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韦美华 《安徽农业科学》2020,(14):121-123+136
以一年生枫香幼苗为材料,研究轻度遮阴(透光率90%)、中度遮阴(透光率60%)、重度遮阴(透光率30%)对枫香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遮阴处理会对枫香幼苗的生长及生理产生显著影响,随着遮阴度增加,枫香幼苗的苗高生长量、地径生长量均先增加后降低,在中度遮阴处理(透光率60%)下达到最大值;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随遮阴度增加而增加;叶片渗透性调节物质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的含量和3种抗氧化酶活性均随遮阴度增加先降低后升高,在中度遮阴处理(透光率60%)下达到最小值。研究表明,一年生枫香幼苗在中度遮阴条件下生长最好,具有一定的耐阴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不同光照条件下紫楠幼苗的生长状况和生理特性,探讨有利于紫楠幼苗生长发育的最佳光照条件,采用遮阴方式模拟不同光照强度(即全光照、遮阴率40%、60%和80%4个处理),分析紫楠幼苗生长指标、光合色素含量、光合速率等生理特性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随遮阴程度的增大,紫楠幼苗的苗高生长呈抑制作用,地径生长也随遮阴程度的增加而减小;遮阴造成紫楠幼苗叶绿素总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而叶绿素a∕b值降低;中、重度遮阴导致叶片气孔迅速闭合,造成蒸腾速率与净光合速率均下降,而轻度遮阴则促进叶肉细胞光合作用;过强或过弱的光照都使幼苗受到胁迫,导致相对电导率、丙二醛、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含量、SOD活性和POD活性上升,而可溶性糖含量随遮阴强度的增加而下降。试验表明:紫楠幼苗对弱光环境的适应性较强,其最适遮阴率为40%。  相似文献   

3.
遮阴处理对小桐子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小桐子的大面积种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计4.8%、14.9%、46.0%、100%4种透光率,研究遮阴处理对小桐子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随着遮阴强度的增加,小桐子幼苗的气孔密度、比叶重、叶绿素a/b值、单位叶面积鲜重、光补偿点、叶片最大净光合速率均下降,而叶片的呼吸速率、表观量子效率不同程度地增加。低光强下光-光合曲线的直线方程的相关系数为0.942 3~0.994 8,表明低光强下光与光合速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遮阴处理下,小桐子植株的生理指标有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表现出植株对弱光的利用能力增强,对强光的利用能力减弱。  相似文献   

4.
遮阴对青蒿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取盆栽,3次重复,以2个不同青蒿为材料,在遮阴和正常两个条件下,研究遮阴条件下青蒿叶片青蒿素含量、地上部鲜重、可溶蛋白质含量和可溶糖含量以及多酚氧化酶活性(PPO)和丙二醛含量(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遮阴条件下,青蒿叶片青蒿素含量、地上部鲜重、可溶蛋白质含量和可溶糖含量均减少,多酚氧化酶活性(PPO)和丙二醛含量(MDA)含量均增加,经过方差分析,2个青蒿材料各项指标遮阴和正常两个条件下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探明槲树(Quercus dentata)苗期生长的适宜光照强度,为其在城市森林建设应用中提供参考。【方法】以槲树幼苗为试验材料,设置全光照(CK)、75%全光照、50%全光照、25%全光照4个光照梯度,处理60 d后,测定生长指标、叶解剖结构、生理指标和光合参数。【结果】75%全光照下槲树幼苗生长状况最佳,有利于生长。随着遮阴程度增加,槲树幼苗的叶片、栅栏组织、海绵组织、主脉、上表皮和下表皮的厚度均减小,栅海比减小,而细胞疏松度增加。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随着遮阴程度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与丙二醛的含量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规律。遮阴处理消除了槲树幼苗的光合午休现象,并且提高了光能利用效率,减少了暗呼吸消耗,有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结论】槲树幼苗具有一定的耐阴性,75%全光照是适宜槲树苗期生长的光照强度。  相似文献   

