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不同播种方式对直播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明不同播种方式对直播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以水稻精量穴直播机进行开沟起垄,开展人工穴播和人工条播两种播种方式的大田研究。试验以杂交稻品种培杂泰丰和常规稻品种玉香油占为研究材料,比较分析了2种播种方式下水稻干物质积累动态、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基于开沟起垄直播开展穴播和条播的研究结果表明,以穴播方式的水稻产量较高,穴播处理能够显著提高培杂泰丰和玉香油占的产量,分别达到23.77%和10.89%,其原因是穴播处理能够提高供试水稻品种的有效穗数,穴播方式还有利于优化水稻群体配置,增加水稻群体干物质积累。因此,开沟起垄方式下穴播较条播有利于水稻稳产和增产。  相似文献   

2.
试验以吉隆868水稻品种为供试材料,在4kg/667m2精量播种条件下,设置穴播与条播2种不同播种方式,研究不同播种方式对旱直播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穴播处理的水稻实际产量为654.5kg/667m2,较条播增产6.7%。说明水稻旱直播时采用穴播处理有利于水稻分蘖成穗,增加穗粒数,提高结实率,易获得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3.
不同播种方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提高水稻直播的机械化水平,筛选出适合上海市的水稻直播方式,研究人工直播、机械条播和机械穴播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种植方式对水稻生育期影响较小,水稻单产机械穴播要高于人工直播和机械条播。  相似文献   

4.
利用田间小区试验在青铜峡灌区研究了5种不同水稻机械化生产技术,结果表明,水稻侧条施肥技术和常规机插秧子粒产量显著高于常规旱直播技术,产量分别提高了11.84%和9.28%。经济效益分析表明,水稻侧条施肥技术和旱穴播技术分别比旱直播技术增加了1 968.0元/hm2和1 732.5元/hm2。综合考虑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旱穴播和侧条施肥为较适宜青铜峡灌区的水稻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不同播种方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特设置3种不同播种方式进行试验,考查了水稻苗情、产量等综合性状。结果表明,3种播种方式对水稻生育进程没有影响,但从水稻产量结构分析(即人工直播、机械条播、机械穴播),机械穴播产量最高,分别比机械条播和人工直播增产49.17、38.18kg/667m2。  相似文献   

6.
“秀水134”机穴播不同种植密度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常规稻"秀水134"机穴播技术,进行了机穴播不同种植密度与人工直播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机穴播的产量均高于人工直播,平均每667m~2增产16.2kg;机穴播的生育进程较人工直播早,各个发育阶段都提早2~3 d;以机穴播25 cm×10 cm处理的产量最高,每667m~2达654.6 kg。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近年来崇明区雨水增多而导致水稻播种时间不确定的问题,进一步完善精准穴直播技术,特于2016年进行了不同播期、株距对机穴播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随播期的推迟,机穴播水稻产量呈先提高后降低的趋势,以播期为6月2日水稻的产量最高;有效穗数随播期的推迟而增加;千粒重表现与产量一致,也以播期为6月2日的最高;结实率随播期推迟而显著降低。4个株距水平中,以株距为12 cm水稻的产量最高,株距为16 cm的产量最低。综合考虑,水稻机穴播以播期为6月2日前后、株距为12 cm为宜。  相似文献   

