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菇螨也称菌螨、菌虱,是一种蜘蛛网、蜱螨目的小虫子。螨体柔软,扁平,椭圆形,白色或黄白色,上有多根刚毛,成虫有四对脚。菇螨个体很小,象米糠。近年来,我县利用稻草栽培凤尾菇的菇农越来越多。有些菇房靠近鸡舍、猪棚和粮仓,有的菇房是用旧房改造未注意消毒,有的菇农对稻草料的处理不妥。因此,在稻草料栽培风尾菇的过程中,菇螨危害发生较为普遍。由于菇螨的繁殖力很强,使凤尾菇的产量和质量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失收。栽培时如果稻草消毒不当,将菇螨带入菇床;或者是播种几天后,菌丝开始生长,菇床发出香味,引诱菇螨爬回菇床,噬食幼嫩菌丝,直接影响菌丝生长,以至咬断菌丝,使菇蕾枯萎而死亡。菇螨爬行迅速,当人在  相似文献   

2.
稻草栽培凤尾菇,原料来源广,生产方法简单,生产周期仅80天左右,所以近年来,稻草栽培凤尾菇在我市发展较快。现将有关栽培管理技术简介如下:(一)菇房准备:凡有通风、散射光、保温、保湿、防鼠害、防虫蚁等条件的空房,均可作为栽培房。房内用竹、木等做成多层菇床,床面宽90厘米,每层间距80厘米,床架排列应根据通气、采光条件而定,床架不要靠墙,床架之间留70~80厘米的走道。床面四周用竹或木板栏住,床底先铺竹片或木板再垫上塑料薄膜然后铺料、播种。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县利用蘑菇房床栽草菇发展较快,为摸索稳产高产的栽培方法,我们采用各种材料作为“复土”试验,结果以复棉籽壳增产效果最为显著,一般可增产30—50%。具体做法介绍如下:一、菇房准备:利用蘑菇生产结束后的菇房、床架及二次发酵的设备,经清洗消  相似文献   

4.
两禾—菇是指水稻与草菇进行轮作,即:稻—菇—稻,以解决草菇生产与粮、蔗争地的矛盾,又有利于保持农业生态平衡,促使粮菇双丰收。此项技术是东升乡四队林金沛首先试验成功的。1985年他选了水位低的0.3亩水稻田,分两批种植草菇,头批83米~2,用稻草625公斤,收入250元;第二批126.5米~2、用稻草950公斤,收入552元。两批共收入802元。除成本155元,纯收入647元平均百公斤  相似文献   

5.
甘蔗田里种植蘑菇,值得在南方蔗区推广,其技术要点如下: 一、菇棚搭设九月底十月初,选择地势较高、平坦、不积水的蔗田,用两畦间的蔗沟为菇床,毗邻的蔗沟作人行道,三条蔗沟可作两床。每床设架两层,上下相距六十厘米左右。以畦上高一米五以上的成熟蔗茎为柱,以竹杆横夹蔗茎为梁,用高一米八以上的粗竹为支柱撑顶加固。菇棚两端用编好的蔗叶帘或塑料薄膜围封,留南北门与通风窗。每亩蔗田可种植八百平方米蘑菇。二、制培养料按室内栽培蘑菇的培养料选用原料,配方、堆料、翻堆的方法大体  相似文献   

6.
甘蔗生长中后期正值秋冬季,气温由高到低,符合蘑菇菌丝生长需高温,子实体形成需低温的规律,加上甘蔗已封行成林,类似森林的“小气候”环境,适宜蘑菇生长。利用蔗田地面行间种植蘑菇,每亩蔗地可产鲜菇750公斤以上。室外地面栽培蘑菇,不建菇房,不搭架,成本低,病虫少,产菇多,效益高,易推广。下面以蔗林地面种植蘑菇为例,介绍其关键技术。一、播种 (一)播种前的准备:1.灭鼠:播前一周,在种菇蔗地应用毒饵灭鼠2~3次。2.做床:理好种菇地四周排水沟,清除蔗行杂草,剥去蔗株下部0.5米高脚叶,顺放于蔗沟中,铲少量沟两边土做床,床宽0.35米左右,每间隔一行做两行菇床,留一  相似文献   

