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正>本期嘉宾:河北省三河市香丰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高慧丰嘉宾观点:现阶段河北省整体市场低迷,其原因是由于肥料产能过剩造成的。打破产能过剩影响市场的方式,可以从功能肥角度进行突破。后期市场利好因素不多,很多企业都在期待新的出口政策能够带来利好,但真正想要解决产能问题,还是要转变竞争机制,使生产企业之间进行市场竞争。企业竞争惨烈产能问题困扰市场高慧丰对记者介绍说,目前河北省市  相似文献   

2.
<正>面对化肥产能严重过剩的今天,无论是生产企业还是流通企业都面临着重重考验,一面要在严峻的市场环境中屹立不倒,一面还要在四面危机中稳中求进,转型、升级、创新,每个企业都在各显其能。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资》2013,(32):7
<正>产能过剩的现状不是一朝形成的,是长时间积累的结果。目前,国内农资行业存在一定的碎片化,由于行业门槛较低,全国近5万多家农资企业很难进行统一系统化。如果行业内整合速度加快,情况会有所好转。说到产能过剩,人们总会说去产能化,这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因为生产企业谁也不会心甘情愿降低产量,谁也不会自动退出。在这种形势  相似文献   

4.
张琴 《中国农资》2013,(49):4-4
<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化解产能过剩的根本出路是创新,包括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市场创新。现阶段,我国化肥行业产能过剩,供需矛盾日益凸显,作为化肥生产企业无疑也需要进一步加大创新力度,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实现企业乃至于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在产能过剩、市场低迷的严峻形势下,创新成了化肥行业发展主旋律,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模式创新等成了企业绞尽脑汁  相似文献   

5.
2013年,国内化肥行业产能过剩影响加剧,产品价格下跌,企业经营困难。如何化解产能过剩,度过市场难关,化肥企业和化肥行业在艰难探索、寻找出路。  相似文献   

6.
<正>本期嘉宾:中国-阿拉伯化肥有限公司市场营销部经理王秀清嘉宾观点:当前的市场销售情况相对不佳,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在市场上都在艰难前行。有些品种的肥料产量持续下降,其根本原因依然是产能过剩。现在基层销售的竞争趋于白热化,不正当促销正在加剧。后期市场会经历阵痛,高品质肥料产品会面临无利润的困境。发展经济作物专用肥,提高化肥品质是企业的必要过程。  相似文献   

7.
<正>农资行业进入产能过剩时代,就给农资生产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提前感知目标市场的农资需求特点,从而有的放矢,抓住稍纵即逝的市场机遇。但是农村的分散性及种植的差异性,往往让很多企业感觉无所适从,如果能够提前了解各地的种植情况,早一些安排生产计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药生产企业有2600多家,2009年农药总产量226万吨(折百计),同比增幅为12.3%,国内使用量近几年都保持在30万吨左右。如此悬殊的产出比例,迫使中国农药生产企业走出口之路,农药出口已成为推动我国农药技术进步、促进农药工业发展的主要力量。我国大中型农药生产企业一般在做好国内市场后,都要考虑向海外市场扩张,大家都想靠出口来释放过剩的产能。这样,国内激烈的市场竞争又转移到了国外,国外客户随后将竞争的压力毫无保留地弹回到国内生产企业。  相似文献   

9.
经过十年的"黄金"发展期,中国已成为农机生产和消费大国,但农机内部的问题却日渐突出,产能过剩成为主要矛盾。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1998-2013年的数据,利用"边界法"测算出中国农机产业细分行业生产端的产能利用率,同时结合销售端工业产值与销售产值之比加以修正,分析农机产能过剩指数,探讨农机产业产能过剩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农机各细分产业的平均产能利用率均低于美联储标准79%,平均产能过剩指数在0.3-0.9之间,农机产业产能过剩形势严峻,且产能过剩程度表现出与经济周期波动的同步性。影响农机产业产能过剩的主要因素为农机产业投资、工业劳动生产率、行业竞争程度和出口,且前三者的提高均会加剧产能过剩,而出口比重的上升则会缓解产能过剩。因此,提出完善和优化企业的市场进入和退出机制,推动行业兼并重组;开拓海外市场,转移部分过剩产能;加强宏观政策引导,提升农机产业技术水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2013年化肥市场的持续低迷,让行业再次关注"产能过剩"。为此,中国农资传媒积极联系中国磷肥工业协会、中国氮肥工业协会和中国农资流通协会进行座谈,并得到领军企业的相关负责人的鼎力建言,连续三期分别推出了《产能过剩中,磷复肥企业如何下一步好棋》、《产能过剩中,氮肥企业在冬天完成春天布局》、《产能过剩中,农资江湖中的理性一面》三篇报道,分别从磷肥、氮肥、流通行业全面深入剖析了在产能过剩背景下,行业面临的困难及企业的应对措施,产能过剩并不可怕,关键是我们该如何理性看待产能过剩,在应对严峻现实的同时,又将如何筹划产业未来?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资》2008,(6):22-23
<正>中国近几年除了钾肥,氮肥、磷肥和复合肥产能都是过剩的,国家限制化肥出口肯定会对企业造成一定的压力,也使国外部分化肥生产企业对中国市场望而怯步。——哈萨克斯坦磷业公司驻华首席代表秦卫星  相似文献   

