘孢子虫成熟孢子具一层很厚的几丁质壳片,药物不能深入其体内,故对其杀灭极其困难。鱼类粘孢子虫发育过程大致为:孢子从鱼体释放到水体后被中间宿主水生寡毛类(如水蚯蚓,图)吞食,孢子在中间宿主体内经无性繁殖发育成大量的放射孢子  相似文献   

13.
《畜禽业》2017,(8):50-51
<正>血吸虫病是由日本分体吸虫寄生于人、牛、猪、犬及啮齿类动物门静脉小血管所致的一种严重地方性寄生虫病。是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和疫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人畜共患病。该病至今仍然是世界和我国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是我国优先防治的4种重大传染病之一。1疾病危害血吸虫病不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对家畜也会造成极大的危害,家畜中又以牛的感染率最高。该病的病原是血吸虫,钉螺为中间宿主,人类和易感动物是终端宿主。家畜感染血吸虫  相似文献   

14.
<正>近些年来,伴随着养兔业的快速发展,兔囊尾蚴病(rabbit systicercosis)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的兔群中日渐蔓延,豆状带绦虫(Taenipisiformis,亦称锯齿带绦虫T.serrata)昔日在狼、狐和野兔之间循环的流行形式,而今几乎被人们饲养的犬、猫和家兔之间循环的流行形式所取代。吉林省双辽市张家村种兔场,现养獭兔1000多只,仅从2005年5月初到11月末,因豆状囊尾蚴(Cysticercus pisiformis)之危害,就死亡200多只种兔。现将情况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15.
<正>猪弓形体病是由丈美耳种的龚地弓形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原虫病。以高热、呼吸及神经症状、繁殖障碍为特征,弓浆虫的终宿主是猫科动物。中间宿主是人和其他哺乳类、鸟类、爬行  相似文献   

16.
<正>猪毛首线虫病亦称猪鞭虫病。是由毛首科(Trichocepalidae)、毛首线虫属(Trichuris)的线虫寄生于猪大肠(主要是盲肠)引起的以腹泻、贫血、生长停滞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猪寄生虫病。因引起本病的虫体前部呈毛发状,故称毛首线  相似文献   

17.
<正>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立克次氏体的猪附红细胞体感染猪所引起的一种传染性血液病,附红细胞体能寄生于人、猪等多种动物的红细胞或血桨中,属人畜共患病。国内外曾有人称之为  相似文献   

18.
胡志明  唐俊瑜 《畜禽业》2009,(11):73-74
猪囊尾蚴病也称猪囊虫病,是由有钩绦虫的幼虫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本病对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危害极大,应大力开展预防、控制和净化工作。从片角乡2005—2008年猪囊尾蚴病检出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了采取改变生猪饲养方式和改善环境卫生;做好检疫(验);实施预防性驱虫等防治措施,对降低猪囊尾蚴病的感染率具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畜禽业》2017,(9)
猪弓形虫病是猪感染弓形虫后导致的一种原虫性传染病,临床较为常见,弓形虫的生活史包括中间宿主和终末宿主两部分;猪感染后主要表现呼吸道、消化道和神经症状;预防本病的最好办法是猪场杜绝养猫,同时防止野猫靠近猪场;磺胺类药物是治疗该病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20.
对国内新发现的江河等足类寄生虫病病原的外部形态、生活习性及寄生特性进行了初步观察与描述.该病病原为2种,1种寄生于鱼类鳃腔、胸鳍基部及体表,为纺锤水虱科(Aegidae)海弯水虱属(Alitropus)种类(Alitropus sp.),另1种寄生于虾体表或甲壳内,偶见于鱼类体表、鳃腔与口腔,为珊瑚水虱科(Corallanidae)的种类.此2种寄生虫均属淡水或低盐度型底栖类,可短时间自由游泳、具暂寄生性,4~10月为其繁殖期.Alitropus sp.以吸食宿主体液和组织为生,对宿主无专一选择性,群袭特性明显,未见洞穿宿主体壁现象.由该病原引起的疾病流行高峰季节为7~10月.珊瑚水虱则主要危害软壳及抱卵的宿主,致使其附肢残缺、卵块脱落,或因无法游泳上浮而缺氧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