7.
一、栽培前的准备工作:1.在30℃以上的烈日下曝晒酒糟、谷壳、米糠、草粉,稻草、玉米秆,麦秆,直至完全干燥为止。2.在一间60立方米的菇房内,先用石灰水粉刷菇房墙四周,后用来苏尔混合高锰酸钾溶液喷撒一次,再燃烧硫磺薰蒸消毒。24小时后打开门窗进行通风换气,室外四周同时消毒。  相似文献   

8.
平菇是一种性喜凉爽气候的食菌,可在春秋两季栽培。为探索春栽平菇的大面积高产规律,我们以本所菇房为基点,对有关技术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本所的菇房系三幢座北向南草房,实用面积868尺~2,各房均设菇床4层,栽菇面积1533.2尺~2。菇床宽70~80厘米。以棉籽壳生料栽培,料水比为1:1.7  相似文献   

9.
栽培食用菌只要严格进行灭菌,菇房是不会老的,即使是老菇房也可以“返老还童”。老菇房的形成是由于菇房栽培两年以后,杂菌增多,又加之不进行严格灭菌,致使杂菌争食食用菌的养分,而使食用菌生长不良或不能生长,致使食用菌减产甚至无收,使菇农遭受损失。因此老菇房的再用,关键是灭杂菌。对老菇房的灭菌,有几个可行措施: 1.对菇房进行彻底清洗打扫,菇房的地面、墙角落都要打扫干净,使用的床架、薄膜等工具也要清洗干净,不留有以往培养料  相似文献   

10.
目前,闽南一带栽培草菇一般是采用室内床架式,栽培面积受到条件限制。为进一步发展草菇生产,适应大面积高产栽培,笔者于1993年6~8月(气温稳定在22℃以上),在塑料薄膜大棚内连续三次进行床架式栽培草菇,最低生物效率28.83%,和室内床架式栽培相比没有明显差别,是一种能代替栽培室进行规模性高产栽培的理想方式。现将其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一)薄膜菇房的建造 在向阳近水源处,取长方或正方形25~30m~2的平地搭建床架。床架宽1m,长根据地形而定,第一层,离地面20cm,以上每层间距50~60cm,一般为4~5层,整个床架高3m以内,这样好操作和控温,床架间通道宽50cm。床架搭好后,在床架外20cm处竖若干木桩,用塑料薄膜将床架密封在棚内,四周的薄膜内外披挂稻草帘,距床架顶部20cm以上处搭一个简易屋架并覆膜盖稻草防雨遮阳,屋盖和四周的稻草可使菇房内的温湿度相对稳定。最后将棚膜割两个相对称的门作为通道和通气。 (二)原料处理 原料配方为稻草50kg,过磷酸钙0.5kg,麸皮2~2.5kg,石灰约2kg,pH6~8。将稻草放入水池或大桶中,充分挤压后捞起做成堆,并覆薄膜,  相似文献   

11.
过去栽培凤尾菇,要把稻草铡成2—4寸长,十分费工,大批生产尤为不便,其实稻草长短对产量并非影响。据我试验,短稻草13天长满菌丝、20天出菇,长稻草16天长满菌丝、27天出菇,且长稻草的菇产量比短稻草的为高。长稻草栽培凤尾菇,经三十多家菇农实践,都比短稻草产量高。栽培方法是:将稻草散捆后,放入0.5%的石灰水里浸泡24小时,捞起来用清水冲洗,调 pH7—8之间,  相似文献   

12.
湖北省长阳县于1981年开始引进蘑菇栽培技术,两年试验面积2558米~2,平均单产13斤/米~2,还出现了五个23.15斤/米~2的高产菇房,其中沿头溪公社两河口社员覃素涛,栽培40米~2,单产达26.5斤/米~2。现将五个高产菇房的主要技术经验小结如下。一、提高培养料的质量培养料配方的好坏,发酵腐熟的优劣,菇床铺料的厚薄,直接影响蘑菇的产量和质量。高产菇房培养料的配方(干重):每平方  相似文献   

13.
在领导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我们利用普通房屋作菇房,在菇房内架设了五台菇床,每台床架分四层,层宽80—90公分,层间距离45公分,共计栽培面积120平方米。  相似文献   

