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本文选用2007年1月至2019年3月的月度数据,采用因子增广型向量自回归(FAVAR)模型分析了国际粮食价格因子、粮食贸易因子、全球粮食库存因子和能源及汇率因子对国内粮食价格波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国内粮食价格易受国际因素的影响;国际粮食价格因子对国内粮食价格的影响滞后1期;全球粮食库存因子对国内粮食价格的影响最弱,国内粮食价格对国际粮食价格因子的响应最大,国际粮食贸易因子对国内粮食价格的影响持续性最长;从不同粮食品种来看,玉米更易受国际粮食市场、国际粮食贸易和能源及汇率等国际因素的影响;国际粮食价格因子、能源及汇率因子在国内各类粮食价格波动中贡献相对较大,全球库存因子贡献最小。因此,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应注重利用国际市场信息研判形势,精准实施调控政策,维持粮食价格的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2.
陆慧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4):2446-2450
根据我国的粮食政策、粮食市场供求变化及粮食价格变化规律,可以将我国粮食价格波动分为3个阶段6个时期。第1阶段是计划经济阶段,第2阶段是粮食改革市场化阶段,第3阶段是市场化深入及对外开放阶段。我国粮食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包括影响粮食供给的各种因素、影响粮食需求的各种因素及投机与心理预期因素。我国粮食价格在不同阶段影响因素各不相同,不同阶段各影响因素所起的作用也各不相同。我国粮食市场的市场化、国际化程度日益提高,国际粮食市场对国内粮食市场的影响日益增大,存在联动效应。国际市场粮食产量、需求量对我国粮食价格将产生较大影响。国内外游资对粮食市场的投机行为明显加强。  相似文献   

3.
王兴更 《农家顾问》2005,(10):23-23
今年粮食价格将结束2004年的大幅上涨行情,将在保持相对平稳的基础上,出现下降的趋势。但是受季节性因素、产销区域结构性矛盾和粮食品种结构矛盾的影响,粮食价格将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季节性波动,主销区粮食价格将高于主产区价格,而且不同品种粮食价格也将会呈现不同的走势,除稻米外.其他品种粮食价格面临下降的压力较大。分季度看,受季节性因素的影响,一季度全国粮食价格小幅上涨:  相似文献   

4.
2011年国际粮食价格走势分析及2012年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松锋 《农业展望》2012,8(3):33-36
粮食价格是中国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而国际粮食价格又对中国粮食价格及CPI的影响越来越大,其主要传导渠道是进口和期货市场。回顾2011年,受欧债危机和美国债务上限问题的影响,国际粮食价格大起大落,展望2012年,一方面,全球经济复苏缓慢,经济下行风险较大。欧债危机存在恶化风险、美国经济"温和"复苏以及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放缓,国际宏观大环境给粮食价格带来了一定的下行压力。但是,从另一角度来看,全球粮食需求逐年提高,供需保持紧平衡,再加上极端气候和投机资本的因素,全球流动性充足。综合分析两方面的影响,认为2012年国际粮食价格仍有上行空间。  相似文献   

5.
通过建立VAR模型,并进行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研究了玉米、小麦和大豆3种粮食的价格波动关系。结果表明:各粮食价格之间存在明显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各粮食价格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各粮食价格对他种粮价贡献度不同。针对以上研究结果,提出供给侧改革过程中应注意结构变化对粮食供需及价格的影响,设立玉米库存警戒线,优化我国各粮作物种植结构以及增强市场监控作用,防范因粮食价格波动而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通过建立VAR模型,并进行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研究了玉米、小麦和大豆3种粮食的价格波动关系。结果表明:各粮食价格之间存在明显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各粮食价格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各粮食价格对他种粮价贡献度不同。针对以上研究结果,提出供给侧改革过程中应注意结构变化对粮食供需及价格的影响,设立玉米库存警戒线,优化我国各粮作物种植结构以及增强市场监控作用,防范因粮食价格波动而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粮食的弱质特性使其价格易受外界因素影响,对生产者和消费者产生重大影响。那么,政府应采取哪些价格调控政策呢?在分析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和粮食价格稳定政策的福利效应后,认为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可以节约粮食储备与政策成本,但补贴效率对福利效果影响较大;粮食价格稳定政策受制度成本制约,只有有效降低制度成本才能提高社会总福利,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受到自然条件、成本制约、国际粮商控制粮食定价权、金融投机炒作的共同影响,使得近几年国际市场上粮食价格波动剧烈.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尽管国内粮食价格基本稳定,但部分粮食依旧严重的受到国际市场价格制约,粮食价格也逐年呈现上升趋势.本文通过对国际、国内粮食价格近五年的状况分析,进而寻找影响粮食价格变动的原因,分析国际粮食价格对国内粮食价格的影响和未来粮食价格的走势,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中国粮食价格水平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2012年主要粮食品种小麦、玉米和稻谷价格均创历史新高,大豆、花生和菜籽等油料作物价格亦出现较大涨幅.从供需状况、国际市场、期货市场和政策调控等几个方面对国内粮食价格上涨现象进行分析,并对稳定粮价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党和政府一直将稳定粮食价格、保障粮食安全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分析了粮食价格波动的成因,指出了粮食价格波动对粮食生产、农民收入及物价水平的影响,并从实施适度的粮食价格保护、设立粮食价格风险保障基金和采取粮食价格风险对冲策略3个方面提出了应对粮食价格波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了把握原油价格变动对主要粮食价格的影响,本文选取2009年1月至2016年9月原油价格与大豆、玉米、水稻及小麦价格的周度数据,运用滚动协整分析法考察了原油价格与粮食价格的传导效应及其时变特征。研究发现,大豆价格与原油价格的传导效应最强,特别是当原油价格高位运行时,大豆价格对长期均衡的调整速度最快;玉米价格受原油价格上涨的冲击最大,而当原油价格低迷时传导效应"不显著";水稻价格与原油价格传导效应于近年逐渐加强;但小麦价格对原油价格变动的反应一直不敏感。总体而言,在原油价格上涨及高位运行阶段,原油价格对粮食价格的传导效应最强。本文认为,原油价格波动率先影响市场化程度较高及与生物能源生产直接相关的大豆、玉米价格,进而传导至整个粮食市场。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粮食产量波动分析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黑龙江省的粮食生产对于保障全国粮食安全负有重要责任.本文测算了1987-2007年黑龙江省粮食产量的波动指数、波动周期和波动幅度.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粮食产量波动具有短周期的显著特征,产量波动主要是受自然灾害、农业政策变化、生产性投入等因素的影响.从加快农田水利建设、落实国家粮食保护政策、增加财政对粮食生产的扶持力度等方面,提出稳定粮食产量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The paper analyzes the change trend of Hubei province grain price and its influence on CPI, based on data from1990-2014. The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the grain price goes through a change of early rising and later reducing during1990-2014, and smoothly fluctuated in recent years with a downward trend; grain price and CPI fluctuations have a consistent trend, but the grain price volatility is ahead of CPI fluctuation; grain price has positive influences on the CPI; there is a longterm equilibrium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namely,grain price is a significant cause of CPI fluctuation. Therefore, we should take various measures to stabilize grain price in order to stabilize the CPI.  相似文献   

