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猪瘟因其传染性、病死率高而严重地威胁着我国养猪事业的发展.例如,1996年据湖南省某县畜牧局专门组织人员对全县牲猪防疫及疫病流行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其中因猪瘟流行死亡,占死亡总数的52%.可是猪瘟仍是影响我省养猪业发展的最重要的传染病.据国内各类畜牧兽医专业杂志的报道,近几年来猪瘟的流行不但未得到实际控制,其流行病学、病状及病理变化呈发展势头.原因在哪里?笔者认为除了跟猪场的消毒、隔离措施及牲猪生长适宜环境的控制有关以外,更重要的是猪场制定的猪瘟免疫应能保证猪的一生,包括胚胎期都受到免疫保护,防止免疫…  相似文献   

2.
猪瘟作为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给我省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正确使用猪瘟疫苗免疫,降低猪瘟病毒在猪场中的感染率,减少由于猪瘟而带来的经济损失,是我们的当务之急.通过对河北省某些猪场进行猪瘟病毒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当前导致猪瘟免疫失败的原因有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3.
规模猪场猪瘟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一些规模猪场常因猪瘟免疫失败导致非典型猪瘟的发生,给养猪生产造成比较大的经济损失.我们根据多年的临床观察和实验室检测,将规模猪场猪瘟免疫失败的原因浅析如下,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4.
规模猪场免疫失败的原因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养猪成败,防疫是关键。防疫对控制畜禽传染病发生起着重要作用。但在生产实践中,时常会发生免疫失败,分析其原因是多样的。  相似文献   

5.
猪瘟是养猪生产中危害最大的主要传染病之一,防治猪瘟主要通过免疫接种来进行,对猪场仔猪猪瘟抗体消长规律进行监测,并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很有必要。在7、14、21、28、35、42、49、56、63日龄,对试验仔猪进行前腔静脉采血,采用ELISA检测猪瘟抗体水平,得到猪瘟抗体的消长规律以及猪群抗体离散度并加以分析。试验结果显示:该试验猪场的2个分场的猪瘟免疫程序一免时间并不合适,应该进行调整,分别推后至37日龄和33日龄。通过对猪场猪瘟抗体消长规律的监测,有助于猪场猪瘟免疫程序的调整,提高猪场猪瘟防治效率。  相似文献   

6.
目前国内猪场都采取预防接种作为控制猪瘟的主要措施,但由于免疫程序不同,地区间差异较大,综合防治措施各异,导致猪瘟不能得到有效控制,要做到有效免疫,控制本病的发生,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给我们提出了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 ,一些规模猪场时常因免疫失败而导致一些传染病的暴发 ,造成猪大量死亡而致重大经济损失 ,严重威胁着整个养猪生产的发展 ,成为养猪业者感到棘手的问题。根据笔者多年的临床观察、调查 ,现将有关原因剖析如下 ,并提出一些防范对策 ,供参考。1 影响免疫效果的因素1 .1 机体方面( 1 )应激因素 :如断奶、气候突变、饲料变换等。( 2 )体况 :营养不良、疾病、消瘦等。 ( 3)免疫抑制症的存在 :如免疫时 ,猪发生蓝耳病、伪狂犬、猪瘟等影响免疫系统或损害免疫器官的疾病 ,特别是近年来临床现象表明 ,在蓝耳病流行期间 (包括首次暴发后的隐…  相似文献   

8.
本简要介绍对规模猪场威胁较大的几种传染病及其它常见病疫(菌)苗的使用,供养猪生产制定免疫程序时参考。  相似文献   

9.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目前,在管理水平和生物安全防范措施较好的规模化养殖场仍有持续型感染和非典型猪瘟的发生,这可能与疫苗质量差和免疫程序不合适相关。本研究在某大型养殖集团的三个猪场进行了猪瘟免疫与抗体监测试验。结果表明,在仔猪30日龄首次免疫和60日龄加强免疫两次免疫后,在猪90日龄时,两个猪场的猪瘟抗体阳性率都在90%以上,平均抗体阻断率在70%以上,并且抗体阳性率和阻断率持续到猪150日龄时仍维持较高水平。说明本研究的免疫程序用在这两个猪场是合适的。第三个猪场的抗体阳性率与抗体水平远低于前两个猪场,这可能与猪的健康状况和潜在的免疫干扰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0.
根据安徽省宿州市当地情况及个人经验,总结了规模猪场免疫程序制定的步骤以及免疫程序制定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以供有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1.
规模化猪场猪瘟免疫状况调查及仔猪首免日龄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调查规模化猪场猪瘟的免疫方案,比较及评价其免疫效果,本研究将湖北省7个规模化种猪场作为研究对象,将猪群分为经产母猪、种公猪、后备母猪、哺乳仔猪(0~30日龄)、保育仔猪(30~60日龄)和生长猪(61日龄以上)6个群体,并按各猪群5%~8%的比例采血,检测猪瘟抗体。结果表明,各猪群猪瘟免疫合格率分别为99.55%、96.43%、99.22%、89.88%、81.68%及78.64%,不同免疫方案下,各场猪群表现出不同免疫效果。而从总体上看,保育仔猪的猪瘟抗体水平是各个猪群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因此本研究在调查的基础上,继续探索了一个规模化猪场的仔猪猪瘟母源抗体消退规律,并且分别设置了14、21、28、35日龄猪瘟疫苗免疫组,于免疫后1周及2周后采血检测猪瘟抗体。结果表明,该场猪瘟免疫最佳首免日龄为28日龄,并根据研究结果将该场原来的首免21日龄调整到28日龄。本研究的开展对规模化猪场制定合理的猪瘟免疫方案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采用阻断ELISA方法检测广西5个不同规模猪场种猪血清抗体,评价种猪群猪瘟免疫状况.结果显示,5个猪场种猪猪瘟抗体合格率为83.95%(2 045/2 436),抗体离散度为34.41%.将5个猪场按种猪存栏数进行划分,统计结果显示,农村小规模猪场(1 20<存栏数<300)猪瘟抗体合格率为81.44%(373/458),抗体离散度为38.28%;大型规模猪场(存栏数>600)抗体合格率为84.53%(1 672/1 978),抗体离散度为33.33%.由此可见,此次调查猪场种猪猪瘟免疫抗体水平不理想,群体免疫合格率偏低,抗体离散度偏高,大型规模猪场的情况要稍好于农村小规模猪场.  相似文献   