6.
以小蓬竹幼苗为材料,采用人工控水的方法,设置轻度干旱、中度干旱和重度干旱3个水分胁迫梯度以及对照(CK),研究小蓬竹相关生理特性对水分胁迫的响应情况。经过70 d水分胁迫试验,结果发现:与CK相比,随着干旱胁迫强度的增加,小蓬竹的叶片逐渐减少,轻度干旱胁迫影响较小,而在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条件下显著减少;在轻度、中度干旱胁迫下的出竹率和成笋率较CK变化不显著,但重度干旱条件下极显著低于CK。在轻度干旱胁迫条件下,水分饱和亏及小枝水势与CK差异不显著;在中度、重度干旱胁迫条件下,水分饱和亏显著或极显著提高,小枝水势与水分饱和亏变化趋势相反。小蓬竹根系活力在各处理下大小为轻度干旱胁迫重度干旱胁迫中度干旱胁迫CK,其中轻度干旱胁迫为CK的2.42倍。有研究认为,小蓬竹通过减小地上蒸发面积、减少出竹率、维持根的活力等多种形态与生理策略,实现对干旱胁迫较强的忍耐性和较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7.
以2年生块茎生长而成的多花黄精植株为试验材料,以全光照为对照,测定轻度、中度、重度遮阴处理对其生长及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分析了多花黄精对遮阴处理的生理响应特征。结果表明:随着遮阴强度的增大即减少透光率,多花黄精的块、根、叶生物量呈减少的趋势,茎生物量呈增加的趋势,重度遮阴时,其块、叶、根、茎鲜质量分别比CK减少了42.90%、44.67%和81.82%和增加了36.36%。遮阴能够显著改变多花黄精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但对其叶片类胡萝卜素含量和叶绿素a/b值的影响不显著;叶片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均以中度遮阴处理最高,重度遮阴处理最低,最大值是最小值的1.63和1.21倍;叶片游离脯氨酸、丙二醛、相对电导率、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且中度遮阴处理时,分别比对照减少了24.13%、57.00%、6.69%、32.94%、44.94%和47.49%。因此,多花黄精在中度遮阴处理下会通过调节丙二醛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等进行适应性生长。  相似文献   

8.
遮阴对几种绿化植物光合特性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照试验,比较测定不同光强生境(全光照,45%、75%遮光率)对上海9种城市绿化植物光合特性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遮光率的增加,植物的日均净光合速率依次降低,日均净光合速率与日均光合有效辐射的比值依次升高;植物的叶绿素质量浓度总体呈增加趋势,叶绿素a/叶绿素b值无显著差异,叶绿素a/叶绿素b值几乎都小于3;株高增量和叶片厚度缺乏规律性变化趋势,可能与由遮阴引起的其他小气候因子变化有关。对植物各项生理特性进行相关分析,其中叶绿素质量浓度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均与叶片厚度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在全光照下,日均光合有效辐射和叶绿素质量浓度、叶片厚度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而在75%遮阴下日均光合有效辐射和株高增量呈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9.
遮阴对四川野生狗牙根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 5份野生狗牙根为试材 ,以国外引进的Jackpot为对照 ,测定在遮阴胁迫下叶片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及过氧化物酶 (POD)活性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 :供试材料在遮阴下 ,叶绿素含量变化趋势各材料不一 ,SOD、POD活性变化趋势一致 ,均在T1 处理 (透光 70 % )下达到最高 ,随着遮阴度的增加 ,酶活降低。初步表明 ,四川野生狗牙根能耐受 3 0 %的轻度遮阴 ,以野生材料J7耐阴能力最优。  相似文献   

