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廖政达  蓝峻峰  谢济运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501-13502,13505
[目的]研究甘蔗渣苯酚液化的最佳工艺。[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苯酚与甘蔗渣质量比、催化剂用量等对甘蔗渣液化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液化工艺。[结果]在甘蔗渣苯酚液化过程中,反应温度对液化效果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反应时间,5%~8%催化剂用量对液化效果影响不大。甘蔗渣苯酚液化的最佳工艺:催化剂用量7%,液化温度160℃,苯酚与甘蔗渣质量比为6,液化时间110 min。在此工艺下,甘蔗渣的液化率为98.67%。[结论]该研究为甘蔗渣的综合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出适合甘蔗渣栽培的茶树菇优良菌株,以菌丝长速和生物转化率为主要指标,对以甘蔗渣作为主要栽培料的茶树菇栽培培养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茶-3为甘蔗渣栽培茶树菇的优良菌株,配方B即甘蔗渣60%,杂木屑20%,麸皮15%,豆粕3%,石灰2%是栽培茶树菇较为适宜的栽培配方。  相似文献   

3.
稻壳板最佳制板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根据稻壳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特点,采用稻壳板专用的DN—8号低毒脲醛胶,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子试验,筛选出了最佳制板工艺条件:稻壳含水率为2.6%—4.2%;稻壳筛分值10—14网目占24%—27%,20网目占49%—54%,40—60网目占20%—23%;施胶量为12%;增强剂(改性剂)为1.16%;固化剂为5%;热压温度为150℃;热压时间为0.416min/mm;热压单位压力为2.5 MPa,在此条件下制造的稻壳板密度为0.8—0.83 g/cm~3;含水率为4.1%—5.4%;吸水厚度膨胀率为0.86%—0.89%;平面抗拉强度为0.44—0.66 MPa;静曲强度为15.75—17.60 MPa,已达到GB4896—4905—85刨花板标准。  相似文献   

4.
利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方法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乙二醇与甘蔗渣液固比及微波处理时间等因素对甘蔗渣乙二醇液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工艺为催化剂用量6%,反应温度170℃,反应时间150 min,乙二醇与甘蔗渣液固比10∶1,微波预处理时间4min.在此条件下,甘蔗渣液化率可达92.80%.  相似文献   

5.
以甘蔗渣为原料,利用微波辅助加热方法,对其在离子液体中的溶解工艺和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微波功率、温度、甘蔗渣含量对溶解时间的影响,并确定最佳溶解工艺。采用红外、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等手段对溶解前后的甘蔗渣纤维素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甘蔗渣纤维素在离子液体中的溶解属于直接溶解,纤维素经离子液体溶解和再生后,结晶度下降,晶型由纤维素Ⅰ型转变为纤维素Ⅱ型,并且其热分解温度降低,热稳定性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6.
沈德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787-21789
[目的]研究玉米秸秆碎料板的制造技术。[方法]以大豆蛋白-丙烯酸酯复合乳液、单板和玉米秸秆为材料,制作了0.700、.80和0.85 g/cm3 3种密度的板材,探讨不同施胶量对板材性能的影响。[结果]当施胶量为14%,预设密度为0.80 g/cm3时,板材力学性能综合效果最好。[结论]该研究为玉米秸秆的综合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甘蔗渣化学浆模塑餐具成型工艺参数优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甘蔗渣化学浆模塑餐具成型工艺参数的选择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15°SR的打浆度、1.5 s的吸浆时间、78647 Pa的真空度,以及质量分数为0.4%的浆浓的工艺参数生产的600 mL餐盒绝干质量为20.41 g,湿坯含水率为75.42%,实际生产效果良好,而且湿坯脱模方便,热压时间短,能耗低,产品强度、均匀度高,外表美观.  相似文献   

8.
杂交狼尾草制造刨花板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研究了以杂交狼尾草为原料的刨花板制造工艺。杂交狼尾草通过削片、再碎、干燥等加工制成工艺刨花,以三聚氰胺改性脲醛树脂为胶粘剂,采用正交实验设计,研究施胶量、偶联剂量、热压温度等工艺因素对刨花板主要物理力学性能(静曲强度、弹性模量、内结合强度、吸水厚度膨胀率)的影响,确定热压工艺条件。研究表明:①杂交狼尾草可以用于刨花板制造。②三聚氰胺改性脲醛树脂可以用于杂交狼尾草刨花板制造。③最佳工艺参数:施胶量10%,偶联剂量0.5%,热压时间50 s/mm。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实验室条件下,效仿木质刨花板制板工艺流程,以腺醛树脂为胶粘剂,对葵花杆刨花扳制板工艺进行了可行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板密度为0.667g/cm~3,施胶量芯层为12%、表层为14%时,所制得的三层结构葵花杆刨花板的静曲强度为23.58N/mm~2、平面抗拉强度为0.81N/mm~2、吸水厚度膨胀率为5.0%,均达到了木制刨花板 GB4895—85一级板要求。因此证明:采用木质刨花板的制板工艺流程,以腺醛树脂为胶粘剂,用葵花杆制造刨花板是可行的。并且在工艺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可以得到良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大功率晶体管制造工艺,这一工艺与传统工艺比较,特点是简单、没有黑胶污染、高效率和低成本.由这一工艺得到的产品比传统工艺得到的产品性能好.  相似文献   