14.
粮食价格支持政策是我国稳定粮食供给的重要调控政策之一。本文利用2000-2013年中国小麦、稻谷和玉米价格、产量、需求量等数据,构建了以供需、成本和政策因素为主要解释变量的主粮产销区面板数据模型,通过在模型中引入虚拟变量和交叉变量,研究了价格支持政策对三种主粮市场价格的托市效应和产销区区域效应。研究发现,主粮价格支持政策起到了一定程度的托市作用,并且政策覆盖范围越广、执行力度越强,托市效应越明显;主粮价格支持政策在产销区的效应不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表明该政策并未实现对粮食主产区的利益补偿,反而加大了主粮区域性供求矛盾,致使部分主销区主粮价格过高。最后,提出通过适当规模经营降低粮食生产成本;逐步建立发挥市场机制的粮食价格支持政策;继续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补贴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双重约束下原料奶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及其测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中国奶业发展面临的双重约束,在分析原料奶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VAR模型对影响中国原料奶价格波动的因素进行研究。从对原料奶价格波动的影响看,历史价格、进口替代、货币供应、生产成本和国际价格都对原料奶价格形成具有正向且长期的作用,而国内供给对原料奶价格形成存在负向的作用并逐期减弱变为正向;从对原料奶价格波动的贡献度看,价格形成的主要动力来源是历史价格、进口替代、成本因素和国际价格。因此,加强对奶业发展需求与供给趋势研判、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奶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提高原料奶质量,有助于稳定原料奶价格波动,改善产业链利益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16.
农民粮食生产投入与粮价波动相互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农民种粮积极性调动和粮食市场调控,利用Granger因果分析试图揭示我国农民粮食生产投入与粮价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农户粮食生产投入不是引起粮价波动的格兰杰原因,但粮价变动是引起农户粮食生产投入变动的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17.
我国粮价丰年涨升与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2006年发生在我国的粮价丰年涨升现象,本文就粮食增产涨价以及粮食安全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国际粮食市场波动并非国内粮价上涨的关键所在;国内政策因素和市场因素是粮食丰年涨价的重要诱因,其中最低价托市收购政策的影响最为重要;发挥粮食政策作用的核心在于夯实市场运行基石,而实现粮食安全目标则亟需突破市场组织制度的瓶颈约束。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述了我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实施9年来,对稳定市场粮价、促进农民增收、保障粮食安全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分析了在政策设计方面存在的缺陷,如责任主体与粮食收购主体分离,最低收购价形成机制未明确,收购贷款与利息补贴等没有明确或细化等相关问题;以及在操作方面存在诸如粮食品种差价不合理,执行主体和委托收购库点关系不顺,收购点库不足等问题,制约了政策效果的进一步发挥。从优化政策设计、提高执行效果、完善配套措施三个方面,对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基于1993—2013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VAR模型,分析我国油菜籽生产成本、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加拿大油菜籽供需以及国际石油价格对国产油菜籽与进口油菜籽价差的影响;利用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进一步分析各因素对国产油菜籽与进口油菜籽价差波动的冲击效应和程度。结果表明:1)国产与进口油菜籽的价差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我国油菜籽生产成本、加拿大油菜籽供需、国际石油价格存在长期均衡关系。2)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升值和我国油菜籽生产成本的较快增长使国产与进口油菜籽价差扩大,两者对价差波动的贡献度分别为27%和11%。3)加拿大油菜籽供需变化和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国产与进口油菜籽价差波动影响较弱,贡献度分别为2%和1%。针对以上结论,提出以下应对措施:扩大经营规模、提高油菜生产机械化水平、依靠科技增加单产等途径降低我国油菜籽生产成本;积极应对人民币汇率波动,减弱汇率波动对我国油菜籽进口的影响,使价差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相似文献   

20.
To make grain price stable is an important goal for the Chinese government. The paper compared the grain supply elasticity and demand elasticity to determine the grain price stability in China; used "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