10.
遮阴对4个品种观赏芒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个品种观赏芒为研究对象,在0,25%,50%和75%4个遮阴处理下,测定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净光合速率、游离脯氨酸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这4个品种观赏芒能够适应一定的弱光环境。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究干旱胁迫对小蓬竹光合生理的影响,对小蓬竹抗旱能力进行科学的评价,进而为其保育措施、科学栽培和水分管理等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以小蓬竹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控水法,设置轻度干旱(LD)、中度干旱(MD)和重度干旱(SD)3个胁迫水平及对照(CK),对不同水分条件下小蓬竹的光合色素含量、光合作用和光响应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小蓬竹叶片光合色素含量的变化在所有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气体交换性指标显示,小蓬竹叶片光合速率(Pn)在LD处理下略高于对照CK,其他参数变化极不显著;MD及SD处理下净光合速率逐渐下降,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以及水分利用效率(WUE)逐渐降低,胞间CO2浓度(Ci)逐渐升高.光响应特征参数显示,与CK相比,LD时各参数变化轻微,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强,初始量子效率(α)、表观量子效率(AQE)、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以及光饱和点(LSP)逐渐下降,光补偿点(LCP)逐渐升高,暗呼吸速率(Rd)与CK差异不明显.说明,小蓬竹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并且对轻度干旱(LD)环境有良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2.
以喀斯特地区特有濒危物种小蓬竹(Drepanostachyum luodianense Keng f.)为研究对象,采用组织块分离法分离内生真菌,结合形态学特征与分子生物学鉴定的方法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鉴定。研究其内生真菌的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从180个供试组织块中分离得到105株内生真菌,可划分为19个属,31种(含2个可能的新种),相似度为95%~100%。在属的分类水平上,以节菱孢霉属(Arthrinium)、镰刀菌属(Fusarium)、木霉属(Trichoderma)、炭角菌属(Xylaria)为优势菌属,分别占菌株总数量的12.38%和9.52%、6.67%、6.67%。小蓬竹内生真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为2.800,Simpson指数(D)为0.932,均匀度指数(E)为0.604,且在不同组织部位中小蓬竹内生真菌多样性也存在一定差异。Jaccard指数与Sorenson指数变化趋势一致,均为根茎的相似性最低,茎叶的相似性最高,而根和叶的居于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13.
小蓬竹水土保持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小蓬竹的水土保持特性。[方法]利用典型的喀斯特草地和灌木群落为对照,测定小蓬竹的林冠层、枯落物层、腐殖质层的持水量和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结果]小蓬竹群落林冠层、枯枝落叶层和腐殖质层能够截留更多的降水;能够有效的降低林地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提高土壤自然含水量、毛管持水量和饱和含水量,增强其蓄水保水能力;明显增强土壤的抗蚀性和抗冲性;明显加快土壤的熟化程度,增加土壤肥力。[结论]小蓬竹对增强土壤的固土、保水、保肥能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小蓬竹(Drepanostachyum Luodianense)地上部生态场效应,为建立小蓬竹濒危机制及合理保护提供理论基础.[方法]设置7个小蓬竹种群(Q1~Q7)样地,实测样地内所有小蓬竹竹丛的平均冠丛高、冠丛半径、竹丛株数和竹丛直径,通过构建小蓬竹生态场模型,对小蓬竹地上部生态场的作用特性、空间变化规律和作用范围进行定量研究.[结果]7个样地小蓬竹种群的平均生态势最大值大小次序为φ7> φ4> φ3> φ6> φ1> φ2> φ5,小蓬竹地上部生态势随着与小蓬竹作用距离的增加逐渐减小,并在场源处达最大值;不同样地小蓬竹生态势的消减形式及刻画生态势空间变化率的生态场梯度曲线分别近似于Gaussian分布与Rayleigh分布;根据经验模型估测得到小蓬竹地上部生态场有效作用距离10.62~14.52 m,作用范围平均为12.08 m.[结论]小蓬竹地上部生态场生态势的大小、生态场梯度、作用范围均与其形态大小紧密相关,场源植物活力参数为影响生态势大小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林分下小蓬竹的群落土壤种子库。[方法]采集喀斯特地区小蓬竹保存完好的天然林和人工林的土壤进行萌发试验,研究小蓬竹群落的土壤种子库。[结果]天然林种子库中种子种类有18种,人工林有8种。草本植物是两种不同林分下小蓬竹群落种子库物种组成和个体数量的主要组成部分。天然林种子库中活力种子储量为27 733.33粒/m2,人工林为4 566.67粒/m2。种子库的垂直分布规律是种子数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且受人为干扰。种子库中现存植物6种,群落演替前期各阶段产生的种子15种。[结论]贵州小蓬竹群落土壤种子库中活力种子数量丰富,天然林种子库的物种种数及储量都大于人工林。  相似文献   

