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银耳又称白木耳、雪耳,是名贵的山珍。我国银耳生产有150多年的历史,长期以来采用段木栽培法,生产周期长达二年之久,消耗木材甚多,不能满足国內外市场的需要。八十年代初期,古田县农民采用室内袋装法生产,一年四季均可栽培,生产周期仅35天左右,比段木栽培法增产15~20倍。一户人家只要利用13平方米的房子,在35天内就可培育出干银耳70~80公斤,因而被称为是“播金种银”的致富门路。一、原料与加工。主要原料是木屑,可选择  相似文献   

2.
银耳,又叫白木耳,是一种食用真菌.自古以来,人们都把它作为一种高级滋补品.银耳一般都在天然条件下,以段木的方法进行栽培,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消耗大量木材,以致生产水平不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由段木栽培发展到用锯木屑室内栽培,室内瓶栽,生产周期短见效快,产量和质量都比段木高.在瓶栽的基础上,又发展了用塑料袋培育,每100斤木屑可生产干银耳6—12斤,高的达16斤,使成本降低,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
银耳,又称白木耳、雪耳。是一种珍贵的食用菌和滋补晶,历史上曾列为“宫庭贡品”,素有“菌中之冠”的美称。它具有滋阳养胃、润肺生津、益智和血、补脑强精、壮肾嫩肤等功能。长期以来银耳栽培靠段木,产量低,周期长达一年,每100公斤木材只能收干耳0.7公斤。近年来古田县采用了木屑或棉籽壳为原料的室内袋料栽培方法,使周期缩短,产量提高20倍以上,成为先进的栽培新技术。  相似文献   

4.
报刊摘引     
黑木耳袋栽高产速成法近年来采用木屑为原料,拌其它辅料,进行室内袋栽黑木耳,一般45—55天出耳,整个生长周期100—120天,每百斤木屑可收干耳6—8斤,比传统椴木法单产提高3倍以上。袋栽黑木耳直选春秋两季进行。将栓皮栎或杨、柳、榆、槐、桑、桐等适宜栽培黑木耳的树木切片,晒干,粉碎成木屑,棉籽壳、粉碎的玉米芯也可代用。用木屑100斤、麦皮(麦麸)或米糠25斤、蔗糖1.(?)斤、碳酸钙或石膏粉1.3斤、水130—150斤配制培养料,也可用棉籽壳(或玉米芯)100斤、麦皮  相似文献   

5.
<正> 长期以来,我国黑木耳生产靠半天然式的段木栽培法,产量低。近年来各地采用木屑、稻草、棉籽壳、甘蔗渣、玉米芯等,分别拌以麦皮等辅料,进行袋栽和瓶栽木耳。现介绍如下:一、原料的选备和加工培育黑木耳的木屑,主要以壳斗科和桦木科树种为好,松树、桉树及其它阔叶树也可采用。生产前先备好木材及枝桠等,用粉碎机将其粉碎成木屑状,稻草铡成2—3厘米的小  相似文献   

6.
香菇是世界上著名的食用菌,是我国传统的出口特产,换汇率很高.长期以来采用段木栽培法,每100公斤木材,三年只产干菇1公斤,单产低,周期长,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 近年来,福建省古田县采用塑料袋装杂  相似文献   

7.
香菇是世界上著名的食用菌,也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山珍之一,换汇率很高。长期以来,我国香菇生产采用段木野外栽培法,单产低、生产周期长达二年之久,不能满足市场需要。后来各地采用木屑压块,搞菌砖室内栽培香菇,但由于需要瓶内育种,挖瓶压块。工序复杂,难于大面积推广。近年来,福建省古田县菇农  相似文献   

8.
银耳(Tremella fucilormis Berk)又名白木耳,是一种天然名贵的山珍,高级滋补品,畅销国内外。它主产于我国四川、云南、贵州、福建、河南等省的深山密林树木上。早在1911年四川省通江、巴州等县山区人民,把它引为人工栽培。近年来福建省古田县农民,推广了三明真菌试验站的银耳瓶栽法后,又进一步采取木屑合成培养基,以塑料袋栽培的方法,全县已有八分之一的农户搞栽培银耳的副业生产。年产干品量达60万斤,成为“播金种银”的致富门路。木屑合成培养基袋栽银耳具有耗材少、周期短、产量高、成本低、操作简便等优  相似文献   

9.
“菌株树种配套试验”项目作为省科委重点课题《菇耳专用林定向培育和菌株树种配套试验》的子课题之一,从1989年以来,共完成段木香菇栽培1720段,占任务的115%,段木木耳完成1076段,占任务的154%,袋栽香菇7800袋,占任务的130%,袋栽木耳4000袋,占任务的114%,栽培菇耳产量已达到或超过合同指标。投入产出比为1:18。筛选出L26和L507菌株与丝栗栲等树种配套栽培香菇的苗树最佳配对,对参试树种木屑栽培食用菌产量达到合同计划指标,同时摸索了一条枫香、千年桐等主要速生树种适宜栽培的食用菌菌种与栽培方式,为进一步开展菌树配套技术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全光照袋栽黑木耳新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木耳是丽水市的传统的出口产品,1997年以来通过试验、创新、完善3个阶段,到2001年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代料黑木耳发展的出耳期霉菌感染问题,从品种选择、管理模式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突破,形成全光照袋栽黑木耳新技术。生产的黑木耳产品质量与段木相近,效益十分显著,与代料香菇相  相似文献   

