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牛腮腺炎在我县时有发生,轻者腮腺肿大压迫血管、食道,导致患牛呼吸、食草、饮水、反刍困难;重者腮腺化脓、破溃,形成唾液腺瘘,经久不愈,甚至引起全身性败血症。笔者5年收治本病患牛42例,用醋酸强的松龙注射液、活血败毒汤治愈40例,治愈率达92.8%,2例因迟治无效,改用手术摘除。(一)病例鲁山县雷爬村乔振海家一头耕牛患腮腺炎,在当地治疗8天,连续肌肉注射青霉素、链霉素无效,于1984年3月30日牵至我院。  相似文献   

2.
1牛腮腺炎牛腮腺炎时有发生,轻者腮腺肿大压迫血管、食道,导致患牛呼吸、食草、饮水、反刍困难,重者腮腺化脓、破溃,形成腮腺瘘。经久不愈,甚至引起全身性败血症。牛腮腺炎的症状为腮腺肿胀突起,具有热痛,初起压之坚硬,病畜头颈伸展,不愿活动,一侧性腮腺炎病畜头颈弯向健侧。左侧腮腺肿大10~14厘米,从右侧能触摸到肿块根部,呼吸困难,发出长长的呼噜音。饮水困难,欲食不能。有反刍动作而草团不能到口腔,口色红,舌下静脉充血。眼结膜潮红,耳  相似文献   

3.
腮腺炎是马属动物时常发生的一种疾病,俗称"痄腮"。是腮腺及其导管的急性或慢性炎症,患病的腮腺可发生脓肿。轻者腮腺肿大压迫血管、食道,导致患马呼吸、食草、饮水困难,重者腮腺化脓、破溃,形成腮腺瘘,经久不愈,甚至引起全身性败血症。近年来,笔者采用综合防治措施治疗马属动物腮腺炎17例,均获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1病因多由腮腺或其邻近组织的创伤或感染所致。由于腮腺位于体表,易受损伤,且腮腺导管开口于口腔黏膜,易被饲料芒刺及尖锐异物刺破,或  相似文献   

4.
牛腮腺炎在我地时有发生,轻者腮腺肿大压迫血管、食道,导致患牛呼吸、食草、饮水、反刍困难,重者腮腺化脓、破溃,形成腮腺瘘,经久不愈,甚至引起全身性败血症。笔者6年来治疗患牛24例,治愈率达95%;1例因医治无效,改用手术摘除。现报道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唾液腺炎是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炎症的统称,包括腮腺炎、颌下腺炎和舌下腺炎.主要是由于微生物感染、变态反应、异物以及物理性或化学性刺激而引起,疾病后期会引发腺体化脓甚至溃烂.临床上异物致犬化脓性唾液腺炎病例报告如下. 1 基本情况 德国牧羊犬,9月龄,雄性未绝育.主诉:患犬最初流涎,下颌部稍肿大,随后患犬精神、食欲下降,2周内体重下降5 kg,且下颌部逐渐变大,口腔恶臭.遂带至动物医院就诊.  相似文献   

6.
耕牛安全越冬四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耕牛还是山区农村农民耕作的主要工具.由于冬季气温低,耕牛体热散失快,容易致耕牛受冻、掉膘或生病,甚至造成耕牛死亡,因此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耕牛安全越冬对促进来年春耕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耕牛饲养户在日常饲养管理上要做到以下四点:  相似文献   

7.
耕牛阴肾黄又称外肾水肿,这是山区耕牛的常发病、多发病,对耕牛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笔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耕牛阴肾黄,效果良好,深受畜主和养牛专业户的称赞.现介绍于下,供同道在兽医临床上参考和验正.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耕牛役力,民国时期已出现耕牛繁殖场站和杂种牛耕地.民国27年(1938年)中央农林部于四川彭水县建耕牛繁殖场,后迁南川县建成南川耕牛场,养种牛500头,建6个配种站给农民耕牛配种.民国31年(1942年)中央农林部四川推广繁殖站,委托四川农业改进所畜牧改良场三台分场代办耕牛配种站,为农民耕牛配种.民国36年(1947年)三台县引进荷兰公牛与本地黄年200多头配种,杂种牛既可提高役力,又可挤奶.1951年4月川北农林厅在巴中县南龛坡建立巴中耕牛试验场;有种牛362头,建立民间配种站694个,1954年撤销.1952年,川南农林厅在叙永县大树区长秧乡建川南叙永耕牛试验场,1954年撤销.1955年后,四川先后引入荷兰、秦川、三河牛等公牛20头,开展杂交改良本地黄牛.1959年,四川引进南阳牛、秦川牛.为了保证杂交改良的开展,1955年三台县率先建立耕牛人工授精站后,阆中、简阳、重庆、巴中等县分别建立耕牛人工授精站,1958年全省有耕牛人工授精站24处.1959年全省有杂种黄牛2万余头.1960年四川从苏联引进拉托维亚牛,分别在万县、涪陵、西昌、重庆等地与本地黄牛杂交.1964年全省有杂种牛7万多头.1971年  相似文献   

