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相帅 《山东畜牧兽医》2012,(9):52+55-52,55
1母猪胚胎死亡的原因及防止措施母猪在一个发情期内能排出20~40个卵子,但每胎产仔数为10头左右,这是由于产前胚胎死亡造成的。胚胎死亡多发生在孕后的9~13d,第3周也有一部分死亡,这两期胚胎死亡数占全部受精卵的30%~40%;妊娠60~70d还有一部分胎儿死亡,约占15%左右。  相似文献   

2.
<正> 一、胚胎和胎儿的死亡时间母猪一般排卵16—25个,甚至更多些,而且受精率也高,约为92—98%,但实际上母猪窝产仔数比理论推算的产仔数要少得多,这主要是产前胚胎死亡所造成,其损失约为排卵数的30—40%。母猪从受精后70天内有三次死亡危机期:第一次,是从胚泡植入后,即9—20天胚胎损失为22%,尤其是配种后9—13天,这是胚胎发育过程中大量发生死亡关键时期,Scofreld(1972)通过  相似文献   

3.
母兔受胎率的高低决定母兔的繁殖潜力和产仔数,进而直接影响养兔者的经济效益.下面结合我区养兔产业的生产实际,谈谈提高母兔受胎率的8项措施.  相似文献   

4.
家兔繁殖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养兔生产的效率和效益。国内与国外养兔的繁殖力有较大差异,如每只母兔的年产仔数,发达国家平均40~50只,我国平均15只左右;3月龄肉仔兔死亡率,发达国家为15%左右,我国为30%,有的甚至高达50%。实践证明,影响家兔繁殖力的因素除品种、季节、年龄和营养以外,主要是公、母兔自身的原因。例如:来自公兔的原因包括睾丸  相似文献   

5.
任何事物都有规律性,家兔死亡亦不例外。了解家兔“死亡规律”,变被动为主动,有针对性地采取调控措施,可起到提高养兔成活率的作用。现简述如下: 1 胚胎死亡规律 1.1 受精卵着床障碍死亡 据黄仁术等报道,母兔妊娠0~7天着床期间胚胎死亡率为50%;7天后,死亡率为7%。  相似文献   

6.
采用新×德杂一代成年健康母兔80只进行配种试验。结果表明:母兔正常妊娠期为31~32天,占妊娠母兔总数的75.93%;母兔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及活仔窝重与妊娠期存在着负相关;胎儿数量及妊娠末期胎重对妊娠期有一定影响,胎儿少或胎重较轻的母兔分娩推迟,死胎率高的母兔妊娠期均长。  相似文献   

7.
正1病例介绍某养兔户,来电反映自家饲养的部分母兔,产仔1周后,出现乳腺肿胀、发热和食欲不振、行走困难等症状。经笔者实地调查得知,由于该养殖户缺乏养兔经验,在母兔分娩前后未对精饲料的投喂量进行调整,由于产仔数少,精饲料饲喂量过多,致使母兔泌乳量过大,导致乳汁大量蓄积;另  相似文献   

8.
奶牛妊娠识别期(妊娠第17~18天)和妊娠黄体生成之前常发生胚胎死亡(约26%).奶牛在1次配种或授精后大约有85%以上的卵子可以受精,但是却只有55%左右的牛产犊,在整个妊娠过程中约有30%的受精卵损失,其中约25%的损失发生在受精后23天前,即胚胎死亡主要发生于配种后8~19天,另有5%的损失发生在胚胎晚期或胎儿早期.发生在奶牛中的胚胎早期死亡是使繁殖力降低和造成经济损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正> 任何事物都有规律性,家兔死亡亦不例外。了解家兔“死亡规律”,可变被动为主动,有针对性地采取凋控措施,可起到提高养兔成活率的作用,简述如下:1 胚胎死亡规律1.1 受精卵着床障碍死亡据报道,母兔妊娠0-7天着床期间,胚胎死亡率为50%,7天后,死亡率为7%。死亡原因为:妊娠7天内,卵裂球或胚泡在输卵管或子宫内呈游离状态,容易受缺乏维生素的影响(特别是维生素 A、维生素E),导致受精卵着床困难而死亡。调空措施母兔自配种前3天起,至妊娠开始后7天止,每天在母兔日粮中添加维生索 A90毫克/千克饲料、维生素 E100毫克/千克饲料。效果:产活仔数比不添加维生素 A、维生素 E 的对照组提高  相似文献   

10.
(一)母猪胚胎死亡的最易出现时期母猪每次发情排卵约20~40个,而产仔却只有10个左右,这士要是产前胚胎死亡所造成的.胚胎死亡多发生在配种后9~13天,在这个时期胚胎由圆变长,出现营养层与植入之间的矛盾,致使胚胎在发育过程中发生大量死亡,大多数异配体和染色体畸变的胚胎也死于此时;妊娠第三周时,正值胎儿器官形成阶段,此时,胚胎会在竞争有利其发育的蛋白质类物质时,表现为强存弱亡现象,妊娠第60~70天,由于胎儿迅速生长,妊娠母猪由于饲养管理不当,通过神经刺激而干扰子宫血液循环,减少胎儿的营养供给,致使一部分胚胎死亡.  相似文献   

