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袋式栽平菇虽然是个好方法,但在大面积生产中由于装料松紧度和料含水量不一,常常会出现菌丝生长慢或中途停止生长,培养料变酸,杂菌污染率高。我们采用菌袋通氧法,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发菌成功率达100%,不仅缩短了发菌时间,且可提早20天左右出菇,产量提高20%,具体方法如下:(一)装袋接种用厚5丝米、宽23~30cm,长40~50cm 的聚乙烯薄膜料筒作栽培容器。装料前要准备好长50~60cm,直径3cm 的塑料管或竹筒作通气管。配方可因料而异,采用常规制备。装料时把通气管竖放在塑料袋中央,底端塑料袋口撮台并塞入通气管口内,先撤一层菌种,再放一层培养料,边装边压实直到装满袋,拔出通气管,向空洞内塞菌种,再在袋口撒一层菌种,撮合袋口塞入中心孔内,最后用卫生纸将两头孔塞严。每个塑料袋装干料1.5~2公斤,用种量10~15%。  相似文献   

2.
鲁林胜 《食用菌》2002,24(4):42-42
袋栽平菇接种后一般需 2 5~ 30天菌丝才能长满袋 ,发菌时间越长感染杂菌的机会就越多 ,生产周期也较长。为了缩短发菌时间 ,减少杂菌污染和加快出菇时间 ,提高经济效益 ,笔者试验成功了一种简易快速发菌法 ,现向菇友们介绍如下 :培养料 (熟料 )装袋后 ,采用两头接种。在料袋的两头先后用尖棒 (直径 2~ 3cm、长约 30 cm)从袋头的中心分别打洞 ,深度为料袋的一半以上 ,然后向棒孔中播入适量菌种 ,在袋头的料面也放少量菌种 ,套好颈圈并把袋口拉紧 ,用一层纸和橡皮筋封口 ,再将另一头以同样方法接好种 ,即可发菌。发菌要根据气温情况排袋。气…  相似文献   

3.
李庆利 《食用菌》2006,28(1):29-29
食用菌种植比较普遍,以平菇熟料袋栽为多,在拌料装袋灭菌接种过程中,或多或少有部分料袋水分偏多,接种菌丝萌发后就被料内多余水分阻止生长,造成菌丝易染杂,严重的可使部分菌袋报废,此现状困绕了许多种植户。笔者种菇多年,对接种后菌袋水多偿试过多种方法,由于袋内水分多少不一,因袋而宜从中选用了三种方式来解决袋内多余的水份,提高菌袋的成品率。具体介绍如下,供菇友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平菇立体高产栽培技术,充分利用空间和时间,提高单产,笔者在多年的栽培实践中摸索出一种平菇高产、低耗、简便的座袋填土栽培法.(一)配料装袋配方为棉子壳98%、石灰粉1.5%、复合肥0.5%,含量40%的多菌灵乳剂0.2%,水125~135%.先将石灰粉和多菌灵放水中,复合肥用温水浸开后倒入水中搅匀后拌入棉子壳,拌好后堆放10小时,pH值8~9,装袋时再倒一次堆,用28×55cm的塑料薄膜简,将袋用缝纫机打微孔后将一头用线扎好,先放菌种再装料,共4层种3层料,扎好袋口,放入发菌室.从多年试验看,菌种以中疏10号最好.  相似文献   

5.
塑料袋栽平菇有利于保湿,但随着菌丝的生长,料水比值往往会降低,甚至出现积水,若不及时处理会影响菌丝生长,导致杂菌污染。现根据我们的实践,就棉籽壳袋栽平菇防水谈点浅见。(一)拌料时水不宜多。袋式栽培料的含水量应比畦、床架式栽培的适当低些,在天气干燥时料水比可掌握在1:1.3,阴雨天气以1:1.2为宜。在正常情况下,以手捏料指缝中见水而不下滴为度。  相似文献   

6.
刘勤  王尚堃  王汝长 《蔬菜》2004,(1):28-28
一、发菌后期菌丝生长缓慢,迟迟不满袋1.原因(1)袋内透气性差,缺氧,多见于培养料含水量过大,料碎袋实或袋两头扎口太紧。(2)温度偏低,菌丝生长慢或停止生长。2.对策(1)配料时调节料水比为1∶(1.3~1.4)。碎料与颗粒料混配,装袋不要过实。菌丝长入料面3~5 cm时,将袋两头扎绳解开,松动袋口,透入空气,或采用针刺孔通气补氧。(2)保持适温培养,培养室内温度一般不应低于18 ℃,以22~24 ℃为宜。二、菌丝未满袋就出菇1.原因 秋季栽培偏晚,菌丝培养温度过低(低温刺激出菇)。2.对策 根据各地月平均温度适时栽培,确系低温栽培的,要加温培菌,发菌温…  相似文献   

