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椪柑果实贮藏过程中主要品质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椪柑果实为试材,研究了果实自然贮藏过程中部分品质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贮藏期间,椪柑果实的单果重、纵横径大小、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含量呈现降低的趋势。椪柑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经贮藏后前10 d降低,此后,随贮藏时间的延长椪柑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逐渐增加,呈现极显著上升。椪柑果实可溶性总糖的含量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相似文献   

2.
以江西新余市渝水区珊娜果业有限公司示范基地2011年10月26日和11月2日2个时期采收的新余蜜桔为材料,在(6±1)℃、相对湿度85%~95%条件下贮藏90天,每6天取样测定了果实的腐烂率、失重率、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维生素C、总糖、果皮色差指数、呼吸强度和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丙二醛含量等品质及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新余蜜桔属于非呼吸跃变型果实,在冷藏期间,11月2日采收的果实呼吸强度高,果实内含物质消耗多,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和总糖含量低,可滴定酸降解速度较快,果实风味不足;与11月2日采收果实相比,10月26日采收时可以抑制果实腐烂及水分损失,降低果实呼吸强度,果皮褐变指数较小,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含量较高,保持了较高的商品价值,同时,丙二醛含量较低,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较高.适当提早采收的新余蜜桔具有较好的贮藏品质,适于长期低温贮藏.  相似文献   

3.
采用1-MCP 1.0、1.5、2.0、2.5和3.0mg/L分别熏蒸采后西番莲24h后于室温下贮藏,测定贮藏12d期间果实硬度、呼吸强度、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5个浓度梯度中,以1.0mg/L熏蒸处理的保鲜效果最佳,贮藏期间能较好地抑制果实呼吸强度,维持果实较高硬度、维生素C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延缓了可滴定酸、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的下降,保持了较好的果实外观和内在品质。  相似文献   

4.
以自然突变的黄色果实成熟色线辣椒资源HJ2002为母本,3份红色果实成熟色线辣椒纯系为父本,采用顶交法配制杂交组合,研究了果实成熟过程中的维生素C、可溶性糖、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维生素C、可溶性糖、类胡萝卜素含量随着果实的生长成熟而增加;叶绿素含量在果实成熟过程中逐渐减少;母本HJ2002在果实生理成熟期仍含有一定量的叶绿素,而F_1代在生理成熟期叶绿素含量几乎为零;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线辣椒果实中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含量在成熟过程中呈显著的负相关;少量叶绿素b的存在可能是黄色线辣椒突变材料成熟期颜色表现构成的重要遗传因素。  相似文献   

5.
以6个苹果品种为试材,测定贮藏前与贮藏5个月后的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总糖、可滴定酸、维生素C含量。结果表明,‘华红’贮藏前果实维生素C含量较高,贮藏后总酸与维生素C含量下降幅度较小,贮藏前后均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澳洲青苹’贮藏前果实硬度、总酸、维生素C含量较高,贮藏后各营养指标下降幅度较小,有高酸、多汁的特性,生食品质中等,主要用作果汁加工;‘望山红’与‘寒富’贮藏前果实的营养成分含量高,味道纯正,但贮藏后总酸和维生素C含量下降明显,适宜鲜食;‘岳帅’与‘金冠’贮藏前果实硬度、总酸、维生素C含量较低,贮藏后硬度、总酸含量下降幅度大,适宜鲜食。  相似文献   

6.
为找到适合金秋梨的天然保鲜剂,以金秋梨为试验材料,采后以0.1g/L水杨酸溶液浸泡处理金秋梨果实,研究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维生素C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呼吸强度。结果表明:0.1g/L的水杨酸溶液可以延缓金秋梨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维生素C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且贮藏末期,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维生素C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分别是对照的1.35、1.34、2.14、2.02倍。同时,0.1g/L的水杨酸溶液可以降低金秋梨果实的呼吸强度,并延缓呼吸高峰的出现,对金秋梨果实有一定的保鲜作用。  相似文献   