8.
闫益庚  陈军 《安徽农学通报》2018,24(14):123-124
通过对吴忠市利通区不同水稻机械种植方式成本及产量对比试验,探索适合利通区水稻机械化种植的发展模式,为利通区推广水稻机械精量旱穴播种植提供参考。试验结果表明,在宁夏引黄灌区使用精量旱穴播技术种植水稻,与常规旱直播稻相比,群体结构更加合理,个体发育更加充分,最终产量较高,值得进一步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水稻机械化精量穴直播技术推广应用的可行性,开展了不同种植密度、播种量、施肥水平对水稻生育期、分蘖动态、经济性状及产量影响的试验,验证2BD系列同步开沟起垄水稻精量穴直播机应用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杂交中籼稻以采用30cm×15cm、穴播2~3粒,常规稻以采用25cm×15cm、穴播4~5粒为宜.水稻机械化精量穴直播省工节本、高产高效,适宜在肥西地区水稻生产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水稻精量穴直播机的引进及应用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水稻机械化穴直播技术在浦东新区水稻生产上推广应用的可行性,引进了华南农大的2BD-10等行距水稻精量穴直播机,在惠南和周浦镇进行了试驾和机穴播试验研究,从机器性能、水稻经济性状、农艺性状等方面,与机条播、人工直播等水稻直播方式进行了对比,并初步分析了水稻不同直播方式之间农艺性状及产量差异的原因。试验结果表明,机械化穴直播分蘖势强,群体结构合理,穗粒结构协调,光合速率高,干物质积累多,抗倒能力增强,产量明显优于水稻机条播和人工直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温州农区早稻抛秧田杂草发生种类以稗草、矮慈菇、节节菜、异型莎草、牛毛毡为主,稗草为优势种群,杂草危害程度重于插秧田。抛秧后2d杂草开始陆续出苗,抛后10d呈现出苗高峰,比插秧田早5d,稗草的出苗高峰出现于抛秧后5~10d。经3年试验证明,禾大壮+苄嘧磺隆,二氯苄和丁苄对禾本科、莎草及阔叶草均有良好防效,对水稻安全,增产幅度大。不同施药期试验表明,二氯苄和丁苄分别于抛秧后3~5d和5~9d使用,对水稻株高和分蘖有明显抑制作用,故安全有效用药期应为抛秧后7~11d和11~13d。  相似文献   

12.
盐胁迫对水稻生育时期和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空育131水稻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土壤含盐量处理对盆栽水稻生育期和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含盐量的增加,水稻的生育期延长、株高变矮、茎粗变细、有效穗数和产量有较大幅度地下降。通过主要性状和土壤含盐量对水稻产量的回归分析表明,在不同土壤含盐量的条件下,有效穗数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夏玉米施用硅肥效果及适宜用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翠珍  邵长泉  孙汉水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2):6869-6869,6889
在滨海盐化潮土上进行夏玉米施用硅肥田间点播试验,研究夏玉米施用硅肥效果及适宜用量。结果表明,施用硅肥能够增强玉米抗病性,改善植株生物学性状和产量结构;增产效果明显,每公顷施硅肥112.5 kg增产量最高,每公顷施硅肥75 kg次之,与对照相比,增产率分别为6.64%、15.87%,每公顷纯增效益分别为916.81、127.1元。从产出投入结果看,经济最佳硅肥施用量为75~112.5 kg/hm2。  相似文献   

14.
水稻编织布隔层育秧旱育保姆不同剂量拌种对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行早稻编织布隔层育秧旱育保姆不同剂量拌种对水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水稻编织布隔层加旱育保姆拌种育秧能极大地提高水稻的秧苗素质,在假茎高、假茎宽、单株总根数、秧苗分蘖率、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干粒重等方面均优于不用旱育保姆拌种的处理,增产效果明显,尤其以每公斤稻种用300~350g旱育保姆拌种处理的增产效果最好,与不用旱育保姆拌种处理相比呈极显著差异水平。因此,水稻编织布隔层加300~350g旱育保姆拌种育秧技术值得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种子萌发及苗期水培试验分析可溶性浓缩糖蜜(condensed molasses soluble,CMS)对水稻种子萌发及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发现:不同CMS质量浓度对水稻的发芽率无明显影响,但CMS质量浓度超过0.15 g/L时会抑制水稻生长。水稻苗期水培试验发现,正常营养的基础上施加过量的CMS使水稻的根系直径显著增加,根长、根体积显著降低,抑制磷在根系和地上部的累积,水稻根系POD、CAT活性和MDA含量显著增加。盆栽试验表明,在1/2正常施化肥的基础上施加10 g/钵CMS时,水稻的单株产量相比不施化肥和1/2正常施化肥分别增加了143%和44%,而正常施化肥的基础上施加CMS对单株的产量影响不显著。结果表明:在养分缺乏的情况下施加一定量的CMS可以增加水稻的产量,但是在养分充足的情况下施加CMS却不能增加水稻的产量。  相似文献   

