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畜禽业》2009,(7):13-13
高温对母猪采食量影响很大.在高温季节必须调整配方,提高配合饲料的营养水平,使得母猪能尽可能采食更多的营养素。建议提高代谢能至13.38MJ/kg以上.粗蛋白18%,赖氨酸1%,钙和磷的比例1.20:1—1.40:1。  相似文献   

2.
《畜禽业》2016,(9)
正由于初产母猪体重小,配种时P2背膘厚不达标,基础营养储备偏低,加上初产母猪与经产母猪使用同一饲养标准和饲料配方,初产母猪泌乳期采食量低于经产母猪,初产母猪很难满足高产状态的营养需要,初产母猪产后8~10 d后泌乳量明显下降,表现为母乳不足,所以有很多猪场在安排初产母猪的带仔数为8~9头,带  相似文献   

3.
孙南英 《畜禽业》2001,(2):30-31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猪供试母猪选3~4胎的经产母猪,进行现有主要母猪品 种长嵊、长大、长加、长金与不同公猪杂交组合试验,再用其后代进行 肥育试验. 1.2 饲养管理选有代表性的农户作为试验点,每户的饲养管理条 件基本一致,60日龄前均采用仔猪全价料,60日龄后用自配饲料, 杜长大母猪生长育肥期的饲料代谢能为12.55MJ/kg,粗蛋白为 16%以上,其它带有本地血统的肉猪生长育肥期饲料的代谢能为 12.1MJ/kg,粗蛋白质为14%以上. 1.3 测试项目母猪高床产仔与一般圈养产仔哺育性能比较试验; 不同杂交组合的产仔哺育性能试验;杂交后代的肥育性能试验;胴体 与肉质性状试验.  相似文献   

4.
依阿华州立大学D.B.Jones等人,为评价初产母猪日粮氨基酸对促黄体素(LH)分泌和断奶至发情间隔的影响,在23d哺乳期中,选择哺育一窝13只仔猪的36只初产母猪,分别分配给每天6kg含高蛋白(HP组,1.20%赖氨酸)或低蛋白(LP组,0.34%赖氨酸)的玉米-豆粕型日粮。通过改变日粮中玉米和大豆粕比例获得所需日粮赖氨酸浓度。在泌乳0、5、10、15和20d,在6h期间,分别间隔15min、1h、6h,评价血浆LH、ACTH和雌二醇17β。从断奶至断奶后45d,每天对母猪进行发情检查。哺乳期间,喂LP和HP日粮的母猪每天分别消耗4.41kg和4.98kg饲料。断奶时,LP组母猪体重较轻(P<0.05)、窝重较轻(P<0.05)、延长断奶至发情间隔(P<0.05)。LP组母猪的平均和基准线LH浓度以及LH脉冲6h较低。LP组母猪和HP组母猪之间的差别在泌乳10d形成。血浆雌二醇和ACTH浓度不因日粮而改变。泌乳第5d和第10d的平均LH浓度同断奶至发情间隔相关(γ分别为-0.54和-0.56,P<0.01))。第10d平均LH浓度同0~5d、5~10d乳形成所需的日粮赖氨酸极大不足相关(γ分别为-0.39和-0.49,P<0.05),泌乳早期母猪日粮氨基酸采食量不足会引起产后10dLH分泌较少,并与断奶至发情间隔延长有关。  相似文献   

5.
生长猪饲喂A、B、C 3种日粮,A、B、C的消化能均为12.7MJ/kg,赖氨酸含量分别为0.70%、0.75%、0.80%,A、B、C赖氨酸/消化能比分别为0.55g/MJ、0.59g/MJ、0.63g/MJ。结果表明,饲养4周时,头均增重B>C>A,B、A间差异显著(P<0.05),料重比A>C>B,B、A间差异显著(P>0.05);饲养8周时,头均增重B>C>A,3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料重比A>C>B,B、A间差异显著(P<0.05),3组间每千克增重饲料成本比较A>C>B,综上所述B粮为最优。  相似文献   

6.
王岗  程茂基 《畜禽业》2002,(3):20-21
本文重点讨论了高产母猪在不同生产阶段能量和氨基酸的需求。一系列研究表明,妊娠初期饲养水平不应太高。而妊娠后期和泌乳期适量提高饲养水平对仔猪出生重、存活率及缩短繁殖间隔具有正面效果。赖氨酸和缬氨酸对母猪繁殖性能具有重要作用,一些研究发现,目前各国推荐的高产母猪的赖氨酸和缬氨酸需要偏低,缬氨酸需要量与日粮赖氨酸含量多少有关。  相似文献   

7.
《畜禽业》2003,(2):9-9
犤乳仔猪饲料配方犦成都科飞饲料科技有限公司营养专家设计犤哺乳母猪的典型饲料配方犦犤蛋鸡节水、节磷、节氮饲料配方犦配方一:玉米30.2%、大麦30.2%、小麦麸10.4%、棉仁粕6.7%、鱼粉5.1%、豆粕1.8%、骨粉1.3%、华芬酶0.1%、食盐0.4%、水花生12.6%、甘薯藤1.2%。每千克饲料含:消化能10.96MJ、粗蛋白质13.8%、赖氨酸0.68%、磷0.67%。适用于太湖猪,母猪60d泌乳量为485kg,仔猪断乳窝重233kg以上。配方二:玉米45%、小麦10%、高梁10%、麸皮18%…  相似文献   