16.
为了建立小蓬竹(Drepanostachyum luodianense) RAPD PCR反应的最优体系,以小蓬竹基因组DNA为模板,对影响其RAPD扩增的dNTPs浓度、模板DNA浓度、Taq DNA聚合酶量、引物浓度、Mg2+浓度等重要参数进行了单因子和正交试验。试验得出小蓬竹RAPD最优反应体系为: 20 μL反应体系,10×PCR buffer为1/10体积,dNTPs为100 μmol·L-1,模板DNA量为30 ng,Taq DNA聚合酶为10 U,引物浓度为02 μmol·L-1,Mg2+浓度为15 mmol·L-1。优化后的RAPD PCR反应程序为: 94℃预变性5 min,然后进入35个循环,即94℃变性1 min,35℃退火30 s,72℃延伸90 s,循环完毕后于72℃延伸7 min,最后在4℃保持。  相似文献   

17.
对分布于不同喀斯特生境条件下的小蓬竹构件生物量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表明,生境条件不同的小蓬竹地上构件生物量差异显著;同一克隆种群不同龄级的小蓬竹地上构件生物量也具有明显差异;地下构件在植株着生在某一生境的初期倾向于着生定居能力,后倾向于拓展空间能力。  相似文献   

18.
小篷竹群落邻体干扰指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邻体干扰指数模型,分析小蓬竹群落种内、种间竞争强度,确立小蓬竹群落的竞争干扰因子。结果表明,在小蓬竹群落中,对小蓬竹干扰指数最大是猴樟,其次是小蓬竹本身。在自然情况下的群落演替过程中,猴樟种群将占优势,最终小蓬竹将在小蓬竹群落彻底消失。  相似文献   

19.
为加强小蓬竹(Drepanostachyum luodianense(Yi et R.S.Wang))的保护利用及光合生理研究,以移栽和野生的2年生小蓬竹植株作为对比实验材料,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小蓬竹的CO2响应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蓬竹CO2响应研究最适宜的数理模型为直角双曲线的修正模型,在控制条件为叶温28℃、叶面空气湿度75%、光合有效辐射1 700μmol·m-2·s-1时,小蓬竹胞间CO2摩尔分数随着叶室内CO2摩尔分数的升高而近乎同步直线上升,移栽小蓬竹与野生小蓬竹的胞间CO2摩尔分数和叶室内CO2摩尔分数值分别稳定在0.44、0.59;气孔导度随着胞间CO2摩尔分数的升高总体上逐步下降,移栽小蓬竹气孔导度水平略低于野生小蓬竹;蒸腾速率随着胞间CO2摩尔分数的升高及气孔导度的下降而逐步下降,最后趋于平稳,移栽小蓬竹与野生小蓬竹蒸腾速率表现出与气孔导度较为一致的差异。因此,移栽小蓬竹最大净光合速率与野生小蓬竹总体上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0.
NaCl处理对不同水稻品种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五山丰占、华航油占、原两优、谷优四4个水稻品种幼苗为材料,采用150 mmol/L NaCl对其进行盐胁迫处理,并测定了处理后水稻幼苗的根长、株高、叶绿素和丙二醛(MDA)含量,以研究NaCl胁迫对不同水稻品种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水稻品种经NaCl处理后,其株高和根系生长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水稻幼苗鲜质量和体内所含的自由水下降,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MDA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