11.
对香蕉(Musa‘Paradisiaca’)茎秆制造纸浆的工艺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乙酸溶液浓度对香蕉树原茎化学脱胶效果的影响及过氧化氢、氨水浓度对其漂白效果的影响,最终确定3种试剂的最佳浓度。结果表明,老的香蕉树原茎在加热的情况下选用6.0 mol/L的过氧化氢溶液、5.0 mol/L的氨水、6.0 mol/L的乙酸溶液进行漂白和脱胶,所得纸浆成品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采用湿法制粒制作墨旱莲颗粒,探讨其工艺条件。[方法]以墨旱莲浸膏与辅料的比例、乙醇浓度以及干燥温度为考察因素,以成型性、溶化性和有效成分总黄酮的保留率的综合评分为标准,通过单因素与正交试验优选确定最佳制备工艺。[结果]墨旱莲颗粒最佳制粒工艺为浸膏与辅料的比例1∶3.5、乙醇浓度80%、颗粒剂的干燥温度65℃。[结论]该工艺合理、可行、稳定,生产出的产品颗粒成型好、溶化性好、有效成分总黄酮的保留率高。  相似文献   

13.
层压木是将单板涂以适量的胶粘剂,经热压而成的板决材料。层压木应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与电气绝缘性,能在105℃的变压器油中长期使用而不污染油。可应用于50万V以上超高压输电线路上。为满足上述要求,此文全面地研究了层压木的生产工艺。对木材材种的选择、胶粘剂的选择与改性,层压木制造参数(如单板厚度、涂胶量、热压温度和时间、压力等参数),以及层压木的性能与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这一新型产品的研制成功,将结束我国变压器行业依靠法国进口层压木的历史,为我国变压器行业提供了国产的优质层压木。  相似文献   

14.
玉米秸外皮碎料板制板工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由试验提出一种利用玉米秸外皮制作人造板的方法,并研究了施胶量,碎料形态和板密度对碎料板主要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甘蔗渣制取活性炭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甘蔗渣为原料,以ZnCl2为活化剂,采用先活化再炭化的方法制取生物活性炭.通过比较得率和碘值,得到了制取活性炭的优化条件:活化剂ZnCl2浓度为2.0 mol/L,活化剂与甘蔗渣的质量比为5∶1,活化时间为24 h,炭化温度为500 ℃,炭化时间为50 min,以N2作为保护气,流量为2.5 L/min.在上述条件下制得的活性炭的碘值为510 mg/g,得率为35.4%,比表面积为653 m2/g,平均孔径为2.4 nm,孔体积为 7.1×10-2 cm3/g.  相似文献   

16.
甘蔗渣栽培蘑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
18.
本研究是探索由江蓠制琼胶的较好工艺条件:包括不同碱浓度、温度与处理时间对琼胶的凝胶强度的影响,采用亚氯酸钠、次氯酸钠为漂白剂,对江蓠和细基江蓠进行生产工艺的优选试验,得出“中温浓碱”法为较好的工艺条件,并设计了工业性生产工艺流程。经合浦水产公司冷冻厂和本院附属工厂实践检验,结果表明,采用这个新工艺具有生产周期短,工艺操作容易掌握,生产设备简单,建厂投资少,成本低等优点;更重要的是凝胶强度由普遍600克/cm^2以下提高到1000~1700克/cm^2,超过出口商品的标准,为国产琼胶进入国际市场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以3年生竹柳为研究对象,对竹柳木材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进行测定和分析,利用脲醛树脂作为胶黏剂研制竹柳刨花板。结果表明:随着板密度和施胶量的增加,竹柳刨花板的力学性能有所提高,2h吸水厚度膨胀率下降;通过添加石蜡乳液防水剂,使竹柳刨花板的2 h吸水厚度膨胀率明显下降,当板密度为065g/cm3,施胶量为10%,防水剂施加量为1%时,竹柳刨花板弹性模量为2260MPa,静曲强度为187MPa,内结合强度为1.06MPa,2h吸水厚度膨胀率为77%,力学性能和吸水厚度膨胀率均达到了国家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20.
发展竹质板生产是弥补木材短缺的有效途径.全国各地竹质人造板主要种类有竹材胶合板、竹编胶合板、竹篾胶合板、竹丝胶合板和竹材旋切片(板)5种.其加工过程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