11.
母兔繁殖障碍综合症,是集约化养兔生产条件下的一种常见病,是导致生产效率下降,影响养兔效益的主要疾病之一。临床调查发现,在初配母兔中,不孕、流产、死胎、弱仔、少仔、仔兔死亡及产后缺乳等繁殖障碍发病率为24.70%,在经产母兔中,繁殖障碍发病率为28.23%。经统计分析,遗传、疫病、繁殖技术和饲养管理不良为主要致病原因。  相似文献   

12.
母兔繁殖障碍综合征是集约化养兔生产条件下的一种常见病,是导致生产效率下降,影响养兔效益的主要疾病之一。临床调查发现,在初配母兔中,不孕、流产、死胎、弱仔、少仔、仔兔死亡及产后缺乳等繁殖障碍发病率为24.70%,在经产母兔中,繁殖障碍发病率为28.23%。经统计分析,遗传、疫病、繁殖技术和饲养管理不良为主要致病原因。  相似文献   

13.
在养兔实践中,时常遇到兔产死胎、弱胎现象,现就这个问题谈点粗浅看法。 一、基本规律 1、与母兔产仔多少有关,一般产仔数越少,死胎率越高;产仔数越多,弱胎越多。 2、与种兔年龄有关。一般青壮年兔产死弱胎儿的比例较少。 3、与品种相关。一般大型品种兔产死、弱胎儿比例较高,中小型品种则较少。 4、与季节相关。秋、夏季比例高,春、冬季低。 二、原因分析 1、产仔数少,初生重、大。仔兔应健壮,为什么死胎率反而高呢?是因为产仔数少的,多半是妊娠期延长(2—4天),所生仔兔发育成熟,体型正常,茸毛可见。但由于子宫内胎儿数  相似文献   

14.
成年母猪每次排卵数目一般都在20个以上,多的可达30个以上。但在生产实践中,母猪产仔都在10头左右(我国高产的地方猪种平均产仔14~15头或更多),这是由于妊娠期胚胎死亡造成的。试验证明,胚胎死亡的第一高峰发生在受精后9~13d的嵌植初期,次高峰出现在第3周的器官形成阶段,两次死亡数约占受精卵的30%~40%。第三次高峰处在第60~70d,这时由于胎盘发育停止,胎儿迅速生长,相互排挤,造成营养供应不均,致使又一批胚胎死亡或发育不良。此外,母猪配种后3周特别是第一周内,如遇高温天气,即使32℃~39℃仅持续24h,也会使产仔数减少,或产死胎。胚胎死…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规模化养兔中,要提高养兔的年经济效益,必须精管细养,实行科学繁殖,使母兔最大限度地多怀多产多活.母兔一般常年发情,年产 6~ 8胎,因此应采取以下综合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6.
提高肉兔繁殖率是提高养兔经济效益的重要一环,其途径与措施如下。一、提高胎产仔数家兔是多胎高产动物,胎产仔少则2—3只,多的十几只,平均约为7—8只,品种不同略有差异。母兔的乳头数少的6个,  相似文献   

17.
母猪繁殖性能是由其生殖系统一系列生理活动决定的。由于测定母猪繁殖性能的标准不一致,因而难于精确确定维持正常繁殖机能的营养需要。窝产仔数虽然是一项测定母猪繁殖性能的重要指标,但与妊娠期间营养的关系很不明显。现已明确,胚胎死亡是影响窝产仔数的主要因素,约有35%~40%胚胎死于母腹(Bolet 1986;Tremblay 1988)。  相似文献   

18.
奶牛胚胎体内死亡的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妊娠能否维持由多种因素决定,任何引起胚胎质量下降、黄体分泌孕酮(P4)能力降低及不适宜的子宫内环境等都可能导致胚胎死亡.奶牛妊娠损失主要由42天前的胚胎死亡引起的(高产奶牛可能持续到42~56天),42天后的胎儿损失一般不超过10%(Vasconcelos,1997).经产牛排卵并受精的百分率约为75%~80%,而第42天的妊娠率降到35%~45%,据此估计,胚胎死亡率应为25%~40%.我国南方因高温多湿等,夏季泌乳牛受胎率降低至15%左右,因此胚胎死亡率可能会更高.采取积极措施预防胚胎死亡是提高奶牛受胎率的有效途径,在奶业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哺乳动物胚胎死亡是常见现象。胚胎死亡发生率和死亡时间,不同种家畜间存在着较大差异。家畜胚胎死亡会给畜牧生产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导致产仔间隔延长、降低猪和多产羊的窝产仔数、增加配种费用等;对于羊(或许包括猪),胎儿死亡还会降低同窝仔畜的出生重。引起家畜胚胎死亡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病原性、遗传性、激素性和营养性因素等。本文对造成家畜胚胎死亡的主要原因和预防等方面作一简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仔兔培育是养兔生产中的关键环节,仔兔成活率的高低也是养兔成败的关键,直接影响到养兔的经济效益。为保证整窝仔兔全活全壮,应采取以下综合措施。1养好母兔母兔怀孕后,及时给孕兔增加营养至关重要,这直接关系到胎儿的正常发育和分娩后的泌乳力。蛋白质是组成胎儿的重要营养物质,矿物质中的钙、磷是构成胎儿骨骼的主要成分。因此,怀孕母兔的饲料要求品种多样、营养均衡,尤应补充钙、铁、磷等微量元素,还要多喂胡萝卜、新鲜蔬菜和优质青草。2搞好接产临产前一天将消毒好的产仔箱、垫料放入母兔笼,并准备好接产用的消毒药品。母兔产前产后易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