7.
杨大林 《蔬菜》2003,(11):26-26
平菇袋栽时,培养料的含水量一般以调为65 %左右为宜,此种标准的含水量可满足菌丝体的正常生长发育。但进入出菇期后,因菌丝生长阶段已消耗掉一定水分,同时空气蒸发也消耗掉部分水分,使得出菇时料内水分已降低不少,只可勉强供给头潮菇生长之所需。但头潮菇采收后,培养料内的水分已被子实体生长时大量消耗,加上是塑料袋袋栽,平时的水分管理根本无法补充到料内去,如不及时向料内补充水分,二潮菇的养分积累和原基分化将严重受阻,长出的菇体菌盖小而薄,菌柄细而长,枯燥无光泽,产量与质量大幅下降。实践证明,平菇产量的高低,质量的优劣,关键因素在…  相似文献   

8.
袋栽毛木耳,一般在菌丝走满料后,菌棒表层菌丝会出现胶质化,有的可见在整个简表包附着1~5mm厚的胶质层,严重影响原基的形成而导致绝收.(一)形成原因①培养基含水量相对偏低,基内菌丝呼吸作用强.②在养菌过程中菌筒堆积过紧,环境温度偏高.③袋口没有及时解开,致使呼吸作用产生的水分不能及时散发.④菌筒堆积过久或搬入大田栽培时,菌丝突然接触充分的氧气而发生徒长,在黄水处形  相似文献   

9.
栽培平菇要获丰收,在栽培的品种、季节等闲素确定后,科学的水分管理便成为决定的因素。在水分管理上若能正确运用“准、稳、巧”的方法,平菇产量可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一)配料时加水要准 正确掌握培养料的含水量,是培养粗壮菌丝的关键,因它直接影响到发菌速度、菌丝密度,从而会影响到后期产量。水分偏高,培养料内空气相对减少,菌丝由于缺氧生长速度减慢,并易发生如鬼伞之类的杂菌,导致菌床污染,表层易长菌皮,菌丝易老化、发黄,产量明显降低;水分太少,菌丝生长速度减慢,菌丝纤细、弱,菌丝密度低、松,出菇迟,产量低。实践证明,平菇培养料的含水量以60%左右最适宜。100kg干料加110~120kg水即可。拌好料后,手抓料用力挤,见指缝内有水但又不下滴为准。 (二)发菌期水分要稳 平菇发菌时的水分管理原则是要“保”水,使水分不易失掉,而不是失掉后重新补水。拌料时60%的水分要能长久维持,这样菌丝才能发得好,干干湿湿对发菌极为不利,另外发菌时补水还易造成污染。床栽保水的办法用地膜,防止水分蒸发。袋栽是利用塑料袋来保水。有些初栽者,由于不注意发菌阶段的保水,干了就补水,常使培养料干湿交替,结果导致平菇菌丝发不好而失败。  相似文献   

10.
李正飞 《食用菌》2006,28(3):48-48
1清理料面采收后及时清除料面残留的菇脚和小菇,剔除老菌丝搔菌。 2调整含水量袋栽金针菇培养料含水量保持在65%~70%。有利于菌丝正常生长和顺利转潮。培养料较干时每袋补清水50~100mL,2~4h后倒出多余的水分。  相似文献   

11.
香菇袋式栽培对薄薄的塑料袋提出了极为苛刻的质量要求,即使只有针头大小的孔,在高温季节也难免招来杂菌污染,影响香菇菌丝的生长。为此,笔者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推出了双袋法栽培香菇新工艺。 具体操作方法:用常规的筒袋装料扎口后,在料袋的适当位置上扎一个孔,然后套上外袋。外袋袋口用活结扎好入锅灭菌,冷却后,脱下外袋按常规法打孔接种。注意灭菌前扎的孔也应接入菌种。接种后仍套上外袋,扎好袋口培菌,待菌丝圈长到直径10cm左右时,解开袋口通气以代替刺孔,菌丝进一步生长后再脱去外袋进行刺孔等常规管理。脱下的外袋保管好可重复使用2~3次。 双袋法因在灭菌前预先扎孔,大大减少了因涨气袋破裂以及沙子、锯末刺破等造成的污染;又省去了封胶布,不仅节省成本,还可避免因操作不当划破筒袋而  相似文献   

12.
利用凤尾菇菌丝生长快,抗杂菌能力强等特点,用生料制作凤尾菇栽培种,可以减少灭菌工序,具有省工、发菌快等优点。我们做了如下试验,介绍于后供参考: 一、料材和方法凤尾菇系我所选育,编号018327。配料:棉子壳98%,石灰1%,过磷酸钙1%,含水量65%,以常规装瓶灭菌为对照。制作方法:料配好后拌匀,加水至正常含水量,再将发满菌丝的原种(玉米粒种)掏出,拌在料中,每百斤料需原种20~30瓶。然后装袋,袋长33cm,宽17cm,每袋干  相似文献   

13.
黑木耳袋栽是近几年来应用到生产上一项新的栽培技术,具有成本低、原料来源广,栽培周期短、经济效益高等优点,深受群众欢迎。但在生产中也经常出现一些问题,现就其关键问题谈一点看法: 1.合理掌握培养基的含水量。培养基的湿度过大发菌慢,严重时袋底积水,菌丝不能生长到底。出现这种情况,首先把袋进行表面消毒用无菌针在袋底积水处穿孔排除过多  相似文献   