11.
<正> 香菇是我国著名的食用菌之一,为提高香菇产量,古田县的菇农采用木屑加适量辅料的袋栽法生产香菇,效果很好。具体方法介绍于下: 一、原料适合袋栽香菇的木屑,大多为壳斗科、桦木科、槭树科和金缕梅科的阔叶树种。其中以栲、槠、枫、槭、栎、杜英和槲树等最适宜,含有气味和芳香性的抗菌、杀毒物质的树种不宜采用。树木宜冬季采伐,伐后切片、晒干、  相似文献   

12.
通江银耳驰名中外,1995年4月,国家命名通江县为"中国银耳之乡"。1997年通江县生产的通江银耳已达15万公斤,其它食用菌类如果木耳、香菇、平菇、草菇、灵芝、姬松茸、茯苓、蘑菇、猴头菇、金针菇等的年产量也达到550万公斤。通江拥有丰富的食用菌生产原料和省内规模最大的食用菌种厂,具备一定的银耳和食用菌系列产品精加工能力,在国内外市场有较高的知名度。合作项目及生产规模:(一)银耳、食用菌生产基地建设;(二)银耳、食用菌精加工体系建设;(三)市场建设。预计投资金额:16186万元人民币预计经济效益:年…  相似文献   

13.
猴头菌袋栽必须满足在不同生长期所需条件;严格按技术加强管理,才能达到速生高产。实验结果表明:①栽培猴头培养料不宜使用针叶树木屑及杨、槐等含有芳香性物质的木屑,利用这些木屑栽培猴头易产生多头菇。②塑料袋栽培猴头装料时要上紧下抽,中间打孔不变形。接种时采用两点接种法,可缩短养菌周期10~20天。③袋栽猴头采取诱导定向出菇的方法,不仅提高产量,而且保证猴头的商品质量。④猴头子实体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5~22℃,保持空气相对湿度的办法是人工喷雾法。猴头是好气性菌类,野外栽培空气新鲜,昼夜温差大,子实体生长速度快,长势健壮,可以避免畸形菇的发生。实践证明袋栽猴头采用搭荫棚和塑料大棚出菇的方法是最切实可行的栽培方法。  相似文献   

14.
黑木耳习惯上采用段木栽培法。此种方法生产周期长,产量低,浪费木材。我省是缺林少材的省份,因此推广黑木耳的代料栽培技术很有意义。代料栽培黑木耳,就是利用木屑、棉子壳、麦杆、棉花杆、玉米芯等作为培养料栽  相似文献   

15.
塑料袋地栽黑木耳是以发好袋装的三级菌种为栽培基础,直接摆在农田地面上或林下,在袋上划口、打眼,进行人为培养和管理,从袋上直接长出木耳的一种栽培方法。改变了林区依靠木材生产木耳的历史,这项新技术拓宽了黑木耳的栽培原料和区域,大大缩短了生产周期,有利于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发展前景广阔。经过林区职工群众多年的实践证明:塑料袋地栽黑木耳技术是脱贫解困,节约林木资源,适宜林区发展的好项目。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内国际市场对鲜品香菇需求的不断增加 ,进行香菇反季节栽培 ,是保证香菇市场供应的有效途径。在丹东地区 ,反季栽培香菇普遍采用南方传统全熟料的袋栽方式 ,这种栽培方法的优点是秋季可在气温较高的条件下进行 ( 2 5℃以下 ) ,接种后菌袋可利用自然温度进行发菌 ,但这种方式有两个弊端 :( 1 )菌袋灭菌时间长 ,耗费燃料多 ;( 2 )菌袋较细 ,不易保水保湿 ,菌袋易干燥。为探索适合丹东地区香菇反季栽培的新技术 ,我们从 2 0 0 2年开始 ,进行香菇半熟料反季节袋栽技术的研究 ,首次栽培 3 0 0 0袋 ,每袋用干料 1 0 0 0 g ,平均单产达 91 0 …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橡胶林下橡胶木屑套袋无土栽培与橡胶段木脱袋覆土栽培对灵芝孢子粉的质量影响,检测结果表明:橡胶木屑套袋无土栽培采收的灵芝孢子粉纯度及产量均优于橡胶短段脱袋覆土栽培采收的灵芝孢子粉;橡胶段木脱袋覆土栽培采收灵芝孢子粉的总三萜酸和多糖含量高于橡胶木屑套袋无土栽培采收的灵芝孢子粉。  相似文献   

18.
千家万户银花开,不尽财源滚滚来; 播金种银致富路,珍贵银耳院庭栽。福建省古田县有1.3万多户农家,利用木屑、棉籽壳为原料,进行院庭多层次的立体栽培银耳。近四年来为社会提供银耳商品量超过“万吨关”。银耳行销全国20多个省市,年产值2,460多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4.3%。成为我国著名的“银耳之乡”,曾荣获省科技三等奖。  相似文献   

19.
试验设计了3个以油桐木屑为主料的培养基配方袋栽黑木耳,获得初步成功。其中,配方A和配方B每100kg栽培干料可生产干耳6.8—7.1kg。  相似文献   

20.
寨县发展食用菌生产得天独厚.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根据山区实际,号召广大群众面向市场,调整结构,因地制宜发展灵芝、香菇、木耳、天麻、茯苓等菌药生产,全县食用菌生产规模达到灵芝2400万袋、花菇500万袋、天麻250万窖、茯苓250万窖、段木木耳6000立方米,食用菌生产年产值1.25亿元,农民人均收入230元,食用菌已发展成为山区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