14.
国际市场姬菇一直畅销不衰,外贸部门要求发展大宗产品出口,各地菇农也纷纷转向姬菇生产。为提高菇农的经济效益,笔者根据多年来的研究和总结群众生产经验,提出姬菇优质高产“十改”措施如下。(一)改全地沟为浅地坑菇房过去姬菇栽培采用地沟菇房,即在地平面挖1.6米深、沟宽2—2.5米上拱竹杆盖上农膜的全地沟。这种地沟挖土量多工程大,费工费时造价高,而且沟内因通风换气困难,姬菇生产不良,多呈畸形;温差变幅小,病虫繁殖严重。改为浅地坑菇房,即在地平面挖60厘米深、3—4米宽、12—15米长的地坑。将挖出的土筑北墙高1米,南墙高60厘  相似文献   

15.
自笔者的拙作“薄膜棚栽培草菇高产技术”发表后(《食用菌》1994第4期),该技术得到菇农的广泛运用,不少菇农提出了在生产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现归纳解答如下:1建造多大的菇房为宜? 目前,有的菇农建大菇房;分4床,每床6~8层,每次可栽培300m2左右,有的建小菇房,分3床,每床3~4层,每次可栽培80~100m2;顶部呈屋脊形,不再另建简易屋顶。遮阳物直接覆盖在薄膜四周及顶部。大菇房可以节省成本,但上下层温差较大,出菇时间不一致,中上层出菇较早较快,中下层出菇较慢,整个菇房出菇期较长,一般需35~…  相似文献   

16.
北方冬季杏鲍菇工厂化栽培菇房内由于温度控制系统的局限性,菇房内上下层温差较大,严重影响了菇架下层产量。试验对常规菇房的温度控制系统进行了改造,结果表明:没有改造之前的菇房上下菇架间温湿度有差异,改造后具有相对一致性,下层菇床产量基本与上层相当,提高菇的品质和商品性,增加冬季杏鲍菇产量。  相似文献   

17.
人防工事的温度一般为15℃左右,用来栽培食用菌,养菌阶段的温度偏低。近年来,我们试验地上养菌地下出菇结合式的栽培工艺,效果较好。菇房布局:地面菇房选在地下菇房的进口处,栽培面积200米~2。地下菇房是利用人防通道式工事,在通道两边制菌板,竖井上建五米高抽风筒一座。  相似文献   

18.
去年秋季,笔者采用冷开水对以稻草为主料室内床栽平菇进行喷洒试验,取得显著的增产效果。在平菇生殖生长的不同时期喷洒冷开水,产量均比对照(喷普通清水)高,平均每平方米比对照增产3.6千克,生物效率提高33.4%。而且喷洒冷开水的菇床还具有转潮快、出菇整齐、菇肉肥厚等特点。喷洒冷开水的具体方法:待平菇菌丝发透料底后,揭去薄膜立即向菇床及周围墙壁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菇房不足和老菇房病虫害多等问题,我们于1983年在冬闲水稻田搭简易草棚种菇180米~2。在投料量偏少(40斤/米~2)的情况下,单产也达到11斤/米~2,接近我区室内栽培水平。1984年全乡栽培面积5770米~2,投料量增至54.2斤/米~2,平均单产达13.5斤/米~2,纯收入6.90元/米~2。其中有25%的菇房单产达到17.3斤/米~2,纯收入10元/米~2。现将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20.
82年冬季笔者开始香菇立体栽培研究。83年进行小试栽培,每袋平均获0.98斤的鲜菇产量。84年初冬组织学生中试,效果颇好,现初报如下。一、材料与方法 1.搭架和消毒就地取材利用竹木条作培养架材料。因陋就简利用空房、走廊作栽培房。搭架前将菇房四壁、屋顶及地面用10%石灰浆洗刷。搭架时按菇房的大小宽狭灵活立架。二面操作的培养架宽1.6米;单向操作的培养架宽1.0米。分搭五层,每层高50-55厘米,长度按菇房进深而定。走道宽60厘米,以便操作。每层培养床中铺12至15厘米行距光滑的竹或木条,条上再铺摊一层旧报纸。搭床架时的铅丝扭结头要向内,床架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