14.
袋栽金针菇一般都待菌丝长满料时再开袋出菇,这样不仅会延长栽培周期,而且由于先发菌的菌龄过长,袋口常出现菇蕾,对产质量均有一定影响。为此,笔者于1987年2—5月进行了菌丝长至袋料的2/3时开袋和按常规法菌丝长满料时开袋的比较试验。(一)材料:供试菌株为FL8603(引自厦门蘑菇菌种推广站)。原种培养基为蔗渣78%、麸皮20%、碳酸钙1%、糖1%,水为干料重的2倍。栽培种培养基为蔗渣73%、麸皮25%,其余同原种配方。  相似文献   

15.
选宽1~1.5cm的硬塑料打包带,剪成10~20cm长的段,然后用烙铁粘连制成圆环。圆环的大小依袋口径而定,一般为袋口径的2/3。袋栽平菇时,按常规法装料播种至离袋口4~5cm处,将圆环套住袋口,把袋口翻卷过来压住圆环,这样就成了似罐头瓶口的袋口,再在袋口上盖塑料薄膜或牛皮纸,用橡皮筋扎紧袋口。此法扎袋口,发菌快,菌丝浓密洁白,杂菌污染率比常  相似文献   

16.
金针菇菌糠再利用栽培金针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金针菇栽培料由于出菇2~3潮后料内水分缺乏,菌丝的活力下降而难以出菇,料内含有大量营养尚未充分利用。为提高原料的利用率,笔者进行了利用金针菇菌糠再次栽培的试验。1供试材料①品种:三明1号金针菇。②栽培袋规格:20 × 35cm、4丝厚聚乙烯栽培袋。③培养基配方:试验配料为棉壳35kg,菌糠12.5kg,石灰粉500g,玉米粉2kg;对比试验配料为棉壳47.5kg,石灰粉500g,玉米粉2kg。2接种培养常压灭菌,接种后在25℃恒温室内培养,试验配料25天发菌满袋,对比试验配料28天发菌满袋。发菌满…  相似文献   

17.
胡志刚 《食用菌》1992,14(6):28-28
栽培蘑菇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农活,其中尤以菇床的水分管理更为复杂而难以掌握.为了使菇农都不致因用水失误而造成减产或栽培失败,我们按各个栽培管理阶段制订了以下用水技术操作要领,供同仁参考.(一)播种期播种期是整个料层发菌阶段水分管理的关键时期,因这时培养料内的水量承担着供应整个料层发菌过程中菌丝对水分的需要.但这时期培养料的水量并不是在播种前才补充下去的,而是在培养料的发酵过程中形成的.为慎重起见,一般在后发酵快结束时再检查一次料的含水量,以便采取措施调准含水量.简易的检查方法,是用手随意抓一把草料,用力  相似文献   

18.
高温季节栽培平菇由于杂菌污染和病虫危害多,产量较低。笔者采用直立式袋栽,三年共投料5000kg,生物效率100%。现将其方法简介如下: (一)原料处理装袋播种 培养料为棉子壳,另加石灰、磷肥各2%,水160%,混匀后堆积高温发酵。菌种选用丛生、朵大的广温型品种。先将28~30×50cm的筒袋进行微孔处理,装料时菌种播在微孔处,共四层种三层料,下种量15%。最后将袋口对折,用大头针别住。 (二)直立排袋发菌出菇 装好的袋应直立排放在培养室内或菇棚内,中间留人行道,苗袋间距2cm以  相似文献   

19.
袋栽平菇时,一般都将塑料筒的两端套上颈圈塞上棉塞,也有将料筒两端用绳扎紧进行发菌。笔者在实践中发现,袋栽平菇两端颈口不塞棉塞效果更好。(一)试验方法:用纯棉籽壳生料拌0.2%的多菌灵,含水量约60%,用普通塑料袋装料接种。采用层播法,使料的两端和中间都有一层菌种。试验分成ABC 三组,每组25袋,共75袋。A 组,接好种的袋子,两端用绳扎紧;B 组,接好种的袋口,套上颈圈加  相似文献   

20.
实践表明,用罐头瓶装料制平菇栽培种,菌丝生长比用袋装料好,瓶装菌种播后24小时菌种块开始萌发,而袋装菌种播后要3天才能萌发。瓶装菌种,菌丝浓白、粗壮,吃料快;而袋装的菌丝呈灰白色,吃料慢。究其原因,主要是罐头瓶制种,菌种接触点多,生长快,15天长满全瓶,菌龄短,菌丝代谢旺盛;而袋装菌种接触点少,生长慢,25~30天以上才能长满袋,菌龄过长,再加之袋口的水分蒸发快,上部菌丝容易干燥,有老化现象,从而降低了菌种质量。另外,用袋子制种成本也比较高,因为袋子只能使用一次,而罐头瓶制种,如瓶子不破可以连续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