7.
圆黄梨果实纵径和横径的生长曲线相似,均呈"双S"型。果实发育期主要营养成分(糖、酸、维生素C、淀粉等)含量呈规律性变化,可溶性糖含量呈逐渐上升趋势,可滴定酸含量呈不断下降趋势,维生素C含量为"降-升-降"变化趋势,淀粉含量变化呈"抛物线"型,随着果实的成熟,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逐渐增加,果实硬度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8.
七月鲜苹果为辽宁果树所选育而成。果实含可溶性糖10.94%、可滴定酸1.22%、维生素C187.5μg/g,果肉松脆汁多,有香气,无异味。七月鲜与加工品种国光、澳洲青苹、瑞林相比,果实可溶性糖含量居第2位,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含量为最高,出汁率(70.0%)相近;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沙糖桔果实带叶商品化处理后的损伤率及打蜡后的品质变化,在荔浦市选取3家规模较大的采后商品化处理厂进行采样,进行损伤率调查和贮藏过程品质分析。结果表明,带叶商品化处理对果实的机械损伤较大,损伤率达10.8%~26.4%;果实的失重率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不断上升,贮藏第16天为5.13%~10.41%,且打蜡果实的失重低于只清洗未打蜡的果实;果实亮度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波动下降,打蜡果实的亮度高于只清洗未打蜡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还原糖含量在贮藏过程略有上升,而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含量在贮藏过程中波动下降。在感官上,贮藏第31天打蜡果实有轻微异味,商品满意度为一般或一般稍差。综合评判认为,打蜡沙糖桔果实销售期应控制在15 d以内。  相似文献   

10.
以大棚番茄为试材,测定了其叶片光合速率并计算出日均光合速率、果实维生素C、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酸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光合速率的增大可促进番茄果实内维生素C、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有机酸的合成;番茄果实的发育过程中,随果实的成熟,可溶性糖、维生素C、有机酸的含量逐渐增加,而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则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1.
以盆栽B10甜杨桃为试材,比较了高温条件下发育的“正造果”和低温条件下发育的“雪敛果”生长曲线以及其可溶性糖、维生素C(抗坏血酸)、可滴定酸含量变化.结果表明,两类果实的纵径始终大于横径,果实发育前期和中期的纵、横径增长速率比后期快,果实鲜重增加的速率比干物质增加的速率快.“雪敛果”比“正造果”发育时间长约1个月,两类果实成熟时的纵径、横经和重量无差异.果实成熟时,两类果实可溶性总糖含量相当,但各种糖组成比例不同;可滴定酸含量则是“雪敛果”低于“正造果”,而维生素C含量则是“正造果”较高.  相似文献   

12.
以北京地区的"红香酥"梨为试材,研究了3个采收期果实在20℃常温贮藏过程中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量、组织膜透性、果皮色泽、果肉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维生素C含量以及果实腐烂等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采收期推迟,果实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的峰值出现的时间提前;采收越晚,果肉和果心的相对电导率越高。9月1日(盛花期后138d)采收的果实,果肉硬度、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含量保持较高,但单果质量低,果面着色差,果皮的膜透性强;9月19日(盛花期后156d)采收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固酸比高,果皮颜色亮(L值高)、着色好,但贮藏后期,果实维生素C含量下降明显,腐烂率较高,贮藏时间短。9月10日(盛花期后147d)采收的果实(种子颜色3/4左右变褐、可溶性固形物为11.04%、果肉硬度6.36kg/cm2),能保持果实相对较高的硬度、维生素C含量和固酸比,口感较好,贮藏30d时,果实腐烂率相对较低,贮藏效果最好,商品性最高,可以作为红香酥梨在北京及周边地区长期贮藏最适宜的采收期。  相似文献   

13.
洛红美是以鸡蛋杏为母本、以小红李为父本杂交育出的杏新品种。平均单果重60 g,果实扁圆形,果顶微凹,果实底色黄色,阳面酒红色,色泽艳丽。果肉橙黄色,风味浓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5%,可溶性糖含量7.8%,可滴定酸含量1.3%,维生素C含量89.6 mg/kg。在河南省洛阳地区,果实6月下旬成熟,果实发育期85 d,属晚熟品种。果实耐贮藏,常温下可贮藏15 d以上。  相似文献   

14.
低温对青枣果实贮藏及采后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姚昕  涂勇  吴兵  蔡江 《北方园艺》2008,(4):262-264
在0℃、4℃和8℃3种低温条伴下冷藏"高朗一号"青枣,定期统计其好果率和失重率,测定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维生素C含量,检测其采后呼吸强度和果皮细胞膜透性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4℃是"高朗一号"青枣果实适宜的贮藏温度,0℃以下果实易发生冷害.在贮藏的过程中,青枣果实出现呼吸跃变,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维生素C含量均呈递减的趋势,细胞膜透性呈递增趋势,4℃和8℃低温可有效的延缓其变化的速度.  相似文献   