16.
进行了烤烟地膜点种与常规育苗对比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地膜点种有利于培育地上茎叶和地下根系协调生长的壮苗 ,简化烟草生产的育苗移栽环节 ,降低移栽运苗劳动强度 ,大田烟苗生长速度快 ,但成苗前的管理不如常规育苗方便 ,这可通过一些相应技术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7.
张晋贤  阮冠  梁社坚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11664-11667,11728
[目的]探讨水稻茎秆的性状与抗压强度的关系。[方法]运用石蜡切片技术对10个水稻品种茎秆(包括3个节间)的形态、解剖特征进行系统研究;运用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技术测出各品种的抗压强度;对特征数据与茎秆抗压强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相关性分析显示,茎的外径、横切面积与茎秆抗倒伏能力密切相关,可作为茎秆抗倒伏的重要参考因素。品种63两优636的外径和横切面积明显高于其他受测试品种,且3节间都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产量也高。[结论]63两优636可作为水稻超高产的栽培品种。  相似文献   

18.
By using single rice cultivation as a control, the effect of rice-fish culture on growth dynamic, plant type and yield formation of rice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as follows: rice-fish culture improved the physical-chemical properties of arable layer soil of paddy field, extended growth period of rice, increased dry matter and LAI of different growth stages, improved three top leaves area, deterred the degeneration of leaves function, increased the diameter of stem, promoted the growth of roots and the formation of roots in the extended stem. At the same time, rice-fish culture extended the length of basal internodes, increased the number of internodes, uplifted the gravity of plant, and depressed the root vigor. For the grain yield and yield structure office, rice-fish culture decreased ear/tillering ratio, spikelet/panicle and seed set percentage, increased grain weight. If variety choice and cultivation technology were controlled appropriately, rice-fish culture could increase the effective panicles and improve grain yield of rice.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不同播种密度与播种方式对小麦穗部结实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以播种密度为主区,设4个水平:D1(112.5 kg/hm~2)、D2(150 kg/hm~2)、D3(187.5 kg/hm~2)、D4(225 kg/hm~2);播种方式为副区,设置为宽幅播(K)、条播(T)、穴播(X)。结果表明:小麦群体总茎数随播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苗期为:XKT,返青期和收获期为:TXK。不同穗位结实小穗数、小穗结实率、小花数均在高播种密度(D3、D4)下达到最大值。X和K在高密度下更有利于改善小穗和小花结实特性,尤其是对下部穗位效果更显著。随播种密度的增加,产量、穗粒数和千粒质量均呈先减后增趋势,X的产量和穗粒数表现均优于K和T,产量在D4X组合达到最大值(10 062.83 kg/hm~2),说明穴播配合高播种密度(D3、D4)可在增产的同时使产量构成因素更加协调。穗部结实特性对小麦产量有着重要影响,上部穗位结实特性指标与产量及其构成要素基本呈负相关,下部穗位结实特性指标与产量及其构成要素基本呈正相关。因此,适当提高播种密度时,配合穴播或宽幅播,对增产和改善不同穗位结实特性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稻渔共作水稻生育特点及产量形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同期播种的常规栽培水稻为对照,研究稻渔共作对水稻生长发育动态、株型特征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稻渔共作具有改善稻田土壤的理化性状,延长水稻生育期,增加群体各生育期生物量,提高叶面积指数和冠层叶片的面积,延缓后期功能叶片衰老,增大茎秆粗度,促进根系发育及伸长节上须根发生等特点。但同时也表现出稻株基部节间长度增大,节间数增多,植株重心上移,后期根系活力降低等特征。在产量及其结构方面表现为茎蘖成穗率、穗粒数和结实率下降,粒重增加,若品种选择与栽培控制得当,可提高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并达到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