12.
<正>产能过剩、天灾人祸、政策控制……很多悲观的词汇都出现在这两年的农资圈中,几乎每个农资企业都备感市场的压力,大家已经不再说"看不懂市场"。而是开始学会习惯农资市场的平淡。  相似文献   

13.
<正>嘉宾语录目前生产企业压力加大,上半年的货还有堆积,市场整体需求不旺导致下游拿货不积极。经销商方面信心不足,大部分在观望,谨慎走货。厂家方面开工率偏低,有的在7月初开工,部分开工时间在7月底8月初,预计产能过剩的市场现状将持续。  相似文献   

14.
魏塬 《中国农资》2011,(44):8-8
随着我国农资行业不断发展壮大,农资产品产能过剩,流通渠道日益发达,品牌竞争加剧,市场变化速度也越来越快,化肥销售如果是一成不变的老网络、老人脉、老思维的“啃若族”,必将被不断变化的市场所淘汰。作为我国最大的以矿物原料加工硝基肥料的生产企业.  相似文献   

15.
<正>本期嘉宾:陕西农科化肥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杨雅民嘉宾观点:在当今全面产能过剩的消极形势下,化肥生产企业寻求逆袭突围,其关键要素在于调整企业自身的产品结构,突出高科技含量产品以重新占领市场。而作为化肥流通企业,则是要靠加强为农服务来稳定自身市场,达到稳中求发展,从而再度占领市场阵地。  相似文献   

16.
汪学峰 《中国农资》2009,(12):40-41
随着国际化肥市场价格快速下跌,国内产能严重过剩,国内化肥企业开始从以石油、天然气为主要原料转向煤炭,从卖产品到卖服务,以此拉开了一场销售保卫战。  相似文献   

17.
今年上半年,我国食用植物油加工行业总体保持稳定增长,但增速放缓,小品种油脂推陈出新,品种增加。国内原料供应略增,大豆进口小幅下降。食用植物油市场价格持续下跌,加工企业经济效益下降;大型企业产能进一步扩张,产能过剩问题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资》2009,(12):17-26,28-31
对于农资行业米说,2009年是一个非常艰难的年份,在产能、严重过剩和经济危机的双重打压下,在已知的市场空间——“红海”的竞争中诸多企业拼杀得火热,但是当价格战也失去吸引力的时候,企业开始变得真正无奈:而同样是在2009年,  相似文献   

19.
张涛  陈熙  徐骞 《中国农资》2013,(43):5-6
伴随着温和性过剩到颠覆性过剩的快速演变,我国的化肥产业在近几年内的产能扩张几乎达到了癫狂的地步,以至于市场经济的怪相紧跟其后。正是在这种痛苦与煎熬的市场环境中,人们开始怀疑国家化肥商业淡储储备制度存在的必要性。这个在起初阶段具有蓄水池作用的淡储,在缓解化肥常年生产、季节使用矛盾,保障春耕生产用肥,稳定化肥市场和价格方面起了重要作用。然而目前的情况是,按照淡储制度中的规定进度集中拿货导致淡季价格的"洼地"猛涨为价格"高地",而在巨大产能的压力下,每年春季的化肥价格却一落千丈,简而言之就是淡季不淡,旺季不旺。集中拿货让生产企业感受到了春天般的温暖,而到了真正的春季,饱受严寒的却是流通商。用"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来形容目前处于困局中的流通企业颇为合适。有经销商幽默风趣地把自己比作是长坂坡孤骑横枪的常山赵子龙,虽浴血奋战、仍不堪伤痕累累。一方面承储的流通企业承担着巨额的亏损,一方面流通企业在与生产企业的合作中不可避免地相互博弈,这让原本身肩服务"三农"的主体转移了重心,于是,在"粮安天下"必要的淡储制度前,如何规避承储企业的经营风险、捋顺厂商之间的合作关系,成为摆在行业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陈清 《中国农资》2014,(3):21-21
<正>新形势要求农资企业转型2013年,国内磷酸二铵和磷酸一铵产能均超出实际需求量的50%以上,全国磷酸一铵总产能已经达到1700万吨/年,2012年实物产量也达到1454万吨,每年国内需求量仅700-800万吨,出口量一般在50-80万吨之间,国内一铵产能过剩量在500多万吨/年。产能过剩导致市场出现一些负面影响。市场过度竞争,价格过低,企业效益差;同时,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