15.
以“红阳”“海沃德”“黄金果”3个猕猴桃品种为试材,设置常温贮藏、常温苹果混贮、4℃冷藏3种贮藏方式,测定3个猕猴桃品种果实硬度及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可溶性糖含量,研究不同贮藏方式对猕猴桃品质的影响,以期为猕猴桃的贮藏、运输和货架期的调控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不同贮藏方式对猕猴桃品质影响较大。常温贮藏、常温苹果混贮、4℃冷藏时,3个猕猴桃品种果实硬度和可滴定酸含量均呈下降的趋势。3个品种在常温贮藏、常温苹果混贮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4℃冷藏时均呈上升的趋势。3种贮藏条件下,“黄金果”和“海沃德”维生素C含量均呈下降的趋势,但“红阳”先上升后下降。3个猕猴桃品种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大值依次为“黄金果”>“红阳”>“海沃德”,可滴定酸含量降幅依次为“海沃德”>“红阳”>“黄金果”,可溶性糖含量最大值依次为“红阳”>“黄金果”>“海沃德”,果实软化后维生素C含量平均值依次为“黄金果”>“红阳”>“海沃德”。“海沃德”耐贮藏性最好,“红阳”次之,“黄金果”较差。  相似文献   

16.
2013年以赣州市潭东镇10年生左右枳砧纽荷尔脐橙为试材,对果实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含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果实可溶性糖在5—6月积累很少,7月和10月为快速积累期,最终蔗糖占可溶性糖的64.3%;可滴定酸含量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7月底达到最大值,此后迅速下降,9月中旬开始转为缓慢下降,至11月末降为0.76%;维生素C在幼果中含量高,此后长时期下降,在10月略有回升。从单果中积累的量来看,糖类与维生素C均持续增加;可滴定酸在8月中旬末以前持续积累,此后有所下降,9月中旬开始逐渐回升。  相似文献   

17.
采收期对‘新梨7号’梨果实品质及采后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河北泊头‘新梨7号’梨为试材,研究了4个采收期(盛花后106、116、126、136 d)果实在常温[(20±0.5)℃]贮藏过程中果实品质及生理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采收期推迟,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单果重和种子颜色指数增加,果肉硬度下降,可滴定酸、维生素C含量以采收期2(7月30日采收,盛花后116 d)果实最高;果皮颜色L*值和a*/b*值增加,h?值下降,叶绿素荧光参数Fo、Fm和Fv逐渐降低。在常温贮藏条件下,随着货架期延长,果肉硬度、可滴定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下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化不大,果皮颜色L*值和a*/b*值增加,h?值下降,Fo升高,Fm、Fv、Fv/Fm降低,种子颜色指数和腐烂率增加;采收期2果实可滴定酸、维生素C含量可保持较高水平,口感较好,果面具红晕,且果实腐烂率较低,贮藏性较好,具有较高的商品价值。‘新梨7号’在河北省泊头地区长期贮藏的适宜采收标准为:果实7月下旬至8月初采收,果实生长发育期110~120d,种子颜色1/2左右变褐,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5%,果肉硬度≥5.0kg/cm2。叶绿素荧光参数可作为‘新梨7号’贮藏期间果实衰老的评价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以石硖龙眼为试材,比较常温下龙眼果实整穗贮藏和单粒贮藏的生理指标变化。结果表明,常温贮藏条件下,整穗贮藏加快了果皮水分散失,但减缓了果肉自溶速率,缓解了果面L值、维生素C含量下降,两种方式贮藏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略有增加,整穗贮藏的果实可滴定酸含量高于单粒贮藏。总体而言,整穗贮藏保鲜效果优于单粒贮藏。  相似文献   

19.
花期喷硼对刺梨果实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缺硼土壤上刺梨产量低、品质差的问题,在开花期对"贵农5号"刺梨进行硼肥喷施。结果表明:在盛花期和终花期对刺梨喷施0.1%、0.2%和0.3%硼砂溶液,能够明显减轻刺梨的生理落果,减少畸形果,提高着果率,增加果实的种子数量、单果质量及产量、果实中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总糖、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的含量,其中0.3%硼砂溶液处理的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0.3%硼砂溶液喷施后第一次和第二次生理落果率分别降低了35.05个和21.51个百分点,着果率增加了45.83个百分点,畸形果百分率降低10.61个百分点,平均单果质量增加12.22g,单株产量增加7.64kg,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总糖、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含量分别增加了3.24%、2.55%、0.57%和6.27mg/g鲜果,果实品质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0.
甜樱桃采后生理与贮藏保鲜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甜樱桃果实采后生理特性、软化机理、采后病害及其防治、钙处理、气调贮藏、涂膜保鲜等六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甜樱桃采后生理与贮藏保鲜技术的研究状况。甜樱桃属于非跃变型果实,但乙烯对其采后衰老也有一定的影响。甜樱桃贮藏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含量快速下降、果肉褐变、果实失水、软化、腐烂等,控制甜樱桃果实采后腐烂的方法主要包括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综合防治等,采用浸钙、涂膜、气调贮藏等技术手段和方法有利于保持甜樱桃果柄及果面颜色和果实硬度,减缓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含量下降,减少失水和腐烂,延长甜樱桃果实贮藏时间,提高贮藏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