9.
黑水县位于四川省阿坝州中部的岷江上游,属四川盆地西北缘山地向丘原过渡的高山峡谷地带.2008年黄牛饲养量53 340头,其中,耕牛11 124头.在机械化耕作还不很发达的黑水县,农户视耕牛为家中之宝.耕牛的健康情况将直接关系到承包土地的翻耕、播种等系列种植问题.因此,农牧民对耕牛极为重视.但历年的4~5月份期间,因青杠叶中毒而死亡的耕牛或非耕牛给农户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有效控制或杜绝该病发生,必须采取科学的综合性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0.
<正> 我省耕牛锥虫病于1977年贵溪县发现之后,继1978-79年.先后在弋阳、广丰、玉山等46个县流行.为了查明疫情,摸清耕牛锥虫病发生、流行及传播的主要因素,为制定耕牛锥虫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据此、于1981-1982年期间在弋阳、资溪、进贤、新建、南昌市郊区和弯里区等地进行了耕牛锥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共检查耕牛数1646头、阳性牛80头、平均感染率为4.86%.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耕牛瘫痪病主要发生于寒冷的冬季和初春,发病以青壮年牛和瘦小牛为主,主要原因是耕牛在秋季没有抓好秋膘复壮或劳疫过重,加之耕牛联户喂养,饲养管理失调,造成耕牛体质虚弱,受风、寒、湿、邪所致而成病,常因治疗不当而导致耕牛死亡.我们多年来从实践中摸索出一套用中西结合及针灸治疗此病的方法,共治58例,治愈54例,治愈率93%.现将治疗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 制血片镜检耕牛伊氏锥虫病,根据目前已报道的许多资料,以耕牛体温升高时检出率较高.本人根据耕牛伊氏锥虫病间歇热的原理,对正常体温的耕牛和体温升高的耕牛分别进行了采血镜检,现将检查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1.耕牛的选择应选前躯比后躯强壮,腹线前低后高,成"倒梯子型",皮厚,肌肉结实,皮下脂肪较少,全身粗糙而紧凑的牛做耕牛.好的耕牛臀部长宽适当并向后倾斜.大腿宽深,前肢正直,后肢稍弯,四肢高度与体躯的深度接近. 2.耕牛的役用能力和使用年限.  相似文献   

14.
难产是农村耕牛常见的产科病,如果诊断不准、处理不当会导致耕牛后期的繁殖性能下降,严重的会导致胎儿死亡或母子双亡的危险,给饲养农户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本文报道一例耕牛难产典型病例的诊治过程,同时总结处理难产的经验体会.  相似文献   

15.
耕牛肠癀是夏秋两季牛只的常发病、多发病,究其原因皆为暑热炎天,耕牛过吃了被太阳暴晒的热草,或吃了被河湖洪水泛涨后所污染过的草料,或耕牛久渴失饮,或空肠饮喝溪泉冷水太多,加之又失于牵散运动,凡此种种都能导致耕牛发生肠癀疾症.笔者在较长时间的兽医临床实践中,应用中西兽医结合治疗耕牛肠癀289例,效果良好,现予介绍,供同道参考和验证.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南方农村,特别是丘陵地区,耕牛仍是农民耕作的主要役力.夏季是农村最繁忙的季节,耕牛的使役频率非常高.同时,由于夏季太阳毒辣,气候炎热,耕牛使役或管理不当,很容易引起中暑.  相似文献   

17.
耕牛腲腿风又称下身麻痹症,这种病是山区耕牛的常发病、多发病,究其原因皆为耕牛长久处于栏舍喂养,而放牧时间偏少,负耕程度不重,平时休闲时间过多,若一旦用役时又突然过重、过度.  相似文献   

18.
本人每年在农村诊治耕牛各种疾病近50例,特别是在春夏季农忙期间,耕牛的发病率最高,其中以春末夏初的耕牛中暑较为常见.笔者根据四十多次的临床诊疗,采取中西兽医相结合的方法治疗耕牛中暑,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治愈率达95%,现就耕牛中暑的防治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一些农村耕牛仍是不可缺少的农业生产动力,是贫困山区农户的宝贝.科学饲养管理,合理的使役,特别是加强农忙期间耕牛的饲养管理,对于保护耕牛的健康,促进农业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1 基本情况 阳新县龙港镇大桥铺村位于富河北岸.16个村民小组(多数沿河岸而居)805户,总人口3 940人.其中疫区人口2 100人,劳力1 600余人;耕地面积246.67hm2,其中水田133.33hm2.大桥畈80hm2(疫水灌溉面积).现有钉螺面积11.53hm2,其中易感面积7.8hm2.耕牛存栏164头,其中疫区耕牛109头,另有55头属非疫区耕牛(机构改革两村合并后耕牛);山羊170只.2003年,人医血防查出慢性血吸虫病人197人;病牛28头.因生产、生活需要接触疫水,耕牛及山羊成为重要传染源,严重威胁着人民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