8.
王岗  程茂基 《畜禽业》2002,(3):Y020-Y021
本文重点讨论了高产母猪在不同生产阶段能量和氨基酸的需求,一系列研究表明,妊娠初期饲养水平不应太高。而妊娠后期和泌乳期适量提高饲养水平对仔猪出生重,存活率及缩短繁殖间隔具有正面效果,赖氨酸和缬氨酸对母猪繁殖性能具有重要作用,一些研究发现,目前各国推荐的高产母猪的赖氨酸和缬氨酸需要低,缬氨酸需要量与日粮赖氨酸含量多少有关。  相似文献   

9.
《畜禽业》2015,(5)
<正>在猪价持续走低时,除采取压缩生长育肥猪存栏,淘汰年老、低产、劣质母猪,补栏优质、高产后备母猪或初产母猪,节省水电、人工、车辆开支外,还可通过多种办法改变日粮组成结构,以达到降低饲料成本,减少乃至扭转亏损的目的。1压缩高价格饲料原料用量高价格饲料原料如豆粕、鱼粉、赖氨酸等,对于平衡饲料营养、促进猪的快速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原料价格较高,在猪价持续下滑时,  相似文献   

10.
王岗  程茂基 《畜禽业》2000,(4):26-27
本文重点讨论了高产母猪在不同生产阶段能量和氨基酸的需求。一系列研究表明,妊娠初期饲养水平不应大高,而妊娠后期和泌乳期适量提高饲养水平对仔猪出生重、存活率及缩短繁殖间隔具有正面效果。赖氨酸和缬氨酸对母猪繁殖性能具有重要作用,一些研究发现,目前各国推荐的高产母猪的赖氨酸和缬氨酸需要偏低,缬氨酸需要量与日粮赖氨酸含量多少有关。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选用14日龄花边肉鸭(生长速度介于本地麻鸭和快大型肉鸭的肉鸭品种)共44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设三个重复,每个重复37只,分别饲喂代谢能(ME)10.878、10.460、10.042MJ/kg及9.623MJ/kg+复合酶(1kg/t饲料)的四种日粮处理,各日粮处理的原料组成、粗蛋白含量、可消化赖氨酸及含硫氨基酸含量相同。试验期间试鸭自由采食和饮水。14d的试验结果表明,在10.878~10.042MJ/kg范围内日粮ME和肉鸭采食量及耗料/增重(FCR)呈显著(p相似文献   

12.
哺乳母猪的营养需要与饲养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母猪泌乳期的饲养目标是获得最大的泌乳量和断奶窝重,以及改善母猪随后的繁殖性能.当哺乳母猪蛋白质和赖氨酸不足时,母猪首先会动用肌肉组织来补充泌乳需要,当哺乳母猪能量不足时,母猪首先会动用脂肪组织来补充泌乳需要,两者都会导致母猪体重损失过大和仔猪断奶体重偏小,从而影响养殖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正>无乳、少乳症是指在泌乳期内没有局部症状的乳腺机能减退所致的泌乳量显著减少,甚至无乳。少乳症是能繁母猪比较常见的疾病,特别是初产母猪和老龄母猪在产后的哺乳期内易发生无乳或少乳等泌乳障碍性疾病,该病易造成仔猪营养不良、生长缓慢,  相似文献   

14.
《畜禽业》2001,(1):24
包含635只青年母猪的一个合作试验在8个研究站进行,以进一步估计育肥青年母猪赖氨酸需要量。5个日粮处理的粗蛋白水平在16.0%~24.4%之间,赖氨酸水平为0.80%、0.95%、1.10%、1.25%和1.40%。每个处理,每个站最少设2个重复猪圈。平均起始和最终体重分别为53.6kg和116.4kg。试验结束时,将猪屠宰,测定热胴体重、第10肋膘厚、背最长肌面积。从这些测定数据,估计胴体无脂瘦肉百分率和无脂瘦肉增重。试验结果表明,从54kg到116kg体重,平均胴体无脂瘦肉生长速度为306gd的青年母猪的日粮赖氨酸需要量,可能不高于获得体增重和胴体瘦肉生长速度最大比率和效率日粮的0.8%;可能由于NE进食量降低,较高日粮赖氨酸水平会增加育肥青年母猪胴体瘦度。  相似文献   

15.
《畜禽业》2014,(5)
<正>畜牧生产中,母猪断奶后不发情常常困扰广大养殖户,造成母猪使用率下降,甚至导致母猪的淘汰,严重影响养殖户的效益。对该情况,笔者在多年的诊疗工作中深有体会,现把对母猪断奶后不发情的常见原因总结如下。1原因1.1饲料营养水平不够,特别是饲料中维生素营养和能量不足。有些猪场的母猪使用的饲料维生素A、E、B1、叶酸和生物素含量较低,经常引起母猪断奶后发情不正常。据统计有50%以上的初产母猪在仔猪断乳后一周内不发情,而经产母猪仅为20%。哺乳期母猪体重损失过多将导致母猪发情延迟或乏情,而初产母猪尤其如此。在分娩  相似文献   

