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汪忠康 《江苏蚕业》2001,23(2):19-21
由于检测手段的改进,七十年代初,在日本蚕种生产过程中,发现了一些与家蚕微粒子虫孢子(Nosema bombycis)形态不同的微孢子虫以来,国内外众多学者开展了异型微孢子虫的分离和鉴定工作,发现了许多异形微孢子虫。且多数研究者和蚕种生产者认为,家蚕中分离到的异形微孢子虫主要来源于野外昆虫的交叉传染,我国家蚕微粒子病发生率的上升与野外昆虫的交叉传染关系密切。本文就有关方面的研究作一综合,期望对家蚕微粒子病的防治有所助益。二 异型徽抱子虫 根据目前分舟到的微抱子虫的形态结构、血清学特点、增殖特点、对家…  相似文献   

2.
<正> 目前我省蚕桑生产发展迅猛,但蚕病的扩散漫延,对蚕茧蚕种生产危害很大,将会阻碍蚕桑生产的发展。为有效控制蚕病的危害,四川省蚕桑研究所的科技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消毒药物——防消灵,经我们在广安做了该药物对家蚕微抱子N·b,中肠型浓病CPV、白僵菌等三种病源杀灭效果的验证试验,现将试验研究的情况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3.
家蚕微粒子病是由家蚕微孢子寄生家蚕引起的一种毁灭性的传染性蚕病,微孢子可被食下感染并能经卵、胚种传染子代,被国家列为重要的蚕种检疫对象。对于许多种场来说,原蚕区制种为蚕种场带来了较大的利润,在许多蚕种场的蚕种生产量中占据60%-70%的比例,个别种场甚至占100%。因此原蚕区微病的防治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郑州市郊猪隐孢子虫感染情况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隐孢子虫病是一种全球性的人畜共患病,宿主范围广泛,可寄生于46种脊椎动物,多寄生在消化道和呼吸道,引起腹泻和呼吸困难。文献报道,隐抱子虫在爱滋病病人中的感染率可高达48%左右,且腹泻症状也特别严重[1]。80年代以来,隐抱子虫病已越来越引起国内外医学和兽医学界的关注。禽、兔、鼠、牛的隐抱子虫在国内许多省市已有发现,且部分地区已成为呼吸道病和腹泻病的重要病原之一[2-4]。然而猪的隐抱子虫病除蒋金书等(1992)[5]报道北京地区存在之外,尚未见国内其它地区报道,最近我们对郑州市郊8个猪场进行了隐孢子虫感染情况的调查。…  相似文献   

5.
大菜粉蝶(Pieris brassicae Linnaeus)微孢子虫其孢子卵圆形,大小为3.8 ×1 80μm,极丝长为60μm;对家蚕的致病性低于家蚕微抱子虫(Nosema bombycis)主要感染部位为中肠、脂肪体、马氏管;胶乳凝集试验表明大菜粉蝶微孢子虫与M11致敏的单克隆抗体胶乳有特异性凝集;不同处理大菜粉蝶微抱子的发芽率明显不同, KOH处理后,孢子的发芽率可达64%,但在体外对Bm、Ae细胞无感染性。  相似文献   

6.
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危害性很强的蚕病。根据家蚕微粒子病具有胚种传染和食下传染两种传染方式特点,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检验数据进行详细分析研究,探索广西家蚕微粒子病发生原因和流行规律。结果显示,通过严格执行现行检疫技术标准,在蚕种生产中基本能控制家蚕微粒子病胚种传染危害。调查发现养蚕环境中微孢子虫污染严重,对应蚕生产蚕种的母蛾微粒子病发生率高,两者存在显著相关性,由此证明养蚕环境中微孢子虫污染严重造成的家蚕食下传染是家蚕微粒子病发生的重要原因;在蚕种生产中,气象因素对家蚕微粒子病发生也有影响。气温影响最为重要,降雨、日照起到辅助效果;建立两种基于蚕种微粒子病发生与环境微孢子虫分布关系以及与气象因子关系的数学模型,对家蚕微粒子病发生进行预测预报,为蚕种生产防控家蚕微粒子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原蚕区微粒子病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蚕微粒子病是由家蚕微孢子虫寄生家蚕引起的一种毁灭性的传染性蚕病,病原孢子可被蚕食下感染并能经卵胚种传染子代。由于微粒子孢子的广泛存在,又因原蚕基地是普种生产的“第一生产车间”,随着原蚕区的生产量和生产规模的日益扩大,所生产的蚕种带毒率也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导致广大蚕农减收,也给种场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防治微粒子病工作的重点就是在原蚕区。本文将着重分析微粒子病发生的原因,总结出微粒子病的防治方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银川地区奶牛隐孢子虫病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隐孢子虫病(CfyPtOSPOfidiOSIS)是全世界流行的一种人畜共患病,也是造成艾滋病(AIDS)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隐抱子虫除感染人外,还广泛地寄生在哺乳类、鸟类、爬行类和鱼类。对养殖业危害十分严重,可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且能从动物直接传染给人。关于隐抱子虫的种类、生活史、传播途径等一系列问题国内外学者说法不一,尚未定论。我国关于畜禽隐抱子虫病方面的研究,周圣文首先于1985年在黑龙江发现犊牛隐抱子虫[‘,’1。其后,蒋金书号1989年在北京地区进行了牛、猪隐抱子虫病的调查”’。李景椅等于1991年在西安地区进…  相似文献   

9.
<正> 一、家蚕微粒子(N.b)的危害 家蚕微粒子危害很大,各个阶段都可能经口或胚种传染上。而蚕种制造是防止、消除家蚕微粒子(N.b)的重要环节。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毁灭性蚕病,十八世纪曾使发达的欧洲蚕业趋于毁灭,国内近几年此病危害严重。家蚕微粒子病,给我省蚕桑  相似文献   

10.
家蚕细菌病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蚕细菌病为常见病害,其防治方法主要是沿用氯霉素添食来达到杀菌的目的。随着氯霉素被禁用后,业内开展了多种抗菌药物对家蚕细菌病的防治效果试验,并对家蚕药代动力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