13.
为了了解某规模化猪场母猪猪瘟病毒(CSFV)带毒及病原遗传变异情况,应用荧光定量PCR对117份分娩母猪的脐带血进行猪瘟病原检测,对阳性样品进行CSFV E2基因RT-PCR扩增,研究CSFV遗传变异特性。结果表明,该猪场猪瘟病原阳性率为7.69%(9/117),5株CSFVE2基因之间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7.8%~100%,与参考株的同源性为80.0%~97.5%,与C株和HCLV株的同源性分别为95.6%~96.7%、96.4%~97.5%;5株CSFVE2基因推导的氨基酸同源性为97.8%~100%,与参考株之间同源性为83.5%~96.7%,与C株和HCLV株同源性均为95.5%~96.7%。遗传进化树分析表明,5株CSFV E2基因属于1.1亚群,与疫苗株HCLV亲缘性最近;氨基酸变异位点分析表明,5株CSFV E2基因在位于抗原决定区内氨基酸发生较小程度的变异。表明该猪场通过胎盘屏障感染仔猪的猪瘟病毒可能来源疫苗株,这种现象应该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4.
张巍巍  王新 《猪业科学》2021,38(6):100-103
在我国群众食用的各种肉类中,猪肉占据绝对优势.在肉类消费中,很长时间以来猪肉消费皆处于较大占比.非洲猪瘟于2018年8月进入我国,极大程度干扰到国内生猪养殖,猪肉价格一路上涨,一度接近牛肉.受到猪肉售价提高的影响,其他肉类与菜类的售价皆随之提高,也造成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在我国,生猪养殖模式上,大多数为集约化养殖,非洲猪...  相似文献   

15.
16.
伪狂犬病(PR)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多种动物共患的急性传染病。在养猪生产中主要引起种猪不育、妊娠母猪流产、产死胎和木乃伊胎,新生仔猪和断奶仔猪大量死亡,肥猪增重减慢、饲料报酬降低等,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该病主要通过疫苗接种进行预防,应用的免疫程序为:妊娠母猪产前30天应用猪伪狂犬病灭活苗免疫;疫区仔猪应用猪伪狂犬病基因缺失弱毒疫苗进行超前免疫或20~25日龄免疫。为验证现行的免疫程序特进行免疫效果监测和攻毒保护实验。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使用Herd Chek猪瘟抗体检测试剂盒针对吉林市5个不同规模养猪场的种猪猪瘟血清抗体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试验的5个猪场种猪猪瘟抗体平均合格率(抗体阻断率≥50%)为81.58%,猪瘟抗体平均不合格率(抗体阻断率50%)为18.42%;针对抗体检测不合格种猪使用猪瘟脾淋苗结合黄芪多糖注射液加强免疫一次,种猪群猪瘟抗体平均合格率达到92.12%,比首次检测提高了10.54%,对于加强免疫后不合格的种猪予以淘汰进行净化。  相似文献   

18.
采用阻断ELISA检测法,对猪瘟免疫程序为4、6周龄的猪只分别在4、6、8、16和30周龄采血检测猪瘟抗体,查看猪瘟免疫效果。结果表明,猪瘟抗体阳性率从4周龄的92.9%下降到6周龄的65.8%,继续下降到8周龄的50%,直到16周龄才升高到90%并持续到30周龄。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非洲猪瘟疫情对国内养猪业的冲击很大,严重影响了大中小型规模化猪场的发展和利润,也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然而,随着非洲猪瘟病毒自然和非自然变异株的大量出现,对ASFV传统采样和检测须得到一些新技术的支持,如“唾液/深咽拭子+血液”抗原抗体同步采样检测、多重PCR以及微滴数字PCR等。基于此,文章归纳总结了规模化猪场采样和检测的关键点和常见误区,以期为国内规模化猪场现场采样和检测方面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20.
规模化猪场保育猪的生产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育阶段在规模化猪场整个养猪流程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此阶段仔猪的健康成长为此后生长肥育阶段的高速生长打下良好的基础。然而,对猪本身来说保育阶段却是一生中最为艰难的时期,原因有三:第一,断奶应激。一般规模化猪场采用一次断奶法,仔猪必须克服由吸吮母乳和依赖母猪的生活转变为采食固体饲料和独立生活的双重打击。第二,仔猪自身的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的高速生长发育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这产生两个主要的矛盾:一是有限的消化能力与大量采食消化固体饲料的矛盾,二是由被动免疫向主动免疫的艰难转变与高压力的病原侵袭和频繁疫苗注射刺激的矛盾。第三,饲养方式、分群和环境改变的应激。由少量多餐逐渐过渡到自由采食,由高档的教槽料向保育料以及后来的小猪料过渡,生活环境由温暖、舒适和安全的产房变为陌生的保育舍。因此,保育猪的生产管理工作的重点必须围绕保育猪或者说断奶仔猪的生理和身体的生长发育特点,创造合适的生长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