16.
不同营养水平影响初产母猪妊娠前期增重及胚胎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果  吴德  刘琴 《畜禽业》2007,(9):47-47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营养研究所张果等,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研究不同营养水平对初产母猪妊娠前期自身增重、胚胎重及胚胎存活率的影响.选择160日龄左右生长发育一致的长大二元杂交初产母猪63头,配种时体重达到约90kg,采用人工授精方式配种,配种后随机分为3个处理(高、中、低3个营养水平),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7头猪.试验饲粮为玉米-豆粕型(饲粮含消化能13.39MJ/kg,粗蛋白质13.1%),各处理组母猪按规定喂量饲喂,  相似文献   

17.
曹云 《畜禽业》2018,(4):12-13
为研究哺乳母猪饲料中添加发酵豆渣对哺乳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在江苏泰州一规模化猪场选取10头哺乳母猪进行发酵豆渣替代部分豆粕和麸皮饲养试验。结果表明,日粮添加5%的发酵豆渣提高了母猪泌乳期日均采食量;在哺乳期24 d时,发酵豆渣组仔猪存活率比对照组高32%;在哺乳期27 d时,发酵豆渣组仔猪平均体增重增加。母猪泌乳量和仔猪窝重在哺乳期24 d和27 d无显著差异。泌乳期日粮添加5%的发酵豆渣改善了饲料的适口性,增加了母猪采食量,提高了仔猪存活率,使母猪产后体况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8.
蓝荣庚 《畜禽业》2012,(7):10-13
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不同蛋白质水平下添加合成氨基酸对高温季节洋二元杂种初产哺乳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选择100头长白×约克杂交母猪随机分成5个赖氨酸水平组(1.35%、1.25%、1.15%、1.05%、0.95%),但饲粮的净能均为9.68MJ/kg,并且均在日粮中添加合成赖氨酸1.7kg/t使其各组日粮的氨基酸比例一致(各组日粮中额外添加合成的蛋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缬氨酸,赖氨酸与蛋+胱氨酸、苏氨酸、缬氨酸、色氨酸、异亮氨酸的比例均为100:60:75:89:20:65,饲粮均制粒为4.0颗粒。),每组2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饲养到35日龄断奶。结果表明:21.85%组仔猪断奶窝重和窝增重显著高于其他4组(P<0.05)。蛋白质水平对母猪日采食量、背膘损失及断奶后发情间隔影响不显著(P>0.05)。由结果可知,夏秋季节高温环境下(平均温度为30±5℃),洋二元杂种初产母猪哺乳期饲粮添加合成L-赖氨酸1.7kg/t和适宜L-苏氨酸、L-缬氨酸、DL-蛋氨酸、L-色氨酸,饲喂粗蛋白质为21.85%(赖氨酸1.35%)颗粒饲料时洋二元杂种经产母猪哺乳期生产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9.
万孝康 《畜禽业》2002,(2):45-45
母猪,尤其初产母猪在哺乳期内易发生泌乳不足.如果母猪产后乳房不充实,仔猪被毛不顺,每次给仔猪喂奶后,仔猪还要拱奶,而母猪趴卧或呈犬坐,不肯哺乳,这是缺奶的表现.缺奶或无奶的主要原因是:(1)、母猪怀孕后期营养不良,猪体消瘦,乳腺没有得到较好的发育;(2)初产母猪乳腺发育不全,促进泌乳的激素和神经机能失调等;(3)母猪年龄太大,食欲不旺盛,消化吸收也不好;(4)母猪在怀孕期间喂给的能量饲料太多,而其它类型的饲料不足.  相似文献   

20.
比较了5种不同脂肪(能量)蛋白比的配合饲料对初始平均体重(7.75±1.17)g梭鲈幼鱼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喂不同脂肪蛋白水平的饲料,以能量蛋白比为45.94kJ/g试验组的生长速度最快[SGR为(2.86±0.17)%/d]、饲料系数最低(FCR为1.57±0.12)、蛋白质沉积率和能量保留率最大,分别为98.44%±2.38%和30.88%±3.83%;以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为变量因子,以梭鲈幼鱼的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沉积率和能量保留率为指标,通过二元二次回归方程得出梭鲈最大生长速度时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为39.80%,脂肪含量为8.79%,总能为18.53MJ/kg,脂肪蛋白比为0.22,能量蛋白比为46.56kJ/g;梭鲈获得最大的蛋白质沉积率时,饲料蛋白质含量为38.76%,脂肪含量为9.18%,总能为18.65MJ/kg,脂肪蛋白比为0.24,能量蛋白比为48.12kJ/g;梭鲈获得最大的能量保留率时饲料蛋白质含量为38.55%,脂肪含量为9.45%,总能为18.72MJ/kg,脂肪蛋白比为0.25,能量蛋白比为48.56kJ/g;饲料中脂肪水平的增加可以降低鱼类耗能时对蛋白质的需求量,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